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所有關於過去的敘事都關於當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我們繼續探討「觀點差異」。上週我們以澳洲作家葛倫薇爾的小說為起點,探討殖民反省觀點和原住民觀點的差別,今天讓我們由一部世界名著說起,再看台灣的原住民作家如何從原住民觀點呈現歷史。

你可能聽過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的大名。這部晦澀難讀的作品出版於 1899 年,被認為是英文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牽涉到工業革命、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許多重大課題。讀過這部小說的人大概很難忘記那矢志將文明帶入剛果河叢林的「白人魔王」庫爾茲(Kurtz)臨終的叫喊:「恐怖!恐怖!」

康拉德《黑暗之心》到今日都引人深思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種族主義的歷史,但這並不是因為康拉德以十九世紀比屬剛果史料作為小說基底,呈現一個可受批評的當下或過往。《黑暗之心》最令讀者難忘的,應當是貫穿整個故事那種剜心刺骨的現實感。如果說這部小說有意識的反省什麼東西,那反省並不在於形式,不在於像歷史小說那樣,具備一個看似合於史實的形式,而在於擁有深入質疑人性的情感與思想。

正如前一次火塘聚會所提到的,非原住民以殖民史料為基礎寫成的歷史小說,泰半無法引起原住民的共鳴,原因就在於「作為形式的歷史」和「作為內容的情感與思想」兩者之間的分野。就藝術論藝術,以殖民史料為基礎的小說自然有其獨立於政治社經議題的價值,但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史料的殖民性本身正是其不易被當成批判工具使用的原因。以殖民史料為基礎的歷史小說也無法逃脫這個先天限制,不論作者如何試圖在史實間另闢蹊徑或做翻案文章,作者能夠享有的空間始終窄小,往往成為訴說歷史理解和情懷的場所。

殖民反省觀點和原住民觀點的主要差別
在於前者將殖民當作一逝不返的過去來理解
後者將過去恆常在當下體驗

那麼,原住民觀點的殖民反省是什麼樣貌呢?

我們來看看曾獲 2006 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推薦獎的《雪國再見》(線上全文)。用泰雅族作者多馬斯自己的話來說,《雪國再見》「以馬告部落為背景,描寫原住民族與外來強權的征戰及文化生活的撞擊與轉折」。

故事情節展開於颱風中受到重創的泰雅族馬告部落,上部落被土石流所掩埋,景況慘絕人寰,族人不見政府有所作為,於是決議要恢復傳統領域,宣告自己的國家。主導這場獨立運動的馬賴帶著其他部落青年去「解放」颱風天裡只有漢人副所長留守的派出所,副所長被允許自行離去,卻對媒體謊稱部落情況,於是出現了「對岸利用颱風天空降解放軍到山區」佔領馬告部落的荒唐新聞,也是在這樣聳動的背景前,政府派出武裝直昇機進入馬告部落,馬賴被狹持上機後,直升機遇到不明亂流失事,馬賴再度清醒時,赫然發覺自己進入了大嵙崁事件期間的伊塔兒部落。

故事的主角馬賴不論在當下或過去,都面對著一場不得不參與,但絕對不會勝利的戰爭,這一點幾乎能夠獲得所有原住民運動者的共鳴,因為原住民族運動的本身就是與現代國家在最基礎的層面對抗,絕非有勝算而為,而是不得不為。

置身於困頓的現在,同時經驗困頓的過去,這樣的基本命題也出現在 2016 年第一屆新台灣歷史小說獎的入選作品《亂步萬水千山》(線上全文)。小說描述「四百年前,荷蘭殖民者到東台灣探險尋金,一把火燒掉了古老的阿美族部落馬太鞍。四百年後,一群原住民學生在位於東台灣的東華大學研究史料,想要追索遙遠的過去。他們當中的一個人,遠渡重洋去到荷蘭,想在過去堪稱荷蘭「殖民官僚養成學校」的萊頓大學,踢館所謂的「萊頓歷史學派」,由此拉開了現代的原住民青年學子,與他人史料記載的過去,兩者間跨時空的糾纏。」

