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這句話放在現代社會裡,更顯珍貴。
怎麼說呢?就拿我們所習以為日常的食物來說,在台灣這樣豐饒便利的社會裡,隨手取來視之為理所當然。而這樣理所當然的心態下,關於這麼日息為常的議題研究,或許有人嗤之以鼻,但讀完《食物:》這本書,或該說是篇論文,可就很難否認食物這個物件包羅萬千且主宰世界。
中國領導人曾說過:「能夠把十億人口餵飽已是了不起成就了。」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民以食為天,吃飽這件事在世界每個角落都是生存的重點。而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對於食物這件事講究的除了吃飽,更是便利簡潔和吃好。不若有些落後地區,每天獵食採集只為了三餐。
當我們將便利的食物來源視之為常理的時候,危機便開始發生。人類不斷開發自然資源和土地,農作面積越來越少,但產量要求隨人口增加而逐漸提高,還有食物的處理和運輸所需的能源問題,這些都是隱藏且附加在我們所吃下的每一口食物之中。特別是營養攝取轉型成肉類蛋白質之後,所需求的成本也相對提高。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夠預料或想像的,所以關於食物的研究,其實跨越了許多個領域,科學、經濟、社會人文、文化藝術…等等,食物呈現在我們眼前其背後所隱藏的真相卻令人難堪,而許多人甚至連想都沒想過。
理解到這樣的事實總令人難過,但有人點醒也總是好事。被點醒的我們總可以做些甚麼吧?從農田到餐桌,減少中間的繁瑣,這才是維護我們生存之土的方法,其實食物也很哲學的,在文學中以食物來表現性格、心境還有時代的篇章有許多,想當初剛進入研究所不知道該怎麼找出研究主題,這有甚麼難的?且從食物出發吧,這包羅萬象的主題,越研究越精深,而且項目牽扯甚廣,每個人總是可以找到法子入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