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4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忙進忙出的生活中,該如何延續過往的順遂、推開曾經的挫敗?又該如何擁抱自己的美好人生?

擁有美國雷鳥國際管理學院MBA學位、身為顧問公司董事長的作者大塚壽,從20歲開始將請教他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談視為自己的畢生志業,有「人脈達人」之稱。他主張與其向成功人士學習,不如取法身邊人物的成功或失敗經驗更具實質效益。

為了撰寫本書,他從認識的3萬多名商業人士當中,挑選了1萬人深入訪談,其中包含了知名企業的社長、幹部,也有大小公司的中階主管,或者以個人品牌走跳的人。他發現50、60歲的受訪者中,最多人後悔自己在40多歲的階段裡做錯選擇;而且愈拚命工作的人,愈容易對40歲的人生感到後悔。而想要擺脫「愈努力愈無力」的惡性循環,就要專注於做對的事。


大塚壽於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遠端工作狀態—二○二○年八月

有太多太多人「後悔自己蹉跎了不惑之年」

「四字頭的歲數正是人生繁忙的一個階段,卻也是有能力實現願望的『黃金歲月』。」

許多人對於自己四十來歲的人生,都持相同的看法。

確實,二十、三十歲的我們即使有想做的事情,很多時候也受限於組織和上司,無法如願大展拳腳。尤其身處的組織體系愈龐大,做起事來也愈綁手綁腳。

不過有許多人在四十歲後,獲得了一定的權力和地位,背後也有過去二十年來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撐腰,可說是「有能力暢所欲為」的時期。

儘管如此,我卻聽過相當多五十、六十歲的人—不分男女—後悔自己「四十歲的時候沒做想做的事」。

最多人懊悔的事情莫過於「只顧著處理眼前的工作,不知不覺來到了五十歲,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虛擲了大好光陰」。

四十幾歲通常是所謂「選手兼教練」的階段,必須兼顧管理者與執行者兩種身分,很多個人的人生大事也經常發生於這段時期。「忙碌」兩個字簡直是四字頭人生的最佳寫照。

在汲汲營營的日子裡,一不小心就忘了夢想。常常將「自己想做的工作」「其他想嘗試的事情」放一邊,全心全意投入眼前的工作。明明想好好經營工作以外的生活,到頭來卻也做得不上不下……許多「曾經四十歲的人」都為此後悔不已。

四十歲的陷阱:「愈努力愈容易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換句話說,「拚命工作的人更容易對自己四十歲的人生感到後悔」。仔細想想,豈有這麼天理不容的事情?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一言以蔽之,問題在於「努力的方法、時間的利用方法不對」。

我至今見過的商務人士超過三萬人,其中的一萬人鉅細靡遺分享了他們成功的祕訣、失敗的經驗,也提供讓人生更豐富的建議。這些人包含大企業的董事長、幹部、各大小公司的中階主管,以及隻身闖蕩商場的人。其中有些人坐擁人人稱羨的成就,也有些人原本過得一帆風順,卻突然跌落谷底。

我從這些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中,獲得一則啟示:工作和人生都有一套正確的努力方法、時間管理方法,倘若沒有方法、不得要領,再怎麼努力也是一場空。

而且四十歲之後,你的「努力方法」和「時間管理方法」必須有別於二十、三十歲。若對此沒醒悟,只會陷入「愈努力愈無力」的惡性循環。

「有勇無謀」已經行不通了,我們得確實找到「應該努力的地方」。唯有專注於「非做不可的一件事」,四十歲的人生才不會留白。

視新冠肺炎為「改變人生的轉機」

請教他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算是我畢生的志業,我大約從二十幾歲開始從事這項活動。當時自己對於人生、工作都萬分迷惘,大學畢業後進入公司還不知道該怎麼做好工作,但剛好負責陌生開發,所以逢人便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過程中獲益良多,平凡如我也因此得以攀上頂尖業務員的高峰。我離開公司、自行創業後也不斷請益他人,而他們的一席話始終是我工作路上的明燈。

不過這些教誨,在我步入四十歲以後才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方才提過,成千上萬的人都很後悔自己浪費了四十幾歲的時光,也因此曾有許多人建議我「怎麼做才不會留下遺憾」。我聽從這些建議,四十歲到五十歲那十年過得充實無比。

