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新手引導師與女學生們的日本鄉野記事(3)行前準備(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另外台灣這邊第一屆台日交流課程也開始了。
(續前篇)
上集介紹完必修課,下面介紹選修部分。
要的話可以教,不想學也無所謂(指在現階段比較難吸收、應用)的東西我放在選修,主要圍繞在一些進階課程跟加賀組織、社群發展的歷史跟運作方式。
【提問的設計共同練習】
把引導跟工作坊設計這些東西往下挖會碰到最根源的部分:要怎麼設計問題?在各種場合中,把問題問對都很有幫助,比如以前我當房仲時前輩曾說過「業務面對客戶,回答問題是防守,提出問題才是進攻。」無論是討論、會議、工作坊、論文等等,若一開始命題方向錯誤就後患無窮。
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比提出答案更該重視設定問題,畢竟答案或是解決方案會因時空背景不同,受各種變因影響而出現誤差,反之問題問對了,我們就可以回到上一個階段更精準的重新討論。(這在日本高等教育圈也算顯學了)
【宏觀的地方創生】
以日本整體政策多元角度來討論地方創生。
台灣在看日本案例都偏重於單一個案,而鮮少深入產官學、時空背景、當地文化、甚至法規;以至於台灣多數人以為地方創生範圍只在鄉下,還有去鄉下創業、工作那些人群。事實上地方創生是五年一期,為期60年的國家整體戰略,台灣還在研究前幾年成果的時候,日本已經結束第一期評價,開始第二期整體規劃與執行了。
為了讓我的學生們出去聊地方創生時,不要講那種以偏概全的言論讓內行人笑,所以放了這門進去讓大家選修。但上一篇提過,我不希望讓地方創生、社區營造這些名詞框住學生的發展,畢竟這圈圈很小,在圈圈內的人不管說什麼,在我看來就是拿到政府的錢就贏了,長期下來導致圈圈很小、很排外、留不住人才;以台灣一般沒有什麼人脈背景的平民老百姓來說,我覺得在這個圈子發展很有限,所以這個不學也無所謂。
尤其文組,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太重要了,與其一開始到這個圈子,不如去磨一下,等資歷跟資源更完整的時候再選擇要不要入坑。外、留不住人才;以台灣一般沒有什麼人脈背景的平民老百姓來說,我覺得在這個圈子發展很有限,所以這個不學也無所謂。
【地方創生政策】
政策是上面宏觀地方創生的衍生課程,其實我很想把這套拿去跟台灣負責做政府組織改革的公務員上一下(有這種人嗎?台灣有在做組織改革嗎?),這根本不是學生該學,是運作國家的官僚跟公務員該學的吧!!加上沒碰過實務的人學起來超級催眠。
不過因為我手上正好有教材,也修過,就放選修裡,要是有政策魔人應該會想修(真的存在這種人嗎?)
【視覺紀錄共同練習】
視覺紀錄是我最期待的一環,每次看到圖像記錄師(Graphic Recorder)一筆一畫把演講或是課程的內容畫成一幅畫,我都覺得「哇靠!這也太好玩了吧!!」深入了解圖像紀錄後,發現應用的層面除了在大型演講或論壇上那種炫技型以外,也可以透過視覺紀錄提升討論交流的精確度。
也就是大家邊討論邊畫白板啦!這次圖像紀錄以成果而言,就是畫了不少大家幹的蠢事,還出了一套LINE貼圖,明年課程我應該會再次強力推薦這門課。
【社會創新組織NCL】
介紹曾經在加賀出現過五年的社會新創組織Next Commons Lab(NCL),同時也是帶我進加賀的組織。NCL對我來說有各種深遠的意義,現在事過境遷,我也能比較冷靜的談NCL這種組織設計,對地方、對移居青年、對政策來說有什麼意義,但也只是老生常談罷了,對大學生來說不學也無所謂。
【光輝塾概論】
為加為加賀市政府主導一系列計畫打下最扎實骨幹的社群,就是社區營造學校光輝塾,應用方式千變萬化,把成人教育中的「改造型學習」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全日本有20幾個姐妹校,整套學下來可以套在任何社群經營上。
但是只學半套的話執行到一半可能會摔個粉身碎骨,南部某國立大曾發生這樣的慘劇。老話一句,要教案我都整理好了,執行上有問題的話,不付顧問費我就不負責啦!
