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係,看到一本日治時期出版的《台灣歷史畫帖》。
這本書收錄日本畫家小早川篤四郎於1935年所繪製的台南地區歷史主題油畫21幅,當時在總督府四十周年博覽會展出,之後由台南市役所集結成書發行。
內容是以台南為主的歷史事件圖畫並搭上簡單文字說明(當然是日文),從原住民、荷蘭人來台、佔領北部的西班牙人,包含濱田彌兵衛事件、漢人移入與鄭成功等等,說明了到日本時代為止的台灣開墾歷史。雖然是1935年出版的書,但是裡面提到的歷史事件都挺熟悉,基本上跟國中歷史課本中會提到的台灣史相差不遠。看著覺得好驚喜,原來早在80多年前就可以讀到這些東西!
卻又想到,這些對我們來說基礎到不行的知識,對父母輩來說是完全沒聽過也沒人教的「新知識」,真是個不自然的空白。
大家總以為台灣史是新東西,尤其在父母輩,甚至30歲以上的哥哥姐姐們過去讀的國立編譯館課本可是一個字都沒有提到,好像從來不存在,沒有人研究。
但其實日治時代就已經有人在研究台灣本土歷史了,還是總督府也帶頭,出版書籍(雖然動機帶有殖民主義)。
所以認真說起來,明明更早之前,如果爺爺奶奶輩有上學受教育的話,說不定讀過這些台灣史呢!
明明已經有累積知識基礎,卻因政權變換而被禁止。
如同大學教授們說過,在民國40~70年代的戒嚴時期台灣史是「險學」,誰研究了誰就受到警察關切。
歷史知識的傳遞出現空白期,證明政治可以抹去歷史的,如同歷史本文和被遺忘的歷史不是幻想劇情,是真實會發生的。
相比之下,近年來台灣史的普及非常有感,一些我在大學歷史系才讀到的知識,例如日治時期的國勢調查、總督府統治四十周年博覽會,現在國中歷史課本就會教到,變成更基礎的知識了。
除了學校課本,書籍、電影、電視劇、Youtube也看到越來越多介紹台灣史的內容,如魏德聖的台灣三部曲電影、臺灣吧動畫台灣史、公視翻拍電視劇的歷史小說《魁儡花》、或是像《返校》這樣的遊戲,可以成為熱門話題,在網路引起更多討論。
把台灣過去發生的種種,變成隨時都能被大家自由談論的話題,大該是我所期待歷史知識普及的目標吧。
P.S. 國立台灣圖書館有將這本《台灣歷史畫帖》復刻出版,為中日對照。關於畫帖中的圖文已經其他人寫過更詳細的專文介紹,就不多說,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