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化

含有「汙名化」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探討了為何「諮詢」相較於「諮商」更受大眾接受。透過解釋兩者的定義與社會觀感,指出「諮詢」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諮商」則可能被誤解為有問題的象徵。尤其在夫妻諮商的例子中,反映出社會對於心理健康服務的偏見及其對個人形象的影響。進一步探討相關法規與潛在的心理健康市場,提供對於這一領域的深入理解。
  這種指控首先就至少涉及了三個方向的污名化:對精神科或身心科病症的污名、對醫師專業的汙名、以及對國家軍隊公正性與判斷能力的汙名。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公開指責,相當於強迫對方在「承受汙衊」和「公開自身病史」之間二選一。不只是精神科相關病史,任何逼迫一個人公開自身病史的行為都非常的不道德。
不管憂鬱、躁鬱或者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是更嚴重的精神官能失調症,都不會像盲腸炎牙齒痛這麼急迫,但是它會在你的人生中,長時間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
這篇文章值得推薦!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您對精神疾病是怎麼想的呢?他們是精神病可怕的人還是只是單純生病的人呢,可以問問自己是如何看待精神疾病的,若您對此議題有興趣,歡迎進一步搜尋更多的資料,更了解關於精神疾病污名化這件環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議題。
Thumbnail
之前因教學需要,去讀了第一代女權主義的論述,以及《婦女和女性公民權宣言》。看完有感,第一代女權追求的是「機會平等」,可謂真女權。 而現在女權一詞早被 SJW 劣幣逐良幣,成為貶義的詞彙,不過那是女性運動者的課題,不表。
Thumbnail
我幫你找到賺錢的密碼了。你的刀片可以搜集起來開一個蝦皮賣場便宜賣,然後那些人不知情又會再跟你買一次再寄給你,所謂善の循環。
懷孕是一個自然的、且可以被計畫的生理過程,並非所有夫妻都想要有小孩。愛滋病感染者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懷和支持,接受正確的護理和治療,也可以過上美滿的生活並有自己的孩子。要保持健康,需要良好的衛生習慣、健康的飲食和運動。即使有些人生病了,也可能看起來很健康,但每個人都需要愛、關心和支持。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臺灣,憂鬱症的汙名化非常嚴重。關於憂鬱症汙名化,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周遭的人與其自己對自身的道德批評來看。被汙名化的,其實有時候不是憂鬱症本身,而是從根本上,否認一個人的心智與情緒運作與頭腦有關。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真正有病的人不想看病,本來沒病的人被害慘反而先來看病」,這是身心科診間中常聽到的真實故事。有什麼辦法能讓真正需要治療的人願意就醫? 本文就以20多年來的身心精神科醫師經歷,歸納出「三不三要」六大原則供讀者參考。 三不:不指責、不命令、不勒索。 三要:要支持、要同理、要動腦。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