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孩兒塔》「考」|詩歌、攝影及被掩蓋的(慎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再也不會有魯迅研究了。慎往下拉,👇可能有圖片會引起不適。©】

最近讀到一篇魯迅的《白莽作〈孩兒塔〉序》,沒多少字,反覆讀了,也找來白莽的詩歌《孩兒塔》讀了。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很容易找到,也有中學課文式的分析,也會讀到有介紹白莽(另一個筆名是殷夫)的生平的,左翼(上面那個🔗也是來自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庫)、共產黨員、詩人,但發現不僅白莽的這首《孩兒塔》的解析被扭曲了,連魯迅寫的這篇也被斷章取義了。

「考」之一

首先說到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這篇小文發表於1936年4月《文學叢報》月刊第一期,當時發表的題目為《白莽遺詩序》。全文文字並不多,但是卻還是用了情,沒有魯迅一貫的諷刺、嘻笑怒罵,倒是很有顫顫的懷念,提到之前寫過的《為了忘卻的紀念》;提到年輕人前赴後繼地流血、獻出自己的生命;說《孩兒塔》「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於摧殘者的憎的豐碑。」最後落款「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魯迅記於上海之且介亭。 」

看到的介紹都是說魯迅手裡有白莽的遺稿,寫了序發表出來,完事兒。但是,魯迅準確地講自己手裡有遺稿是在緊接著的一篇題為《續記》的小文裡講的,同時還講到了自己一再被騙文的經歷。《續記》的第一句就是「這是三月十日的事。」所以,他說的是寫上述著名序文的前一天。之後,他講了自己被一個人反覆騙文,具體到這件事情上,這個人換了名字,騙魯迅說自己手裡也有遺稿,準備出版,請魯迅寫序,魯迅想著可能有遺稿的不只自己,就信了,拖著病體寫了序,先寄給了騙子,然後才投稿給了之後頭版的《文學叢報》。過了幾天,通過一個化名,魯迅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於是寫下《續記》,詳細講述了與這個人的過節。最後,魯迅補了句,「我所要特地聲明的,只在請讀了我的序文而希望《孩兒塔》出版的人,可以收回了這希望,因為這是我先受了欺騙,一轉而成為我又欺騙了讀者的。 」

然而,谷歌搜索出的無論是《孩兒塔》還是作者殷夫(白莽),霸佔屏幕的多是百度百科詞條,而內容隻字未提這個背景故事,倒是有引用魯迅的《序》裡的語句。不過,這也罷了,百科詞條不一定寫得全面,但是,另個被扭曲的事實就不能這樣輕易就可以自洽的了。

「考」之二

說到這裡,並不是要讀或介紹百度百科詞條,只是無論簡中/繁中搜索,《孩兒塔》的內容真的少得可憐。但是,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誤導性的信息。

《孩兒塔》是白莽詩集的名字,同時,也是一首詩的題目,寫於1929年上海,或許是在幾次被捕間的流浪時所作。詩歌中的「孩兒塔」在百度詞條中被描述為滿清時期一個因不孝敬祖母而被處死的孩子的紀念塔,並將這個傳說作為詩歌中「孩兒塔」原型的由來展示。缺乏信息的情況下,如若有學生找信息,可能僅能在缺乏的信息中找到被歪曲的事實,這樣下去,一直會misleading。

在處處提到的、頗有名氣的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的註釋部分,人民文學出版社便非常明確地給出了「孩兒塔」及作者的背景情況——

「白莽(1909—1931) 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華,筆名白莽、殷夫、徐白,浙江象山人,共產黨員,詩人。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上海龍華。《孩兒塔》是他的詩集,他在《〈孩兒塔〉剝蝕的題記》中說:「孩兒塔是我故鄉義冢地中專給人們拋投死孩的墳冢。」

在這裡再重複一次——《孩兒塔》剝蝕的題記中,作者白莽自己提到孩兒塔是他故鄉義塚地中專門給人們投拋死孩的墳塚。至少,這個來自作者自己的陳述被完全「擱置」在與這首詩歌、這部詩集及魯迅的序有關的一切之外,為什麼?不好看嗎?是什麼樣的嬰孩沒有像樣的葬禮呢?怎樣不被期待的小生命deserve「拋投」二字呢?這些嬰孩沒有葬禮、沒有埋葬、沒有儀式,他們的父母或者長輩/任何一個成年人為什麼這樣做呢?塔是高的,嬰孩無論生死,是需要「拋投」的,又是為什麼?這一切為什麼要被扭曲、掩蓋在一個無聊的故事後面,硬撒謊說成是「孩兒塔」的原型由來?不怕作者和那些嬰孩嗎?

