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戰爭主題策展】▕ 戰場煙硝走入影劇故事時 feat. 歪文系、嘎拉嬉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雷警示,雖非劇情的直述或訴說,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raw-image

前言


本文為戰爭主題週的策展文章,共同策展文章,如下,歡迎點閱!

戰爭中的禍日光景


關於戰爭電影,直覺想到的通常都是磅礡,比如《搶救雷恩大兵》或《珍珠港》,又或是利用袍澤與犧牲,帶出慷慨的激情,像是《怒火特攻隊》。當然,在漫長且遼闊的戰場,撥開煙硝,我們都會發現戰爭,比一開始假想的複雜許多。就此,即使戰爭歸屬於動作片的範疇,但也不僅講那些顯而易見的主軸,各個電影與劇組,都有自己想要環繞的核心。

《1917》,這部影獎大熱門,雖然同樣涵括了袍澤與犧牲,但不僅於此,利用一路跟隨的鏡頭,堆疊出漫長的壓迫與抑鬱,沒有轉場,觀眾無法喘氣,就像身歷其境,步步跟著主角膽戰心驚,小心翼翼。特別是開頭,橫跨戰壕的推展,忽上忽下,忽內忽外,觀眾緊繃的神經,因為充滿未知而無法鬆綁,我們沒有視覺上的線索,難以預期接續的發展,就如待宰的羔羊,任由意外撕裂。這個手法,除了劇情張力,也巧妙地把觀眾與角色黏合在一起,就像戰壕中瑟瑟發抖的大頭兵,因大量的未知與意外,無所適從。

電影之所以能夠做到黏附與壓迫,除了光影濾鏡的限縮,也有賴於聲音線索的精準,荒蕪寧靜中的喘氣聲,踏過水窪時的波浪漣漪感,都像是在搔癢,讓人坐立難安,不自覺地縮起身體肌肉的每一處纖維。如此特殊的觀影體驗讓人感到極度不舒服,卻也成功地讓人稍稍體會,戰場的尖銳。

raw-image

如果《1917》是倚靠著現實來逼近觀眾,《兔嘲男孩》就是透過甩開現實的幻想,反襯出戰爭的日常。對照來說,《1917》採用直接的壓迫來逼近觀眾,《兔嘲男孩》則是使用幽默去開場,讓觀眾放下戒心,不自覺地靠攏之後,再把幻想的濾鏡給偷偷拿掉,跟著喬喬一起見證暴力的張狂,以及早已被蛀蝕的日常。

在電影中,喬喬因為手榴彈意外,不小心炸傷了臉與腿,導致他被少年兵團退訓,這讓他遭逢了躲在姊姊房間的猶太女孩。隨著時間過去,喬喬漸漸理解到,猶太人沒有自己想得邪惡,或許有些調皮,但也讓自己著迷,甚至像是隻蝴蝶一樣美麗。爾後,喬喬臉上的傷痕漸漸褪色,跛掉的腳也漸漸康復,連帶那些被納粹給洗腦的歪斜,也慢慢走回了善解人意。我想,如果真有上帝,那場意外就是祂送給喬喬的禮物,因應喬喬的善良,讓他有機會在這場弱肉強食的爭奪中,保持自我的魔法。

就此來說,來到電影尾聲時,雖然喬喬所認識的人,不斷在逝去,不管是高高在上的母親,又或是遠在天邊的父親,甚至是厭俗的K上尉,都讓喬喬心碎。所幸,喬喬的身邊,還有一個能對他說我愛妳的姊姊,一個還能讓她保持愛人的出口。就此,現實世界崩解了,內心的天空,依然能撐起喬喬,讓他隨著自由起舞。

raw-image

《兔嘲男孩》不是第一部從孩童視角出發談戰爭的作品,但為什麼要從戰場拉到遙遠的日常生活中呢?其中的意義,就在於帶出戰爭的影響力,不僅於戰場而已,消逝的不是人命,更還有人心,在充滿煙硝的國家暴力中,沒有人能倖免。

說到孩童視角,接續想談《太陽帝國》中,居住於上海租界區的英國小男孩吉米。

吉米跟喬喬的處境,大不相同,吉米一開始就失去父母的陪伴,他對於戰爭的幻想,更因為日軍的侵略而被瓦解,一個單純的靈魂,就這麼被拖進了殘酷的槍林彈雨,甚至沒有任何抵抗力,只能高舉雙手,向日軍直呼我投降,然後不帶尊嚴地苟延殘喘。令人心疼,本應任性玩耍的孩子,被戰爭的無情掏空,塞入許多市儈的諂媚與順服,藉以在俘虜的過程中,保持被人允許存活的價值。

