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非傳統的軍事能量評估(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多了不少探討兩岸戰爭的YouTube,不意外的是多以「疑問句」的寫法收尾,私下也是有人在問,看了各式各樣的講法,那麼當我們無法單純從數據去看,怎樣評估軍事力量才準確?

raw-image

問的人,想的其實是兩岸真的開打,台灣或中國的勝算如何。

嗯,筆者必須坦白說,這沒辦法回答,討論任何的戰爭問題,都要先列出「戰爭目標」,而戰爭目標說來簡單,實際上異常複雜,你得要從What、Why、How三段探討,也就是先想「從他的角度來看,客觀條件是什麼」,「為何我們要這樣設立目標」,以及「如何去執行」。

台灣常見的討論方式,有什麼問題?

一般台灣的討論,都是反過來,先找一款好像可以執行的辦法,反推目標就是這樣,再推論他們具備什麼。

筆者必須說,這種討論法也是正確的,當你無法取得核心情報,就只能依靠外部新聞去推測,合情合理。只不過這種討論法的缺點,在於你本身有沒有解碼能力。

解碼能力是什麼?

簡單說,我們看到的新聞,往往是內部衝撞很久的一個決策,此決策跟周邊的人互動,產生了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不見得就是內部決策人士,最早的想法。我們看到的狀況比較像是「先中翻英、再英翻日、日再翻回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網路類似的影片,其差異非常搞笑。

筆者的意思是,你看到的「新聞」,其實就是被翻譯軟體翻譯兩次以上的結果,然後被記者重新謄寫一遍,成為一篇通順的文章。這種逆向推論法,就好像是我反過來「中翻日、日翻英、英翻中」回去,同樣會得到一篇文章。只是,你看到的已經是兩次翻譯的結果,還被記者重新詮釋過,現在拿著這些資料逆推,等於五次翻譯,最終可以推得原始狀態?

當然不行,所以要採取這種逆向討論法,最佳的手段叫做「間諜」,你在敵方決策核心附近,有可以獲取原始訊息的辦法,可以修正你翻譯五次的文章,找出正確的翻譯路徑。再不然,就是知道對方的想法,跟清楚敵人的目的,你都知道對方大概在想什麼,敵軍的目的只會有那一些,自然可以把手上的五次翻譯文章,修飾到合乎原貌的邏輯。

一般你在台灣看到的各種謠言,例如解放軍神勇到外太空去的,都不是方法論錯誤,是擁有的資訊太少,逆向解讀這些五次翻譯,甚至十次翻譯的文章,不具備解碼的能力,但因為太相信祖國,所以「先射箭再畫靶」,好比「我有這款神兵利器,表示祖國擁有超強科技,所以明年反攻、後年統一地球、再一年進軍宇宙」。

其實呢,最簡單易懂的理由,是這款神兵造假,用來寫計畫騙錢用。

慢慢累積,一般人也能抓到解碼能力

筆者這幾篇,不打算重述謠言系列,講一堆物理原理,這在台灣流竄的謠言中,最容易被拿來重新改編,變成新的謠言繼續騙。而要從其他的根本性原因去解釋,也就是前面說的「解碼能力」。

解碼能力不是擁有內部消息才做得到,各位曉得諸如電影《魔戒》、改編的動畫等,都會有獨特世界觀的文字吧?為何有人可以解出這些奇幻文字,對應到ABC哪一個,從而找到奇幻文字的讀法?道理是一樣的,在軍事上要解碼,你要了解的面向大致上分為四個:

  • 文化:工業倫理、工作文化、產業習慣,等等屬於這個國家的運作模式。
  • 經濟:工廠數量跟生產時間,總生產能量多大,市場與資金的支撐能力。
  • 軍事:現有的軍備,庫藏的軍備,軍事人力庫的大小。
  • 政治:國家組織架構,決策習慣,菁英培養過程。

你掌握越多這些面向中的各個要素,就等於是掌握奇幻文學中,某個字母對應到拉丁字母A,另一個對應到B。你知道得越多,解讀速度就越快,越能夠了解整篇文章怎麼讀,亦即你可以迅速的將某個國家,發布的任何軍事新聞,到底是否具有價值,怎樣的運用,可能的危機,我方的風險等等,整理出一個可能的軍事行動劇本。

