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保釣運動全紀錄》本田善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保釣除了捍衛宜蘭漁民的生存權外,本書談論更多是關於藉由爭取外島態度反應統獨於否的立場問題。《保釣運動全紀錄》是一本由日本媒體本田善彥採訪台灣、中國、香港的相關保釣人士所整理出,綜觀認識保釣脈絡之報導。架構分為三個部分,從最初保釣發生及在北美燃燒話題開始,將鏡頭轉至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導致國府(國民黨政府)後,面對保釣態度產生轉變,最終拉遠目光至中國、香港,足以藉由保釣串連華人意識的角度進行探討。
  論及保釣作者提到根據他的觀察,保釣本身在台灣(特別是兩千年後)並沒有在社會關注中引起多大討論,這點根據採訪當時創立民進黨元老之一的張俊宏表示,是因為保釣背後延伸牽扯統獨這對台人來說既敏感又複雜的問題,導致台人給人一種冷漠態度予以面對。然而我覺得這是說服力相當不足,又或者該說,它涵蓋範圍只包含曾經歷過蔣政府時代,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想法,而忽略了沒有經歷過台灣政治黑暗期的青壯年族群。也就是說,關於保釣並不是現今民眾始終持續追縱的原因在於,保釣之於多數民眾所影響到的權力並不是那麼直接,而多數人對於保釣人士傳達保釣歷史即保釣必要性有著資訊接受上的「斷層」,漸漸被其他議題或更能符合這個資訊極度發達世代傳遞的消息給分散注意力。再者,就我觀察來看,對青壯年群眾來說,「中華民國」這名字所代表的意義已經被架空,取而代之的是「台灣」,才足以代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這也是我在讀這本書時一個緩慢卻真誠的心態調整,當對我來說「台獨」是勢在必行的選擇時,因為激情而使我忽略了台灣過往最重要,也是最艱辛,從黑暗迎接光明的那段歷史回顧,我知道雷震、我知道陳映真、我知道林孝信⋯⋯卻沒有因為深入理解他們身處時空得面臨的問題,因而輕易做出我認為對這個世代來說才是真正有幫助的主張(就像讀《借殼上市》時,雖然蔣中正在我腦中與殺人魔脫離不了關係,我卻對他在面對美中建交退出聯合國那些種種國際動盪帶來的焦慮感感到同情)。
  還記得之前跟別人聊到,作為一名臺派是不是某方面也偏激地選擇靜音了外省人聲音?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為此我去找了群學的《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裡面正好有一篇是我以前大學教授寫的文章,他提到作為外省人之所以留在台灣,或者試圖返鄉最後又回台灣的矛盾想法是因為落入了「雙重困境」,最後成為「邊緣人」的一種身份轉變。而我想表示的是,雖然這本書的主題是認識「保釣」,然而歸納出整起事件背後最重要的爭論點在於,釣魚臺是各國政府在重申政權正當性所用來操弄的道具。誰在保釣佔上風,都是想在國際舞台上角逐鎂光燈聚集的中心位,特別是對台灣、對中國來說。
  我十分肯定這本書在保釣史觀做了相當周全的資料收集,採訪了眾多曾在第一線參與保釣的運動人士,你可以理解最基本的保釣發展始末,以及保釣後面牽扯的真正爭論是國與國之間的角力問題。然而我卻無法苟同作者在評論台灣(或台派)時,使用「偏安」、「避秦」這種他定義為「投機」的態度選擇自己的身份認同。我無法確認他是否只將推論集中在特定年齡(又或者我不能確定是不是參與保釣,不論是左派或右派,在認定中華民國與台灣兩者定義時,是不是有一套獨特的「世界觀」),才會導致他眼中的台派與我理解的台派有著迥然落差。他在書中提到「台灣百姓塑造出的自我認同,其實有著高度可變性」甚至反詰,既然如此是否有必要認真看待這種說變就變、暫時性的自我認同?我想,把他的話解釋成把正在定義「我們是誰」的過渡期視為沒有核心,猶如變色龍一說,並不算超譯他的意思,但這種認定是不公平的,我認為正因為台灣經歷了政權更迭的殖民歷史,這些「痕跡」體現在街景、在生活習慣上,讓我們擁有這樣的模樣,而構成台灣社會的族群又因為這段「歷史切割」的過往,造成我們對國家的意思解釋有不同立場,才會產生概括性的「一邊一國」或「台灣獨立」等分歧。因此當作者一直用偏安這種說法描述台灣政府,我一直有種說不出的委屈(?)作祟著,但瞥除這點,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裡的多數內容,甚至藉此認識了鄭鴻生,算是十分驚喜的額外收穫。
avatar-img
78會員
16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人生活過這次就好,下輩子別再當張醒亞。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為充滿王鷗行影子的一段故事,故事裡提到王鷗行的家庭來歷,生長背景,與初戀情人在肉體碰撞間的爭吵與愛。
〈當我們談論瑞蒙.卡佛,我們談些什麼〉,談處在偏離非正統的身份視角如何關注這個世界,觀察這群因為「事件」擱置在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雖是《文藝春秋》第一篇短篇,「當我們談論⋯⋯我們談什麼⋯⋯」
《白色巨塔》實在要一口氣連續讀下去才過癮,特別是到續篇(下集)不論是審判或主角其一的人生劇變橋段,都讓人只想貪婪地讀完所有文字往下一頁翻。
就算只隔著台灣海峽,我對中國從不自認稱得上真正理解了什麼,論文化論政治論歷史,閱讀許多敘述中國的書籍,我漸漸開始懷疑,倘若書中內容為真,政府該做到怎麼樣的程度,去捏造一段粗糙的「官方歷史」,使人民願意繼續被蒙蔽真相,時至今日,政權絲毫未見被挑戰的可能?
即使讀到最後一刻,我還是並不能清楚地解讀「鱷魚的黃眼睛」想帶給我怎樣的訊息。這點必須撇除文筆、故事情節這種能夠受到客觀評判的指標去做討論。在《鱷魚的黃眼睛》裡,每個角色既是平凡,又充滿魅力,可小說不就如此?
人生活過這次就好,下輩子別再當張醒亞。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為充滿王鷗行影子的一段故事,故事裡提到王鷗行的家庭來歷,生長背景,與初戀情人在肉體碰撞間的爭吵與愛。
〈當我們談論瑞蒙.卡佛,我們談些什麼〉,談處在偏離非正統的身份視角如何關注這個世界,觀察這群因為「事件」擱置在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雖是《文藝春秋》第一篇短篇,「當我們談論⋯⋯我們談什麼⋯⋯」
《白色巨塔》實在要一口氣連續讀下去才過癮,特別是到續篇(下集)不論是審判或主角其一的人生劇變橋段,都讓人只想貪婪地讀完所有文字往下一頁翻。
就算只隔著台灣海峽,我對中國從不自認稱得上真正理解了什麼,論文化論政治論歷史,閱讀許多敘述中國的書籍,我漸漸開始懷疑,倘若書中內容為真,政府該做到怎麼樣的程度,去捏造一段粗糙的「官方歷史」,使人民願意繼續被蒙蔽真相,時至今日,政權絲毫未見被挑戰的可能?
即使讀到最後一刻,我還是並不能清楚地解讀「鱷魚的黃眼睛」想帶給我怎樣的訊息。這點必須撇除文筆、故事情節這種能夠受到客觀評判的指標去做討論。在《鱷魚的黃眼睛》裡,每個角色既是平凡,又充滿魅力,可小說不就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