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22】我與我的寶貝們:對不起,媽媽今天晚回家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Hi this is Allee,好久不見,新年快樂。過了七天的年假,煮了七天的一日三餐,在家和小孩相愛相殺。在開工的第二天,就想和大家聊聊昨晚的事情。如同標題所言,和孩子告知。
我有兩個兒子,老大四歲半,就讀中班。老小一歲十個月,平日給保姆帶。今年因為疫情,老大的幼兒園延至2/22才開學,因此昨天拜託公婆照顧他。
嚴格來說,今年是小家庭第一次主導過年所需。往年因為長輩的緣故,不用太過張羅,總是有老公家的長輩管飯,我們只需買點零嘴,幾樣熟菜,聊表心意即可。
今年,首先是突然地買了房子,年前大掃除遲至最後一天才草草完成。其次是婆家決定分灶了,各家管各家的飯。我的可愛婆婆並不擅廚,因此年假七天,除了初二回自己娘家當幫手外,其餘日子竟然也餵飽了上下六、七張口。
或許是真的忙過頭了,我完全忘記開工第一天公司晚上有聚餐,還是到了公司被同事提醒才想起來。匆匆忙忙地告訴老公,請他晚上接老小回婆家一起吃晚餐。
當我結束聚餐要準備回家時,老公卻說了大兒子一直鬧脾氣,堅持等我回到婆家接他。
我回到婆家後,大兒子明顯還有眼淚。只好先幫他洗個澡,平復一下情緒。
他坐在澡盆邊玩水時,邊不經意地問我:「媽媽,為什麼你今天這麼晚回來啊?」
此時我才被雷打到一樣,問他:「你是不是因為我今天沒有和你說我會晚回家,所以才和爸爸鬧脾氣啊?」
大兒子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頭「嗯」了一聲。我們之間沉默了一下,我和他說:「對不起,媽媽忘記今天晚上有事情不回家吃飯,早上到了公司才想起來,來不及和你說。讓你等我了。」
隔天,小兒子到保姆家時,也反常地一直要我抱他不肯放手。哄了一下,和他說「媽媽今天下班會很準時來接你,不會像昨天一樣晚回家喔」,他就ok了,乖乖地和我揮手說byebye。

其實小孩真的都懂。他們不一定可以完整表達,但是內心都知道。

以媽媽的身份而言,我的資歷還太淺,在育兒的路上,常常覺得無所適從。尤其我一直和長輩同住,不同的家庭養育孩子的觀念不同,何況是隔了一個世代的我和媽媽們。
現在許多育兒知識很豐富,或許豐富到讓人覺得資訊太多了。但有一點,我真心地相信,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不代表不懂。大人不需要用無謂的、掩飾的語言,回應孩子所發出的疑問或是抗拒。
我當然可以很理直氣壯地回應「小孩子不用管大人的事」,或是其他類似的語句。但我想讓孩子知道 ,我查覺到了他的反常行為是有原因的(我先反常了他才反常),而我也明白他的行為背後傳遞出的是他的情緒,而不是故意搗亂。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建立可以坦率討論的關係。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是什麼呢?《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中的這一句話,深深地打到我。
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緊密且親近,但對我而言,我的父母並不是可以坦率討論問題的關係。更多時候,是我已經解決了問題,才向他們匯報。
這不完全是他們的問題,有一部分也是個性所致。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記憶中曾經被父母的「無心之言」所傷害的次數,卻也不少。因此,建構出了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討論問題的模式。
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國小時因為人際關係受挫而不想上學。但我媽卻回應了「這些人長大後都不會是你的朋友了」,認為我無須因此而傷心難過。
她說的沒錯,國小的朋友是很難維持到成年以後。但我最傷心的卻是,她認為我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很沒用。
這段往事是要說明,大人和小孩的點,往往不是在同一件事情上。也許我也不在乎失去當時的那個朋友,但我卻很在乎我媽當時對我的交友技能下的評論。
當我成為媽媽後,我希望孩子知道的是,我在乎也重視他們的感受。我希望可以坦誠地和他們討論問題,不是酸言酸語、或是倚老賣老地回應。
我在成長過程中受的傷,或許不大,但可以的話,我希望可以調整作法,讓我的孩子不用再受到同樣的傷。
我是Allee,用寫作記錄生活和成長。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或是留言。下次見!
74會員
132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