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 - 一次的邂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篇講到李義山因令狐楚的賞識,開始在令狐楚幕下工作(約西元830年,年17)並學習駢文,令狐楚算是李商隱在仕途上的第一個貴人。在令狐幕府,義山可以自由出入;並在令狐楚的安排下,與令狐公子們結交,封建時代階級制度是很明顯的,身分不相當,基本是沒辦法一同交遊,因此才有所謂的門當戶對。《舊唐書》李商隱傳:「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遊。」這「諸子」中,包括日後成為宰相的令狐綯。李商隱曾與令狐綯關係密切,但日後兩人失和,那是令狐楚去世後,以及李商隱介入牛李黨爭之後的事情了。
文宗開成二年(西元837年),李商隱才考到進士資格。在此之前,已經名落孫山很多次了(頗冏),尤其是令狐綯在大和四年(西元830年)就通過進士考試,論才情,李商隱絕對比令狐綯優秀,但論家勢,李商隱就幾乎沒有加分的效果。令狐綯能順利考上進士,當然是由於他父親令狐楚的影響力。權貴們互相照顧,在唐代科舉中是很普遍的現象。許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會在考試之前就去刻意結交關係,或者想盡各種辦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行卷)。李商隱後來能考上進士,也是主考官跟令狐綯聊天後被錄取的。
從大和五年(西元831年)到大和九年,李商隱一直在考試,也一直在落榜,縱有一飛沖天的夢想,也只能暫時接受命運一次又一次的試煉。仕途不得意的義山,離開令狐幕府回到了家鄉,輾轉認識了華州刺史崔戎,後來發現,崔戎居然還是自己的遠房表叔,後崔戎特聘李義山為幕府掌書記。太和八年(西元834年)三月,崔戎調任兗海觀察使,李商隱又隨至兗州。但好景不常,崔戎五月到兗,六月病故。會不會覺得義山仕途很崎嶇XD。
後來,參加一個宴會,看到盤中的竹筍,想起兗州美味的竹筍,有感而發,寫下《初食筍呈座中》
嫩籜(ㄊㄨㄛ ˋ)香苞初出林,於(ㄨ)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
依詩題,「初食筍」因初次吃筍,將心中感想「呈座中」呈獻給在座的賓客。這首詩是李商隱說他自己就如那嫩筍一般,他也告訴在座的食客,在政治上如果不是遭受無情的迫害,他其實可以像那剛出土的竹筍,有一天可以長高成穿越雲霄的竹子
「籜」:竹皮、筍殼。「於陵」,近兗(ㄧㄢ ˇ)州,地點在山東一帶。以於陵美筍物稀而貴,比喻自己的才華猶如是。
那鮮嫩的竹筍,本來有希望成為一棵凌雲的大竹,可惜在它還幼小的時候就被採來吃了。京師應有無數水陸的美味,怎麼還忍心剪下這幼小的竹筍呢!
仕途不是很順遂的義山(因為一直在落榜),在崔戎病死於兗州後,便啟程回洛陽,途中旅宿駱氏亭,懷念起兩位朋友,寫下這首很有情調的詩,《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思,李商隱和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和崔袞也是情深義重,這首詩作於唐文宗大和八年(西元835年)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時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抒發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
「竹塢」:竹舍,竹樓。「迢遞」:遙遠的樣子。
「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竹塢無塵水檻清」介紹駱氏亭清幽的環境,
接著「相思迢遞隔重城」寫對友人的思念,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城市,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清幽的環境讓李商隱倍感孤寂,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也因無好友共賞而感惆悵。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又回到眼前景物,時令已屆深秋,本來就因相思而無法成眠,心情不免更加失落,而靜聽雨打枯荷之聲的情境,則道盡詩人羈旅異鄉之寂寥心境。
姚培謙:秋霜未降,荷葉先枯,多少身世之感!(《李義山詩集箋注》)
何焯: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
紀昀曰:不言雨夜無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直說則盡於言下矣。又曰:「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懷之意,全在言外。(《李義山詩集輯評》)

這是思念友人的詩,義山有一組詩是用來思念當初遇合的一位女子,其名為柳枝,這也是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如果大家在生命中遇到這樣的機緣,請奮不顧身的抓住。故事的源起是義山當年(唐文宗大和九年,西元835年,年22)寫了《燕臺詩四首》,後來被柳枝聽到,馬上變鐵粉。這是一組介紹春夏秋冬四季的詩,但是內容撲朔迷離,與那些著名的《無題》詩一樣,至今仍是一個謎。中國詩裡常常有春夏秋冬的循環,凡是有春夏秋冬循環的,都代表是不斷絕的一種追尋和嚮往。以下只列出春的燕臺詩
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
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
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愁將鐵網罥(ㄐㄩㄢˋ)珊瑚,海闊天寬迷處所。
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
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佩。今日東風自不勝,化作幽光入西海。
在《柳枝詩序》裡,說明了事件的始末。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饒好賈,風波死於湖上。其母不念他(ㄊㄨㄛ)兒子,獨念柳枝。」
柳枝是洛陽城裡的一位姑娘,父親做生意很有錢,有次出外經商死於風浪。母親不關心別的兒子,只關心這位柳枝。為什麼呢?
