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整理|ACG和現充生活有衝突...嗎?

2021/05/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先說,這篇只是單純想寫ACG和我的生活轉變,並不是要講什麼長篇大論的理論。只是有感現在對ACG的興趣不如以往,熱度越來越低...單純想整理出「為什麼呢?」
對於生活體驗到的樂趣真的比以前廣很多,以前只想窩在家畫圖玩遊戲完全不出門,到現在待在家久了會覺得很悶、想出去走走,至少這對我來說變化是很大的。
所以我算是從ACG宅變成現充......嗎?勉強算一半一半吧。
給不知道ACG的人:動畫(Anime) 漫畫(Comics) 電子遊戲(Games)
現充:指現實生活中無需ACG和網路就能過得很充實的人
說說標題,以前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和印象:「ACG宅和現充是衝突對立的」,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不同生活圈的族群彼此對立、甚至歧視。
我的猜想是:現充的那方因為生活很充實、帶有優越感、因此看不起ACG圈的人;ACG圈的一面認為現充根本不懂欣賞這些作品,一面對現充生活感到羨慕忌妒恨;衝突可能是這樣來的?但現在看來就只是沒有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而已
回到我自己身上,先從我在ACG宅的階段開始說起吧。
如果要說ACG裡面哪個項目對我來說影響重大的話,應該是Game吧。以佔比來說,我大概是電玩>動畫>漫畫,但接觸順序卻是動畫>電玩>漫畫。
雖然我很喜歡看動畫(卡通),但是以前因為電視的播放時段充滿限制,都只能夠跳著看、基本上沒辦法把一部作品每集都看完。漫畫是可以到租書店去借,但是對小時候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為想看的漫畫太多了,想看最新的還得等到不知何時。
電玩就不一樣了,只要主機裝好、遊戲片放好,隨時都能開始玩,可以選擇中途停止或者直接玩到最後結束,可以有始有終。
即便後來長大了,網路資源稍微豐富、時間較多較自由,ACG中我還是選擇電玩。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電玩,可能是因為遊戲帶來的樂趣比較深入,因為都要由自己操作或是跟人合作進行,和只有觀看動畫漫畫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再加上小時候家裡限制很多,家長們不喜歡看到我們玩遊戲,也沒買什麼遊戲主機,最能夠稱的上遊戲主機的就只有小時候的紅白機。
也因為小時候的課業和硬體的限制,所以幾乎到成年才能開始自由的玩電玩,在這之前就是存錢購買遊戲設定集來收藏...不能玩遊戲?那我買設定集來翻翻總可以吧? 同時這也成了我的創作養分來源之一。
以前到現在收藏的設定集、漫畫、小說與本子,這個量對一些人來說只是小case吧...
如果以體驗方面來說,電玩除了畫面、音樂、劇情,這些觀感和情感的代入感之外,還有一樣情緒是在動漫當中得不到的...那就是破關後的「成就感」。
動漫是透過視覺來得到上述的觀感和情感,電玩除了視覺之外還必須透過雙手、反應能力、判斷力以及一些運氣,種種條件達成後才能破關,得到的觀感和情緒也更多
尤其是在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卡關失敗後,精神上也變的越來越謹慎和緊張,深怕再次的失誤讓關卡重來;在最後通過的時候,整個人是鬆一口氣、鬆到可以安心睡覺的。
而我開始創作的起點也是從電玩開始的,因為可以完整的體驗電玩遊戲劇情,但相對來說也會有很多想像空間,如果喜歡上其中的角色就會想知道更多的設定、和其他角色的互動,於是我開始動筆畫起了遊戲角色的可能設定。
就這樣,我從玩家成了二創的創作者。到現在還是個二創仔
同時這也表示ACG是我開始進行創作的起點。
但是我是ACG宅嗎? 以前會說是,但現在我回答不太上來。
於是我開始反思,「ACG」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
是「喜好」嗎? 是,但似乎又不是那麼單純。
