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14集|聚焦正義、再見真實 2023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文 / 黃馨慧

最近幾年,台灣的影展開始遍地開花,每個影展都擁有不同的特色與理念。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 從1998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亞洲歷史悠久也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

2022年,第13屆TIDF在台北落幕後,今年正式在全台各地展開巡迴展,陸續在花蓮、彰化、嘉義、屏東、台中放映。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TIDF影展統籌陳婉伶,與我們分享今年TIDF巡迴展的選片有哪些特色?影展的策劃理念是什麼?我們又為何需要鎧看紀錄片?

雙年制影展 TIDF的再見真實
普遍的影展都是短時間、高密集性的活動,能觸及的受眾有限。TIDF的特別之處在於雙年性影展的制度,讓策展團隊能夠在主影展落幕的隔年,將精選作品帶到全台各縣市巡迴,讓參展作品被更多觀影者欣賞。

TIDF的選片雖然以紀錄片作品為主,但會配合該屆策劃或主題構思,加入不同於常規紀錄片的作品,包含實驗、跨界、劇情片等類型。陳婉伶說,TIDF希望在放映電影之餘,帶領觀眾思考「真實的面相」或「真實的呈現方式」以及紀錄片所能展現的創意。因此,TIDF的放映形式活潑多變,不只侷限在電影院內觀賞,也能在不同的複合式場域舉辦,甚至是嘗試紀錄片劇場、影像讀書會等放映模式。

自2014年開始,TIDF推出「再見・真實」的策展核心概念,並以此概念規劃每屆的影展單元和選片。陳婉伶表示,再見一詞可以解讀成「道別」或「再次見面」等不同含義,TIDF希望能夠打破觀眾原本的認知,在已知的事件內獲得不同的想像。

巡迴展開跑 四大單元全台輪番上映
第13屆TIDF主影展於去年落幕,今年二月開始,TIDF會帶著主影展當中的精選之作到全台各地巡迴,從新北起跑、再到花蓮、彰化,未來會陸續前往嘉義、屏東、台中。

今年TIDF巡迴展共規劃了四大精彩單元,除了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得獎作品、TIDF精選單元之外,策展團隊更精選「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作品以及「記錄記憶」單元,與更多觀影者共享紀錄片的真實魅力。陳婉伶提到,菲律賓距離台灣不遠,台灣人卻一直保持片面或偏頗的刻板印象,其獨立電影也是大多數台灣觀眾不熟悉的領域,所以策展團隊希望觀眾能透過專題作品,看見鏡頭中的菲律賓真實面貌;「記錄記憶」單元則是TIDF從2014年開始的固定成員,帶觀眾一同探討紀錄片的各種拍攝手法,例如:訪談、重演、檔案影像等方式。

巡迴作品看哪部? 燦爛帶你深入直擊!

◎《文明繪語》

收錄於「記錄記憶」單元的作品《文明繪語》,使用許多特別的影像手法,值得注意的是,《文明繪語》所使用的檔案影像並非過去拍攝的影片紀錄,而是一本本的手繪塗鴉。

raw-image

1980年代的巴西的軍事獨裁政權意圖在亞馬遜雨林設立自由貿易區,為了建設公路而奪走當地原住民族的家園。後來的人類學研究者進入當地研究,與當地原住民族進行第一波識字體驗,除了教他們了解巴西語言,也讓族人利用繪畫記錄下族內的文化和歷史。導演透過族人童趣的塗鴉、研究者口述和自己在當地拍攝的影像,道出那段當地原住民受到迫害的歷史。

