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身在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加害人家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被害人家屬的嘆息與痛苦不計其數,而加害人家屬的人生也隨之陷入深淵,再也無法恢復平靜的日子。-P.12
因為去年追了知名的台劇神作《我們與惡的距離》(有關我針對這部劇劇本的心得在此:【劇本】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作全見),進而對加害人家屬這個位置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過往每當發生重大社會案件,甚至只是一般的交通意外,導致被害者出現時,我們下意識都會對加害人充滿敵意,連帶影響我們看待加害人家屬的眼光。
尤其近年撼動全台的鄭捷案,他在捷運上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的慘劇,最後被判處死刑定讞。在當時案件爆發後沒幾天,他的父母與弟弟的身分就隨之曝光,還記得他弟弟是某校幾年級的學生都被媒體揭露,後來他父母也現身哭跪向這些受害者道歉。
可事實上,這些加害者家屬做錯了什麼嗎?為什麼他們必須背負著加害人所犯下的罪刑,向全台灣社會與被害者們道歉?我們理智上都知道,這都只是鄭捷自己一人所為,畢竟孩子都成年了,天底下哪有能一輩子管住自己孩子一切的父母,但是大眾卻也將這些怒火潑到了這些加害人家屬身上。
而這本《加害人家屬》就是一本日本談論加害人家屬在經歷了自己家屬成為加害人後,度過多少困苦、悲痛的地獄生活,有些甚至選擇自盡結束生命,有些則是從此在心中留下一道深刻的傷痕,永遠走不出來,更有些只能過著躲躲藏藏、深怕哪一天就被發現自己是某個加害人家屬身分的陰鬱生活。
不能哭也不能笑,明明沒做錯事,卻彷彿做了全天下最大的錯事一般,只能扛著這份責任往下走在這無聲的地獄之中,就是加害人家屬。

加害人家屬的生活

書內不只追蹤日本幾個知名殺人事件的加害人家屬,更包含了交通意外肇事者家屬與造成禽流感疫情爆發的源頭雞舍主人的後續生活。

1.連續誘拐殺害女童事件

加害人的妹妹一個辭去工作並解除婚約、另一個則是退學,放棄了成為護理師的夢想。他的叔父為了怕這個姓氏會帶給女兒困擾而選擇離婚、另一名舅舅的小孩則是辭去公務員的工作。
最後加害人的父親選擇在案件開始審判的4年半後,從多摩川上一躍而下,選擇自盡。

2.和歌山毒咖哩事件

加害人與家人住的家遭到嚴重的塗鴉,甚至有其他縣市的人因為看了媒體報導,覺得很酷就也跟著跑來在加害人的家牆壁上塗鴉。並在之後發生了遭人縱火導致兩層樓的木造建築燒到只剩下外牆的事件。
在這個事件當中,已經嚴重影響到加害人家屬與周遭鄰居的安危,我認為是已經太超過了。

