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健康進階班】不想後患無窮,你必須斬草又除根-巴瑞特食道的4種內視鏡手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案例/

一位40歲出頭的男性病人來找我,他說自己雖然有胃食道逆流,但症狀都很輕微,在別家醫院做健康檢查時,被告知可能有巴瑞特食道,那邊的醫師告訴他「這是很嚴重的癌前病變!」他突然覺得事態嚴重,特地排隊加掛到我門診,想要詢問第2意見。他問我的第一句話是「我都沒有不舒服的症狀耶,為什麼一診斷就那麼嚴重?」

我打開外院的胃鏡照片,食道確實有一圈長度至少6公分的黏膜病變,由於健檢沒有做切片,我又重新替他做一次胃鏡,除了對病變處切片外,同步做了醋酸染色,讓病變處變得更容易觀察。他的切片檢體經病理檢驗證實是巴瑞特食道,雖然沒有分化不良,但長度將近7公分。為了避免後患,他決定做手術治療。

後來,他在健保給付下接受一次內視鏡射頻燒灼術(RFA),由於術後追蹤發現還有約一處不到2公分的殘餘病變,又加做了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幾次追蹤檢查,終於一切都正常了。因為他沒有特別不舒服,我就請他定期追蹤即可,沒有服用藥物治療了。


巴瑞特食道是一種不可逆、無法自癒的癌前病變,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控制,之後很可能會演變成食道腺癌。巴瑞特食道黏膜可能出現胃黏膜上皮(僅有柱狀細胞)或腸化生(柱狀細胞內含杯狀細胞),目前認為有腸化生的巴瑞特食道才有癌化機會。若是類似胃的柱狀上皮細胞,則不容易癌變。

每個巴瑞特食道病人都需要治療嗎?

在目前的巴瑞特食道病變的治療建議,包括 [1]個人習慣調整、[2]藥物治療與定期追蹤、[2]侵入性(手術)治療。原則上,除非是病兆有很高的癌變風險,否則多半會建議病人優先調整個人習慣再加上搭配藥物治療。

哪一些情形需要調整生活習慣?

雖然目前國內由巴瑞特氏食道病變轉變成食道癌的案例還不算多,比例上也不算很高,巴瑞特食道可能癌化的風險依舊不能被忽視。巴瑞特食道多數肇因仍是長期胃食道逆流所導致,因此調整個人生活習慣與飲食模式,是每一位巴瑞特食道病人的首要目標,不論現階段的巴瑞特食道是輕微的或嚴重的。輕微、還不需要走到手術治療這一步的病人,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減緩胃食道逆流的機率、避免巴瑞特食道繼續惡化下去。嚴重、需要透過手術治療來改善的病人,調整生活習慣則是有助於術後的保養與維持。(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致癌4部曲)

哪一些情形建議藥物治療與定期追蹤?

不是所有巴瑞特食道都會變成癌症,所以不需要過度緊張。在巴瑞特食道尚無分化不良的階段,以藥物治療搭配每1至3年的胃鏡追蹤,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待出現低度分化不良的或高度分化不良的狀態時,再來考慮做進一步手術治療即可。在正常狀況下,只要巴瑞特食道病變的長度屬於短於3公分以下的短病兆且沒有分化不良,病人是有機會透過長期吃藥與定期追蹤來治療與控制的。值得注意的是,吃藥治療只能控制眼前的狀況,預防巴瑞特食道繼續惡化下去,已經產生的病變是不會消失的。(延伸閱讀/巴瑞特食道的前世今生)

哪一些情形最好動手術、以免夜長夢多?

