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眼看出去的世界—聾人文化所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發表日期:108年8月31日
文╱周佳慧(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 工讀生)

作者簡介:

中正大學傳播系學生,曾任校內廣播電臺主持人,現為系上實習媒體記者。於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工讀期間,主要負責影像工作,感受到手語和傳播媒介的相似意象,進而萌生對聾人文化的觀察、了解與學習。

raw-image

  人們善於以一個群體的名詞,來形塑團結意識。例如「斗南人」、「雲林人」、「臺灣人」……這樣的稱呼,能體現對於所在族群的認同、價值觀、信任感,以及過往歷史的記憶與時光。「聾人」就像「斗南人」、「臺灣人」一樣,凝聚族群共識,同時產生了「我們」這份獨特的文化認同感。

有90%-95%聾人的父母是聽人,你說,這樣怎麼會有家族、血緣、地區的傳統,又怎麼能說他們有「聾人文化」呢?但是對於聾人朋友而言,就像是看見共同擁有的文化,群體生活的意念,所以在文中,也會傾向「聾人」的說法。

  這群人,他們的特色為何?以什麼樣語言來相互交流?習慣或傳統有哪些呢?
筆者在雲林縣的聽語障協會,接觸到了屬於「聾人文化」的一隅。

raw-image

聾人?聽障?固有的迷思與疑惑

  聾人文化體現了什麼?可以藉稱呼方式作為出發點。

  來自字形及社會長期積累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聽到「聽障」和「聾人」兩個名詞,會優先選擇前者來稱呼,認為「聾人」是比較冒犯的字詞;不過,誠如前言所說,我們或許能嘗試不同的角度來思考。

  除了稱呼外,大眾對聾人族群,可能也存在著些須好奇,或者錯誤的認知,像是「聾人都有讀唇語的能力」;筆者一開始也有所誤會,擔心在他們面前戴上口罩,會不會建立起無形的敵意?

  事實上,識別唇語需要額外的學習、訓練,即使對唇形有所學習,也要高度集中才能正確判讀。不同聾人會有個別習慣的溝通方式,像雲林聽語障協會的成員,就是以手語交流為主。

  而手語,可謂聾人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讓生活周遭的大小事物,都能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在語言中。

raw-image

手語:將感官視覺化

  細看聾人朋友打手語的方式,會發現每個人的肢體語言都很鮮明,不僅只是單純的在比劃動作,還會搭配生動的表情,更加呈現出語言的意義。

  諸如酸、甜、苦、辣……這些形容詞的手語,都需要仰賴表情的豐富與否,來彰顯強弱程度;適當的臉部變化,就像是為手語加上「語氣」作點綴,傳遞了個體的感受及想法。

就和人們平時交談使用的語言一樣,聾人有時也會打錯手語(講錯話);此外,同個名詞在不同鄉鎮,時常並存著數種的手語打法,不僅如此,世界各個國家的聾人們,都發展出個別的手語,不完全一致。

  這是源於很多時候,手語詞彙和事物本身,有明確的連結性;充滿聾人面對生活環境、周遭事物的細膩觀察,從不同的側重點切入。

  誠如色彩的手語,黑色是以手摸頭髮、紅色是以食指點唇,都是和我們最貼近的顏色所在;著名的美食,如蚵仔煎、碗粿、肉包……都和食用或製作的方式有關;交通工具與動物的手語,則與他們的外型接近。

  手語就像是把一切影像化的語言,讓想描述的事物,能具體存在眼前。

  藉由動作、表情,盡可能呈現出視覺所見、嗅覺所聞、味覺所嚐、觸覺所感,綜合這些生命經歷,使想法傳達的途徑,能夠更有認同感,更加普及,避免因不理解而流失,逸散於時間洪流中。

  這使筆者深刻的意識到——不論語言是以聲音、抑或畫面的型式傳遞,本質都是相似的:使人與人能交流想法,屬於群體的文化,於焉成型。

raw-image

面對聾人文化,我們可以……

  與聾人相處期間,筆者的手語仍有許多進步空間,經常無法意會對方想陳述的事情,感到緊張、不安;相較於這份拘謹,聾人朋友顯得直率開朗,總是願意變換各式各樣的方式,替代交談中不理解的字詞。