至於我提筆撰寫本書的目的,不外乎和各位分享自己知道的方法。

最後一點,忘了告訴各位四十多歲的人生有項重要的特徵,那就是「尚有十足的機會逆轉人生」。這個階段仍有無限可能推翻別人對你的既有評價,而且現在這個時代,四十歲換工作或創業也比以前容易多了。

反過來說,不好好把握這個機會的話,恐將留下一輩子的悔恨。

各位不見得要完全仿效這本書所寫的內容,但如果你對書中任何一項內容有共鳴,請立即行動。無論實踐任何一點,相信你都能看見改變。

二○二○年新冠肺炎肆虐,我們被迫改變工作型態,想必有許多人對未來懷著各樣不安。但我認為這也是我們重新審視以往工作方式與時間管理方法的機會。

願本書能為各位的轉變助上一臂之力。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出版之《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前言)

raw-image
  • 書名:《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
  • 作者:大塚壽
  • 譯者:沈俊傑
  • 出版社:先覺出版
  • 出版日期:2021/05/01

作者簡介

大塚壽
1962年生於日本群馬縣。曾任職於Recruit有限公司,後於美國雷鳥國際管理學院取得MBA學位。現為顧問公司EmaMay Corporation的董事長,該公司專為企業量身打造研習課程;也是網路研習公司「Sapuri」的CKO。