通常建議有癌化高風險的巴瑞特食道病人採取手術治療,包括高度分化不良的病變或長的巴瑞特食道病變(指病變範圍超過3公分)。若不屬於上述高危險群,但不想承受任何癌化風險與每年定期追蹤、照胃鏡的困擾,也可以評估在尚未癌化的階段,透過手術來進一步斷絕後續罹癌的可能。

內視鏡手術治療

巴瑞特食道的手術治療可以分成內視鏡手術(Endoscopic therapy)與外科手術(esophagectomy)。內視鏡手術是指透過胃鏡來進行手術,可以透過燒灼術(APC、RFA)或切除術(EMR、ESD)來根除巴瑞特食道的病兆。由於不需要透過「開刀」切開皮膚組織來執行,外表不會有傷口,主要傷口只會存在食道黏膜層上皮,所以不僅修復期短,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會降到最低。

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不限於傳統開刀方式,目前已可以透過胸腔鏡或腹腔鏡做食道癌切除和重建,有助改善術後傷口難照護與住院天數長的困擾。但外科手術仍有一定風險,包括食道穿孔或氣胸等,另約10至15%病人縫合處會有結疤引致食道狹窄、無法吞嚥,需做擴張術處理。原則上,外科手術會把巴瑞特食道能切的病變處都切斷,嚴重的話,可能整段食道都拿掉,並與胃或大腸接縫起來(如附圖所示),術後由於缺乏食道當緩衝及推進食物,可能會引起逆流或卡食物的症狀。

raw-image
內視鏡手術vs外科手術,哪一個治療效果好?

其實,不論是以內視鏡手術或傳統外科食道切除術來治療巴瑞特食道,其治療成效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二者都能達到完全清除巴瑞特食道病變細胞的效果。不過,在於復發率、併發症與死亡率的發生上仍有些許差異。曾經有研究報告是針對高度分化不良的巴瑞特食道或癌變範圍仍局限於食道黏膜層的早期癌症等病人進行統計,發現內視鏡治療復發率雖然略為高出傳統外科切除手術,但在併發症與死亡等風險上,都明顯降低許多。加上傳統外科切除手術的死亡風險仍高達2至6%,故目前治療巴瑞特食道仍會以內視鏡手術為優先建議。


巴瑞特食道4種內視鏡手術

巴瑞特食道的內視鏡手術可以分成電燒術(ablation)與切除術(resection)等2大類。其中電燒術常見的包括氬氣電漿凝固術(APC)與射頻燒灼術(RFA),切除術則有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等2種。

什麼是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透過內視鏡來切除巴瑞特食道病變區域,適用於範圍小於2公分的黏膜層病變,其完整切除率約95%。此手術可以視病兆的範圍與深度來選擇器械,搭配內視鏡前透明環(EMR-C)或結紮環(EMR-L)來圈套病兆並將線圈通電,以電燒方式來執行切除,達到將巴瑞特食道病變上皮切除乾淨的目的。最後會以內視鏡進行止血,並同步將移除的病兆送檢化驗,以確認病變的程度(期別)。雖然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操作容易,但無法一次性切除到位,需要做分次式切除(piecemeal resection),也就是一口一口切掉病變處,手術時間較長。

什麼是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適用於2公分以上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無法治療的個案。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前,會先在病變周邊標記切除範圍,再注射特殊藥劑到黏膜下層,使欲切除病兆隆起後再進行完整性剝離。剝離後的完整病變檢體送交病理科檢驗後,可以藉由檢體邊緣有無殘留病兆來判斷是否「根除」或評估後續追加治療的必要性。相對於內視鏡黏膜切除術而言,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執行程序較為繁複,專業醫師在學習或模擬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精神。除此之外,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的併發症略高於內視鏡黏膜切除術。

什麼是內視鏡氬氣電漿凝固術(APC)?

氬氣電漿凝固術(APC,Argon plasma coagulation)是早期治療巴瑞特食道時所使用的燒灼術,此術式主要是透過離子化的氬氣電流形成氬氣電漿,與病兆相隔一小段距離、不需要直接接觸,就能對病兆產生燒灼的作用。由於不是直接於病兆上做治療,手術過程相對會降低產生組織沾黏的風險。不過,根據統計數據發現,氬氣電漿凝固術治療效果時好時壞,不同研究資料的完治率報告差距甚大,有的低至37%,有的卻高至87%。推測造成此結果原因,不僅是因為氬氣電漿凝固術的燒灼深度淺,還有難以有效控制燒灼深度的影響,以上皆會導致無法均勻且完整的消融病兆。

什麼是內視鏡射頻燒灼術(RFA)?