這部小說其實不符合一般歷史小說的定義,但故事隱含的觀點呼應著《雪國再見》,亦即走入殖民者的設局只有死路一條,是一個關於歷史的立場宣告。《雪國再見》的主角馬賴最後重新回到自己的時空,而他在參與大嵙崁事件期間的戀人則永遠的在時間裡等待不回來的人。《亂步萬水千山》的主角拉蘭遠赴荷蘭從事學術挑戰,最後客死他鄉,由象徵著殖民過往的荷蘭好友護送骨灰回到台灣。兩部截然不同的小說,同樣反覆訴說一個從數百年前到如今基本上不曾改變過的現況

《亂步萬水千山》的阿美族作者 Nakao Eki 有一段評論《雪國再見》的文字:

閱讀《雪國再見》的過程中,我好幾次被浮光乍現的場景所震懾,⋯⋯閱讀那些段落,就好像聆聽老人傳唱的敘事歌謠,在安穩的敘事與吟唱當中,即便山崩海嘯的震撼情景,也彷彿無聲的電影畫面,以極其平靜的姿態,永遠的刻印進入觀者聽者的腦海,以此成為日後傳唱的生命基礎。多馬斯的小說在許多地方展現了這樣非凡的文化實踐力。——摘自《幼獅文藝》776 期(2018 年 8 月)

在原住民的世界裡,所有關於過去的敘事都關於當下,於是當原住民接納文字,使用文字,以文字來書寫故事,那些寫就的故事在關於過去的同時也必然都關於現在。非原住民的作者建構的歷史小說與此形成對比,講述的是一去不返的過去,故事裡外可能都無關於現在。

這樣看起來,鴻溝是不是遠比一般想像得更深呢?

今日的話題就進行到這裡,期待與諸君火塘再見,繼續探討「觀點差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逆來順受,生長在歷史的河道旁,屢經摧殘,卻又屢次從身體的每個部分,每根刺上,抽出新芽。
Thumbnail
逆來順受,生長在歷史的河道旁,屢經摧殘,卻又屢次從身體的每個部分,每根刺上,抽出新芽。
Thumbnail
《朗夜》可以被輕易的放在「女性書寫」、「家族史」的框架下面,但我想畫的重點會是殖民主義和原住民被迫遷的因果。我看完只想說,戰爭及其傷害,從來沒有離你我很遠。
Thumbnail
《朗夜》可以被輕易的放在「女性書寫」、「家族史」的框架下面,但我想畫的重點會是殖民主義和原住民被迫遷的因果。我看完只想說,戰爭及其傷害,從來沒有離你我很遠。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我對於馬偕與甘為霖兩位牧師遠從西方來到東方半蠻荒的異教世界進行宣教事工,雖然由衷佩服,但更引起我濃厚興致的是他們眼中百餘年前台灣的模樣。 讀過他們的文字記錄以後,我赫然發現--他們親眼所見的歷史事件,和過去歷史課本所上寫以及歷史老師所詮釋的角度,是多麼的不同,對我造成不小的衝擊,刷新我的三觀與史觀。
Thumbnail
我對於馬偕與甘為霖兩位牧師遠從西方來到東方半蠻荒的異教世界進行宣教事工,雖然由衷佩服,但更引起我濃厚興致的是他們眼中百餘年前台灣的模樣。 讀過他們的文字記錄以後,我赫然發現--他們親眼所見的歷史事件,和過去歷史課本所上寫以及歷史老師所詮釋的角度,是多麼的不同,對我造成不小的衝擊,刷新我的三觀與史觀。
Thumbnail
過去也看過幾本歷史科普書,但還沒看過一本以批判歷史撰寫方式為主體的歷史書;雖然一直都知道歷史是由統治者書寫這樣的論點。但這本由詹姆斯.洛溫撰寫的《老師的謊言》,實打實從學校教育出發的批判與揭露仍著實讓我開了眼界,真正認識到「由統治者書寫」這句話底下蘊含的是從宗教、文化、種族、權力的全面壓制。
Thumbnail
過去也看過幾本歷史科普書,但還沒看過一本以批判歷史撰寫方式為主體的歷史書;雖然一直都知道歷史是由統治者書寫這樣的論點。但這本由詹姆斯.洛溫撰寫的《老師的謊言》,實打實從學校教育出發的批判與揭露仍著實讓我開了眼界,真正認識到「由統治者書寫」這句話底下蘊含的是從宗教、文化、種族、權力的全面壓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