學了這套對現階段的她們來說究竟有什麼幫助我也不知道,所以放在選修。
【plus kaga概論】
為加賀市政府主導的第二個社群計畫。以導入順序來說應該是光輝塾、plus kaga、NCL,所以上述兩個都算是我們NCL的前輩,以我個人負責的台日交流專案而言,無論在工作跟學習方面都惠我良多。plus kaga對外宣稱是讓全國大學生們,以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針對加賀市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事實上執行單位成員、招募來的大學生們都是一時之選,更不用說計畫中短中長線規劃,充分應用了都市計畫的手法,可以說是個讓人越挖覺得越厲害的專案。
不過學生學這個也不知道要幹嘛,台灣的老師們可能比較需要學。
【不動產群募/不動產去中心化】
以解決社會問題的角度來詮釋不動產經營。內容來自一個由不動產相關業者聯盟所創立的學校,我覺得學了這個...將來台灣社會會需要,不過學生們學了這個有沒有用我就不知道了,所以放在選修。
【場域營造入門】
說場域營造也許大家不懂,如果是說『場地佈置+舉辦活動』的大範圍應用大家可能比較可以了解。這裡的場域包含線上、線下/長期、短期/廣域、陜域,可以說是整個場域經營的入門篇。
但是學了這個對這次好像也沒直接幫助,所以放在選修。

台日雙方合作夥伴

這次台灣方主要處理事情的是臨時上任的學員兼助理,聯絡上一開始跟之前全職助理比起來落差很大,但久了我也開始接受她兼職的身份,容錯度也提高,以整個過程到結案看來,以學生兼任來說,助理表現已經很好了,甚至贏過某些學校的全職助理,不過每次都要換助理配合實在讓人覺得心很累。
老師方面,這次台灣頭尾一共派了三個老師來支援...或說是來看一下實際上我帶的怎麼樣,學生有沒有挨餓受凍或被派去當農奴。
日本這邊講師陣容則是動用了我加賀所有人脈,講師群遍佈產官學,市公所、基金會、補習班、私人公司、民間導覽。知道我的新案子後,大家也很給我面子,讓我排出了很充實然後差點把自己玩死的兩個禮拜課程。

個別諮商

前面提到的個人諮商部分,是這個工作坊很重要的環節,除了了解學員們的個性,幫她們整理目標以外,也是出發前我跟大家建立友好關係的最後機會。個別諮商部分因為怕時間排了也沒人甩,我就讓大家自由報名,沒想到全員都報名了。
諮商其實不是聊一聊就指定她們做什麼,只是幫忙把大家的現況、加賀市跟我手邊可能有的資源整理出來,讓大家思路比較清晰,來加賀也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在漫無目的的探索上。在諮商的時候我也問了很在意的「為什麼大家都已讀不回」這件事,雖然每個人答案各有不同,但大概可以理解,因為現在賴群裡老師對學生公布事情,學生們只當作佈告欄來看。
佈告欄公布的事不用回應,因為”公布“是一件無機的事,不需要回應。
我也在這部分開始慢慢釐清自己跟她們的關係。我們一開始不會是朋友,是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員、社會人對大學生。在沒有任何接觸跟事件發生的現況而言,再怎麼想去撼動這層關係都徒勞無功。付費內容分隔線,以下包含:台灣老師的定位/學員介紹與個人評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99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5.6K會員
222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
前陣子剛回了一趟台灣,結果家人住院說有個東西要家屬簽名,又緊急彈丸回了一趟4天三夜,途中雖然沒有像上次一樣的緊湊行程,卻是一趟意外的相遇與重逢之旅。過程很瑣碎,就一件件跟大家聊聊吧。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跟各位分享提問比解答重要的思考,內文案例包括自由大學與場域營造的冒險。
2019年在台灣舉辦一場關於教育與地方的交流會。 其中台灣教授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點:「我們需要找回信任」 台灣人之間真的沒有信任嗎?台灣人們信奉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一個批判者很容易,但批判者自己跳進業界這個坑可就不簡單了。這篇跟大家聊聊批判者作為台灣日本兩邊橋樑時所遇到的困境跟思考。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
前陣子剛回了一趟台灣,結果家人住院說有個東西要家屬簽名,又緊急彈丸回了一趟4天三夜,途中雖然沒有像上次一樣的緊湊行程,卻是一趟意外的相遇與重逢之旅。過程很瑣碎,就一件件跟大家聊聊吧。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跟各位分享提問比解答重要的思考,內文案例包括自由大學與場域營造的冒險。
