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台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八重山的台灣人》
不可否認,會推薦這部紀錄片與這本書,是基於我個人對沖繩的偏好。
然而,從最初只是因為「這與沖繩有關」而觀影、閱讀,過程中卻逐漸轉變、昇華為「對自我認同的省思」。
先簡單說明過去一百多年來,生活在沖繩的台灣人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 日治時期:1895年馬關條約中,台灣割讓給日本成為殖民地。
自此台灣與沖繩同為日本帝國的一份子,兩地居民可以自由往返,不論是工作、生活、旅行都不受限制。
- 二戰結束: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國際共識為「原日本殖民地之人民恢復為原國籍」(包括台灣、韓國皆是如此)。
問題是,在沖繩生活多年、已經有自己土地與事業的台灣人,以及根本就在沖繩出生、只會說日語的第二代台灣人,難道就只能放棄一切回到台灣?
若要成為日本人,依照日本法規必須放棄原本國籍(不允許雙重國籍)。然而,台灣政府基於徵兵制、反攻大陸、保衛國家等理由,根本不可能核發「脫離國籍證明」。
也因此,這些滯留於沖繩的台灣人就成為「無國籍者」暨「外國人」,無法享有日本國民的福利與保障。
- 退出聯合國: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受到國際社會孤立。
中華民國政府擔心世界各國會把旅居海外的台灣人,國籍由「中華民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導致中華民國會失去海外華僑的支持進而影響國力,便開始許可旅外台灣人取得第三國國籍,希望能減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影響力。
旅居沖繩的台灣人們,因而得以取得脫離國籍證明,順利入籍日本。
而且,以上這些都還只是來自「政治」層面的影響,還沒談到在沖繩生活所遭遇的歧視(即使當年台灣人和沖繩人理論上都是日本皇民、地位應該相同)、自我認同(究竟自己算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人生規劃(留在沖繩?到日本本島發展?回到台灣重新開始?)等現實問題。
《八重山的台灣人》一書,作者松田良孝先生身為石垣島《八重山每日新聞》記者,在採訪許多生活在沖繩的台灣人之後,把這段歷史娓娓道來著成本書,並附上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因而獲得第25屆沖繩時報出版文學獎。
可惜本書在台灣已經絕版,只能透過二手市場搜尋或圖書館借閱。
至於《海的彼端》(After Spring, the Tamaki Family...)這部電影,則是台灣旅日導演黃胤毓執導,入圍2016台北電影節 「最佳紀錄片」與2016韓國DMZ國際記錄片電影節「亞洲競賽單元」,2016年9月30日在台上映。
這是導演以「八重山台灣人」為主題,費時超過10年所製作的「狂山之海」紀錄片首部曲。第二部曲《綠色牢籠》於2021年5月上檔,第三部曲《兩方世界》預計2024年上檔。
電影記錄了石垣島上台灣人家族「玉木」一家的故事。
從1947年為了逃離白色恐怖,年僅19歲的王玉花與丈夫同赴石垣島開創新生活,1972年丈夫王木永過勞早逝,留下四女三子由王玉花一人獨力撫養。
歷經當地人排華、台灣退出聯合國、淪落為無國籍身份飽受排擠,為了子女的將來,選擇改名換姓為「玉木玉代」入籍日本,至今開枝散葉成為石垣島最大的台灣人家族(4女3子、27名孫子、40名曾孫,家族超過百人)。
雖然乍看之下劇情有些緩慢、沈悶,但如果能對前述歷史有初步瞭解,必定能從中得到很多體會。DVD分為「院線映演版」以及「導演私藏版」,片長分別是131分以及160分。時間許可的話,強烈建議觀賞後者「完整版」,會帶給你更深入的了解與感動!
再回到我自己。
必須坦承,我向來不是個「愛國」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甚至覺得「最好全世界都不要有國家、國界之分」。這和過去十多年來頻繁出國、認識當地朋友、以及大量接觸身心靈書籍,應該都脫不了關係。
15年前很喜歡夏威夷,買了好幾本「如何準備移居夏威夷」的原文書籍。10年前愛上冰島,曾經詢問冰島朋友能否割愛房屋,讓我移居冰島。前兩年甚至已經辦好日本「經營管理簽證」,完成諸多前置作業,準備移居沖繩長住。
雖然後來因為疫情等因素選擇放棄計畫,但是在「心理」上其實已經把「移居」這件大事走過一回。不論是對新環境的憧憬與期待,對新生活的不安與惶恐,對離開故土的失落,對遠離親友的遺憾,我都如洗三溫暖般體驗過一輪(註)。
而影片中及書中這些台灣人,卻都是紮紮實實前往沖繩,而且是在那個出國花費與方便性都很不「親民」的年代。其中有幾位,甚至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與228事件而來回台灣、沖繩好幾次。
如同《八重山的台灣人》譯者所述:近百多年來,台灣和沖繩的命運同樣充滿了歷史悲情。對日本而言,台沖宛如一對卑微的童養媳和養女,前者是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馬關條約簽訂後,成為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1895年),後者是在日本併吞琉球王國(1429-1879年)、強行廢藩置縣後,成為明治國家境內的一個地方縣。
數十年來,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就不用我多做解釋了,而沖繩與美國(以及日本政府)之間的關係,也由於「美軍基地」問題而持續處於緊張狀態。紀錄片中雖然只是約略觸及這個敏感的議題,但對於身處其中的「人民」而言,這卻是個既切身又困難的問題。
在國際局勢變動、國家實力消長的過程中,「個人」其實是很卑微、很無力的。究竟應該抱持怎麼樣的心態過日子、甚至活下去?應該優先顧好自己與家人?投身自己所認定的理想與目標,甚至犧牲也在所不惜?
或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有更多人則是從不曾思考過這些問題。但是在國際情勢詭譎多變、動盪不安的此時,我認為這是每個台灣人都必須思考,並且決定自己如何回應這些問題,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無悔的答案。
註:關於這段經歷,紀錄於「我是精神科男醫師,我產後憂鬱── 一個亞斯老爸的沖繩療癒之旅」這本電子書中,簡稱「療癒沖繩」,目前持續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