然而,即使手法不同,《兔嘲男孩》與《太陽帝國》想要闡述的主軸是相似的,戰爭就是潛伏於日常中的巨獸,不只統治了生命的殞落,更也極權了人心的自由。若彼此的國族不對盤,世界就會天灰地暗,比如跟吉米一樣,喜愛飛機的日本少年兵,戰敗後,不過是想分享芒果給吉米,卻一槍被身旁的成人給打死。吉米他不懂戰爭,也不明白為何需要戰爭,當然也不理解,國族的差異,在殘酷的對抗中,即是你死我活。故此,就算戰爭因應原子彈而結束,對於早已困縛於戰爭日常的人來說,戰爭的時區沒有走得那麼快。

少年兵的死去,更是壓垮吉米的最後一根稻草,他不斷地說服自己,可以找回戰爭中的逝去,救活每一個飄散的生命,不管是眼前的朋友,或是遁藏的純真自我。可惜,如前所述,他一個人的純真,支撐不起整個世界的殘酷。自此之後,吉米成為空洞的軀體,憑藉著本能,整天在補給品中覓食,除了活下去,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何意義,面對來來去去的軍人,不管是日軍或美軍,唯一記得的,僅剩我投降這句保命咒語。

raw-image

整體而言,對於找回童稚純真這一點,兩部作品具有相似的安排,都讓主角遭逢到另一個孩童,藉以找回失落的溫柔、接納與堅定。只可惜,兩人的結局截然不同,如上所述,喬喬找到了愛的舞伴,吉米則換得一具冰冷的屍體。這之中,關鍵的差異,反而在於電影中的大人,《兔嘲男孩》的K上尉,雖然討人厭,但也因不能名言的秘密(同性戀)而多了點溫柔,願意冒險去保護純真。至於《太陽帝國》中的貝吉,看似讓吉米活了下去,也扼殺了吉米的純真。畢竟,那套生存法則,實用卻也殘酷,讓人活下來,卻也把活下的心給撕碎。

為此,喬喬能說出我愛妳,吉米只能說出我投降,短短三個字,其中的距離,代表了迥異的經歷,更飽含了戰爭中的摧殘與陰影。

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

raw-image

關於正義的論述


國族的碰撞,不只存於戰爭的當下,也會在戰後的殘局延續,二戰結束之後,戰勝國針對德國以及日本的領導階層,進行世界審判,即著名的紐倫堡審判還有東京審判。然而,一場戰爭的結束,其代表的不是和平到來,而是因應勢力流動,再次重整因應下場戰爭的到來。就此,對於某些政府高層來說,審判只是一種形式,因應國際社會聲浪的交代,重點在於結束事件,以利後續加緊腳步,投放資源到近在眼前的危機,也就是美蘇的冷戰與對峙。

即使如此,許多參與討論或審判的法官與專家,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先例,必須透過謹慎的流程,藉以避免審判流於私刑的公眾化,白話來說,審判尋求的是,正義的到來,而非復仇與報復。甚者,審判的過程與流程都具時代意義,將帶領國際社會從武裝暴力,走向更完善的法治社會。爾後,在美國代表團的積極推動下,戰勝國簽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以利後續的審判能夠成立,並有所基礎。

《東京大審判》這部影集,則聚焦於此,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國族習慣的差異,更也會看到思想碰撞的火花,一群追尋正義的法官,其追尋的正義未必能完整交疊,甚至有所牴觸。就此,一場相似《十二怒漢》的爭論,開始展開。