這首詩歌寫於1929年,那時候已經有這樣的情況了,而離「計劃生育」還有半個多世紀,誰又知道,半個多世紀之後的嬰孩,那些不被允許的、不被期待的嬰孩,連塔都不配有,連「拋投」二字也沒有,而是僅有的「扔」。這些嬰孩有些還沒有出生、有些剛剛出生,他們不被誰期待?做了犧牲,連塔都入不得?

寫到此,並不是,寫悼詞,只是想起一本二十年前的瑞士雜誌,有一期展示了九十年代初期在中國的見聞,用文字和照片做了紀錄。現在、以前、從來都訊息都可以被屏蔽,信息都可以閉塞,創作背景也都可以被更改,誰都可以是「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照片自然也可以修。記憶也不準確。看!一切的一切都多麼容易抵賴!我還能說什麼呢,分享其中的幾張,最後一張,是那些連「塔」都進不了的孩子們;白莽,你詩歌的形式究竟是怎樣展開的?【如果看了心裡難受,就讀讀我貼在文末的白莽的《孩兒塔》,算是祭文。】——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孩兒塔

孩兒塔喲,你是稚骨的故宮,
佇立於這漠茫的平曠,
傾聽晚風無依的悲訴,
諧和著鴉隊的合唱!
呵!你是幼弱靈魂的居處,
你是被遺忘者的故鄉。

白荊花低開旁周,
靈芝草暗覆著幽幽私道,
地線上停凝著風車巨輪,
淡漫漫的天空沒有風暴;
這喲,這和平無奈的世界,
北歐的悲霧永久地籠罩。

你們為世遺忘的小幽魂,
天使的清淚洗滌心的創痕;
喲,你們有你們人生和情熱,
也有生的歌頌,未來的花底憧憬。

只是你們已被世界遺忘,
你們的呼喊已無跡留,
狐的高鳴,和狼的狂唱,
純潔的哭泣只暗繞莽溝。

你們的小手空空,
指上只牽掛了你母親的愁情,
夜靜,月斜,風停了微噓,
不睡的慈母暗送她的嘆聲。


幽靈喲,發揚你們沒字的歌唱,
使那荊花悸顫,靈芝低回,
遠的溪流凝住輕泣,
黑衣的先知者默然飛開。

幽靈喲,把黝綠的林火聚合,
照著死的平漠,暗的道路,
引住無辜的旅人佇足,
說:此處飛舞著一盞鬼火……

一九二九,於上海流浪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y Ventura的沙龍
75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Mary Ventu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Thumbnail
白石(백석, BAEK SEOK,1912-1996),韓國受日本殖民時期被視為與金素月、鄭芝溶齊名的天才詩人,南北韓分裂,他被定義為「越北文人」遭到封禁,直到上世紀90年代,白石的詩歌再次風靡韓國,他的作品被編入教科書、也被改編為戲劇;相關研究專書、學術論文快速增加,研究者、讀者對他廣泛關注。白石
Thumbnail
白石(백석, BAEK SEOK,1912-1996),韓國受日本殖民時期被視為與金素月、鄭芝溶齊名的天才詩人,南北韓分裂,他被定義為「越北文人」遭到封禁,直到上世紀90年代,白石的詩歌再次風靡韓國,他的作品被編入教科書、也被改編為戲劇;相關研究專書、學術論文快速增加,研究者、讀者對他廣泛關注。白石
Thumbnail
生命卻有那樣的日子:當那個事件來到,你的心中永遠留下一個缺口,是我們所擁有或所將擁有的一切,再也無法填滿的。它摧毀了我們賴以維生的信賴、信念與期望,動搖它們,把它們變成一片茫然與荒謬。未來,是什麼呢?關於重要的事,我們無法改變,那又有什麼「希望」呢?
Thumbnail
生命卻有那樣的日子:當那個事件來到,你的心中永遠留下一個缺口,是我們所擁有或所將擁有的一切,再也無法填滿的。它摧毀了我們賴以維生的信賴、信念與期望,動搖它們,把它們變成一片茫然與荒謬。未來,是什麼呢?關於重要的事,我們無法改變,那又有什麼「希望」呢?
Thumbnail
人都會貪,有貪念一點都不稀奇,有的貪念無傷大雅,但有些貪念卻會讓人誤入歧途;報應終究會來。
Thumbnail
人都會貪,有貪念一點都不稀奇,有的貪念無傷大雅,但有些貪念卻會讓人誤入歧途;報應終究會來。