加害人家屬的處境

當然書內列舉了不少負責任,甚至將自己家屬對被害者所造成的傷害,當作是自己所為而自責不已的家屬,但也有不願承認自己家屬犯下罪刑的家屬,例如認為:「我家孩子才不會作這種事。」、「都是朋友教壞他、連累他的。」
這些加害人家屬會不斷找藉口,面對被害人時也毫無誠意,這樣態度也因此激怒了被害人。
不可否認有上述這種家屬,但也有更多對被害人心存愧意的加害人家屬,而這些加害人家屬所需要的協助其實很多,可惜社會與國家幾乎不曾為他們想過,甚至認為誰叫他們是加害人家屬,因此幾乎沒提供任何幫助。
這本書不僅提到了這些家屬們的困境外,也在最後談到了英國正視加害人家屬的權益與需求,提供了什麼樣的協助,可供我們與日本借鏡。
來自: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後,本書雖然談的並不算深入,每個章節也很短,不過也提了許多實際的案例,讓人能對加害人家屬的處境感到深刻的體會。
並讓我們去深思,當媒體一窩蜂的報導社會事件上的重大慘案時,在看待加害人家屬出面代替加害人道歉時,是否該理智地告訴自己,這其實並不是這些家屬的錯,誰都不會希望讓自己的家屬成為加害人,當然這對被害者而言是很難的事情,但是至少我們別做出傷害加害人家屬的事情,並同理他們遭到家屬背叛與傷害的痛楚,以及社會大眾對他們歧視的眼光,也或許能因此挽回更多不幸的悲劇。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avatar-img
163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喜歡這本《雙薪家庭進化論》最大的原因,不只是以太太的職涯為面向在探討,而是將整個家庭,尤其珍貴的另一半一起併入深入研究,尋找夫妻各自職涯與家庭的一個真正平衡點,而非強調女性經濟獨立自主、輕忽家庭中另一半的存在。
這本書是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的自傳,說是自傳,但其實整本除了描述她的經歷與故事,不只透露出她同樣身為職業婦女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及兩難,更多的是在傳達她這一生所維護的信念,以及自身的價值觀。
今年的4月16日是世越號第六周年。 世越號這場慘絕人寰的人為災難過後,這本書記錄下那些遺留下來的人們的故事。
這本書應該是出版史上第一本(1940年出版第一版)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教科書。熱愛閱讀的讀者們絕對不能錯過,到底該怎麼閱讀一本書!
在這個資訊繁雜、思考變淺的時代,這些高手們是如何在機會變多、競爭跨界的情況下,成為頂尖高手?為什麼努力不一定就有回報?這些高手又是如何成功的?他們其實掌握了一些小技巧。
這本書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有趣,除了給予我們挑書的方法外,還有進書店要怎麼選書、如何善用時間閱讀、網路時代普及的閱讀又該如何劃分等等,讓我學到許多閱讀的小技巧。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閱讀偏食症!
喜歡這本《雙薪家庭進化論》最大的原因,不只是以太太的職涯為面向在探討,而是將整個家庭,尤其珍貴的另一半一起併入深入研究,尋找夫妻各自職涯與家庭的一個真正平衡點,而非強調女性經濟獨立自主、輕忽家庭中另一半的存在。
這本書是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的自傳,說是自傳,但其實整本除了描述她的經歷與故事,不只透露出她同樣身為職業婦女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及兩難,更多的是在傳達她這一生所維護的信念,以及自身的價值觀。
今年的4月16日是世越號第六周年。 世越號這場慘絕人寰的人為災難過後,這本書記錄下那些遺留下來的人們的故事。
這本書應該是出版史上第一本(1940年出版第一版)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教科書。熱愛閱讀的讀者們絕對不能錯過,到底該怎麼閱讀一本書!
在這個資訊繁雜、思考變淺的時代,這些高手們是如何在機會變多、競爭跨界的情況下,成為頂尖高手?為什麼努力不一定就有回報?這些高手又是如何成功的?他們其實掌握了一些小技巧。
這本書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有趣,除了給予我們挑書的方法外,還有進書店要怎麼選書、如何善用時間閱讀、網路時代普及的閱讀又該如何劃分等等,讓我學到許多閱讀的小技巧。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閱讀偏食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冤親債主不是一世結的,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我們想想無量劫到今生,我們造了多少業?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結了多少怨?   在許多國家、地區,有很多人被「無形」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讀書,受一種無形的控制。無形的,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凡是來....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這樣的悲痛事件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新北國三少年枉死案中,沒有人是贏家。不論是受害人、加害人、唆使人、他們的家人、同學、班導師,以及網路上肉搜撻伐他們的人,看這則新聞感到難受的國人,沒有人從這起事件當中是贏家。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父母,也幫助孩子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冤親債主不是一世結的,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我們想想無量劫到今生,我們造了多少業?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結了多少怨?   在許多國家、地區,有很多人被「無形」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讀書,受一種無形的控制。無形的,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凡是來....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這樣的悲痛事件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新北國三少年枉死案中,沒有人是贏家。不論是受害人、加害人、唆使人、他們的家人、同學、班導師,以及網路上肉搜撻伐他們的人,看這則新聞感到難受的國人,沒有人從這起事件當中是贏家。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父母,也幫助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