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教育的內容和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是我們台灣史的第一堂課。這堂課我們要先來說明各位將要接受的台灣歷史教育主要有哪些具體的內容和意義。
首先,先問一下各位同學,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台灣史?學習台灣史對我們來說有甚麼意義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座的各位一定都有各自不相同的答案,或者單單只是認為這是教育部要我們學習的內容範圍而已。
但老師必須說明的是,學習台灣歷史為的是要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身處的這塊土地,就像你是一位剛來到學校讀書的入學生一樣,一定會想快點了解這所學校所有的環境事務,好讓自己能在熟悉後很舒服地融入校園當中。學習台灣的歷史也是同樣的效果,透過認識這片土地的過去發生的事,以及這些過去發生的事與現在的關聯,同學才能夠知道那些充斥在我們身邊許許多多有關文化、政治、經濟之類的東西事怎麼來的。當你們了解了這些事情的來源之後,也就更可以對這些事物抱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對生活在台灣也會有更多的認同。這就是你們將接受的台灣歷史教育所希望你們能夠達到的學習效果,也是政府教育部近幾年來推行「本土化教育」的中心思想。
既然講完了學習台灣史的意義後,更實際的問題是,我們要學習那些東西?
在過去的歷史教育裡習慣把台灣的歷史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荷蘭、西班牙殖民時期」、「鄭氏政權統治時期」、「清帝國統治時期」、「日本殖民時期」與「戰後黨國統治時期」。這樣的歷史分類主要是從少數外來統治者的角度以及他們所留下的文獻資料來做分類的。但是,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往往對當今平民大眾來說過於有距離感,不僅很難同情理解統治者的心態或政策,更看不到當時其他本地住民的想法和反映。尤其,我們現今的社會多強調「多元平等」,那麼,少數統治者的歷史顯然會忽略掉台灣許多族群和團體在歷史過程中所扮演的份量。所以,今年(2019年)各位的台灣歷史打破了以前的分類方式,改採用注重台灣各族群和底層文化的內容來編寫。例如,我們新的歷史教材開頭所要教的原住民族的歷史,在過去的教材裡都是被不同時代所分割,而且在每個單元也總是簡單幾筆就帶過而已。如今,透過將原住民族有關的歷史結合成一個教學單元,不僅僅代表著對原住民族的尊重,也意味著原住民族也跟其他族群一樣是有的連續而且淵遠流長的歷史的。
除了文化族群之外,今年所採用的課本也相當強調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對歷史所造成的影響。台灣位處東亞地區的中心,上至日本、下到菲律賓、左邊鄰近中國和整塊東亞大陸、右邊是一整片的太平洋與各個小型的島嶼國家。從歷史上來看,台灣原住民族所使用的南島語系語言在太平洋中央各小島、菲律賓與東南亞地區的原住民族屬於同一類,而十六世紀隨著航海技術發達從歐洲抵達亞洲的荷蘭人與西班牙都把台灣當成與附近各地區貿易、運送物資的重要據點,在清帝國時期台灣則因政治因素被納入了東亞大陸政權的管轄而使漢人大量移入、定居,日本帝國統治時期的台灣因隨著全球資本主義化與帝國經濟附庸的腳步變成日本帝國向南洋發展的重要跳板,直到現在台灣仍然是許許多多文化和族群匯聚的地方。因此,當我們從台灣的地理位置看待歷史時,其實也就是在看台灣在歷史上如何與世界上各個國家互動,同時也能認識到這些外來的文化最後如何在台灣落地深根,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台灣的歷史不只是因為其本身就是多種族群和文化不斷累積、磨合而形成的歷史,更是由於我們當今因為對某些價值的重視(如民主、多元和群眾視角等等)而造就了我們能從更有別於以往的眼光和歷史思維方式來看待這塊土地的過去,並且由這樣的審視進一步思考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屬於我們自己如何面向未來的知識指引。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在這裡學習台灣歷史的最重要的意義。
以上就是我們學習台灣歷史所要注意的基本概念,未來在學習具體的歷史內容時同學們也可以細細的體會我今天所說的這些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歷史是人類探求外在知識的一種途徑,透過歷史,我們能將當下所感知到的現象加以運用脈絡化的方式呈現,或者給予某一特定現象時空感方面的意義呈現。
凡是我們所從事的是一種文化選擇,那麼這樣的選擇也將會被預設為能影響我以外的他人之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與我的選擇之間帶有一種能夠被詮釋出來的關聯。
文明常常被視為是比文化所涉略之事物還要更深更廣的人類群體單位,又或者是相要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更加屬於物質技術層次的事物。然而,當我們實際考察文明是如何在人類日常生活語言當中被使用的,會發現文明幾乎等同於「某一種人類日常生活事物的選擇」而被表述出來。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歷史是人類探求外在知識的一種途徑,透過歷史,我們能將當下所感知到的現象加以運用脈絡化的方式呈現,或者給予某一特定現象時空感方面的意義呈現。
凡是我們所從事的是一種文化選擇,那麼這樣的選擇也將會被預設為能影響我以外的他人之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與我的選擇之間帶有一種能夠被詮釋出來的關聯。
文明常常被視為是比文化所涉略之事物還要更深更廣的人類群體單位,又或者是相要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更加屬於物質技術層次的事物。然而,當我們實際考察文明是如何在人類日常生活語言當中被使用的,會發現文明幾乎等同於「某一種人類日常生活事物的選擇」而被表述出來。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由國中歷史科教師吳宜蓉撰寫,以通俗的口吻,引導讀者一窺臺灣史背後的人性與現實。以古鑑今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從歷史之中發掘普世的人性。人性之中本來就有黑暗的成分,重要的是如何接納完整的自己,更對他人培養同理心。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臺灣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涵蓋了原住民文化、外來政權的統治、清朝的治理到日本的殖民,以及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兩岸關係的演變。透過重要歷史事件的分析,探討臺灣的多元文化及其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的挑戰,尤其是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Elena,目前就讀政治大學民族系三年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系上的選修課「民族地理」,這周老師和我們介紹了「歷史的地圖與地圖的歷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後實作時間老師和我們介紹了非常有趣的互動網站「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從國小以來,無論是歷史課還是地理課我們都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由國中歷史科教師吳宜蓉撰寫,以通俗的口吻,引導讀者一窺臺灣史背後的人性與現實。以古鑑今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從歷史之中發掘普世的人性。人性之中本來就有黑暗的成分,重要的是如何接納完整的自己,更對他人培養同理心。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臺灣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涵蓋了原住民文化、外來政權的統治、清朝的治理到日本的殖民,以及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兩岸關係的演變。透過重要歷史事件的分析,探討臺灣的多元文化及其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的挑戰,尤其是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Elena,目前就讀政治大學民族系三年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系上的選修課「民族地理」,這周老師和我們介紹了「歷史的地圖與地圖的歷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後實作時間老師和我們介紹了非常有趣的互動網站「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從國小以來,無論是歷史課還是地理課我們都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