Thumbnail
後悔,是對對方的抱歉,還是安撫自己愧疚的心?「悔不當初」是最無意義的言詞,但過去的錯誤若連悔都不悔,這件事該如何翻篇? 只是相信算命師父的話,只是為了想要延續香火的男孩,小小的自私,卻是大大的傷害。
Thumbnail
後悔,是對對方的抱歉,還是安撫自己愧疚的心?「悔不當初」是最無意義的言詞,但過去的錯誤若連悔都不悔,這件事該如何翻篇? 只是相信算命師父的話,只是為了想要延續香火的男孩,小小的自私,卻是大大的傷害。
Thumbnail
「左傾」是必然的,這些關懷現實的小說家,總是站在雞蛋的一方。 #出賣肉體 為了家計而被迫賣淫(阿梅)或者忍受權勢性交(罔市),這並不是特例。 日治時代全球性的不景氣,與殖民政府的剝削,系統性的宰制讓無才無德的女子,只能仰賴最原始的「勞力」。
Thumbnail
「左傾」是必然的,這些關懷現實的小說家,總是站在雞蛋的一方。 #出賣肉體 為了家計而被迫賣淫(阿梅)或者忍受權勢性交(罔市),這並不是特例。 日治時代全球性的不景氣,與殖民政府的剝削,系統性的宰制讓無才無德的女子,只能仰賴最原始的「勞力」。
Thumbnail
忽思那年,杏花微雨,皎月如鉤,伊人髮絲若舞,淚洗妝紅。朱門外,華服、粗衫;勛爵、布衣,何以堪情?未聞汝隻字片語,未見汝眸中含情,終是拂袖上綏安。 後成令使,方聞汝病逝閨中。 今朝明月依舊,笑問,其所不信,汝心?吾心? 餘一空嘆,響徹夜長 — 少年已白頭,佳人已入夢。
Thumbnail
忽思那年,杏花微雨,皎月如鉤,伊人髮絲若舞,淚洗妝紅。朱門外,華服、粗衫;勛爵、布衣,何以堪情?未聞汝隻字片語,未見汝眸中含情,終是拂袖上綏安。 後成令使,方聞汝病逝閨中。 今朝明月依舊,笑問,其所不信,汝心?吾心? 餘一空嘆,響徹夜長 — 少年已白頭,佳人已入夢。
Thumbnail
【再也不會有魯迅研究了。慎往下拉,👇可能有圖片會引起不適。©】 最近讀到一篇魯迅的《白莽作〈孩兒塔〉序》,沒多少字,反覆讀了,也找來白莽的詩歌《孩兒塔》讀了。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很容易找到,也有中學課文式的分析,也會讀到有介紹白莽(另一個筆名是殷夫)的生平的,左翼(上面那個🔗也是來自中
Thumbnail
【再也不會有魯迅研究了。慎往下拉,👇可能有圖片會引起不適。©】 最近讀到一篇魯迅的《白莽作〈孩兒塔〉序》,沒多少字,反覆讀了,也找來白莽的詩歌《孩兒塔》讀了。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很容易找到,也有中學課文式的分析,也會讀到有介紹白莽(另一個筆名是殷夫)的生平的,左翼(上面那個🔗也是來自中
Thumbnail
文學作品不一定為自述之作,這種幻象般的「身分轉換」,是設身處地的想像,以代其他人表達情志,並不罕見。
Thumbnail
文學作品不一定為自述之作,這種幻象般的「身分轉換」,是設身處地的想像,以代其他人表達情志,並不罕見。
Thumbnail
兩人過了一年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因著如蓮懷孕,最後還是定居在揚州城,幸而江浩已組建起各地商鋪的自主經營,來往奔波的次數也少了。 三年倏忽過去,如蓮的孩兒應該頑皮地到處亂竄了,他們這才發現,這孩子說話、行動都慢,竟是個痴兒! 初初發現孩子比其他嬰兒晚學走路、也不會叫人,老人家還用「大雞慢啼」來安慰江
Thumbnail
兩人過了一年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因著如蓮懷孕,最後還是定居在揚州城,幸而江浩已組建起各地商鋪的自主經營,來往奔波的次數也少了。 三年倏忽過去,如蓮的孩兒應該頑皮地到處亂竄了,他們這才發現,這孩子說話、行動都慢,竟是個痴兒! 初初發現孩子比其他嬰兒晚學走路、也不會叫人,老人家還用「大雞慢啼」來安慰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