◎《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

《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以實驗性方法聚焦白色恐怖受難者柯旗化。

出生在高雄左營的英文教師柯旗化,在1960年代出版《新英文法》,這本全台灣至今最暢銷的英文參考書,是四、五十年代台灣人學習英文的必備教材。不料在《新英文法》出版隔年,柯旗化就以「預備叛亂罪」的罪名被關押至綠島監獄,在黑牢裡消磨了17年的人生歲月。

raw-image

《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導演洪瑋伶在某次受訪時曾表示,如果想要研究柯旗化,會去讀他的小說、書信集、自傳,不會是《新英文法》。但若想要研究關於白色恐怖的文學,或許《新英文法》是一種另類的文學,也是當時台灣人的另類集體記憶。陳婉伶提到,這部作品起初並非紀錄片,而是2020年綠島人權藝術季當中結合空間與錄像的裝置藝術作品。

柯旗化的大兒子曾分享,自己在國中時第一次去探訪父親,兩人聊得竟然不是近況,而是英文文法。討論英文文法成為這對壓抑的父子之間另類的溝通橋樑。洪瑋伶巧妙地轉化這座橋樑,在作品中運用英語的片語、介系詞、名詞或例句,來串聯起柯家在白色恐怖政權下的痛苦與受難經驗。

上述兩部影片,皆用實驗性手法來呈現在國家政權暴力下,受難者失落、痛苦的歷史。陳婉伶點出,紀錄片導演在創作時經常陷入一種迷思——自己必須鉅細彌遺地了解事件或人物的的每一個細節才能開始創作,然而人們永遠不可能看清事情的全貌,創作者唯一能做的,是透過現有的資訊做詮釋與推敲。

導演洪瑋伶透過柯旗化家人的口述解析過去柯旗化曾經歷的迫害,這個手法十分耐人尋味,「虛構在某種程度是上能夠更逼近真實的」陳婉伶說。比起開門見山地點明某件事實,透過其他相關事件來旁敲側擊、不斷地堆砌情感,反而能帶給觀影者更深刻的體驗。

◎《野番茄》

與白色恐怖相同,二二八事件的軍事迫害也為台灣人民帶來極大陰影。本屆TIDF選片《野番茄》尋訪經歷過二戰的台籍日本兵、二二八事件雄中自衛隊成員及受難者遺族,見證他們的創傷和恐懼,以及一生無法卸下的歷史馱負。

raw-image

和其他以二二八為母題的作品不同,《野番茄》除了聚焦政治受難者本身,也加以著墨身處二二事件之外的人物。例如影片中,受難者家屬在掃墓時,女兒在旁一邊看著母親難過地緬懷逝去的父親,一邊吃著野番茄,導演特別描述了野番茄的酸甜滋味。陳婉伶表示,這些添加的人物事件與心情描述,除了讓片中的受難者遺族形象更加立體,也更生動地反映出受難者後代身處其中的感受和無奈。《野番茄》透過受難者遺族的生活,向觀影者傳達一件事——二二八事件從來都不是逝去的歷史,而是一直蟄伏在空間和時間的縫隙中、根植在受難者家族身體裡的記憶。

有趣的是,《野番茄》的導演廖克發是一位馬來西亞人。在《野番茄》之前,廖克發的拍攝主題一直都是馬來西亞,來台多年後,廖克發在台灣落地生根。陳婉伶說,這部作品或許是這位「新台灣人」了解台灣的方式。

除此之外,《野番茄》當中出現許多空景,導演多次利用空間遺址來推動敘事。

陳婉伶說明,其實台灣現存有非常多的軍事遺址,然而,對於沒有真正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的現代人,許多相關事物或許都是陌生的,導演廖克發透過對空間的凝視,搭配作品中的背景故事,觀影者得以更清楚地了解當時的氛圍與社會狀態,「空間雖然是靜止的,卻可以道出很多從前的故事。」她補充。

◎《憂鬱之島》

《憂鬱之島》是主持人管中祥在本次TIDF選片中的最愛。香港經歷不同殖民政權的統治,文化和歷史脈絡錯綜複雜。陳婉伶認為,在社會運動後發生不久所誕生的紀錄片,大多都是紀錄運動現場當下的情景,然而在社會運動激昂的波瀾過後,整個社會卻仍然餘波盪漾,留下種種等待探討與解決的問題。

raw-image

《憂鬱之島》並不強調現場感,導演陳梓桓聚焦的並非社運現場的真實,而是歷經社會運動過後,香港究竟變成什麼面貌?

