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二十七、造物主─日常的觀察與模擬(一):飲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嗨,各位奇幻寫作事的讀者你們好,不曉得從購買本專題後到現在,你們是否都著手開始創作奇幻小說了呢?如果還沒開始,或者不知道怎麼開始,不曉得你們是不是都有回頭翻讀過我過去所寫的文章?
去年開始,我陸續修改了不少先前撰寫的文章,包括我認為表達不夠精確、內容不夠充實的文章,以及認為可以多加補充的文章;但後來我發現,與其不斷回頭去修改,不如乾脆直接依照相同的題目,以不同角度延伸。因此這一次,「日常的觀察與模擬」便是這次將新增的新內容。
雖然定名「日常的觀察與模擬」,但其實跟觀察模擬沒有太大關係。
「日常的觀察與模擬」是依據五、造物主─他們也是人!奇幻的英雄日常所做的補充;原先在該文,我主要強調的是「日常」的概念,也就是不管你們筆下的英雄、角色在未來有多麼偉大或狡詐,他們必然都有屬於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該如何塑造日常,那就必須從他們的身分、生活背景、地位等資訊著手,打造每一位奇幻英雄的日常景象。
若是曾試圖描寫,那麼你就會發現「日常」的描述確實有很多功用。好比說轉場,好比說驅使人物有事可做,好比說引做觸動事件的鋪陳安排……而在讀者角度,日常也是讓角色更平易近人、容易融入甚至認識角色的機會。
我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奇幻小說的特質之一,就在於它有很強烈的「代入感」(藉由內容觸發想像,所營造的沉浸氛圍)。在此基礎為上,即便日常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夠大幅影響故事散發的想像性,也使得人物不會過份扁平、毫無靈魂。
想要知道描寫日常的切入面,其實我們都能從自身的生活經驗中獲得靈感;在「日常的觀察與模擬」主題,我將以三個面向,來討論本題:
  • 飲食
  • 生活用品
  • 禮儀、儀式:摻雜信仰、宗教的因素(非必然)

以下為奇幻寫作事付費限定內容!
歡迎購買本專題閱讀本文!


〈關於Moonrogu〉
嗨,我是Moonrogu!一位奇幻小說家,你可以叫我村長。從2018年加入方格子並持續寫作至今,已累積數百篇極短篇小說創作以及三篇長篇奇幻小說的連載;而除了小說,我也寫我的寫作觀點,並發展成付費專題「奇幻寫作事」。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透過追蹤、訂閱,隨時follow最新的文章資訊!另外,誠摯邀請加入vocus Premium,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創作!
社群追蹤:FB粉專噗浪PlurkIG
經營出版專題:

拍手五下,輕鬆支持我繼續創作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89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奇幻寫作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2.0K會員
1.8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的其他內容
人類對環境與未來的茫然、自我喪失、面對困境與挫折的無力感產生了絕望與疲倦感,也萌生尋求依賴的渴望。宗教,正是滿足了這份渴望,讓迷失的人類有了依靠。 宗教的寬容與啟發效益,是獲得信眾認同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信眾對宗教的認同有時是受出身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
神話,是古代人類對一切無法解釋的現象,出於無知的恐懼,特定文化觀、信仰觀所延伸的聯想,誇大其詞後所虛構出來的的傳說故事。 在奇幻,我們不會把神話單純當作是一個虛構傳說。不論神話的由來到底是如現實的傳統神話那般由誤會曲解編造還是真有其事,奇幻世界的神話都一定會與故事有著很強烈的連結。
