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世之下的赤裸告白|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
方格精選

疫世之下的赤裸告白|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有可能把自己關在家裡將近一年的時間嗎?」

在2020年之前,這都還是一個假設性問題。三級警戒不知道第幾次再延長,身在台灣的我們,晚了世界整整一年,才開始切身體會這不見底部有多深的「防疫生活」。柏·本漢(Bo Burnham)五月底剛在Netflix 推出的音樂喜劇特集《我的隔離日記》(Inside),似乎是一服來得剛好的藥帖。

Bo Burnham: Inside (2021)

Bo Burnham: Inside (2021)

一個半小時長的節目,是花費一年時間在同個套房空間裡創作的,音樂、攝影、燈光和剪輯也是一人包辦。和很多人一樣,他不再刮鬍子和剪頭髮,有時候裹在毯子裡抱怨、有時候穿著一件三角褲就開始對著鏡頭說話。

去年我學到一件事情,其實還挺有趣的。我學到了在真實世界中觸碰別人,會把你給害死,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管是社會、政治、精神、性或人際方面,都應該被限制在更安全、更真實的地方發生──那個地方就是網路世界。外面的世界,那個非數位的世界,只是讓人排練跟拍攝創作內容的劇場,一切都是為了那個更真實、更重要的網路空間。

然後......是只有我這麼想,還是海盜真的應該要好好保存他們的藏寶圖阿?如果你期待我帶這張地圖、航行遍世界去尋找你的寶藏的話,
Bo Burnham: Inside (2021)

Bo Burnham: Inside (2021)

許多評論認為〈Inside〉突破了單口喜劇的表演形式、也為所謂「隔離創作」(Quarantine Art)設下了新標竿。衛報Adrian Horton形容〈Inside〉是他對疫情時期最貼近的描述,至少在他可以想像的範圍之中,在〈Inside〉之前「沒有任何虛構創作能連貫起這段──既像是奇怪短路又像是費解的永恆──的時間」(no piece of fiction has been able to make coherence out a time that felt both like a bizarre blip and an indecipherable eternity)

柏·本漢(Bo Burnham)16歲那年,在Youtube上傳自彈自唱的影片〈My Whole Family......thinks i'm gay〉,內容描述整個家族因為他一直沒有女朋友,於是自動認定他是男同志,奶奶送他酷兒卡片、親戚鼓勵他在路上搭訕帥哥。

只因為我讀男校,不代表Justin Timberlake讓我流口水。
Just cause i go to an all-guys school, Doesnt mean Justin Timberlake makes me drool

上傳原本只是為了方便分享給親友,他沒有想到這個影片會獲得一千多萬次的點擊率,更沒有想到這種自我解嘲的音樂喜劇會為成為他的個人招牌,網路效應開啟了他的喜劇演員生涯,卻也讓他在2015年不得不因為焦慮症狀暫停單口喜劇的現場演出,這樣複雜的情感時常成為他作品中的反思。

他編導的獨立電影《八年級生》(Eighth Grade, 2018)點出Z世代生長於網路世界所面臨的社交焦慮;〈Inside〉也同樣聚焦在對網路生態的觀察與諷刺,他巧妙地利用Instagram、電玩直播、Reaction反應影片等社群網路現象來呈現他的觀點。

Bo Burnham: Inside (2021)

Bo Burnham: Inside (2021)

從開場他就詳實點出自己的存在主義危機:在這個時間點創作喜劇的意義何在?世界真的需要再多我一位白人男子作為申言者嗎?毀滅通常生於這樣的覺察,生於那個我們偶爾會自我詰問,卻從來不敢正面回答的問題:「如果一切都沒有意義,那我在這裡幹嘛?」,拍攝過程中他不避諱討論自己的精神狀況,隨著他將生活投入到創作過程中,對於完成拍攝、頓失重心的恐懼也將他推向深淵。

質疑的聲浪也來自與此,有些人認為Burnham既然都已經這麼說了,為什麼還要發表?為什麼批評媒體的同時,又要跟Netflix合作?有一篇精彩的辯論題為《柏·本漢想從我的隔離日記中訴說什麼?》(What Is Bo Burnham's Inside Really Trying to Say?),其中一位作者Chris Murphy對此提出很好的見解,Bo Burnham 作為喜劇演員的才華無庸置疑,他找到一個方法來把那些讓他感到不適的事情,變成藝術或金錢的資本,而對Burnham來說,這件事情就是他和網路的關係,以及他自身的特權。他在Inside中沒能夠打破循環,只停留在「意識到問題」的階段,但自我覺察就只能走到這裡而已。

