【兩性平權的荊棘之路】──試著探究父權社會的「第一性原理」

2021/02/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會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類比』思維去思考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人總是傾向於比較 — — 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也就去做。
這樣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疊代發展。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裏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首先,父權社會究竟是一種文化行為?還是人類的基因天性?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的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寫道:「農業革命以來,大多數人類社會都屬於重男輕女的父權社會。不論這些社會對男女的定義為何,當男人總是比較優越。父權社會教育著男人就該是陽剛的男人樣、女人就該有溫柔的女人味,要是有人斗膽跨越界線,懲罰也就隨之而來。」
也就是說,自農業革命以來,跨越種族、語言、地理環境等等限制,多數人類社會都屬於重男輕女的父權社會。
但是在更遠古的時代,人類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狩獵和採集是人類對自然最早也是最成功的適應方式,至少占據了人類歷史的90%。農業大概在1萬2000年前在兩河流域、亞洲及中美洲、安第斯地區出現。」
「在狩獵採集社會中,除了社會和經濟平等外,往往還有性別平等,儘管並非總是如此。」(維基百科)
雖然「並非總是如此」,但在狩獵採集社會中,社會、經濟、以及性別平等是較普遍發生的現象。
狩獵採集社會與農業社會及其後的發展,到底有什麼關鍵性的不同呢?
在狩獵採集社會:「因為頻繁的流動要求在整個人口中個人物質財產最小化,因此,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無法積累剩餘資源。」
而農業社會的人類開始定居的生活、穀倉的建設、家畜的飼養,逐漸形成一些奴隸制的城邦,因為剩餘資源的分配與爭奪,權力的遊戲漸趨複雜化。
性別分工在狩獵採集社會中是一種常見的安排──女性負責大多數採集活動,而男性則專注於大型狩獵活動。但由於狩獵採集的生存方式,無法積累剩餘資源,所以創造較高價值的能力,不會輕易的被高估,人們內心清楚,在面對環境變遷的考驗時,互助合作才是求取生存的最佳策略。
不過,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發現:「在所有的狩獵採集社會中,女性都很感激男性帶回來的肉。」
評判事物的價值高低,確實是有基因作祟的作用。在研究中已發現一類多巴胺神經元的激活,可能會導致生物對於蛋白質的渴求。多巴胺是一種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提振精神,帶給人快樂的正向情緒,而蛋白質能夠快速補充體力,提供延續生命的滿足感,所以自遠古時期以來,對於取得高蛋白質的食物而感到幸福愉悅,可想而知。
因此自狩獵採集社會以來,男性就被鼓勵要去征服,以獲取更有價值的事物。
生理發育成熟的少年們,會將自己打獵成功捕獲的獸皮,送給心儀的對象,好證明自己有養家糊口的能力,並以此贏得芳心。女人喜愛皮草與高價值物品的潛意識,從此被寫入千萬年以來的基因裡,女性也因此被鼓勵要討人喜愛,才能得到更多營養與資源,提高下一代的生存率。
「男性傾向被鼓勵去征服,女性則是要討人喜歡。」這樣的行為模式,在狩獵採集社會中還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分歧,但到了農業社會之後卻漸漸走向極端化。
女人被物化的歷史,古今中外皆然,可以寫多篇長文探討,在此列舉兩個象徵性的例子。
明太祖朱元璋,聽說他的愛將常遇春,有個愛吃醋、彪悍的老婆,常遇春一次酒醉之時向朱元璋大訴苦衷,朱元璋隔日就派人去把常遇春的老婆大卸八塊,剁成肉醬,烹煮成一鍋湯,還端給各個大臣和常遇春嚐嚐……,取名「妒婦湯」。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結過六次婚,他曾經為了再婚,砍了兩個皇后人頭……。
當代女性比起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擁有更多自我實現的機會,也更有底氣去抗議不公平的待遇。「女權」談的其實是「平權」,我們正處在權力過渡的時期,所以才會造成有些人使用「女權自助餐」這樣的詞來形容極端的女權主義者。
心理師王浩威在2020【榮格論壇】裡引用了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的話:「作為女性,原來在體制上是被害人,男性所有舉止原來都是會傷害女性,甚至傷害自己的,那自己的一舉一動要怎麼動?突然間都動彈不得,那就最好不要動?不要動的結果就變成軟趴趴的男人,但這軟趴趴的男又是不對啊!」
「父權體制,我們以前沒有看到的時候你沒有感覺,可是你看到了以後怎麼辦?」
「在這種情況下,普遍男性要麼就繼續不看到,繼續成為結構的一部分,要麼就是開始感到罪惡感。」
我認為「平權」還有一條漫漫長路要走,但這個議題確實值得每個人都一起思索。
#2021
#情人節快樂
星月之謎.歆悅
星月之謎.歆悅
星夜之謎FB:fb.me/vangogh0730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