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寫作│這艘船真漂亮,和鐵達尼號一樣〈文心雕龍指瑕篇、比興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用文字「傳達」?太難了

寫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卻也十分無助的事。
「想法」或者是「靈感」,天馬行空、無邊無際,但是要寫下它,就是試圖捕捉風一般。在說明一起一落的心情時,像把落櫻夾在書頁中,又或者是以水杯撈海水。那樣鮮活的呼吸,一但被定義,就似乎死了。文字只能在屍體上作畫,成為最好的禮儀師,用修辭、用創意、用相近的顏色,盡可能精確地還原生前的模樣。

然而只要有文字,就必定存有漏洞。

為了明確表達意思,總得用更多的語句來定義。
為了明白字義,在訓詁學上,有互訓和義界:以古今雅俗之言、同義之字、相當之事,互相訓釋者;綴字為句,綴句為章,未有一字而不含一句之義,一句而不含一章之義,以一句解一字之一者。字詞的解釋尚且如此,何況是成句成章呢?

於是我想:「比」與「興」哪裡是什麼高深的文學手法呢?難道不是不得而為之嗎?平鋪直敘的言語不足以準確闡明人的意思,為了溝通,又或者是為了傳達理念、以至於一個畫面,就得使用比、興。

raw-image

錯誤的比喻:不對等、不恰當

這世界有許多寫下出彩比喻的人,有些深刻的比擬精簡有力,被濃縮為成語流傳至今──如魚得水、如沐春風、如痴如醉──橫跨時代,依然一語道破某一情景,古今共賞一月、共享此情。跳脫基礎的詞語比擬,情況的「比」、事件的「比」是另一番挑戰,有些自造主語依附的對象,如《戰國策》寫下許多策士們充滿目的性的寓言,或耶穌傳講天國福音向會眾說了多少比喻?有些探求歷史,把諸侯將相帝王世家黎民的事,一一往此刻要敘寫的人事物上套。

《文心雕龍.指瑕篇》此刻便提出使用比的常見問題:不對等──你一個平凡人怎敢跟先聖先賢類比?他一個人有失足怎麼就算得上大奸大惡?但劉勰相當體諒寫作者的缺失與語言的不足,只讓人別往下貶,往上誇還是可以接受的。

他又指出比的問題:不恰當
如同標題的「這艘船跟鐵達尼號一樣漂亮」,未免太過不吉利。
又或者是多年前讓李白丟了官位的〈清平調〉,把楊貴妃和趙飛燕相比,說她「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對、當然是誇貴妃美,古來美人都無法匹敵,但卻忘了趙飛燕是著名禍水。

作者可能忽略的不只褒貶,還有詞語的性別分類、情景限定、尊卑長幼次序。張冠李戴一番,賣弄著「比」,不僅沒有確切傳達意思,反倒把好好的意思搞得更雲裡霧裡了。


raw-image

更富野心的手法:充滿意象的興

但說起比與興,劉勰有更富有野心的展望。說是批評也好、惋惜也好,於〈比興篇〉他如此寫道:「辭賦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興,習小而棄大。」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飇言以切事者也。比太過實用,同時也太過容易。劉勰最後給「比」安上的罪名,是「劣幣逐良幣」。

「比」絕沒有不好,只是這樣的小事太吸引作者的目光了,竟然因小失大,習「比」而棄「興」,不免可惜了。

這是「意象」的功夫。

什麼是意象?

當年老師和我解釋意象是何方神聖時,舉了夏宇的新詩〈閱讀〉。

舌尖上 一隻蟹

接著,再請我們根據這首詩,畫下自己想像的畫面:有的人畫一整隻螃蟹站在舌頭上,有人畫蟹螯死死夾著舌尖,有人畫剝了殼好吃的蟹肉。個人有其看法,個人有其解釋──誠如閱讀。這首新詩玩弄著語言的空白,他知道人們會對空白有所想像,便乾脆把這份想像當作詩歌的遊戲,去闡述自己的題旨。


raw-image

比比喻更比喻的「留白」

若是用比能有同等的效果嗎?我不知道。

筆既已下,那些欲描摹的東西便被限制住了,只能在文字所觸即的範疇內苟延殘喘,既飛不上更高的天空,也逃不離日落的地平線。翩翩起舞的蝴蝶被釘死在精緻美麗的玻璃框裡。

既然如此,於是開始思考:弔辭說什麼好呢?懷念一個人該寫什麼呢?多是言其優點、特色、相處時的感覺,再列舉其生前事蹟佐證。畢竟比起他身高一百六,人們更想記得的,是他燦爛的笑容,和永遠堅定的目光。

一張白紙不可能被筆墨填滿,不然便只是吸著飽滿墨水的紙而已,除了黑,無法傳達任何意思──總會有留白處,總得有留白處──但是作者該拿那處空白怎麼辦呢?只要有文字,就必定有漏洞。

