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不要因為孩子被貼標籤,就跟著老師一起否定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生一旦被老師貼上標籤,就很難改變彼此對立的關係,但無論在甚麼環境底下,父母都可以決定要把孩子引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如果家政夫問,在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年代,冒出一個成天製作火箭模型,說要去月球冒險的老師,你會願意將孩子交給他去帶領嗎?

家政夫之所以會這樣問,是因為在網路上看見一句:

「別用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教導現在的孩子,去處理未來的問題。」

既然如此,大家會覺得在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年代,冒出一個想去月球探險的老師,會很蠢嗎?其實不蠢,因為當大家都還把〝燒臘燭〞當成生活日常時,在國外已經有群愛作夢的神經病,廢寢忘食的研發電力和電燈泡。

所以,無論生長在甚麼年代,父母親和老師都面臨一個抉擇,就是我們打算把孩子教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前者,很容易引導,因為這些小孩既聽話又順服,但後者,則需要無時無刻接受挑戰,甚至連蹲個茅廁,都會有群學生衝進來,討論要是能夠坐在白色的小桶子上,壓下一根槓槓,就能有人幫忙噴水洗屁股的話,該有多好。

其實無論是守規矩的天才,或者是調皮搗蛋的奇才,孩子適合朝哪個方向發展,是打從他一出生就被基因決定好的,只不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能讓管理更方便,所以乾脆統統塞進學校,把各式各樣的孩子改造成一模一樣。

為了抵抗這種病態,打從幼稚園開始,家政夫就堅持將〝別太早補習,快樂長大最重要〞的理念,貫徹在大兒子身上,但如今升上國中二年級的下場,是生物、自然方面表現優異,數學、英文則爛得一蹋糊塗。且由於班導是很愛替學生說預言的那種,因此老早就將〝難以改變〞的標籤貼給了他。

每回考試前夕,家政夫提到「預備好了嗎?」的時候,老大總是眼神避開,輕輕『喔!』了一聲。

當下,家政夫並沒有追問更多,而是用一種很捨不得的眼神和微笑看著他,心想:『青春期的感覺一定很詭異,對吧?爸爸也曾經和你一樣,既害羞又容易鬧彆扭,特別是〝讀書〞這回事兒,當被某某老師貼上標籤,就會乾脆放棄考爛它。

而且打死都不會去找老師問問題,因為下了課,如果沒和其他人打屁聊天,反而走去問問題的話,大家會不會在私底下說:

「天啊!這傢伙居然在用功讀書?」然後假裝成母親的聲音。「哎呀呀!兒子…媽媽好感動…」』

那天晚上,家政夫用捨不得的眼神和笑容看著大兒子時,問道:

「孩子,你應該很討厭上學吧?」

「沒有,我沒有討厭上學,但為什麼一定要逼我?為什麼我一考不好,手機、平板就要被沒收?」

聽完兒子的抗議後,家政夫輕輕回答:

「孩子,你認識你自己嗎?唉,青春期是個很容易誇下海口,也很容易逃避責任,畏縮起來的年紀,爸爸之所以限制你使用手機、平板,是因為一滑開網路世界,你的腦袋瓜便會停止思考,」接著,我帶他走進客廳,問說:「媽媽和弟弟們都正在使用網路,你有觀察到甚麼嗎?」

大約等了兩、三分鐘之後,大兒子擺出鬼臉:

「他們的樣子好蠢,對著上一支影片還未笑完,就滑開下一支影片,如果幾秒內發現不夠有趣,就又立刻換掉。」

「那你有覺得他們獲得了甚麼嗎?」

大兒子搖頭,家政夫繼續接著說:

放鬆、耍廢不是不好,而是〝你真的認識自己嗎?〞,你真的決定要把整個晚上花費在傻笑上?並且可以不用別人提醒,就會時間一到自動關掉螢幕?孩子,你真的認識自己嗎?如果無法節制,就要勇敢承認,因為媽媽和弟弟們也是無法節制,所以才願意被約束。」

學生一旦被老師貼上標籤,就很難改變彼此對立的關係,但那又如何?無論在甚麼環境底下,做父母的都可以決定,要把孩子引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而達成這兩者的共同前提是:

一、要引導青少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二、了解進入網路世界之後,便可以輕易的逃避問題。

三、了解過度的娛樂時光,有可能演變成加深煩惱,為日後埋下不定時炸彈。

最後,家政夫相信,大環境所給予的失敗與挫折,永遠都能夠成為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中互相傾訴、哭哭笑笑的新話題,所以千萬別輕易放棄喔!

以上,是本集家政夫分享的所有內容,如果喜歡,記得去臉書搜尋「家政夫的悄悄話」並留下回應,下次見嘍!掰掰!

