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本刊物,匯聚地方的美好事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地文化實踐糸列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的家鄉,不僅能提升「認同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資深創意人梁勝欽創辦地方誌《新莊騷》,結合在地人才與支持,讓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走出了新面貌。

撰文.圖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2020年已發行的《新莊騷》,視覺設計年輕化,每期都呈現不同風格。

2020年已發行的《新莊騷》,視覺設計年輕化,每期都呈現不同風格。

在這個資訊爆炸、卻也破碎雜亂的年代,隨著手機佔據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也離自己居住的家鄉越來越遠。有些偏鄉明顯沒落的是人口,有的衛星城市雖然日益繁華,逐漸流失的卻是「人心」。以我創辦《新莊騷》的家鄉「新北市新莊區」為例:新莊在日治時期曾經是個「郡」,隸屬台北州新莊郡,行政轄區包含了新莊、三重、蘆洲、五股與泰山等地。位於新莊路上的新莊派出所,可是當年鼎鼎大名、唯二設有水牢的「新莊郡役所」,後方更保存已列為歷史建物的「武德殿」。而且新莊還是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發展早於大稻埕與艋舺的古老商港,短短兩公里老街便有四座古蹟、十數座百年廟宇,清朝時,劉銘傳還曾在新莊建設鐵軌、跑起了火車呢!

是不是覺得很有趣!是否發現自己對於新莊多了份親切感?這就是「知識」的力量,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的家鄉,就會提升「認同感」,也會增加「幸福感」。但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雖然居住了幾十年,對於在地卻一無所知。好像沒有一種服務,可以讓我們好好了解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有條理地、具主題性地去接觸這些資訊。

當一個地方失去文化,便失去自我認同,也會失去傳承的動力,就像浮萍一樣,無法找到歸屬的根。於是我開始思考,能否運用自己近十年來品牌行銷、博物館規劃的策展能力,以及曾參與特色小鎮、文旅景區的企劃專業,來為家鄉提供一種「社會服務」?

raw-image

不只是一本「刊物」,更是一種「觸發媒介」

我喜歡說:用一本刊物,去「匯聚」地方的美好事物。就像我以策展人的專業,去轉譯、設計、創造出一個互動場域:一個可以讓人放下手機、好好專注閱讀的紙本體驗。也像是一位行銷人,把刊物定義成地方品牌的「發聲平台」,塑造獨具風格的「自媒體」,讓大家能有效率地吸收彙整過的資訊。

2020年秋季,協力新北市文化局設計「新莊偶戲文化日」主題集章及活動文宣。

2020年秋季,協力新北市文化局設計「新莊偶戲文化日」主題集章及活動文宣。

近年來,自媒體逐漸成為握有「話語權」的推廣利器,除了影音類崛起,獨立刊物的回歸也成為一種趨勢。我認為「地方誌」是協助傳統社區營造、到未來地方創生的重要媒介,因為看得到、摸得到,無論幾歲的人都能輕鬆讀取,並且藉由翻閱與傳遞,添增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溫度。它不僅能去蕪存菁述說梳理後的脈絡,成為一個廣播站,更有機會成為號召各路英雄好漢的串聯平台。

以2020 年創辦《新莊騷》的初衷來說,起心動念或許偏向公益社福,但我還是把地方刊物當作「創業」來執行。畢竟獨立出版要存活下去,的確不簡單。2018年曾有人研究,台灣出現過的獨立地方刊物累計達四十幾本,然而,短短兩年過去,2020 年仍在出刊的只剩下十本左右。

一本專營地方的媒體刊物,是有藍海市場的,因具備難以取代的門檻,也有成為文創價值的潛力。雖然屬於小眾,但把特定的目標族群經營好、做出口碑、產生漣漪效應,就可能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在地品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舉辦店家活動、主題講座,開發周邊商品,甚至是大型的文創市集或藝文展覽。讓品牌效應不侷限於刊物本身,而是成為粉絲願意支持的消費生態。

最重要的元素,是與「人」產生關係

製作地方刊物,聽起來好像很好玩。然而,除了團隊必須是各有專長的人才,還要能在循環出刊的壓力下做好協調控管,找到堅持與熱誠。但真正最大的困難,往往不在刊物內容,而是在於面向不同單位的溝通,也就是回歸到「人」本身。

raw-image

既然是地方媒體,一定需要聯繫在地的政府單位、學校機關、文史團隊、廟宇、協會、商家、耆老、住戶、創作者等。如何拿捏意見、平衡報導,甚至協調紛爭、聯繫感情,還要能獲取資源,都是過程中的人事關鍵。時間久了,也許成為經營刊物的最大助力,也有可能成為阻力。所以,如何讓一本刊物獲得有力人士的認同、得到合作單位的支持,著實是一項重要考驗。

創辦《新莊騷》對我來說,不再是像以前那樣為期幾個月的活動,而是以城市為概念,策劃長達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展覽。這個時代的娛樂目不暇給,因此更要運用線下的媒體互動,結合新潮、懷舊、驚奇、衝突的特色元素,用地方品牌的定位,進行深度探索與未來策動。衛星城市不是一種依附,也不是一種寄居。就讓我們用一本地方刊物,匯聚你我身邊的美好事物吧!

