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對於教育者而言,比起一直說下一代不閱讀,或許更該思考的是:「我們會讀什麼?」
本書,也推薦給活得非常努力的每一個你。
前言:有點搞笑的開始
「叮咚」學生的ig訊息跳了出來。
「老師,你最近有看一本新書嗎?是網紅出的散文寫真集!」散文?寫真集?這兩個聽起來如此跳Tone的元素放在一起⋯⋯這,會有人買嗎?
「會啊!而且書店的有封膜,要買回家才能看喔!」順手,同學把自己跟明信片(首刷書贈品)的合照傳了過來。
不方便放學生的照片,只好放老師在辦公室的模仿照,還請見諒
「欸欸,老師你知道他是誰嗎!就是那個有拍MV的網紅呀!」
嗯我知道,我跟那首
MV的歌手同名,有很多人傳給我,(謝謝各位。)
---我是分隔線---
其實,因爲工作關係,最近的我比較常看知識/教育為主的內容,很少看散文。但這麼一位平常不怎麼愛看書的孩子都熱情推薦了,於是在休假日的時候,我到誠品買了這本書——也才發現,這本書的名字實在有點長,找書還得先把書名記下來(不知道説表哥的新書,店員會不會知道?)。
比較ㄎㄧㄤ的部分就到這。以下是老師閱讀完這本書,《在名為人生的旅途,做個夢想的逃兵》的認真感動,也相信這份感動能使你重拾閱讀。
閱讀的意義:知識與休憩
(接下來這段與本書無關,可以選擇跳過)
在這個世代,尤其對於我的學生們來說,十幾歲的他們大多不再讀課本外的文字作品了。在我求學的年代,同學手中或許還拿著金庸,上課偷偷傳閱著——但誠如臺灣動漫推廣協會蘇微希理事長,在一場
演講所提到的:對現在的孩子而言,金庸明顯只剩下電玩遊戲的意義。
怎麼樣的作品才能使孩子願意放下手邊的娛樂?又或著,更該問的是自己:有什麼理由能讓我們自己閱讀呢?
我們閱讀紙本書的目的,大抵有兩個向度:
有些是為了獲得知識、有些則是純粹為了自己喜歡、樂趣。
課本等工具書是前者最好的例子,後者譬如圖文書、漫畫都是。對於平常不閱讀書籍的孩子,或許並不是為了知識層面的需要,然而我相信:若有一本書,譬如《在名為人生的旅途,做個夢想的逃兵》,分享作者自己不同生命階段,在情感、工作、生活的誤區,那麼,這個平常不閱讀的孩子,想必能在這本書裡獲得更多吧!
閱讀生命:用文字相聚的光芒閃耀
我碰巧在「左道」關門的那天聽說這家咖啡廳,也才從社群媒體(Instagram)認識「國民表哥」周信佐。
周信佐是誰?
台北東區咖啡廳的老闆、知名圖文作家的表哥、當紅 YOUTUBER的前經紀人、市長候選人的新媒體操作顧問、新聞採訪的打工達人、知名設計雜誌編輯、全台電影院聯播廣告的模特兒⋯⋯
林林總總各式顯赫的頭銜職稱,經歷過近百份工作的他,在這標榜斜槓生存的青年世代,似乎反映了一種社會期待的成功典範──年少有為、夢想先驅、人生勝利組。
然而,在另一端滑著手機Instagram的我們,從沒想過「光鮮亮麗」的背後,是怎麼樣的努力?
開咖啡廳,其實是兩個待業的失意人,隨口而出的念頭。
「⋯⋯我們苦熬了三年。而後為了償還創業初期貸款的資金,將店託付給店長,我出門上班去了。」(本書P.49)信佐的文字雖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但在一個同樣有創業經驗的人看來,這又是多麼的沉重。名為散文集的本書,大量使用第一人稱(我)紀錄著生活的氛圍與溫度。我們會從序開始,走進四段,包含「 無法言語的日子」、「 做個夢想的逃兵」、「情緒飽和」、「錯過的時間與錯過的你」等作者對自己人生的真實回顧,有些段落也以短篇小說的方式,在虛與實之間,淬煉出作者想告訴讀者的話。
記下這一切,只是希望我未來仍然記得,能用更溫柔的方式去陪伴生病的朋友們。
— — 突然讓我想到那些年,在情感低潮時,碰巧遇見肆壹的文字。
如果說,肆壹在書本裡,是用一種良師亦友的角色告訴你/妳在感情關係裡的現在、過去與未來;那信佐就是用鄰家表哥的口吻,笑著說:這個痛我也很痛,但沒關係,有我在這陪你。
這樣的溫柔與溫度,或許正是孩子閱讀本書的理由吧?
取自作者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pomark/
結語:透過閱讀,打開不同的人生想像
「我不休息就只能做到這樣了,休息了還得了?」破三萬八千Instagram追蹤人數的他,在網紅/網帥背後,是怎麼樣子的?
必須說,關於人生,老師非常喜歡本書結語的其中一段,關於「神農氏」的譬喻。歷史上也就這麼一位神農氏嚐盡百草,那麼只有一次人生,無法嚐盡酸甜苦辣的我們,又該靠什麼選擇人生呢?或許,靠的便是閱讀吧。
從淡淡深深淺淺重重的經歷,我想無論是什麼年紀的朋友,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共鳴,以及人生前進的方向與能量。非常推薦大家閱讀。
那麼,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這篇文章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本寫作專題!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