2019年在台灣舉辦一場關於教育與地方的交流會。 其中台灣教授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點:「我們需要找回信任」 台灣人之間真的沒有信任嗎?台灣人們信奉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一個批判者很容易,但批判者自己跳進業界這個坑可就不簡單了。這篇跟大家聊聊批判者作為台灣日本兩邊橋樑時所遇到的困境跟思考。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ブックサンタ(Book Santa)」活動始於 2017 年,是由日本的非營利組織 NPO 法人チャリティーサンタ所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送出一本書,給那些無法在聖誕節收到禮物的孩子們作為聖誕禮物,讓他們在特別的節日也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目前已是許多書店固定在聖誕期間推出的活動,邀請你一起參與~
《海灘男孩》心得感想:岡田惠和的新作《再見的延續》剛播出不久,他的90年代經典作品《海灘男孩》也登上了Netflix,看著方形的「電視畫面」,以及90年代氛圍的畫質、色調,有種考古的感覺。1997年的我才剛滿一週歲又幾天,完全看不懂在演什麼哈,但現在28歲作為小社畜的我,完全能懂這部作品好看的地方。
本文介紹中山美穗八部她主演的電視劇、五部電影、及七首經典歌曲。中山美穗1970年出生於東京,1985年高一時在原宿被星探發掘後以偶像身份出道,一路從廣告與雜誌模特兒闖蕩到影歌雙棲,被稱為日本「四大偶像天后」,因為美麗的外表也多次當選「最美麗的偶像」,是日本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歌影兩棲藝人之一。
螞蟻人來介紹由 JA 全農推出的 Nippon-yell 系列水果軟糖,以日本 47 都道府縣特產水果作為主軸,實際開箱品評其中的 30 種口味,讓大家在選購的時候可以參考參考,快來透過軟糖體驗日本水果的魅力吧。
走り出した午後も 起跑的下午 重ね合う日々も 交織的歲月 避けがたく全て終わりが来る 全都無可避免的會迎來結束 あの日のきらめきも 曾經閃耀的愛情 淡いときめきも 曾有過的輕微悸動 あれもこれもどこか置いてくる 一切的一切也都擱置在人生旅途的某處 それで良かったと 就那樣吧 これで良かったと
6月11日,No. 162,#一圖勝千言:#神奈川沖浪裏 致敬台日友好
「ブックサンタ(Book Santa)」活動始於 2017 年,是由日本的非營利組織 NPO 法人チャリティーサンタ所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送出一本書,給那些無法在聖誕節收到禮物的孩子們作為聖誕禮物,讓他們在特別的節日也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目前已是許多書店固定在聖誕期間推出的活動,邀請你一起參與~
《海灘男孩》心得感想:岡田惠和的新作《再見的延續》剛播出不久,他的90年代經典作品《海灘男孩》也登上了Netflix,看著方形的「電視畫面」,以及90年代氛圍的畫質、色調,有種考古的感覺。1997年的我才剛滿一週歲又幾天,完全看不懂在演什麼哈,但現在28歲作為小社畜的我,完全能懂這部作品好看的地方。
本文介紹中山美穗八部她主演的電視劇、五部電影、及七首經典歌曲。中山美穗1970年出生於東京,1985年高一時在原宿被星探發掘後以偶像身份出道,一路從廣告與雜誌模特兒闖蕩到影歌雙棲,被稱為日本「四大偶像天后」,因為美麗的外表也多次當選「最美麗的偶像」,是日本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歌影兩棲藝人之一。
螞蟻人來介紹由 JA 全農推出的 Nippon-yell 系列水果軟糖,以日本 47 都道府縣特產水果作為主軸,實際開箱品評其中的 30 種口味,讓大家在選購的時候可以參考參考,快來透過軟糖體驗日本水果的魅力吧。
走り出した午後も 起跑的下午 重ね合う日々も 交織的歲月 避けがたく全て終わりが来る 全都無可避免的會迎來結束 あの日のきらめきも 曾經閃耀的愛情 淡いときめきも 曾有過的輕微悸動 あれもこれもどこか置いてくる 一切的一切也都擱置在人生旅途的某處 それで良かったと 就那樣吧 これで良かったと
6月11日,No. 162,#一圖勝千言:#神奈川沖浪裏 致敬台日友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相信世代三月的一場 ESG 青年學校課程,邀請到相信世代社群裡的未來學家黑喜,作為未來敘事工場創辦人的他,來和大家介紹究竟什麼是「未來學」?日本又是如何透過這套未來思考的方法,勾勒出每五年一次的「前瞻研究」,從未來的預測到對社會的想像,進而聚焦在「永續領域」,並推動由上而下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相信世代三月的一場 ESG 青年學校課程,邀請到相信世代社群裡的未來學家黑喜,作為未來敘事工場創辦人的他,來和大家介紹究竟什麼是「未來學」?日本又是如何透過這套未來思考的方法,勾勒出每五年一次的「前瞻研究」,從未來的預測到對社會的想像,進而聚焦在「永續領域」,並推動由上而下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