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教會我的事

2021/06/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創作?為什麼選擇木雕?
我就讀的是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還在學校的時候,其實不會想這麼多,那時候只會覺得我就是讀這個的,就是要做作品才能通過期末審查,然後才能畢業。就像是為何挑選木頭為主要的創作材料,或是其他平面的創作者,可能也會有很多的選擇,水彩、油畫、水墨或是壓克力畫之類的,而當時我就是木雕組,所以理所當然就是用木頭當作媒材來創作,而其他不同材質專攻的同學也是如此,除了複合媒材的同學,當時的我們並不會特別去思考,為什麼要用這個材料。
〈這邊稍微說明一下我們學習大概的歷程〉
在大一二會學很多的材質,像是從基本的人體素描、塑造到金屬、複合媒材、木雕、石雕以及陶塑,到了大三才會分組,我也是在大三的時候,順利進入了我的第一志願-木雕組)
金屬焊接
我的作品:(左)大二複合媒材作品 (右)大三精細素描作品
創作,也許真的不會為這個宇宙帶來什麼
創作可以做什麼呢?為什麼創作?從畢業後,雖然我一直以來都在創作,但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就會覺得做創作的人是不是都有點精神錯亂,一來是常常作品做出來,可能不一定有人喜歡,二來是再累再辛苦還是要堅持創作。就以上這兩個因素就足以說明,創作者其實有一點自虐傾向?!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創作者都會這樣,但我卻是不斷的在自我推翻的狀態,維持了好幾年。到底藝術創作可以帶來什麼?或者說可以影響什麼嗎?這一直是我心裡會不斷提出來的疑問,而理性思考的我一定會斬釘截鐵地說:「其實它真的並不會帶來什麼。」那我們這麼努力地維持生活及創作,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這幾年我也一直在找答案。
老實說我常常會突然有種念頭,也許哪天不創作了,我可以去做什麼什麼工作,但始終沒有真的放下過,或者是說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又會出現某個關鍵人物或是事情,把我再度拉回來,感覺宇宙就是有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在推著我往前進。
近期關於宇宙的創作
木頭教會我的事
開始做木雕之後,我解決了很多在藝術求學上的問題,這個故事之後會在另外寫一篇,這次就先不多作敘述。我發現在雕刻過程中,我內心是平靜的,儘管是用機器時的大刀闊斧,到刀痕肌理的敲打,或是最後色彩的處理,每一個步驟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淨化內心的感受。
我很享受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大多數的我可能都處在焦慮不安的狀態,而創作過程中,可以反覆整理內心的狀態,跟著木頭一刀刀的減去不必要的,比起其他的媒材,我喜歡木雕給我的感受,也喜歡木頭本身這個材料的特質,跟人很親近,可以帶來溫暖的感覺,而這些特質也與我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我慢慢發現,我是真的想運用木頭雕刻,創作出一些可以帶給大家正向能量的作品,而這個「大家」也包刮我自己。
《影片-木雕創作過程》
藝術來自於生活,木雕 藝術 創作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地到苗栗三義,三義是台灣木雕發展中,很重要的其中一個地方。除了創作自己的作品,陸續也接觸很多推廣木雕的活動,一開始其實對於要與人互動、介紹作品以及讓大家認識木雕,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接觸過,或是停留在傳統木雕的印象,也有些是國中小學的小朋友們,還要轉換成他們聽得懂的講話方式。但每當結束一場活動,參與的每一位朋友臉上的笑容,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得到了一些能量。
有時侯也會聽著在地的老師,或是木雕博物館的導覽老師,說著三義木雕的興盛,到現在的逐漸沒落,我覺得木雕很需要被大家認識,或者說是被大家重新認識。過去的木雕可能有既定的模式和印象,也許不熟悉的人會覺得有點無法親近或理解,但我覺得即使這是一個傳統的技術和產業,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就像我自己一直以來的理念,藝術來自於生活,木雕作品也就是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在各種活動當中,或是我自己的展覽,我都希望可以傳遞這個概念,希望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木雕,讓木雕精神可以延續下去。
木雕手作課程
三義木雕博物館 - 駐館創作
每一件作品都是創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回到前面的提問 “創作可以做什麼呢?為什麼創作?
我想,也許創作並沒有實質上可以帶來的東西,但我想,就像我喜歡木雕和創作,除了自己可以獲得平靜和療癒心靈,也想要讓更多人也認識,而當有觀者因為我的作品也得要一點啟發或療癒,對我來說就會是很大的動力。
最後,我想說,每一件作品都是創作者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是否喜歡,它都是值得被大家好好認識的。

歡迎大家有任何想分享的,或是希望我可以多聊一些關於創作、木雕或其他的什麼,都可以來IG或FB私訊我喔!
18會員
56內容數
創作是一條很艱辛漫長的路,我在這條路上發生了許多事,過程中會有很多看不到的部分,我想透過文字記錄下來。 一開始只是自我整理分析,後來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能分享給不同領域的朋友們,這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期許與目標。 大部分會以木雕為主軸,除了自身創作的部分,也會聊聊許多創作背後看不到小故事。 歡迎大家訂閱 分享 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