有趣的是,我反而很欣賞這種極其赤裸又像是窺視的掙扎呈現,私自把它歸納成「美麗且無謂的嘗試」,在找到問題前你總要做點什麼,生活不會因為你陷入困境就停止往前,因此這個特輯在我眼裡像是場實驗,更是紀錄,同時它也讓我聯想到《馬男波傑克》的尾聲,人生很爛,但有時候生活還是得繼續過下去。


「嘿,我想告訴你關於世界的一點什麼,畢竟有時候它壞得讓人難以承受,但我也不知道能怎麼辦,知道就不會痛了。」

抱歉我只是想講一下,雖然很無謂。



avatar-img
Awkward Penguin的沙龍
12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wkward Pengu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上醒來看見聊天群組傳來通知,雙北正式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在台灣的朋友說,擱置已久的書終於有時間讀、現在可以放肆地追劇,順便問我有沒有什麼經驗分享,玩笑的語氣帶著一點苦澀感。
我是討厭美乃滋的小孩,總是費心把涼拌竹筍用碗緣刮除乾淨才塞進嘴裡,直到長大才知道美乃滋的世界不只有桂冠沙拉醬,使用帶點酸度的美乃滋、加上解膩的酸黃瓜而做成的奧利維耶沙拉,立刻登上我的療癒食物名單之中。
離開Brixton之後常惦念在那裡發生的零星對話與交流,與人接觸的機會在疫情期間尤其稀有,於是想記錄下來,心裡有點自以為是的,想記錄這裡不如人口中的可怕,反而因著文化差異偶爾閃現出獨特的耀眼,用我們都看過的那種口吻。但幾乎是敲下鍵盤的同一天,我看到Sarah Everard的名字出現在新聞上
在每天被各種卷餅大流行Tortilla Trend影片洗版了好幾個月之後,我終於投降,決定也在我珍貴的Tortilla (墨西哥玉米餅)上面劃刀。 #tortillatrend 是在TikTok上面發跡的活動,在玉米餅下半部畫上一刀,分成四個區域放上喜歡的食材,再折成扇形。
但這裡實在太過炫目,我只花了一點時間就想不起什麼恐懼,走進鬧區就隨著路邊大肆播放的雷鬼音樂進入另一個異域國度,亞洲的眼睛還沒學會分辨每張臉上長著不同的細節,不確定剛剛擦身而過的究竟是非裔或是拉美裔面孔,只記得太常見到他們身上穿戴著紅綠黃黑,不然至少也得印個Bob Marley。
當時我暗自嚮往著某種生活狀態,在京都旅行,坐在木質調的青年旅舍裡,吃著茶泡飯當早餐;擁有幾副歐洲跳蚤市場買下的骨董耳環,笑著對身邊的人說「大英博物館我永遠逛不完呢」
早上醒來看見聊天群組傳來通知,雙北正式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在台灣的朋友說,擱置已久的書終於有時間讀、現在可以放肆地追劇,順便問我有沒有什麼經驗分享,玩笑的語氣帶著一點苦澀感。
我是討厭美乃滋的小孩,總是費心把涼拌竹筍用碗緣刮除乾淨才塞進嘴裡,直到長大才知道美乃滋的世界不只有桂冠沙拉醬,使用帶點酸度的美乃滋、加上解膩的酸黃瓜而做成的奧利維耶沙拉,立刻登上我的療癒食物名單之中。
離開Brixton之後常惦念在那裡發生的零星對話與交流,與人接觸的機會在疫情期間尤其稀有,於是想記錄下來,心裡有點自以為是的,想記錄這裡不如人口中的可怕,反而因著文化差異偶爾閃現出獨特的耀眼,用我們都看過的那種口吻。但幾乎是敲下鍵盤的同一天,我看到Sarah Everard的名字出現在新聞上
在每天被各種卷餅大流行Tortilla Trend影片洗版了好幾個月之後,我終於投降,決定也在我珍貴的Tortilla (墨西哥玉米餅)上面劃刀。 #tortillatrend 是在TikTok上面發跡的活動,在玉米餅下半部畫上一刀,分成四個區域放上喜歡的食材,再折成扇形。
但這裡實在太過炫目,我只花了一點時間就想不起什麼恐懼,走進鬧區就隨著路邊大肆播放的雷鬼音樂進入另一個異域國度,亞洲的眼睛還沒學會分辨每張臉上長著不同的細節,不確定剛剛擦身而過的究竟是非裔或是拉美裔面孔,只記得太常見到他們身上穿戴著紅綠黃黑,不然至少也得印個Bob Marley。
當時我暗自嚮往著某種生活狀態,在京都旅行,坐在木質調的青年旅舍裡,吃著茶泡飯當早餐;擁有幾副歐洲跳蚤市場買下的骨董耳環,笑著對身邊的人說「大英博物館我永遠逛不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