如果想要收聽本篇內容,請點開以下網址: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MdOk84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artstar0401/ep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家政夫的悄悄話的沙龍
29會員
81內容數
我常說妻子是太陽,自己是月亮,因為一個白天起床工作,一個只有等到夜深人靜才會精神百倍。 這種作息、性格南轅北轍的兩個人,在共組家庭又養育三個兒子之後,究竟該如何生活?會爆出什麼樣的火花,燒盡雅馬遜雨林呢? 馬上去「家政夫的悄悄話」看看吧!偷偷告訴你,三個孩子都是奶爸帶大的。
2022/02/16
與其憂慮太多睡不著,讓孩子看見一張愁眉苦臉,還不如大人自己先學會面對挫折,如何用喜樂迎向挑戰,才能引導孩子面對複雜的未來,不是嗎?
Thumbnail
2022/02/16
與其憂慮太多睡不著,讓孩子看見一張愁眉苦臉,還不如大人自己先學會面對挫折,如何用喜樂迎向挑戰,才能引導孩子面對複雜的未來,不是嗎?
Thumbnail
2022/01/02
為何就是有些家庭能不經常暴走,早上走出家門時都有說有笑?當被轟炸式的狂催狂念叫醒,誰會不翻出一張臭臉、死臉、彷彿你欠我三百萬的模樣嗆爸媽呢?
Thumbnail
2022/01/02
為何就是有些家庭能不經常暴走,早上走出家門時都有說有笑?當被轟炸式的狂催狂念叫醒,誰會不翻出一張臭臉、死臉、彷彿你欠我三百萬的模樣嗆爸媽呢?
Thumbnail
2021/12/19
明明是他出軌,卻還推託是因為我在床上像條死魚,努力不夠,我當初是瞎了嗎?為什麼要嫁給他?為什麼沒有人阻止我?
Thumbnail
2021/12/19
明明是他出軌,卻還推託是因為我在床上像條死魚,努力不夠,我當初是瞎了嗎?為什麼要嫁給他?為什麼沒有人阻止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剛考完期末考,考前以及考後是許多家長焦慮的時機點。這段期間,發現學生們的家長針對考試這件事情,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樣貌,而家長不同的在意程度以及陪伴,似乎也會反應在學生身上。當然,學校老師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孩子會出現的行為,其實都不是單一原因,通常都是多方情境迸出的花火。
Thumbnail
剛考完期末考,考前以及考後是許多家長焦慮的時機點。這段期間,發現學生們的家長針對考試這件事情,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樣貌,而家長不同的在意程度以及陪伴,似乎也會反應在學生身上。當然,學校老師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孩子會出現的行為,其實都不是單一原因,通常都是多方情境迸出的花火。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為了考第一名,少年拔禿自己的頭髮:「我是為了您們的笑容啊!」 偶然在line看到這篇文章,看完之後,真的心有戚戚焉,這篇文章看起來是編好的內容,但是在社會上,肯定是不會少了這樣的情節,這樣的家長,讓孩子們產生了多少的陰影,自己卻混然不自知.....
Thumbnail
為了考第一名,少年拔禿自己的頭髮:「我是為了您們的笑容啊!」 偶然在line看到這篇文章,看完之後,真的心有戚戚焉,這篇文章看起來是編好的內容,但是在社會上,肯定是不會少了這樣的情節,這樣的家長,讓孩子們產生了多少的陰影,自己卻混然不自知.....
Thumbnail
這是某家長告誡孩子老師的話! 還是位高社經背景的家長! 聽到這句話的老師們,紛紛驚呼實在不可思議。家長如此,孩子怎麼幫他教呀! 「你要辯得過他,他才會聽你的啦!」 這句話語,雖然表面上是填滿著對老師的不耐煩和不信任。但驕傲的包裝底下⋯⋯你看見了嗎? 其實是家長對這孩子教養的無力。 教養孩子,不是
Thumbnail
這是某家長告誡孩子老師的話! 還是位高社經背景的家長! 聽到這句話的老師們,紛紛驚呼實在不可思議。家長如此,孩子怎麼幫他教呀! 「你要辯得過他,他才會聽你的啦!」 這句話語,雖然表面上是填滿著對老師的不耐煩和不信任。但驕傲的包裝底下⋯⋯你看見了嗎? 其實是家長對這孩子教養的無力。 教養孩子,不是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懂?!為什麼不能體諒媽媽的心情?專家不是說越用心,關係就會越好嗎?怎麼我們母子是越靠近,就越把對方逼死逼瘋?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今天是2021年8/26日,再過五天9/1日,就是全國孩子們的開學日,你是不是覺得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懂?!為什麼不能體諒媽媽的心情?專家不是說越用心,關係就會越好嗎?怎麼我們母子是越靠近,就越把對方逼死逼瘋?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今天是2021年8/26日,再過五天9/1日,就是全國孩子們的開學日,你是不是覺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