讀書有沒有用?有,但沒你想的那麼有用。

很多工作經驗有沒有幫助?有,但也沒想的那麼有幫助。

跟很多老師學有沒有用?有,前提是人家有傾囊相授,把密藏解碼方式教你。

一切都是累積,還有經驗,沒有讀一本書就通,或是看幾篇新聞就懂,光是政治鬥爭要看懂,你也知道連派系勢力現狀都弄不清楚,絕對會看不懂,那怎麼會什麼背景都不知道,就認為自己一定曉得「原來美國總統在想什麼」。

總之,未來幾周,算是一種實驗性寫法,筆者會用比較簡短的方式,透過案例跟比喻,讓讀者抓到一些解碼能力,從中獲得對自己有益的想法。

筆者不想灌輸各位什麼,那是宗教家培養狂信徒騙錢用。教書匠的思維很單純:學生的成長就是自己的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4.9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軍普,大部分問題都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很實在的技術問題。問題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導致軍事常識對一般人而言不是常識。
Thumbnail
軍普,大部分問題都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很實在的技術問題。問題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導致軍事常識對一般人而言不是常識。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0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王立第二戰研所》! 釐清台灣防禦戰略謬誤 點此收聽:《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Google podca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0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王立第二戰研所》! 釐清台灣防禦戰略謬誤 點此收聽:《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Google podca
Thumbnail
寄戰爭於生活中,不是要人人都想打仗,只是要有相關的準備,當民眾對於戰事是很認真,基礎軍事觀念都具備時,軍人的地位要提升也不難,夠專業的自然會被尊敬。當今的軍人地位低落問題,早已不是軍人自己的程度太低,而是全民軍事常識不足,導致無法辨別軍事專業度,給予相對應的敬意。
Thumbnail
寄戰爭於生活中,不是要人人都想打仗,只是要有相關的準備,當民眾對於戰事是很認真,基礎軍事觀念都具備時,軍人的地位要提升也不難,夠專業的自然會被尊敬。當今的軍人地位低落問題,早已不是軍人自己的程度太低,而是全民軍事常識不足,導致無法辨別軍事專業度,給予相對應的敬意。
Thumbnail
上週講了一堆前言,這周開始講實際點的,第一個要講的,就是「怎樣看懂一篇計畫」。您自己可能要試著寫一份計畫書,會比較容易了解筆者的意思,不過這篇就先當各位都沒有做過來解釋。
Thumbnail
上週講了一堆前言,這周開始講實際點的,第一個要講的,就是「怎樣看懂一篇計畫」。您自己可能要試著寫一份計畫書,會比較容易了解筆者的意思,不過這篇就先當各位都沒有做過來解釋。
Thumbnail
最近多了不少探討兩岸戰爭的YouTube,不意外的是多以「疑問句」的寫法收尾,私下也是有人在問,看了各式各樣的講法,那麼當我們無法單純從數據去看,怎樣評估軍事力量才準確?
Thumbnail
最近多了不少探討兩岸戰爭的YouTube,不意外的是多以「疑問句」的寫法收尾,私下也是有人在問,看了各式各樣的講法,那麼當我們無法單純從數據去看,怎樣評估軍事力量才準確?
Thumbnail
會反對我們的,不見得是反對我們本身,可能只是反對計畫的方向,或是執行的手段,甚至是細節的不完美,而反對者本人可能就是這方面的專家,若我們將反對意見全數打成對人不對事,覺得批判我們團隊中任何一人,就是反對我們全部,那就是被綁架,這就是在造神。
Thumbnail
會反對我們的,不見得是反對我們本身,可能只是反對計畫的方向,或是執行的手段,甚至是細節的不完美,而反對者本人可能就是這方面的專家,若我們將反對意見全數打成對人不對事,覺得批判我們團隊中任何一人,就是反對我們全部,那就是被綁架,這就是在造神。
Thumbnail
這篇要談的是「模式」,指的是謠言的產製過程,究竟是怎樣產生的,有意還是無意?這個答案,通常是「有意但無心」。 ……什麼鬼?筆者沒有唬爛你,多半的謠言都來自於善意的提醒。
Thumbnail
這篇要談的是「模式」,指的是謠言的產製過程,究竟是怎樣產生的,有意還是無意?這個答案,通常是「有意但無心」。 ……什麼鬼?筆者沒有唬爛你,多半的謠言都來自於善意的提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