內視鏡射頻燒灼術(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近年來最新型的電燒技術,通常依據不同病兆範圍選用不同導管進行治療,氣球式導管(BALLOON TYPE)多應用於廣泛型病兆,薄型導管(FOCAL TYPE)則多應用在微小病變上。由於治療效果佳,術後食道狹窄或穿孔等比例皆低,被公認為目前治療巴瑞特食道、避免食道癌產生最主要的手術方式。跟其他3種巴瑞特食道內視鏡手術治療比較,內視鏡射頻燒灼術優點在於能利用雙極(bipolar)電極來進行均勻消融,同時精準控制燒灼深度到黏膜肌層(muscularis mucosae)、約1000微米(µm)的位置,涵蓋所有巴瑞特食道上皮,這也是為什麼內視鏡射頻燒灼術的高完治率可以建立在低併發症發生率的前提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的沙龍
22會員
13內容數
2021/09/28
前陣子看到一則報導,內容敘述一位女大生從小就有極度嚴重的便祕問題,沒蹲個一兩個小時,就上不出來。長大後,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最長紀錄曾經17天沒有大便。為了便祕問題,他幾乎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吃軟便藥、多喝水、多吃蔬果……,大家說有用的,對他都沒有用,直到做了大腸X光...
Thumbnail
2021/09/28
前陣子看到一則報導,內容敘述一位女大生從小就有極度嚴重的便祕問題,沒蹲個一兩個小時,就上不出來。長大後,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最長紀錄曾經17天沒有大便。為了便祕問題,他幾乎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吃軟便藥、多喝水、多吃蔬果……,大家說有用的,對他都沒有用,直到做了大腸X光...
Thumbnail
2021/07/17
咽喉逆流要診斷往往費時費力,很多人是在耳鼻喉科找不到答案,被建議要去腸胃科做治療,去了腸胃科、照了胃鏡,又因為食道沒發炎,又得回去耳鼻喉科。於是,就這樣在兩個科別來來回回…
Thumbnail
2021/07/17
咽喉逆流要診斷往往費時費力,很多人是在耳鼻喉科找不到答案,被建議要去腸胃科做治療,去了腸胃科、照了胃鏡,又因為食道沒發炎,又得回去耳鼻喉科。於是,就這樣在兩個科別來來回回…
Thumbnail
2021/06/16
以心律不整常見的心房顫動(指心跳不規則且經常過快)為例,一般人發生心房顫動的機率僅1至2%,其主要影響因子為年紀(年紀越大機率越大)。但若有腸胃疾病其風險增加近4成。台灣健保資料庫大型研究近期亦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在3年內罹患心房顫動的機會明顯提升,尤其是逆流嚴重到有食道發炎現象的人...
Thumbnail
2021/06/16
以心律不整常見的心房顫動(指心跳不規則且經常過快)為例,一般人發生心房顫動的機率僅1至2%,其主要影響因子為年紀(年紀越大機率越大)。但若有腸胃疾病其風險增加近4成。台灣健保資料庫大型研究近期亦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在3年內罹患心房顫動的機會明顯提升,尤其是逆流嚴重到有食道發炎現象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過去,基因檢測若發現大腸癌有BRAF基因突變,一開始大多不會進行遠端轉移的切除手術。」黃聖捷醫師指出,「但病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會相當顯著,若腫瘤明顯縮小、後續便可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爾後患者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有機會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甚至有痊癒的機會。」
Thumbnail
「在過去,基因檢測若發現大腸癌有BRAF基因突變,一開始大多不會進行遠端轉移的切除手術。」黃聖捷醫師指出,「但病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會相當顯著,若腫瘤明顯縮小、後續便可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爾後患者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有機會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甚至有痊癒的機會。」