《憂鬱之島》呈現了三代人如何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環境下於香港生存、生活。同時,導演邀請另外三組香港年輕人,來重演這三代人各自的政治經歷,這三段歷史時刻包含19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1989年的六四運動、1967年的香港六七暴動。電影最後回顧2019年「佔領立法院」等關鍵抗爭事件。導演透過讓演員親自走入他人的生命軌跡,讓歷史在這群年輕人身上回溯,當他們重演歷史的同時,也在各種政治與文化身分中周旋,進而產生不同世代之間的對話與詰問,引導演員以及觀眾共同反思,香港人的身份究竟由什麼構成?導演巧妙地將「紀實」與「重現歷史記憶」兩股故事脈絡編織成一段並行的歷史。

陳婉伶表示,《憂鬱之島》將對於社會運動的探討帶到更深層次,拍攝手法也出類拔萃,當兩個世代的香港人回到同一個歷史時刻,他們認知中的香港人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北將七》

《北將七》片名結合台南北門、將軍、七股三地地名,導演黃信堯如何在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榮獲金馬獎、被大眾熟知之後,重新以紀錄片的方式回望他居住十數年的「新故鄉」?

「無須言語,光是看著黃信堯透過鏡頭對這片土地的凝視,就能體會他的鄉愁、情懷,以及對於家鄉的觀察。」陳婉伶如此形容。有趣的是,《北將七》竟拍攝了將近12年,家鄉的變化都被鏡頭如實紀錄,透過場景之間的轉換,觀影者也能思考鏡頭裡的那片土地與自身的關聯。

raw-image

◎《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

另一部聚焦家鄉的作品《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導演李永超來勢洶洶,今年一口氣交出兩部紀錄長片。《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與另一部作品《惡人之煞》都在各大國際影展大放異彩。與《北將七》相同的是,觀影者都能透過作品看見導演對於家鄉的凝視。

2020年,李永超回到緬甸家鄉恰逢疫情爆發,在許多事務都停擺的情況下,他重新拾起自2012年就開始拍攝的家庭紀錄。八年的時間讓他累積許多影像素材,也導致《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所呈現的場景,時常在不同時空中跳躍。

家人之間的相處、言談和生活狀態都被鏡頭一ㄧ紀錄,陳婉伶認為,看似日常的片段其實都反映出了當時緬甸的社會面貌,看似平凡無奇的家庭,其實正是緬甸社會的某個縮影,作品使用的鏡頭語言也暗藏許多隱喻和玄機,將家人之間的對話巧妙安排,觀影者即便對緬甸不熟悉,也能對那裡的社會環境產生共鳴。

李永超的作品持續以緬甸的玉石產業為母題,《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當中,李永超從個人的家庭紀錄出發,將鏡頭對準從事挖玉工作的弟弟,揭露了緬甸玉石礦業的血汗和不公。

raw-image

透過真實看見虛假 紀錄片如何紀錄真實?