現在沒有以前那麼關注新作,會挑幾部有興趣的作品看,只是那些作品也不是最新的,而是因為之前看了覺得很有意思想囤多一點集數再繼續看。後來還多了輕小說這類的作品,但是看的也很少,想看小說的話還是比較喜歡勞倫斯.卜洛克、宮部美幸這些作者的作品,所以也沒太多影響。而且我對ACG的作品喜好,從以前到現在的都是偏冷門,現在也是。極地常駐居民 偶爾還是會孤單寂寞覺得冷
可是現在就算有足夠的時間,我會想投注在創作畫圖、出外走走、跟朋友相聚、放鬆身心靈、學習新知、閱讀小說......ACG反而不是優先了。(還是會滑個手機遊戲啦,但也不會一整天)
現在回頭看,以前熱衷ACG時除了可以體驗作品外,似乎也是當作交友的起點,藉由共同喜歡的作品來認識同好、成為朋友。藉由ACG來消磨時間、擴展交友圈、還有可以暫時隔離現實的壓力;一旦沉入ACG的世界,就可以在現實之外喘口氣。
這樣看來或許是現在我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其他樂趣來源,所以不再以ACG為重了。或者說,沒像以前那樣死抓著不放。
因此在不知不覺中,現實生活中多了其他可能性。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不會定義自己是ACG宅的原因,不單是因為接觸次數減少,還有以往用在電玩上的觀感、情感、肢體反應和判斷力,都分散在其他體驗上了。
我知道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接觸什麼,但不代表我一定要有歸屬或是被定義,雖然現在覺得不管在哪個圈子都沒什麼歸屬感,但我還是我,可以繼續做想做的事。
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想要體驗什麼? 我希望我的生活裡除了正常上下班之外,還能有多少種體驗? 想要一直沉浸在虛構作品? 還是從現實中發掘新的可能?
後來的結論:如果因為虛構的作品而錯過體驗現實的美好,未免太可惜。
這不是否定作品的存在(況且我也算是創作者),只是先前已經沉浸過十幾年了,我覺得好像夠了,想換換口味、讓內心搬家換地方住看看。
所以我從ACG宅變成了半個現充(?)會說半個是因為現在偶爾還是會玩遊戲。如果是休假日的話,玩累了就起來泡個手沖咖啡喝、動手做個甜點吃、翻翻沒看完的小說,或者乾脆出門去河邊騎個自行車、沿路回來順便買個美食來吃...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如果是以前的話,可能就是玩一整天不休息,吃飯也隨便吃、洗完澡繼續玩到深夜;或者是整天整夜的動漫畫馬拉松不停歇。
有想過是因為體力和精神沒以前好的關係嗎? 但好像又不太一樣,因為心理會一直有『我還有其他更想做的事』的念頭在盤旋,除非當天真的沒什麼事、而且對某個作品有興趣的話,才會特地把其他事情排開、抽出時間專心欣賞體驗。
體驗的方式也從以前的大量、什麼都看都玩的方式,轉變成經觀察挑選、從中取一的去體會;有點像是從吃粗飽變成懂得專心品味的方式吧?
想來很神奇,以前為了把時間都放在熱衷ACG上,所以會把生活上要做的事集中在某個時段做完;現在則是相反,為了做其他事,而把摸ACG的時間集中在某個時段或一個段落進度,或者是往後、再往後安排。
這也間接影響到我喜歡的歌曲類型,以前只聽日文英文歌,連歌曲風格和樂團類型都是喜歡非主流的類別;現在是會稍為關注有哪些中文流行歌,甚至特別喜歡以前不會想聽的中文台語老歌,覺得聽主流的音樂也很好。(雖然不知道這個形容是否洽當,但對我來說是很相似的)
主流和非主流/ACG和現充,以前觀念裡的對立界線,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模糊了。
我現在不是ACG宅、也不是現充,我無法被定義,但也不想被貼標籤、或是被歸類在哪,有些飄盪不定、到哪都能很自在的感覺,這種帶著任性的自由我是蠻喜歡的。
到這邊「ACG宅和現充是衝突的」「主流和非主流是對立的」這樣的觀念對我已經不重要了,也許一直以來都只是我在畫地自限,因為根本沒這回事,只是選擇而已
莫脩
莫脩
是個學藝不精、都在畫塗鴉的繪手(最近正在經營原創),因為想寫點什麼所以就選擇在這裡啦。想把一些印象深刻的生活體驗、心得在這邊做分享。 寫出的東西有部分是自我整理,同時希望這些分享可以帶來不同的思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