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馬斯洛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來自我在講授職訓課程中與學員交流時,一個突然的感受。

關於馬斯洛,被熟知的就是「需求理論」,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種需求。

視覺上,習慣以金字塔形式被呈現。

概念上,較低層級的需求被滿足以後,才會關注到較高層級的需求。

那個感受是...

為什麼一定要用金字塔層級結構來看待需求理論?

把金字塔壓扁(各位自己去想像畫面),

會發現那些需求"同時"存在,那些需求,是平等的,只是比例不同。

raw-image

沒有自我實現更高級、生存就比較低級。

你比較看重的需求,在生活的比例佔得比較高,你的行為就比較多專注在那些需求上。

比例一直在變化,我們以為層級的改變,只是比例的變化。

如果,一個人本來習慣每個月十萬元以上開銷/收入,變成每個月只能兩、三萬的開銷/收入。從需求理論的"層級"觀點,是需求被降級了嗎?不是,可能反而是升級了。

從"比例"的觀點,需求都在,可能是自我實現比例增加了(跟開銷/收入不一定有關,跟做什麼事比較有關),生存、安全需求比例減少了(可以不需要那麼多)。

我們被馬斯洛了嗎?

需求理論,只是我們普遍存在的信念的代表之一:凡事都要,從低到高,從壞到好。

有各種高低好壞,或簡單或複雜的層級結構被創造(想像)出來,為了圖方便,我們都以層級的概念,看待自己、看待這世界:我們需要一直進步。

我們已經習慣被"馬斯洛化"了。

我們和這個世界,肯定是各種複雜因素所組成(少數的已知和多數的未知因素)。

試著,不被"馬斯洛化",用“比例”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不必用什麼都要升級的自我/他人的要求,來填充人生。

人生,只是去改變比例的遊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達達爾的沙龍
9會員
51內容數
人類,我們暫時性的身份,活在“分離”的存在模式裡。靈魂,我們永恆的身份,活在“互相連結”的存在模式裡。「互相連結」與「分離」是基本的二元性,如果一個存在,另一個也就存在。在這裡,我們分享 “如何在人類有限的生命裡,在時空二元性的舞台上,以靈魂的身份來生活” 所實驗和探索的經驗。
達達爾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5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Thumbnail
2024/05/15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Thumbnail
2024/05/09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Thumbnail
2024/05/09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Thumbnail
2023/08/15
對於“心之六美德”定義的一個出發點,你們能夠依據你們自己的體驗與洞見來加以潤飾。
Thumbnail
2023/08/15
對於“心之六美德”定義的一個出發點,你們能夠依據你們自己的體驗與洞見來加以潤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馬斯洛需求層次(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這個心理學界的經典理論認為,人們的需求應該是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開始,然後逐步向上發展,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然而,真的所有人都會按照這個順序來滿足需求嗎?
Thumbnail
馬斯洛需求層次(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這個心理學界的經典理論認為,人們的需求應該是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開始,然後逐步向上發展,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然而,真的所有人都會按照這個順序來滿足需求嗎?
Thumbnail
踏上《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讓我們深入了解自我,探索核心價值觀,發現天賦和激情,並建立目標與願景。透過逆境與成長的過程,我們學會了糾錯、調整、持續學習和追求自我實現。
Thumbnail
踏上《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讓我們深入了解自我,探索核心價值觀,發現天賦和激情,並建立目標與願景。透過逆境與成長的過程,我們學會了糾錯、調整、持續學習和追求自我實現。
Thumbnail
價值,從視野開始 最近快速翻閱了一本書:「價值,從視野開始」。作者水野學 X山口周 裡面有提到一個產品與馬斯洛的人類五大需求之間的關係的觀念。 馬斯洛將人的行為動機歸納為 5 種,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分別是 生理(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safety needs)、 愛與歸屬(
Thumbnail
價值,從視野開始 最近快速翻閱了一本書:「價值,從視野開始」。作者水野學 X山口周 裡面有提到一個產品與馬斯洛的人類五大需求之間的關係的觀念。 馬斯洛將人的行為動機歸納為 5 種,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分別是 生理(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safety needs)、 愛與歸屬(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首先會聊聊什麼是自我實現.因為可能到這個視頻的朋友,有些會不太瞭解這個比較抽象的名詞.接著會說說達到自我實現的傳統看法以及一些古老秘笈裏說過的 “英雄之旅”的故事,最後才會印證到人類圖隱含的路徑是如何對應到這種英雄之旅的過程. 那該如何辦呢? “英雄之旅”大概可以有三個部分: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首先會聊聊什麼是自我實現.因為可能到這個視頻的朋友,有些會不太瞭解這個比較抽象的名詞.接著會說說達到自我實現的傳統看法以及一些古老秘笈裏說過的 “英雄之旅”的故事,最後才會印證到人類圖隱含的路徑是如何對應到這種英雄之旅的過程. 那該如何辦呢? “英雄之旅”大概可以有三個部分:
Thumbnail
還記得亞馬遜創始人傑夫 貝佐斯曾說過 “這個宇宙希望你成為普通人,但請你不要讓它成為現實。” 就如熵增定律一般,意圖在消滅萬物具有結構的原力、增加無序以及無效能量。 你需要的是不斷進行思考習慣的改造與訓練,來面對等著被平均的世界。
Thumbnail
還記得亞馬遜創始人傑夫 貝佐斯曾說過 “這個宇宙希望你成為普通人,但請你不要讓它成為現實。” 就如熵增定律一般,意圖在消滅萬物具有結構的原力、增加無序以及無效能量。 你需要的是不斷進行思考習慣的改造與訓練,來面對等著被平均的世界。
Thumbnail
「最小可行性社群」是我從最小可行性商品(MVP)的概念轉移過來的一個詞,歡迎各位對於社群行銷有興趣的夥伴一起討論指教。先不提最小可行性社群的元素,因為建構一個MVC是需要架構在滿足「愛與歸屬」的需求上,那在社群上要如何獲得愛與歸屬感...?
Thumbnail
「最小可行性社群」是我從最小可行性商品(MVP)的概念轉移過來的一個詞,歡迎各位對於社群行銷有興趣的夥伴一起討論指教。先不提最小可行性社群的元素,因為建構一個MVC是需要架構在滿足「愛與歸屬」的需求上,那在社群上要如何獲得愛與歸屬感...?
Thumbnail
我們被馬斯洛了嗎? 我們習慣用什麼結構來看人生? 我們可以用什麼結構來看人生?
Thumbnail
我們被馬斯洛了嗎? 我們習慣用什麼結構來看人生? 我們可以用什麼結構來看人生?
Thumbnail
回顧這一系列的「常數定律」文章,其實最早的發想是來自討論「組織架構的分工合作」。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組織分工越專業、越細,部門就越容易管理;但是橫向的聯繫、整合、合作就越困難。
Thumbnail
回顧這一系列的「常數定律」文章,其實最早的發想是來自討論「組織架構的分工合作」。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組織分工越專業、越細,部門就越容易管理;但是橫向的聯繫、整合、合作就越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