  對於手語初心者的聽人,聾人朋友耐性極佳,不會因此動怒。這份「尊重」,是筆者從聾人朋友身上習得的寶貴經驗。

  當他們彼此在交談時,能長時間保持高度專注,真切注視對方的神情、動作,對每個段落做出回應;相較之下,平時的我們,有時過分依賴聲音,相信自己能一心多用,進而錯過許多只存在於當下對話的情意。

  如果想接觸聾人文化,人們不一定得將手語練習的爐火純青,首要能做的,是屏除某些既定的迷思,保持尊重與笑容;手語可能是比較「與眾不同」的語言,不只限於動作,還包括人本身的神態、性情、對世界的想法。

  然而,「不同」並非用來評斷文化的高低優劣,是讓每個文化的重要及獨特性,都能有一方天地——在聾人以手語描繪而生,影像化的世界中,屬於他們的情感、信念,正熠熠生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的星空-avatar-img
2021/11/17
好棒的文章唷~~~
avatar-img
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沙龍
8會員
10內容數
2024/11/11
發表日期:113年11月11日 文/吳崧銘 (手語名:眼尾男) 作者簡介 雲林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參加113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暑假期間擔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活動企劃專員。 初識聾文化的契機 去年在大學裡,修習了聽覺障礙這堂課,授
Thumbnail
2024/11/11
發表日期:113年11月11日 文/吳崧銘 (手語名:眼尾男) 作者簡介 雲林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參加113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暑假期間擔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活動企劃專員。 初識聾文化的契機 去年在大學裡,修習了聽覺障礙這堂課,授
Thumbnail
2023/02/13
我是一名田中高中英文老師,我對任何語言都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興趣。學習手語的過程充滿歡樂,期許自己能夠不斷精進,有天也能夠利用所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2023/02/13
我是一名田中高中英文老師,我對任何語言都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興趣。學習手語的過程充滿歡樂,期許自己能夠不斷精進,有天也能夠利用所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2023/01/09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在學習手語的這段時間,我了解到,我們都適合成為尋找鑰匙的人,學習族群間不同的文化,讓生活中的你我之間,不再有一扇打不開的大門。
Thumbnail
2023/01/09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在學習手語的這段時間,我了解到,我們都適合成為尋找鑰匙的人,學習族群間不同的文化,讓生活中的你我之間,不再有一扇打不開的大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打破大眾的偏見框架。  你知道聾人也能唱歌嗎? 你知道聾人也能當饒舌歌手嗎? 你知道聾人也能當聲音藝術家嗎?  以上都是國外活生生的例子。
Thumbnail
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打破大眾的偏見框架。  你知道聾人也能唱歌嗎? 你知道聾人也能當饒舌歌手嗎? 你知道聾人也能當聲音藝術家嗎?  以上都是國外活生生的例子。
Thumbnail
「 在一個小小的協會中,『聾人自治』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採訪過程多以南部手語為主
Thumbnail
「 在一個小小的協會中,『聾人自治』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採訪過程多以南部手語為主
Thumbnail
其實往更深一層探討思考,豆比推廣手語並不是只是單方面推廣 「手語」 這項語言技能,而是推廣 「 溝通的多樣性 」 。 豆比希望這個社會對於聾人/聽障族群有更高的包容性:
Thumbnail
其實往更深一層探討思考,豆比推廣手語並不是只是單方面推廣 「手語」 這項語言技能,而是推廣 「 溝通的多樣性 」 。 豆比希望這個社會對於聾人/聽障族群有更高的包容性:
Thumbnail