「透過紀錄片,可以看見這個世界有很多的虛假,但也因為看見了這些虛假,我更明白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我沒有想像過的真實。」陳婉伶說。進入紀錄片產業十幾年以來,她體認到,許多事不見得只是一體兩面,而是有更多面向,與目前所理解的世界有落差,而這件事正是紀錄片最迷人之處。此外,紀錄片也是許多影像手法開創和實驗的基地,是一個有無限可能性的場域。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4/4春節連假期間,都更受害者許素華位於三重區大同南路上的的「抗爭帳篷」,突遭三重分局大同派出所員警無預警清除......
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於3月28日前往行政院陳情,提出五大訴求,包括:與工會協商最低安全運費、推動產業集體協商機制並建立調薪制度、交通部與勞動部公告違法事業單位且應限期改善、制定事故最高賠償上限比例與金額、降低司機職災風險,希望政府能夠正視物流業面臨的問題
除了制度上的困境,移工在日常生活中也面臨諸多問題,包括生病時該去哪就醫?身心狀況不佳時該找誰傾訴?
大多數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各種平台更是我們聯絡他人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然而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後有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和我們分析,這場會議看似改善社工勞動待遇,為何社工們還要抗議?近日仍然傳出社工回捐的爭議,到底有什麼新的變形?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與我們討論《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第74條之1究竟有哪些問題?若不提高罰緩,該如何改善失聯移工的問題?移工又為何不惜犯法也要逃離原雇主?
今年4/4春節連假期間,都更受害者許素華位於三重區大同南路上的的「抗爭帳篷」,突遭三重分局大同派出所員警無預警清除......
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於3月28日前往行政院陳情,提出五大訴求,包括:與工會協商最低安全運費、推動產業集體協商機制並建立調薪制度、交通部與勞動部公告違法事業單位且應限期改善、制定事故最高賠償上限比例與金額、降低司機職災風險,希望政府能夠正視物流業面臨的問題
除了制度上的困境,移工在日常生活中也面臨諸多問題,包括生病時該去哪就醫?身心狀況不佳時該找誰傾訴?
大多數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各種平台更是我們聯絡他人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然而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後有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和我們分析,這場會議看似改善社工勞動待遇,為何社工們還要抗議?近日仍然傳出社工回捐的爭議,到底有什麼新的變形?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與我們討論《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第74條之1究竟有哪些問題?若不提高罰緩,該如何改善失聯移工的問題?移工又為何不惜犯法也要逃離原雇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文學為本,教育為路徑,影像為媒介」的核心概念,將文學融入教育現場,並且打開更多學子對於臺灣文學的視野與想像,這個行動也促使我們逐年開拍以洪醒夫文學為改編題材的劇情短片作品,名為《歸鄉三部曲》。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接觸背景: 挑選這則事件的原因為,看到標題與中學有關,讓我想到之前就讀高雄中學時,我們學校在歷史上也擁有類似的校園組織,如有名雄中自衛隊,於是挑選同為以校園做出發的事件。 影片內容省思: 在影片下方說明欄看到,基隆中學事件為先前看過的台灣知名電影「返校」之故事背景,令我回憶在電影之中,學生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已經舉辦多年的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來到第五屆,這次總算是趁著即將結束展覽之前,找個時間趕緊到國立臺灣美術館觀賞。 本屆2024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主題名稱為目光之外,以英國藝術家John Berger著作-觀看的方式作為主概念,特別邀請包含臺灣、韓國、馬來西亞與法國共九組藝術家進行創作。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以文學為本,教育為路徑,影像為媒介」的核心概念,將文學融入教育現場,並且打開更多學子對於臺灣文學的視野與想像,這個行動也促使我們逐年開拍以洪醒夫文學為改編題材的劇情短片作品,名為《歸鄉三部曲》。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接觸背景: 挑選這則事件的原因為,看到標題與中學有關,讓我想到之前就讀高雄中學時,我們學校在歷史上也擁有類似的校園組織,如有名雄中自衛隊,於是挑選同為以校園做出發的事件。 影片內容省思: 在影片下方說明欄看到,基隆中學事件為先前看過的台灣知名電影「返校」之故事背景,令我回憶在電影之中,學生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已經舉辦多年的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來到第五屆,這次總算是趁著即將結束展覽之前,找個時間趕緊到國立臺灣美術館觀賞。 本屆2024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主題名稱為目光之外,以英國藝術家John Berger著作-觀看的方式作為主概念,特別邀請包含臺灣、韓國、馬來西亞與法國共九組藝術家進行創作。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