日常為何需要討論?我們又為何應該在小說裡描寫日常?其實日常就與生態一樣,它對故事的影響無足輕重,它只是一幅可有可無的背景,我們甚至能夠忽視它、直接帶進故事主軸;然而要提醒的是,故事如果純粹只有故事,那故事讀起來可能會乏味單調。因此,我們偶爾會需要日常來替故事調味。
在奇幻文學,政治則是一種敘事的方法、手段。我們會見識到政治的真實與血腥。政治將讓讀者理解故事人物的處境、世界面臨的抉擇;政治將揭露某種隱憂與風險,讓我們有風雨欲來之感,卻不曉得何時發生──
不論是出自神話也好、傳說軼聞也罷,甚至是某些鄉野史料,奇幻物種的存在、形體、特徵等諸多相關描述,大多僅經由人類之口流傳。 很多時候,人們對奇幻物種的說明還會摻雜誤會與謊言……之所以會有這類情事,是因為在流傳著奇幻物種的過去時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不如現代明朗。資訊的落差,有時便會導致誤會的產生。
故事需求有時會要求我們去建構奇幻世界的細部內容,比如環境與棲息於環境裡的生物、植物。原因在於當故事引領人物踏出溫暖安全的都市捨身犯險時,他們難免會去遭遇奇幻世界的「獨特事物」。
人類對環境與未來的茫然、自我喪失、面對困境與挫折的無力感產生了絕望與疲倦感,也萌生尋求依賴的渴望。宗教,正是滿足了這份渴望,讓迷失的人類有了依靠。 宗教的寬容與啟發效益,是獲得信眾認同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信眾對宗教的認同有時是受出身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
神話,是古代人類對一切無法解釋的現象,出於無知的恐懼,特定文化觀、信仰觀所延伸的聯想,誇大其詞後所虛構出來的的傳說故事。 在奇幻,我們不會把神話單純當作是一個虛構傳說。不論神話的由來到底是如現實的傳統神話那般由誤會曲解編造還是真有其事,奇幻世界的神話都一定會與故事有著很強烈的連結。
日常為何需要討論?我們又為何應該在小說裡描寫日常?其實日常就與生態一樣,它對故事的影響無足輕重,它只是一幅可有可無的背景,我們甚至能夠忽視它、直接帶進故事主軸;然而要提醒的是,故事如果純粹只有故事,那故事讀起來可能會乏味單調。因此,我們偶爾會需要日常來替故事調味。
在奇幻文學,政治則是一種敘事的方法、手段。我們會見識到政治的真實與血腥。政治將讓讀者理解故事人物的處境、世界面臨的抉擇;政治將揭露某種隱憂與風險,讓我們有風雨欲來之感,卻不曉得何時發生──
不論是出自神話也好、傳說軼聞也罷,甚至是某些鄉野史料,奇幻物種的存在、形體、特徵等諸多相關描述,大多僅經由人類之口流傳。 很多時候,人們對奇幻物種的說明還會摻雜誤會與謊言……之所以會有這類情事,是因為在流傳著奇幻物種的過去時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不如現代明朗。資訊的落差,有時便會導致誤會的產生。
故事需求有時會要求我們去建構奇幻世界的細部內容,比如環境與棲息於環境裡的生物、植物。原因在於當故事引領人物踏出溫暖安全的都市捨身犯險時,他們難免會去遭遇奇幻世界的「獨特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那時候的我是為了從緊抓住我的現實逃跑才激烈地跑著,最終無意間抵達那裡而已。現在的我則是向著我的過去、現在、也或許是即將到來的未來全力奔跑著。   在以米食為主的國家長大的我,從小蛋糕麵包對我來說就是種高級點心。即使現今糕點隨處可見,超商更是擺放了專門放置香甜精美的甜品櫃,但是還是難以替代麵包店
Thumbnail
現實世界中,人們總是為了生計而忙碌,就像在市場的麵攤或燒烤店。然而,即使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仍可以擁抱魔法和月亮的美好。這篇文章將帶你進入一個充滿魔法和月亮的現實世界。
Thumbnail
去年有觀眾在米吐司影片下方留言問我,關於某位國際知名烘焙達人使用秈米粉(在來米)+耐高糖酵母製作吐司,我有什麼看法? (因為我頻道裡的米吐司都是使用蓬萊米穀粉做的)
Thumbnail
麵粉是製作麵包的基本食材之一,而選擇不同的麵粉將影響烘培結果。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選擇麵粉,以及製作麵包的過程中與人與人關係的相似之處。文章涵蓋了從選擇麵粉到烘焙完成的所有步驟,並適應生活心態與情感體驗。