raw-image

作 者 介 紹:梁勝欽 Liangz

《新莊騷》地方誌創辦人,好滙造事工作室負責人,經營「地方有本小刊物」、「有隻恐龍事務所」萬人粉專。曾任科普品牌創意總監,運用十年以上的知識行銷經驗,將「紙上策展」概念帶入地方刊物,深耕地方品牌。《新莊騷》線上看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1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新莊有一個港口,曾經一度繁華,在那段繁華的時間裡,他是北臺灣最熱鬧的商港。 新莊是臺北盆地的第一個內港,說那時有成千上百的船隻停泊在新莊港,一度被稱作「一府二鹿三新莊」。 這些往來新莊的人們,在港口附近居住、貿易,逐漸形成一條長長的街道,那是距今三百年前的事情。
Thumbnail
新莊有一個港口,曾經一度繁華,在那段繁華的時間裡,他是北臺灣最熱鬧的商港。 新莊是臺北盆地的第一個內港,說那時有成千上百的船隻停泊在新莊港,一度被稱作「一府二鹿三新莊」。 這些往來新莊的人們,在港口附近居住、貿易,逐漸形成一條長長的街道,那是距今三百年前的事情。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晚間散步的時候,來到審計新村。審計新村原本是個公務機構的老社區,活化成為一個台中市遊憩景點還沒幾年。白天的時候行車經過向上國中,外牆邊的審計新村總是滿滿的人潮;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穿梭在的狹窄的小店遊逛,或在精緻的小館消費,神情大半都非常開心。晚間的審計新村,並沒有多少人,別有一種寧靜之美。
Thumbnail
晚間散步的時候,來到審計新村。審計新村原本是個公務機構的老社區,活化成為一個台中市遊憩景點還沒幾年。白天的時候行車經過向上國中,外牆邊的審計新村總是滿滿的人潮;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穿梭在的狹窄的小店遊逛,或在精緻的小館消費,神情大半都非常開心。晚間的審計新村,並沒有多少人,別有一種寧靜之美。
Thumbnail
豪宅就如神木,必須落在「天選之地」…… 前兩篇發文就鋪墊,就是準備解釋「天選之地」~你會了解新北市有都心兩個【精華重劃區】,新莊重劃區及板橋板新特區;也有市郊兩個【新市鎮】,林口新市鎮及淡海新市鎮~解釋為什麼只有「板新特區」是「天選之地」。 整個新北市,只有「板新特區」有豪宅立地條件。
Thumbnail
豪宅就如神木,必須落在「天選之地」…… 前兩篇發文就鋪墊,就是準備解釋「天選之地」~你會了解新北市有都心兩個【精華重劃區】,新莊重劃區及板橋板新特區;也有市郊兩個【新市鎮】,林口新市鎮及淡海新市鎮~解釋為什麼只有「板新特區」是「天選之地」。 整個新北市,只有「板新特區」有豪宅立地條件。
Thumbnail
圖文提供=新北學典藏中心 新北市境內有山有海,擁有多變的景觀環境且兼具都市與鄉鎮風貌。新北市自有記載以來已有超過400年歷史,人口與新移民人數皆為全國之冠,蘊含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故事,多族群組成與區域經驗複雜而多元的特性,交融出獨特的新北市風貌。 新北學典藏中心四大發展方向 典藏 研究 保存
Thumbnail
圖文提供=新北學典藏中心 新北市境內有山有海,擁有多變的景觀環境且兼具都市與鄉鎮風貌。新北市自有記載以來已有超過400年歷史,人口與新移民人數皆為全國之冠,蘊含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故事,多族群組成與區域經驗複雜而多元的特性,交融出獨特的新北市風貌。 新北學典藏中心四大發展方向 典藏 研究 保存
Thumbnail
​ 新北市有二十九個行政區,每一個行政區幾乎都有 老街。老街代表的是一個行政區歷史上發展地存在意義,放眼新北市各個行政區老街現在幾乎都很商業化。新北市境內幾個知名老街像是烏來老街、汐止老街、深坑老街、三峽老街、石碇老街等等老街。幾乎都是商店林立,新北市瑞芳區老街則是顯得較為安靜。瑞芳老街不只是相對其
Thumbnail
​ 新北市有二十九個行政區,每一個行政區幾乎都有 老街。老街代表的是一個行政區歷史上發展地存在意義,放眼新北市各個行政區老街現在幾乎都很商業化。新北市境內幾個知名老街像是烏來老街、汐止老街、深坑老街、三峽老街、石碇老街等等老街。幾乎都是商店林立,新北市瑞芳區老街則是顯得較為安靜。瑞芳老街不只是相對其
Thumbnail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的家鄉,不僅能提升「認同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資深創意人梁勝欽創辦地方誌《新莊騷》,結合在地人才與支持,讓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走出了新面貌。 撰文.圖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Thumbnail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的家鄉,不僅能提升「認同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資深創意人梁勝欽創辦地方誌《新莊騷》,結合在地人才與支持,讓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走出了新面貌。 撰文.圖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了舊城數據分析,數據作為一種理性工具有它巨大的價值,但作為方法論依然有實踐上的局限。地方的真實性常常迷失在繁複冗長的數據集和各執立場的斷章之中。當今天我們在談舊城保存與更新的時候,我們在保存什麼?當舊城生活被現代化進程排除在發展之外,無可挽回地走向凋敝,我們想要實現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了舊城數據分析,數據作為一種理性工具有它巨大的價值,但作為方法論依然有實踐上的局限。地方的真實性常常迷失在繁複冗長的數據集和各執立場的斷章之中。當今天我們在談舊城保存與更新的時候,我們在保存什麼?當舊城生活被現代化進程排除在發展之外,無可挽回地走向凋敝,我們想要實現的又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