「比」是試圖填滿漏洞,「興」是任漏洞存在,甚至讓其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令氧氣得以竄流進這一方斗室,鮮明地點燃了精神的火苗。



感謝您的閱讀,若是喜歡我的分享,請幫我往下滑,免費註冊LIKECOIN會員,然後點個拍手鍵!不花一毛錢,只要拍拍手,創作者就能收到基金會的報酬!
有多喜歡這篇,就幫我點幾下拍手吧!(1下是已讀~5下是很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窟的第N個狡兔
140會員
371內容數
坑坑相連到天邊,厭世型斷更作者。一個愛說垃圾話,寫文特別慢,CP跟愛好非常雜,工作幹爆多的傢伙。
窟的第N個狡兔的其他內容
2021/03/25
夢是非常私人的事。夢到什麼?為何夢到?記得多少? 又為何要說出夢?和誰說?在什麼時候說?
Thumbnail
2021/03/25
夢是非常私人的事。夢到什麼?為何夢到?記得多少? 又為何要說出夢?和誰說?在什麼時候說?
Thumbnail
2021/02/19
竹子,是巨大的草?還是沒有年輪的樹?
Thumbnail
2021/02/19
竹子,是巨大的草?還是沒有年輪的樹?
Thumbnail
2021/01/25
心存善,行乎義。人人保持天性,行事為人上遵守正道──這是理想的太平盛世。不過人心陷溺,受耳目之欲或不良的環境,良心隱而不顯,人開始為惡。 然而於此同時,也有人堅守本心、不隨波逐流。他們心向善,但是天不從人願,世間往往多有苦練。面對無所避免的患難逼迫時,人又該如何追求正道呢?
Thumbnail
2021/01/25
心存善,行乎義。人人保持天性,行事為人上遵守正道──這是理想的太平盛世。不過人心陷溺,受耳目之欲或不良的環境,良心隱而不顯,人開始為惡。 然而於此同時,也有人堅守本心、不隨波逐流。他們心向善,但是天不從人願,世間往往多有苦練。面對無所避免的患難逼迫時,人又該如何追求正道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喜歡文字嗎?〉 提起筆 躊躇的字跡 不成文 散句 雜亂意念 難以收束 需要 更加精確的 符文 畫在心口 撕開空間 加上定位 給予容器 以此成章 可是我懶惰 不增 不修 古老的符文漸漸剝落 一度埃灰漫漫 塵封 一念 難出 化作河上擺渡客
Thumbnail
〈我喜歡文字嗎?〉 提起筆 躊躇的字跡 不成文 散句 雜亂意念 難以收束 需要 更加精確的 符文 畫在心口 撕開空間 加上定位 給予容器 以此成章 可是我懶惰 不增 不修 古老的符文漸漸剝落 一度埃灰漫漫 塵封 一念 難出 化作河上擺渡客
Thumbnail
「寫作」可以是真實的紀載,也可以融入自身感情、真假虛實的全新創作。
Thumbnail
「寫作」可以是真實的紀載,也可以融入自身感情、真假虛實的全新創作。
Thumbnail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兩極評價,也討論起寫作文的意義:該不該用難字?是不是作文「擠」滿名人佳句就「擠霸分」?寫作是為了溝通,技巧無法取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看的是把這些名言佳句剝開以後,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兩極評價,也討論起寫作文的意義:該不該用難字?是不是作文「擠」滿名人佳句就「擠霸分」?寫作是為了溝通,技巧無法取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看的是把這些名言佳句剝開以後,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當教學進度來到曹丕〈典論論文〉,不免在介紹國學常識時,會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不過也僅僅提到它「第一本文學批評總論」,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可能就得查找網路資料,但素質良莠不一,真假相參。求助於教師,恐怕也只能一二句帶過,畢竟現在大學中文系有開設《文心雕龍》專書的課程已不多,教師泰半於修習中國文學史時,
Thumbnail
當教學進度來到曹丕〈典論論文〉,不免在介紹國學常識時,會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不過也僅僅提到它「第一本文學批評總論」,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可能就得查找網路資料,但素質良莠不一,真假相參。求助於教師,恐怕也只能一二句帶過,畢竟現在大學中文系有開設《文心雕龍》專書的課程已不多,教師泰半於修習中國文學史時,
Thumbnail
「比」與「興」哪裡是什麼高深的文學手法呢?難道不是不得而為之嗎?平鋪直敘的言語不足以準確闡明人的意思,為了溝通,又或者是為了傳達理念、以至於一個畫面,就得使用比、興。
Thumbnail
「比」與「興」哪裡是什麼高深的文學手法呢?難道不是不得而為之嗎?平鋪直敘的言語不足以準確闡明人的意思,為了溝通,又或者是為了傳達理念、以至於一個畫面,就得使用比、興。
Thumbnail
1. 詩的寫作手法 2. 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從軍行》
Thumbnail
1. 詩的寫作手法 2. 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從軍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