Thumbnail
三家醫院,兩種建議 在急診那天發現腫瘤後,醫生拋出要開刀或繼續追蹤讓我自己抉擇,我最後決定不留這顆未爆彈在身上,於是我決定開刀。第一家醫院的醫生跟我說,要切除部分胰臟還有整顆脾臟。What?!聽到要切脾臟,我當時超級震驚,這不是也有可能是良性腫瘤嗎?
Thumbnail
三家醫院,兩種建議 在急診那天發現腫瘤後,醫生拋出要開刀或繼續追蹤讓我自己抉擇,我最後決定不留這顆未爆彈在身上,於是我決定開刀。第一家醫院的醫生跟我說,要切除部分胰臟還有整顆脾臟。What?!聽到要切脾臟,我當時超級震驚,這不是也有可能是良性腫瘤嗎?
Thumbnail
腫瘤處理方式的決定,聽專業醫師的建議。
Thumbnail
腫瘤處理方式的決定,聽專業醫師的建議。
Thumbnail
「醫師,這次的超音波檢查還好嗎?」因為B型肝炎帶原,定期在門診追蹤的陳先生問。 「這次檢查發現你的肝臟有一顆腫瘤喔。」醫師指著螢幕上的影像說,「目前腫瘤還不到1公分,接下來要盡快安排治療。」 B型肝炎病毒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帶原者必須定期追蹤,才有辦法早期發現肝癌。
Thumbnail
「醫師,這次的超音波檢查還好嗎?」因為B型肝炎帶原,定期在門診追蹤的陳先生問。 「這次檢查發現你的肝臟有一顆腫瘤喔。」醫師指著螢幕上的影像說,「目前腫瘤還不到1公分,接下來要盡快安排治療。」 B型肝炎病毒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帶原者必須定期追蹤,才有辦法早期發現肝癌。
Thumbnail
驚魂定了之後 雖然當時在診間裡說了要開刀,但後來回家愈想愈不對─── 其二,開傳統刀本身就很累人、傷身,住院至少一週之後,還得休息一、兩個月,身上留下一個大疤。但如果有必要的話,累人傷身也是得開。現在問題是,有必要嗎?只是為了親眼看看嗎?
Thumbnail
驚魂定了之後 雖然當時在診間裡說了要開刀,但後來回家愈想愈不對─── 其二,開傳統刀本身就很累人、傷身,住院至少一週之後,還得休息一、兩個月,身上留下一個大疤。但如果有必要的話,累人傷身也是得開。現在問題是,有必要嗎?只是為了親眼看看嗎?
Thumbnail
人生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經常胃痛,找不到原因,也不一定是吃了什麼,但一痛起來那叫一個難受!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去看急診,醫生給我打了一針,結果幾分鐘就不疼了!後來才知道,醫生給我打的是止痙針(止胃部痙攣的) 再後來去做檢查,說有C型肝炎,每三個月得去抽血驗肝指數和照超音波。 我想了想後,同意了。
Thumbnail
人生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經常胃痛,找不到原因,也不一定是吃了什麼,但一痛起來那叫一個難受!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去看急診,醫生給我打了一針,結果幾分鐘就不疼了!後來才知道,醫生給我打的是止痙針(止胃部痙攣的) 再後來去做檢查,說有C型肝炎,每三個月得去抽血驗肝指數和照超音波。 我想了想後,同意了。
Thumbnail
「我聽人說做大腸鏡檢查好辛苦,改做無痛大腸鏡還要麻醉,好像也有危險……做高階影像檢查應該就夠了吧!?」因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的解析度很好,所以能取代內視鏡來探查消化道管腔內的狀況嗎? 這可是大錯特錯!許多國內外研究都指出,大腸鏡檢查能大幅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想要直接檢視腸組織黏膜,看看是
Thumbnail
「我聽人說做大腸鏡檢查好辛苦,改做無痛大腸鏡還要麻醉,好像也有危險……做高階影像檢查應該就夠了吧!?」因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的解析度很好,所以能取代內視鏡來探查消化道管腔內的狀況嗎? 這可是大錯特錯!許多國內外研究都指出,大腸鏡檢查能大幅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想要直接檢視腸組織黏膜,看看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