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學習與成長

#自我學習與成長含有「自我學習與成長」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職場小白的第一次什麼時候,我們會被稱作是大人呢?當我們初入職場,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那瞬間,可以說是脫胎換骨,踏入「大人」的世界。 初入職場的第一個月,我感受到成語「力不從心」的真正含義,從當了20年的學生,突然轉換環境,不是容易的,任何事情都變得不熟悉,任何錯誤都可能不被容許。在我的校園經歷中,我會這樣描述自
Thumbnail
2024-01-29
3
在經歷人生低谷時才學懂愛自己愛自己 如此簡單易讀的三個字,卻耗了很長時間才讀懂。 在前幾年,正值經歷人生過山車,急速下滑然後慢慢向上努力爬時再下墜,一直重複著,到最後放棄那份自我掌控的堅持而順勢倒下,這次不再苛刻地催促自己要爬起來,而是讓自己歇息。繼而開始了學習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的自我療癒旅程。 這段旅程並不比那段人生
Thumbnail
2023-06-02
10
想寫就寫,踏出的第一步一直一直都想寫文章,但一直一直都在自我阻礙。原因有很多,總括而言,就是沒有踏出第一步。最近,這念頭每天都不斷在腦中心中閃現,於是就行動起來,寫下第一篇。 寫文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只是想用文字為自己療癒。我只是普通平凡的人,並不期望自己寫出什麼偉大的傳記,我不是名人或偉人,沒有偉大發明或英雄事蹟,但
Thumbnail
2023-05-29
8
【就範】觀後感-社會如何操縱你的行為在社會上,我們的行為經常會不知不覺跟隨群體,有為了名店大排長龍、選擇當紅但不合興趣的科系或職業、即使做完了自己的工作,但別人還沒走就不敢下班、跟風投資熱門股票等等。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如此的盲從呢? 這就是本文所要說的『社會屈從性』
Thumbnail
2022-10-22
7
2022年6個習慣幫你解決80%的問題2022年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執行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而是大腦通過潛意識執行任務,我們只是不加思索地做它們。 一點一點的累積下來會有巨大的改變,達成我們的目標! 1 與社交媒體保持距離 2 堅持每天要做的事 15分鐘冥想 50分鐘健身 10分鐘寫作 拉伸
Thumbnail
原點與寫作Day 1: 週末和老師碰完面之後,讓我重新思考好好寫字這件事。 在網路空間撰寫文字這件事,我嘗試過好幾次好幾個不同的平台。 後來都沒有繼續的原因:寫作的成品與個人的連結太貼近。雖然這件事,在未來仍是很容易發生。但是我還是很希望進行:因為縮短“腦與手”的距離&建立“日常資料庫“這兩件事真的很吸引
Thumbnail
2021-11-15
3
【超越讀觀點14】20小時,學會一項技能。我讀我思《學得快才會想學》小時候在學校,我們被強迫學習;長大後進入社會,才發現有好多學校沒教的事,學無止境,只是這個過程中,常常會遭遇挫敗,讓學習原地轉圈。 《學得快才會想學!:黃金20小時學習法》這本書,有點像《刻意練習》簡配版,沒有什麼研究數據,只有作者親身體驗,全書283頁,談怎麼學習只有49頁,後面頁數作者直接展示他
Thumbnail
2021-11-12
11
01 | 新體驗因長時間都蝸居在家,生活狹隘的強烈感催促著自己趕快出走,也不知道要去哪裡認識新朋友,最終厚著臉皮纏著朋友A,才意外收穫其他新朋友,雖然不是所有的認識都可以長久,還是要鼓勵自己參與活動、認識新人,畢竟很難說未來會不會遇見自己的命定好友。
Thumbnail
2021-09-12
3
好書分享:自己的力學如果要我簡短介紹,這是一本用物理現象解釋各種學習能力的書籍。 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是洪瀞教授在這本書中的七個主題,每一個力後面對應的是一種物理現象。身處在這個生活節奏快速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步調也被迫加速,要如何不被這個世界吞沒?或許可以從這裡得到想法。
Thumbnail
2021-09-02
5
為什麼參加培養習慣的打卡活動無法持續下去?想要養成一個習慣,打卡能夠把自己的努力具象化,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尤其有群體一起打卡,會讓自己更有動力堅持下去,不過為什麼打卡打到最後會覺得膩呢?可以堅持打卡跟不能的人有什麼差別嗎?​
Thumbnail
2021-07-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