「生十七年,塗妝綰髻未嘗竟,已復起去,吹葉嚼蕊,調絲擫管,作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
因為柳枝雖然已經十七歲,可是化妝梳頭都不做完就跑走了,她喜歡拿片葉子在口中吹出聲音,拿花瓣在嘴裡咀嚼,也喜歡玩樂器,譜出天風海濤之曲與幽憶怨斷之音。

「居其旁,與其家接,故往來者,聞十年尚相與,疑其醉眠夢物斷不娉。」
左鄰右舍或往來的人,都覺得柳枝瘋瘋癲癲,一定嫁不出去。
「余從昆讓山,比柳枝居為近。他日春,曾陰,讓山下馬柳枝南柳下,詠余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斷長帶,結讓山為贈叔乞詩。」
李義山的堂兄讓山,住在柳枝家附近,在春天的某一個大陰天,讓山下了馬在柳枝家附近的一棵樹下,吟唱義山的燕臺詩。柳枝聽了非常吃驚,是誰能有這種細緻的情感與思維?是誰寫出這麼美好的詩篇?可見柳枝聽了之後就動心了。讓山說這是我們家裡的一位年輕人。柳枝馬上把身上的腰帶撕下一段,請讓山把這個衣帶送給哪個年輕人,並請跟他為我寫一首詩。
「明日,余比馬出其巷,柳枝丫鬟畢妝,抱立扇下,風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後三日,鄰當去濺裙水上,以博山香待,與郎俱過。余諾之。」
隔天,他們兩位就一起騎著馬去找柳枝,平常化妝都不化好的柳枝,因為知道義山的到來,特別梳妝打扮,義山看到柳枝的時候,她拿著扇子站在門邊,此時剛好有風吹過,衣袖就飄起來遮在柳枝的身上。柳枝就跟讓山說:他就是你說的年輕人吧?三天以後,我會到水邊去沐浴(古時春天三月三日是上巳節。男女於戶外各自約會,在河邊的男男女女除了臨水沐浴,此時於聚會期間的私情歡愛並不算違反常禮規範。OS:有沒有體驗營可參加 XD),我會用最好的香爐等你來。義山也答應了。
「會所友有偕當詣京師者,戲盜餘臥裝以先,不果留。雪中​​,讓山至,且曰:為東諸侯娶去矣。明年,讓山復東,相背於戲上,因寓詩以墨其故處云。」
恰好義山當時跟朋友一起約好去京城考試,這位朋友知道義山要去約會,就把他的行李先拿走,這時義山就不能留下來了。到了京師,春天已過。冬天的時候讓山來訪,說柳枝被一位有權勢有地位的人娶走了。隔年,讓山再度回到洛陽,我跟他在戲水邊告別,就寫了一組詩請讓山貼在柳枝之前住的地方。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是矛盾、失落、悔恨,還有深深的懷念。柳枝曾以手斷帶,乞詩相約,願以博山香待。青春嬌豔的柳枝向一個男子告白「濺裙水上,以博山香待」,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多少愛意堆積。柳枝豁出一切,最終卻換來義山的不告而別。這種傷害,不是女子可以承受得起的!想起柳枝站在南柳下,被自己寫的燕臺詩深深打動的情景,那樣的情感,是一個情竇初開女子純潔珍貴的愛,一旦錯過,就不再!
柳枝五首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
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本是丁香樹,春條結始生。
玉作彈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
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乾。
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雙
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中晚唐的政治情況 2.李商隱的少年
1.李商隱的追求與失落 2.《海上》、《瑤池》
1. 詩的寫作手法 2. 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從軍行》
1.詩的發展 2.詩經與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1.中晚唐的政治情況 2.李商隱的少年
1.李商隱的追求與失落 2.《海上》、《瑤池》
1. 詩的寫作手法 2. 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從軍行》
1.詩的發展 2.詩經與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貓熊文豪班6—跟李商隱熊學詩詞》為詩詞篇,將有六位文豪和大家見面。   目錄 刻苦嚴謹的苦吟詩人—孟郊、賈島 詩風奇特的詩鬼—李賀 晚唐詠史聖手—杜牧 浪漫多情的朦朧詩鼻祖—李商隱 才情橫溢的花間詞祖—溫庭筠     刻苦嚴謹的苦吟詩人—孟郊、賈島
again 商禽換成楊牧 ChatGPT 說: ChatGPT 楊牧的詩風介於古典和現代之間,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與哲思,經常展現精緻的意象和對自然、歷史、愛情的深刻思考。與李商隱的婉約、隱晦相比,楊牧的風格更富有理性與語言的精鍊,常在詩中融合時間、記憶和情感的流動。這裡是融合李商隱和楊牧風格的