雖然之前豆比對於聾人文化整體也比一般人相對了解,但這次的論壇,經由顧爸和顧爸兒子- 顧芳槐博士的分享後,豆比又是一個知識量滿載而歸: 1. #口語中有注音, #那手語呢? 你們應該都聽過文法手語、文字手語、自然手語吧? 那你們知道「 #注音手語」的存在嗎?
Thumbnail
雖然之前豆比對於聾人文化整體也比一般人相對了解,但這次的論壇,經由顧爸和顧爸兒子- 顧芳槐博士的分享後,豆比又是一個知識量滿載而歸: 1. #口語中有注音, #那手語呢? 你們應該都聽過文法手語、文字手語、自然手語吧? 那你們知道「 #注音手語」的存在嗎?
Thumbnail
#2022聾教育論壇(上) #國慶日快樂 #本文與國慶日無關呵呵 「有些聽障者/聾人的中文程度偏弱可能是因為使用手語的關係。」 回想起當時我口中說出的話,豆比錯了。 上週六豆比跑去參加了 #台灣愛聾協會 的聾教育論壇。 有人可能會疑問:不是線上參與就可以了嗎? 何必大老遠跑去台北呢? 但是到了現場才
Thumbnail
#2022聾教育論壇(上) #國慶日快樂 #本文與國慶日無關呵呵 「有些聽障者/聾人的中文程度偏弱可能是因為使用手語的關係。」 回想起當時我口中說出的話,豆比錯了。 上週六豆比跑去參加了 #台灣愛聾協會 的聾教育論壇。 有人可能會疑問:不是線上參與就可以了嗎? 何必大老遠跑去台北呢? 但是到了現場才
Thumbnail
隨著和聾同學相處的時間慢慢增加,我陸續學了零星的手語詞彙,也開始想和聾同學們有更多以及更深入的交流,但不會手語又寫字很慢的我,很快就有了挫折感。後來,又因緣際會得知雲林聽語障者協會有開設手語翻譯專業培訓課程,便和同伴一起報名,開啟了我手語溝通、認識聾人文化的道路。
Thumbnail
隨著和聾同學相處的時間慢慢增加,我陸續學了零星的手語詞彙,也開始想和聾同學們有更多以及更深入的交流,但不會手語又寫字很慢的我,很快就有了挫折感。後來,又因緣際會得知雲林聽語障者協會有開設手語翻譯專業培訓課程,便和同伴一起報名,開啟了我手語溝通、認識聾人文化的道路。
Thumbnail
首先得明白:聾人聽不到。 當聽到聾人朋友關門很大聲,會以為他們很生氣或沒禮貌,殊不知那只是因為聽不到而難以掌握動作的力道,無其他意思;當看到聾人朋友不懂耳熟能詳的成語,以為他們有點傻,殊不知那只是語言的使用方式不同罷了,他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還是可以很專業。
Thumbnail
首先得明白:聾人聽不到。 當聽到聾人朋友關門很大聲,會以為他們很生氣或沒禮貌,殊不知那只是因為聽不到而難以掌握動作的力道,無其他意思;當看到聾人朋友不懂耳熟能詳的成語,以為他們有點傻,殊不知那只是語言的使用方式不同罷了,他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還是可以很專業。
Thumbnail
協會的午餐時間,大家圍著一張桌子,也經常是手語和口語並行,我用非常破的手語表達一些單字,會手語的聽人一邊翻譯,手語老師若觀察到我的疑惑,會放慢動作教我一些基礎的句子。 在這張小小的餐桌上,有人用不同程度的手語溝通,也有人用口語聊天。以及就算沒有談話時,仍可以從對方的表情自然而然地觀察到
Thumbnail
協會的午餐時間,大家圍著一張桌子,也經常是手語和口語並行,我用非常破的手語表達一些單字,會手語的聽人一邊翻譯,手語老師若觀察到我的疑惑,會放慢動作教我一些基礎的句子。 在這張小小的餐桌上,有人用不同程度的手語溝通,也有人用口語聊天。以及就算沒有談話時,仍可以從對方的表情自然而然地觀察到
Thumbnail
如果想接觸聾人文化,人們不一定得將手語練習的爐火純青,首要能做的,是屏除某些既定的迷思,保持尊重與笑容。 「不同」並非用來評斷文化的高低優劣,是讓每個文化的重要及獨特性,都能有一方天地——在聾人以手語描繪而生,影像化的世界中,屬於他們的情感、信念,正熠熠生輝。
Thumbnail
如果想接觸聾人文化,人們不一定得將手語練習的爐火純青,首要能做的,是屏除某些既定的迷思,保持尊重與笑容。 「不同」並非用來評斷文化的高低優劣,是讓每個文化的重要及獨特性,都能有一方天地——在聾人以手語描繪而生,影像化的世界中,屬於他們的情感、信念,正熠熠生輝。
Thumbnail
一句簡單的話語,在世界各處,擁有數以千計的訴說方式。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大眾較為所陌生的語言——手語;連帶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曉得,有一群人為了傳遞,那不亞於任何語言的真誠情感,正努力接受「手語師資培訓課程」的學習。 手語師資培訓是什麼呢?筆者接下來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Thumbnail
一句簡單的話語,在世界各處,擁有數以千計的訴說方式。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大眾較為所陌生的語言——手語;連帶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曉得,有一群人為了傳遞,那不亞於任何語言的真誠情感,正努力接受「手語師資培訓課程」的學習。 手語師資培訓是什麼呢?筆者接下來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