raw-image

在《東京大審判》中,印度法官帕爾,提出了爭議的無罪論述,表示《倫敦憲章》過於理想,就算「紐倫堡審判」開了先例,這也不能保證「東京審判」的正當性。對於他來說,國際社會還不夠成熟,仍需要戰爭這個外交手段,戰爭即為當今不成熟社會的必要之惡,藉以平衡大國之間的勢力。就此來說,使用法律審判戰爭,就像是一廂情願的浪漫。若開了先例,往後也會變成形式主義,甚至侵蝕法學公正的梁柱,促使法律變成權威的操弄手段。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72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劇相談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5.1K會員
138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2025/04/01
國片《器子》以「器官買賣」為題,搭配巧妙的劇情反轉,展開一場暢快的復仇戲碼,恰到好處地創造娛樂張力,再以溫柔的方式讓故事落幕。使得復仇之路不只充滿憤怒,更能通往救贖,非常適合追求刺激與新鮮感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4/01
國片《器子》以「器官買賣」為題,搭配巧妙的劇情反轉,展開一場暢快的復仇戲碼,恰到好處地創造娛樂張力,再以溫柔的方式讓故事落幕。使得復仇之路不只充滿憤怒,更能通往救贖,非常適合追求刺激與新鮮感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4/12/26
本文精選2024年度十部精彩電影,從深刻的故事情節到令人思考的主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代電影的多樣性,還提供了在新年佳節觀看的完美選擇。每部電影都能引發觀眾的深層共鳴,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深度,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umbnail
2024/12/26
本文精選2024年度十部精彩電影,從深刻的故事情節到令人思考的主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代電影的多樣性,還提供了在新年佳節觀看的完美選擇。每部電影都能引發觀眾的深層共鳴,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深度,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烈火焚身》不只是部關乎尋根的故事,更是一段發生於政治暴力下的悲劇。電影選擇以架空形式刻畫時空背景。 縱觀人類歷史上,我們從不缺此種悲劇。無論是宗教或意識形態釀成的衝突,時常導致政治暴力的發生,扭曲人性,使人喪失憐憫本能。最終,暴力不只會停留當代,它將是一個又一世代人們的共業
Thumbnail
《烈火焚身》不只是部關乎尋根的故事,更是一段發生於政治暴力下的悲劇。電影選擇以架空形式刻畫時空背景。 縱觀人類歷史上,我們從不缺此種悲劇。無論是宗教或意識形態釀成的衝突,時常導致政治暴力的發生,扭曲人性,使人喪失憐憫本能。最終,暴力不只會停留當代,它將是一個又一世代人們的共業
Thumbnail
活在沒有辦法期待的日子裡,死亡就住在隔壁。 青春恣意的年紀,男孩們骨子裏煮滾的熱血推送著他們披上軍裝與武器。 他們忘情地曬著太陽在路上奔忙,坦蕩而自豪地、大聲宣誓自己願意在所不辭為了國家,帶著責任、好奇、興奮和衝勁,卻從來沒好好看清現實裡還醒著冰冷的足跡,於是一個轉身、蠶食鯨吞。
Thumbnail
活在沒有辦法期待的日子裡,死亡就住在隔壁。 青春恣意的年紀,男孩們骨子裏煮滾的熱血推送著他們披上軍裝與武器。 他們忘情地曬著太陽在路上奔忙,坦蕩而自豪地、大聲宣誓自己願意在所不辭為了國家,帶著責任、好奇、興奮和衝勁,卻從來沒好好看清現實裡還醒著冰冷的足跡,於是一個轉身、蠶食鯨吞。
Thumbnail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Thumbnail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Thumbnail
這一篇,彙整了本次戰爭主題策展創作者的心得與感受,沒有特定的主題,只有我們一路走來的感觸,歡迎大家分享討論,謝謝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建議、支持與鼓勵,全部都是我們的養份,幫助我們繼續走下去。
Thumbnail
這一篇,彙整了本次戰爭主題策展創作者的心得與感受,沒有特定的主題,只有我們一路走來的感觸,歡迎大家分享討論,謝謝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建議、支持與鼓勵,全部都是我們的養份,幫助我們繼續走下去。
Thumbnail
本文將以戰爭為軸,試寫影劇手法之外,更聚焦於戰爭影響,不管是對於日常的侵蝕,或孩童純真的蛀蝕。甚者,另外描繪戰爭結束後的審判與國族衝突。最後,再拉回台灣本土,聚焦討論因應動盪而生的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作品含1917、太陽帝國、兔嘲男孩、東京大審判、辛德勒的名單、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返校等。
Thumbnail
本文將以戰爭為軸,試寫影劇手法之外,更聚焦於戰爭影響,不管是對於日常的侵蝕,或孩童純真的蛀蝕。甚者,另外描繪戰爭結束後的審判與國族衝突。最後,再拉回台灣本土,聚焦討論因應動盪而生的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作品含1917、太陽帝國、兔嘲男孩、東京大審判、辛德勒的名單、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返校等。
Thumbnail
電影《異端鳥》是一部以二戰流亡男孩的視角來呈現戰爭荒誕與人性險惡的黑白電影,藉由男孩一路的流離失所,一個個所見所聞,看見人性與揠苗強迫成熟感覺世間無情的冒險異色電影。電影近三個小時的暴力與性也讓歐洲有些觀眾不適而離場拒絕再看。
Thumbnail
電影《異端鳥》是一部以二戰流亡男孩的視角來呈現戰爭荒誕與人性險惡的黑白電影,藉由男孩一路的流離失所,一個個所見所聞,看見人性與揠苗強迫成熟感覺世間無情的冒險異色電影。電影近三個小時的暴力與性也讓歐洲有些觀眾不適而離場拒絕再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