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傷痕藏在樹洞裡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 # Netflix 影集《模仿犯》,每一集的進展都是揪心,不知為何,生命傷口的淌血,會讓我想起這一本 #陳曉唯 述說的20個黑洞,《只說給你聽》。
其中一個「輪迴」的故事最契合,作者提問:「民眾的想法是公允無私的嗎?媒體的報導是公正客觀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看見得知事情的全貌?我們在每一種罪惡中到底看見了什麼?」

靈魂不歸法律管嗎?

像是追劇般,書中各個獨立的殘破生命,讓人停不下來,或許就像在劇中或書中,我們也在其中,也許是路人,也許是主角,但我們都在裡面。有些幽微的情感,沒有人可以理解,要寫出來或是讀進去,都需要良善和膽量。
我無法告訴別人,我在死去,我很痛苦,我逐漸崩塌著,甚至已經無法安適地存活,我需要一個出口,一個可以逃出去的可能。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不是如此近?

之前很棒的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彷彿也在吶喊:如果加害者的家屬,認為被冤枉,這樣算是被害者嗎?加害者的家屬,會不會也是某種受害者;而當他們以此「受害者」之姿去追尋心中的正義時,局外人會用什麼眼光去看?
殺人應該償命嗎?唯有償命才是最好的贖罪方式嗎?若不是,讓他活下去為自己的罪惡不斷地遭受良心的譴責,如此才是最好的贖罪方式,但若加害者本身並不因此感到虧欠,沒有一絲的內疚,他活下去並不會因此感到痛苦,這樣死刑是否又具備意義?可要從何得知加害者是真正知道自己錯了,內心因此感到痛苦,並願意悔改?

我們會不會陷入黑羊效應?

心理學上對於群體中不受歡迎的成員受著受的對待稱為 #黑羊效應,黑羊效應裡有三種人,受害的無助的黑羊,傷害黑羊的屠夫、對一切默視的白羊。
就像是霸凌,每個人都曾參與或涉入霸凌與排擠事件,或許想做些改變,卻找不到突破困境的破口,看見,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有回聲的樹洞

作者凝視人性的殘缺與完整,描述得很立體,人的面向不可能是單一的有關受傷、癒合、埋藏、等待和訴說,一個個暗黑的生命,都是一份愛的期待。
一個不存在黑暗面的人是沒有出口的,傷痛與眼淚也可以是良藥。
有的人刷存在感的方式是透過傷害別人,突顯自己的價值,表現「我是重要的」,就算是傷害別人的人,也可能是被一些因素牽引到不得不的地步。
沒有人告訴我們,負面的思考、悲觀的情緒、消極的狀態,失望的發生,失敗者的價值,其實也是一種救贖,人必須擁有它們,否則無法取得平衡。
讀著書中的每一篇,把原本被折疊的時空,層層打開,讓動彈不得的、被濃縮的傷痛可能被釋放。每個角色一現身,都赤裸裸揭開自己,把「是怎麼活成今天這樣」都說給讀者聽。
如果每一個人生存在這世上都必然要受傷,那傷痕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人都很微小,像是出生的小動物一般,如此脆弱敏感,但要被好好善待,就算是錯誤的行為也是需要被理解。
透過呼吸的動作感受自己仍然存活。我學著把行事曆收在櫃子的深處,移除記錄待辦事項的App,試著將時間放在時間的外圍,將生活放回時間的內裡。我慢慢地吃飯、喝水,發現食物與水原來有我從未懂得的味道;我開始慢跑,做瑜伽,學習呼吸的方式;我反覆閱讀同一段喜歡的句子,重複聽同一首能讓我流出眼淚的歌,並且開始專注書寫每日的生活,而不再是刻意安排明日的行程。
讀了這麼多傷痕滿布的故事,我們該何去何從?作者究竟要把我們領往哪裡?
呼吸,每一次都慢慢地呼吸,你就會開始感覺自己還活著。
#只想推薦給你 #勇敢的你 #存在主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會員
105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