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網路讓我們變笨?》| 不是你不想閱讀,是你已經沒能力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網路
你知道嗎?

在距今200年前的美國社會,路上常常可聽到人們在談論時事,甚至專題演講在路旁的公園就能看到,那時候人手一書是很正常的;200年後的美國甚或是全世界,已經沒什麼人在做深度討論了,專題演講變成致使注意力渙散的催眠曲,路上皆可看到人手一機甚至不只一機。

我們的閱讀能力發生了甚麼事?

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正如書名所諷刺的,迎向娛樂與激情的我們將會毀於自身所愛。加拿大傳播理論大師麥克魯漢在《古騰堡星系》(The Gutenberg Galaxy提到了「活版印刷」的出現促成了書本大量的普及,知識也隨之被遠播、同步。尼爾波茲曼在書中加強論述了印刷技術的影響

「印刷技術為所有階級開啟相同的心智資源,郵局不分貴賤把知識送到農舍和豪邸門口」

印刷文本給予我們的禮物,是線性、深度的思考以及理性、有論證的辯論能力《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用一段洗鍊的文字描述閱讀書本時在腦中所引起的激盪

「閱讀一系列印刷的頁面之所以有價值,不僅因為讀者可從中學到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知識,還有因為這一些文字在讀者腦內激起的智慧的漣漪,長時間不受擾的閱讀開啟了靜謐的空間,讓讀者可以自行建立連結,找出自己的推論和比喻還有醞釀自己的想法。他們閱讀有多深刻,想的就一樣深刻。」

書面文字帶來了深度論述,公共事務被導入印刷物並循此途徑對外傳播,成為所有論述的典型、隱喻和形式。
林肯的蓋茲堡演說畫像(來源:alamy stock photo)
時任總統候選人林肯和道格拉斯的七場著名辯論在1858年8月21日拉開序幕,那時候道格拉斯在辯論是這麼開場: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今天我來到各位面前,是為了討論幾項令民心激盪的重大政治課題。依林肯先生和我的安排,今天我們代表美國兩大政黨來到這裡,就兩黨基本理念的分歧做一次共同討論,現場來了這麼多群眾,顯示民心對於造成我們不合的問題普遍有很深的感觸。
這種語言完全屬於書面文字,即使在這樣的場合必須朗聲講述,也不能掩蓋這項事實。林肯和道格拉斯不只是事先寫下自己所有的發言內容,就連答辯的措辭也預先計畫寫好。甚至當兩人彼此即席交鋒,他們的語句結構、句子長度和修辭句法也都遵循書面形式。
當然了,他們的演說內容仍帶著口語元素,畢竟兩人不能對於觀眾的情緒無動於衷。然而,講詞的內容卻處處反映出印刷術的特色,裡面有論證和反證、主張和對立主張、針對相關文本的批評,還針對對手的措辭表現作最嚴苛的檢驗。
然而,如今我們卻嚴重背離這樣的對話形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223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透過那些磨損特別嚴重的按鍵,說著平常阿嬤不會跟我說的事
在傳播領域經常會聽到這一句話: 媒介即是訊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這是加拿大的傳播理論學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的經典思想,事實上這也是他其中一本著作的書名;只不過當時出版商不小心把 message 拼錯了,誤寫成了 "massage"
來自喬治亞州的Lawrance 跟我提到,「有次媽媽在紐約生病了,我立刻跟學校請假買了機票去紐約探望她。」我當時非常感動而說:「你媽肯定很照顧你吧!」令我驚訝的是,Lawrance 只是回應我「我覺得這沒什麼,因為我很愛我媽而且也很在乎她呀!」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純粹的愛是如何產生的?
適逢過年期間,在外地的親戚都在初二這天回來了;在這日子,通常我們家會準備一整桌的辦桌料理,換得那些親戚口中單板且劃一的恭維。這樣的團員往往只有那幾分鐘的存在感,
如果說失智症也是失去連結的一種現象,那麼憂鬱症在這一塊便與失智症有所重疊。再仔細比較下,其實可以發現在心理層面上,失智症與憂鬱症能夠有所互補。
照片裡是我的阿嬤,她在三年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失智症),這給了我們家不小的衝擊,至少在跟阿嬤的互動上是如此。在阿嬤失智症約一年過後,我因為個人因素陷入了憂鬱症;那時期的我雖然狀態不好,但仍然得要每周回家照顧我阿嬤,然而也在這一兩年的照顧中,我發現了失智症的另一種解讀...
透過那些磨損特別嚴重的按鍵,說著平常阿嬤不會跟我說的事
在傳播領域經常會聽到這一句話: 媒介即是訊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這是加拿大的傳播理論學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的經典思想,事實上這也是他其中一本著作的書名;只不過當時出版商不小心把 message 拼錯了,誤寫成了 "massage"
來自喬治亞州的Lawrance 跟我提到,「有次媽媽在紐約生病了,我立刻跟學校請假買了機票去紐約探望她。」我當時非常感動而說:「你媽肯定很照顧你吧!」令我驚訝的是,Lawrance 只是回應我「我覺得這沒什麼,因為我很愛我媽而且也很在乎她呀!」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純粹的愛是如何產生的?
適逢過年期間,在外地的親戚都在初二這天回來了;在這日子,通常我們家會準備一整桌的辦桌料理,換得那些親戚口中單板且劃一的恭維。這樣的團員往往只有那幾分鐘的存在感,
如果說失智症也是失去連結的一種現象,那麼憂鬱症在這一塊便與失智症有所重疊。再仔細比較下,其實可以發現在心理層面上,失智症與憂鬱症能夠有所互補。
照片裡是我的阿嬤,她在三年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失智症),這給了我們家不小的衝擊,至少在跟阿嬤的互動上是如此。在阿嬤失智症約一年過後,我因為個人因素陷入了憂鬱症;那時期的我雖然狀態不好,但仍然得要每周回家照顧我阿嬤,然而也在這一兩年的照顧中,我發現了失智症的另一種解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和行走變得尤為重要。閱讀是智慧的積累,行走是閱歷的拓展。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事、見過的人,共同建構了你的人生格局。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和行走變得尤為重要。閱讀是智慧的積累,行走是閱歷的拓展。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事、見過的人,共同建構了你的人生格局。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