每個習慣吃葷的人,都難以想像自己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 但是當大部份的人都錯了的時候,事情一樣永遠不會變成對的。 —— 一位小小孩從牧場玩回來之後,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巧克力牛奶』是乳牛吃了巧克力,接著擠出來的奶就是巧克力牛奶……」說完,他又問我:「為什麼每隻乳牛身上
Thumbnail
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陽春麵,台灣最普遍的庶民麵食。 在讀小學時代鄉下,街上有座宮廟, 廟的正後方一條街有間外省伯伯三人合開的一間麵館 。一早開店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和麵桿麵, 切菜熬湯, 每當下課放學路過, 總會被店裡特有的食物香氣所吸引,記得那時如果正好有5塊錢,就會走進去吃上一碗最熱賣的陽春麵。 我每次點完麵坐
Thumbnail
通常我的早餐有三樣東西,一個是水果,一個是麵包,還有一杯飲料。 以前的早餐,從來都是都只有麵包跟飲料,後來聽人說,水果要在早上吃才好,這樣對人體健康有好處,所以現在早餐都先吃水果,然後吃麵包,再喝飲料。 今天的水果種類比較多一點,蓮霧、火龍果、香蕉、楊桃、蘋果、芭樂、小番茄、 青玉小蕃茄。這些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那時候的我是為了從緊抓住我的現實逃跑才激烈地跑著,最終無意間抵達那裡而已。現在的我則是向著我的過去、現在、也或許是即將到來的未來全力奔跑著。   在以米食為主的國家長大的我,從小蛋糕麵包對我來說就是種高級點心。即使現今糕點隨處可見,超商更是擺放了專門放置香甜精美的甜品櫃,但是還是難以替代麵包店
Thumbnail
現實世界中,人們總是為了生計而忙碌,就像在市場的麵攤或燒烤店。然而,即使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仍可以擁抱魔法和月亮的美好。這篇文章將帶你進入一個充滿魔法和月亮的現實世界。
Thumbnail
去年有觀眾在米吐司影片下方留言問我,關於某位國際知名烘焙達人使用秈米粉(在來米)+耐高糖酵母製作吐司,我有什麼看法? (因為我頻道裡的米吐司都是使用蓬萊米穀粉做的)
Thumbnail
麵粉是製作麵包的基本食材之一,而選擇不同的麵粉將影響烘培結果。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選擇麵粉,以及製作麵包的過程中與人與人關係的相似之處。文章涵蓋了從選擇麵粉到烘焙完成的所有步驟,並適應生活心態與情感體驗。
每個習慣吃葷的人,都難以想像自己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 但是當大部份的人都錯了的時候,事情一樣永遠不會變成對的。 —— 一位小小孩從牧場玩回來之後,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巧克力牛奶』是乳牛吃了巧克力,接著擠出來的奶就是巧克力牛奶……」說完,他又問我:「為什麼每隻乳牛身上
Thumbnail
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陽春麵,台灣最普遍的庶民麵食。 在讀小學時代鄉下,街上有座宮廟, 廟的正後方一條街有間外省伯伯三人合開的一間麵館 。一早開店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和麵桿麵, 切菜熬湯, 每當下課放學路過, 總會被店裡特有的食物香氣所吸引,記得那時如果正好有5塊錢,就會走進去吃上一碗最熱賣的陽春麵。 我每次點完麵坐
Thumbnail
通常我的早餐有三樣東西,一個是水果,一個是麵包,還有一杯飲料。 以前的早餐,從來都是都只有麵包跟飲料,後來聽人說,水果要在早上吃才好,這樣對人體健康有好處,所以現在早餐都先吃水果,然後吃麵包,再喝飲料。 今天的水果種類比較多一點,蓮霧、火龍果、香蕉、楊桃、蘋果、芭樂、小番茄、 青玉小蕃茄。這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