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超連結 |繁星計畫上台大:《圖書館的大魔法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日(2021/04/12),《報導者》刊出一篇人物專訪,內容訪問五年前,透過繁星計畫錄取台大的詹俊宥同學。作為歷年繁星計畫錄取分數最低的錄取者,當時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大部分是譏笑與質疑。

五年過去後,報導者的文章,透過專訪的形式,講述社會對於繁星制度的質疑,以及後續詹俊宥如何在台大蛻變的故事。證明透過繁星計畫,如何能降低城鄉差距對於學習的影響,讓人能夠如空中繁星被看見。

這樣的經歷,作為台大校友,既有同感又感到羞愧。也讓我想到《圖書館的大魔法師》,這部分別於 2019 及 2021 名列【全國書店店員推薦漫畫】的漫畫作品。

先讓我聊聊漫畫,再聊聊同感與羞愧的部分。

《圖書館的大魔法師》

2017 年正式連載的《圖書館的大魔法師》,內容講述喜愛書本的男孩「席歐」,努力追求夢想,成為「司書」的故事。在該作品的世界觀中,書籍是被中央圖書館所管理,而「司書」這樣的職業,能夠親近書本及內容知識,讓少年滿懷憧憬。

然而,好的故事必須要存在阻礙。克服重重阻礙的歷程,會讓讀者不自覺地代入,進而產生閱讀上的喜悅。主角要成為司書,需要經歷一連串的磨練,其中一道關卡就是「司書考試」,需要經歷筆試及面試,通過後才能獲得見習身分。

主角自出生開始,便面對第一層阻礙,休倫族與霍比族的“混血身分”。這樣的混血身分,受到了村民的歧視,也因此被排擠於鄉村的資源外,無法獲得書本閱讀及教育的權利;當主角因為某次英雄般的行為,受到村民認可後,第二層阻礙便出現了,就是“城鄉差距”。生活在鄉村的主角,無法獲得如城市的資源,必須藉由自學或其他的鍛鍊方式,來達成自身的目標。

最後主角通過考試,獲得了見習司書的身分,但屬於「鄉巴佬」的他,又面臨到新的阻礙,即是“他人的質疑”“考試的落後”。這樣看來,漫畫主角席歐的經歷,有幾個元素似乎都出現在《報導者》該篇專訪內。

同是台大畢業生:同感與羞愧

首先,作為台大校友,先講同感的部分。

台大的學生或校友,常會經歷社會大眾及媒體的檢視,台大的標籤往往會被放大。例如 2016 年台大攝影社訂桌爽約,從爆料公社上了媒體版面,而 PPT 貼文的評論中,也出像類似的內容:

neo5277: 又是台大....
MrStone: 台大不意外,垃圾一堆
freedom77: 看來台大只是一堆考試奴才上去的 ZZ 學店不意外

這類針對台大標籤的攻擊,台大讀久也漸漸習慣了。更知道該如何就事論事,辨識問題是源自個人行為,還是群體的問題。

我所就讀的台大哲學系,也常背負著相似的污名,而且是雙重汙名。一方面作為「頂大」被貼上嚴格檢視的標籤;另一方面「哲學系」也常被問到這類,與其說是想要真心了解,更多是包裹著惡意的問題:

哲學系到底在念什麼?是不是在學算命?
哲學系唸出來要做什麼工作啊?

在我學測分數出來,決定透過推甄考取哲學系時,就聽到了班上某位同學的質疑:

分數那麼高,幹嘛念什麼哲學系

但念什麼學校、讀什麼科系,都是自己的選擇,念久了也就習慣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如果不知道就摸索追尋。在台大的五年時間,我參與了洞洞館計畫、哲學系系學會、國樂社及攝影社,還在圖書館打工,最後哲學雙主修社會學系畢業。

而我感到羞愧之處,就是我算不上認真,卻也在這間學校,獲得那麼多嘗試的機會。台大就是一個擁有大量資源的地方,但當我在校時,並未有如此自覺,沒有像詹俊宥那樣,充分的把握與利用。出社會後,也只是覓得還算不錯的工作,未如他那般充滿理想抱負,甚至是回鄉付出貢獻。

所謂的理想抱負:台大生的枷鎖

最後,回歸到《圖書館的大魔法師》的劇情,主角席歐懷抱著夢想,進入到中央圖書館擔任司書,他以為進入這個地方的人們,都懷抱著與他相同的熱情。

但他錯了,有的人是無從選擇,或是不抱熱情地走上這條路。在漫畫世界觀的架構中,有許多職務是女性所無法擔任的,因此司書的職務,成了她們能夠解放的契機、證明自己的方法,或單純只是利用來向上爬的工具。