商禽的詩風現代而抽象,常用口語化的表達,重視內心情感的直接傳達與情境的跳躍,與李商隱的婉約含蓄形成對比。要融合李商隱的古典意境和商禽的現代風格,可以嘗試以下這首詩,將兩者的元素結合在一起: 無題 鏡前塵埃,朦朧的臉。銀絲滑過指尖, 你輕輕說:"夢是片刻的,像我們的夏天。" 月光冷,冷得像十年
Thumbnail
和先生隨口聊起李商隱的名詩《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然已惘然。」 《錦瑟》華麗迷離,代代傳頌,不過到底說了什麼? 首先是詩題,雖名錦瑟,實為無題,錦瑟只是起首二字,全詩亦非歌詠錦瑟。李商隱寫
Thumbnail
這篇心得可能有些亂,因為我是看完兩集就寫一段,不為其他,就是越看越生氣。
Thumbnail
陳叔達利用了篤信禪宗的李孝恭,慫恿李淵一次性對大唐國內佛道教發起打擊……為的,便是寺觀中龐大的資產與人力。 這一棍子捅下去,蛇就全跑出來了--李建成率領著仰賴佛道的朝臣,群起反對。 李世民當然是二話不說,站在了李孝恭這邊。 能勝嗎?不能。 不過,當敵人已經攤開了底牌,即使今天輸了,明天還是能贏回來!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三本書《李商隱叢考》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余以樗櫟之材,涵泳國學十餘載,不過略窺藩籬,遑論登堂,本不欲妄為述作,免貽通人之譏。然以隨順世緣故,又不得不有所論著。乃於三餘之時,坐擁書城,披覽前人之作,遍閱時賢之文,苟有會心,南面不易矣。
Thumbnail
《浣溪沙·憶易安》 庭院深深月半圓,風搖竹影意闌珊。獨思易安韻千般。 婉約才情書舊事,幽懷心緒賦新篇。墨香千載繞心間。 我,李清照,打小就生長在這繁華熱鬧且充滿詩意的世間。   自幼,我便沉浸在家學的薰陶之中,詩書的韻味仿佛融入了我的血脈。“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那時的我啊
Thumbnail
        《大貓熊文豪班6—跟李商隱熊學詩詞》為詩詞篇,將有六位文豪和大家見面。   目錄 刻苦嚴謹的苦吟詩人—孟郊、賈島 詩風奇特的詩鬼—李賀 晚唐詠史聖手—杜牧 浪漫多情的朦朧詩鼻祖—李商隱 才情橫溢的花間詞祖—溫庭筠     刻苦嚴謹的苦吟詩人—孟郊、賈島
again 商禽換成楊牧 ChatGPT 說: ChatGPT 楊牧的詩風介於古典和現代之間,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與哲思,經常展現精緻的意象和對自然、歷史、愛情的深刻思考。與李商隱的婉約、隱晦相比,楊牧的風格更富有理性與語言的精鍊,常在詩中融合時間、記憶和情感的流動。這裡是融合李商隱和楊牧風格的
商禽的詩風現代而抽象,常用口語化的表達,重視內心情感的直接傳達與情境的跳躍,與李商隱的婉約含蓄形成對比。要融合李商隱的古典意境和商禽的現代風格,可以嘗試以下這首詩,將兩者的元素結合在一起: 無題 鏡前塵埃,朦朧的臉。銀絲滑過指尖, 你輕輕說:"夢是片刻的,像我們的夏天。" 月光冷,冷得像十年
Thumbnail
和先生隨口聊起李商隱的名詩《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然已惘然。」 《錦瑟》華麗迷離,代代傳頌,不過到底說了什麼? 首先是詩題,雖名錦瑟,實為無題,錦瑟只是起首二字,全詩亦非歌詠錦瑟。李商隱寫
Thumbnail
這篇心得可能有些亂,因為我是看完兩集就寫一段,不為其他,就是越看越生氣。
Thumbnail
陳叔達利用了篤信禪宗的李孝恭,慫恿李淵一次性對大唐國內佛道教發起打擊……為的,便是寺觀中龐大的資產與人力。 這一棍子捅下去,蛇就全跑出來了--李建成率領著仰賴佛道的朝臣,群起反對。 李世民當然是二話不說,站在了李孝恭這邊。 能勝嗎?不能。 不過,當敵人已經攤開了底牌,即使今天輸了,明天還是能贏回來!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三本書《李商隱叢考》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余以樗櫟之材,涵泳國學十餘載,不過略窺藩籬,遑論登堂,本不欲妄為述作,免貽通人之譏。然以隨順世緣故,又不得不有所論著。乃於三餘之時,坐擁書城,披覽前人之作,遍閱時賢之文,苟有會心,南面不易矣。
Thumbnail
《浣溪沙·憶易安》 庭院深深月半圓,風搖竹影意闌珊。獨思易安韻千般。 婉約才情書舊事,幽懷心緒賦新篇。墨香千載繞心間。 我,李清照,打小就生長在這繁華熱鬧且充滿詩意的世間。   自幼,我便沉浸在家學的薰陶之中,詩書的韻味仿佛融入了我的血脈。“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那時的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