作者年輕時很喜歡蹺課,可想而知高中、大學、工作都進不了第一志願,只能黯然度日。他總是對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感到很迷惘,因此從20歲開始,就喜歡向各界人士請教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後經大學研討會學長的推薦,進入Recruit後,也積極聽取直屬上司、前輩、各部門優秀前輩的建議,甚至尋求公司外大中小企業經營者、主管的意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神出版的沙龍
205會員
70內容數
圓神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5
在真實世界裡,心想事成是會發生的。 心理學中有個「自我實現預言」效應,並不是說誠心祈禱全宇宙就會來幫你這麼簡單好用。當你對自己有了期許的目標,相信自己在未來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所思所想,會誘發你追逐目標的行動,進而使你心中的畫面逐漸成真。
Thumbnail
2023/11/15
在真實世界裡,心想事成是會發生的。 心理學中有個「自我實現預言」效應,並不是說誠心祈禱全宇宙就會來幫你這麼簡單好用。當你對自己有了期許的目標,相信自己在未來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所思所想,會誘發你追逐目標的行動,進而使你心中的畫面逐漸成真。
Thumbnail
2023/09/13
小說家金英夏在自己的短篇〈玉米和我〉中如此定義了小說這項職業: 小說不像大家的想像,小說是非常倚靠身體的東西,心臟一跳動,心就會服從了。我們的身體不同於詩人和評論家,我們是文壇的海軍陸戰隊、體力勞動者、肉鋪的老闆。 我已經體會到這段形容的厲害之處,所以我成為真正的小說家了嗎?
Thumbnail
2023/09/13
小說家金英夏在自己的短篇〈玉米和我〉中如此定義了小說這項職業: 小說不像大家的想像,小說是非常倚靠身體的東西,心臟一跳動,心就會服從了。我們的身體不同於詩人和評論家,我們是文壇的海軍陸戰隊、體力勞動者、肉鋪的老闆。 我已經體會到這段形容的厲害之處,所以我成為真正的小說家了嗎?
Thumbnail
2023/08/02
創意寫作始於五感、成於文字、終於傳達洞察。成功的創意寫作將洞察傳達給讀者,讀者會感到一陣刺痛,而且會全神貫注、五感靈敏、照見自我、不寒而慄、身歷其境、與之共情。創意寫作的關鍵在於激起讀者的情感、呼應作家澎湃的心潮,或許是對某種信仰的激情,或許是對某種憧憬的熱情。
Thumbnail
2023/08/02
創意寫作始於五感、成於文字、終於傳達洞察。成功的創意寫作將洞察傳達給讀者,讀者會感到一陣刺痛,而且會全神貫注、五感靈敏、照見自我、不寒而慄、身歷其境、與之共情。創意寫作的關鍵在於激起讀者的情感、呼應作家澎湃的心潮,或許是對某種信仰的激情,或許是對某種憧憬的熱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在公司身兼管理者與執行者,同時家庭有了另一半與小孩而自己的人生也過了一半。 《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作者大塚壽見過三萬名以上商務人士,很多50、60歲的人跟他分享許多40歲時沒做的事,所以他將一萬人跟他分享的成功與失敗經驗,集結成這本書。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在公司身兼管理者與執行者,同時家庭有了另一半與小孩而自己的人生也過了一半。 《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作者大塚壽見過三萬名以上商務人士,很多50、60歲的人跟他分享許多40歲時沒做的事,所以他將一萬人跟他分享的成功與失敗經驗,集結成這本書。
Thumbnail
20歲代就是製作自己的「軸心」的十年。 30歲代就是根據「軸心」與捨棄包袱後,無數次站上打擊區的十年。 40歲代就是學會沈著,珍惜時間並且不放棄。
Thumbnail
20歲代就是製作自己的「軸心」的十年。 30歲代就是根據「軸心」與捨棄包袱後,無數次站上打擊區的十年。 40歲代就是學會沈著,珍惜時間並且不放棄。
Thumbnail
目前的產業變化與公司環境,已經不像以往一樣,可以從一畢業到退休,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有些人20歲進公司,40歲熬出頭,可以獨當一面;有些人40歲,正在思考人生的下半場規劃。人生的長度,如果以八十年的時間來算;那麼,四十歲,就好像是馬拉松的折返點一樣,這十年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換期。
Thumbnail
目前的產業變化與公司環境,已經不像以往一樣,可以從一畢業到退休,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有些人20歲進公司,40歲熬出頭,可以獨當一面;有些人40歲,正在思考人生的下半場規劃。人生的長度,如果以八十年的時間來算;那麼,四十歲,就好像是馬拉松的折返點一樣,這十年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換期。
Thumbnail
書中的場景主要是職場,作者以下屬及上司兩種角色對讀者提出一些建議。讀完這本書,心有戚戚焉~~但我認為不需要等到40歲才開始執行,如看懂這些建議,對於未來的職涯之路應該可以走的更順遂~~ 以下針對作者提出的建議,我整理了一些心得。
Thumbnail
書中的場景主要是職場,作者以下屬及上司兩種角色對讀者提出一些建議。讀完這本書,心有戚戚焉~~但我認為不需要等到40歲才開始執行,如看懂這些建議,對於未來的職涯之路應該可以走的更順遂~~ 以下針對作者提出的建議,我整理了一些心得。
Thumbnail
40歲以後的中壯年,很適合閱讀這一本書。在體力、精力、智力如同負斜率曲線逐年下降時,做任何事情,都應量力而為,並思考著等為自己帶來的實質效益。 並且改變一下自己之前習慣的生活,迎接40遂以後的自己。就像是迄今仍活耀於日本足壇的名將-三浦知良,他擁有變化對應力,主要是落實在以下
Thumbnail
40歲以後的中壯年,很適合閱讀這一本書。在體力、精力、智力如同負斜率曲線逐年下降時,做任何事情,都應量力而為,並思考著等為自己帶來的實質效益。 並且改變一下自己之前習慣的生活,迎接40遂以後的自己。就像是迄今仍活耀於日本足壇的名將-三浦知良,他擁有變化對應力,主要是落實在以下
Thumbnail
「會覺得年紀大選擇會變少,是因為過去的你都在揮霍時間。」 在討論版上看見有人發文詢問未來職涯發展,發文者接近 40 歲且有案底,不論應徵什麼基礎工作頻頻被拒絕。
Thumbnail
「會覺得年紀大選擇會變少,是因為過去的你都在揮霍時間。」 在討論版上看見有人發文詢問未來職涯發展,發文者接近 40 歲且有案底,不論應徵什麼基礎工作頻頻被拒絕。
Thumbnail
孔子曾經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所謂四十而不惑,到也不是說到了四十歲以後,你的人生就再也沒有疑惑了。 應該是說,你都四十歲了,人生的旅程過了一半有。 如果你前半生有好好在過日子,我是指好好的作一些事情,並勇於嘗試的話。
Thumbnail
孔子曾經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所謂四十而不惑,到也不是說到了四十歲以後,你的人生就再也沒有疑惑了。 應該是說,你都四十歲了,人生的旅程過了一半有。 如果你前半生有好好在過日子,我是指好好的作一些事情,並勇於嘗試的話。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忙進忙出的生活中,該如何延續過往的順遂、推開曾經的挫敗?又該如何擁抱自己的美好人生?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忙進忙出的生活中,該如何延續過往的順遂、推開曾經的挫敗?又該如何擁抱自己的美好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