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藝文談地方創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9年行政院推動的「地方創生元年」,正式宣告:台灣人口失衡的危機,需透過國安層級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才可能妥善解決。國家戰略計畫目標希望在2022年達到地方人口移入移出相等、2030年達到地方人口回流。

對於人口快速老化並且少子化嚴重的花蓮來說
地方創生更是一個當下非常重要的議題
門諾藝文2月份邀請謝子涵來分享她的新書
"抓住風一樣的人:政藝少女的日本地方創生官僚見習"
謝子涵是地方創生議題非常重要的網路意見領袖
除了因為她很早就開始關注這個題目
更重要的是她親自前往日本做議題研究以及實習
並且與日本許多在從事地方創生的公務員直接交流
所以能帶回非常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她這本書中其實有好幾個案例
是面臨嚴重少子化及天災頻繁的花蓮可以借鏡的
像是北海道寫真甲子園-東川町
如何透過地方創生在20年內讓移居人口增加14%
高知縣黑潮町如何建立自主防災文化
進行「防災創生」總體戰
都是很值得花蓮去學習的經驗

在講座後的交流
也談到了關係人口的連結
這也是未來台灣地方創生工作的一個重點方向
不管是在花蓮念書的大學生
或是喜愛花蓮頻繁來這旅行的人
都可能成為能對花蓮有更多連結的關係人口
這對門諾在醫療與長照的服務
還有對弱勢者的幫助上
也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維與啟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110內容數
分享花蓮的後山生活,這裡有台灣最美的山海景緻,幾乎永遠綠燈的空氣品質,還有許多用心耕耘的小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連竟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是2021門諾藝文的首發場 很榮幸能邀請到蔡育豪大哥 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張大魯 在無名小站與明日報的哪個年代 他的流量可是全站前五十名的 2017後他因緣際會成為蘋果日報蘋中人專欄的作家 在2019.2020也透過他的訪談 讓廖基元醫師與陳鴻斌矯具義肢師 這兩位非常棒的門諾人 有機會透過蘋中人
之前人資部的夥伴 有建議我去申請模範團隊的競賽 我沒有考慮的原因在於 團隊的夥伴在我心中早就超越模範 或著說,我們的目標並不在這個上面 這幾年在門諾的傳播工作上 我覺得團隊做的最棒的 就是讓努力及有價值的人與工作被看見   在醫院中,醫護人員是主體 但一間醫院的運作 其實還有更多
今天是醫師節 我想起了去年蒙主的薄柔纜醫師 一生中四十年奉獻給台灣與門諾醫院 為門諾奠定最重要的根基 也透過他的典範傳承信念給許多醫者 成為門諾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過去我會想,這樣的典範還會有嗎? 台灣還需要或還會有薄柔纜醫師嗎? 這些年觀察下來我的想法是 不會再有薄柔纜醫師 但會在這個時代有新的典範
門諾醫院所負責的卓溪鄉A級個管 是台灣第一批最早開始的長照服務2.0 這邊的個管師常常需要十項全能 因為部落中長照與身障照護的需求太多 而且因為經濟狀況普遍不佳 也需要更多外部資源的協助 這次我們協助的家庭位在崙山部落 從台九線玉里段進山區爬升四公里的部落 八十幾歲長輩與六十幾歲的同住者 都是行動
門諾不是很有前瞻性 而是總能著眼在弱勢者的需要 今年是我到門諾工作的第18年 這幾年一直覺得門諾是個神奇的地方 明明資源有限人才招募困難 但有些服務與專業卻都是走在台灣的最前端 72年前在門諾還沒有籌建醫院時 門諾會的宣教士們 就早已開著退役的美軍巴士 穿梭在花蓮最偏遠的部落中提供巡迴醫療服務
在海邊的花蓮門諾醫院 誠摯且熱情的招募復健科醫師 醫院提供有醫師專屬的家庭式宿舍 旁邊就是能吹著海風的超大田徑場 每天都能望著太平洋散步上班 這,都還只是附加的 門諾醫院雖然只是區域教學醫院 但在復健領域與相關的長照及社區工作上 有很多與眾不同且卓越的服務 門諾有矯具義肢中心 能自行客製化患者需要
今天是2021門諾藝文的首發場 很榮幸能邀請到蔡育豪大哥 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張大魯 在無名小站與明日報的哪個年代 他的流量可是全站前五十名的 2017後他因緣際會成為蘋果日報蘋中人專欄的作家 在2019.2020也透過他的訪談 讓廖基元醫師與陳鴻斌矯具義肢師 這兩位非常棒的門諾人 有機會透過蘋中人
之前人資部的夥伴 有建議我去申請模範團隊的競賽 我沒有考慮的原因在於 團隊的夥伴在我心中早就超越模範 或著說,我們的目標並不在這個上面 這幾年在門諾的傳播工作上 我覺得團隊做的最棒的 就是讓努力及有價值的人與工作被看見   在醫院中,醫護人員是主體 但一間醫院的運作 其實還有更多
今天是醫師節 我想起了去年蒙主的薄柔纜醫師 一生中四十年奉獻給台灣與門諾醫院 為門諾奠定最重要的根基 也透過他的典範傳承信念給許多醫者 成為門諾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過去我會想,這樣的典範還會有嗎? 台灣還需要或還會有薄柔纜醫師嗎? 這些年觀察下來我的想法是 不會再有薄柔纜醫師 但會在這個時代有新的典範
門諾醫院所負責的卓溪鄉A級個管 是台灣第一批最早開始的長照服務2.0 這邊的個管師常常需要十項全能 因為部落中長照與身障照護的需求太多 而且因為經濟狀況普遍不佳 也需要更多外部資源的協助 這次我們協助的家庭位在崙山部落 從台九線玉里段進山區爬升四公里的部落 八十幾歲長輩與六十幾歲的同住者 都是行動
門諾不是很有前瞻性 而是總能著眼在弱勢者的需要 今年是我到門諾工作的第18年 這幾年一直覺得門諾是個神奇的地方 明明資源有限人才招募困難 但有些服務與專業卻都是走在台灣的最前端 72年前在門諾還沒有籌建醫院時 門諾會的宣教士們 就早已開著退役的美軍巴士 穿梭在花蓮最偏遠的部落中提供巡迴醫療服務
在海邊的花蓮門諾醫院 誠摯且熱情的招募復健科醫師 醫院提供有醫師專屬的家庭式宿舍 旁邊就是能吹著海風的超大田徑場 每天都能望著太平洋散步上班 這,都還只是附加的 門諾醫院雖然只是區域教學醫院 但在復健領域與相關的長照及社區工作上 有很多與眾不同且卓越的服務 門諾有矯具義肢中心 能自行客製化患者需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與未來。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如果我是政客 我一定開許多支票,花蓮縣位於台灣東部,擁有壯麗的山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花蓮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也積極發展經濟、教育和文化。10年後有我參與政治的話,也就是即2034年的美好願景。天祥有50萬人居住。 綠色城市與永續發展 花蓮將成為一個綠色城市,全面推動永續發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與未來。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如果我是政客 我一定開許多支票,花蓮縣位於台灣東部,擁有壯麗的山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花蓮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也積極發展經濟、教育和文化。10年後有我參與政治的話,也就是即2034年的美好願景。天祥有50萬人居住。 綠色城市與永續發展 花蓮將成為一個綠色城市,全面推動永續發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