對應回現實社會,我才發現我並不是「席歐」,而是其他角色。

考上台大的人,各有各的想像與期待,有的人可能胸懷壯志,有的人可能想苟且度日,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風光順遂與挫折失敗的感受,從進入台大到畢業以後都有可能出現。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故事的主角,一路冒險、過關斬將。

社會對台大的想像與期待,似乎也讓頂大光環成為了枷鎖,我們對號入座。

《報導者》的這篇文章,提及了詹俊宥的轉變,如此正面而美好。卻也讓我擔心,閱讀這篇報導的讀者,對於台大的想像與期待,是否又會強化台大標籤,讓光環變得巨大,讓人難以承擔。

再次推薦《圖書館的大魔法師》這部作品,內容多元豐富,呈現種族、教育及言論自由等,與現實社會交互指涉的議題。能讓讀者產生共鳴、連結自身經驗並有所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命理實驗室
9會員
113內容數
寫寫漫畫、塔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雖然身為一個可以被貼上台大人標籤的人,但回想過去的種種,我應該就像當時同學們說的,真的很外星人,不論是對椰林區的人所談論的血統,或是椰林區外的人所說的第一學府人如何,我都有種滿頭問號、與我何干的感覺。 學歷不過是我的經歷,又不是我。 把自己或他人化約成學歷上的世俗價值,太奇怪了,可這件怪事卻從未消失
Thumbnail
雖然身為一個可以被貼上台大人標籤的人,但回想過去的種種,我應該就像當時同學們說的,真的很外星人,不論是對椰林區的人所談論的血統,或是椰林區外的人所說的第一學府人如何,我都有種滿頭問號、與我何干的感覺。 學歷不過是我的經歷,又不是我。 把自己或他人化約成學歷上的世俗價值,太奇怪了,可這件怪事卻從未消失
Thumbnail
大家認為教育是否能夠改變個人的前途?就讀菁英名校、肯下苦心去努力打拼,是否就能跨越社會階層?
Thumbnail
大家認為教育是否能夠改變個人的前途?就讀菁英名校、肯下苦心去努力打拼,是否就能跨越社會階層?
Thumbnail
原文轉載自我在Dcard的發文,見到迴響巨大,破千人按讚才發過來方格子。 主要是回應學弟此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發文。
Thumbnail
原文轉載自我在Dcard的發文,見到迴響巨大,破千人按讚才發過來方格子。 主要是回應學弟此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發文。
Thumbnail
考不完的試、寫不完的作業、讀不完的書 還記得當年的時光歲月嗎?
Thumbnail
考不完的試、寫不完的作業、讀不完的書 還記得當年的時光歲月嗎?
Thumbnail
報導者的文章,透過專訪的形式,講述社會對於繁星制度的質疑,以及後續詹俊宥如何在台大蛻變的故事。證明透過繁星計畫,如何能降低城鄉差距對於學習的影響,讓人能夠如空中繁星被看見。 這樣的經歷,作為台大校友,既有同感又感到羞愧。也讓我想到《圖書館的大魔法師》,這部名列名列【全國書店店員推薦漫畫】的漫畫作品
Thumbnail
報導者的文章,透過專訪的形式,講述社會對於繁星制度的質疑,以及後續詹俊宥如何在台大蛻變的故事。證明透過繁星計畫,如何能降低城鄉差距對於學習的影響,讓人能夠如空中繁星被看見。 這樣的經歷,作為台大校友,既有同感又感到羞愧。也讓我想到《圖書館的大魔法師》,這部名列名列【全國書店店員推薦漫畫】的漫畫作品
Thumbnail
作者從小就用跟別人不一樣的方式閱讀:國中時去圖書館為了金庸小說,五專時去圖書館為了村上春樹,夜二技去圖書館為了遠流出的各種電影書籍…… 撰文.攝影=重點就在括號裡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Thumbnail
作者從小就用跟別人不一樣的方式閱讀:國中時去圖書館為了金庸小說,五專時去圖書館為了村上春樹,夜二技去圖書館為了遠流出的各種電影書籍…… 撰文.攝影=重點就在括號裡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確立目標,不要被一個科系或一份工作所框限;確立價值,找到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物,即使這只是暫時的。」 蕭宇辰——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憑藉著對教育的熱忱度過了三年的教職生涯,後來毅然決然投入新媒體教育,決心從體制外突破教育的框架,現為「臺灣吧」與「故事StoryStudio」的共同創辦人。  追隨興趣,滿
Thumbnail
「確立目標,不要被一個科系或一份工作所框限;確立價值,找到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物,即使這只是暫時的。」 蕭宇辰——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憑藉著對教育的熱忱度過了三年的教職生涯,後來毅然決然投入新媒體教育,決心從體制外突破教育的框架,現為「臺灣吧」與「故事StoryStudio」的共同創辦人。  追隨興趣,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