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二、被抱怨所影響的自我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它依舊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不抱怨的世界》【一、改變話語,思想也會跟著改變】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這不只使我們能量低落,也使我們的自我認知在錯誤的位置。

抱怨便是將哀傷、痛苦、與不滿從口中說出,且不提出解決辦法的行為

抱怨便是將哀傷、痛苦、與不滿從口中說出且不提出解決辦法的行為,重複多次後,大腦便認為我們都是處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就是我們口中抱怨的那些事和那些人。而當我們要進步時,大腦會認為不對勁,因為與平常不一樣,他受到威脅,因此不是被大腦抓回去,在原地打轉,就是我們重複執行讓我們進步的行為使大腦習慣我們的改變。

重複執行讓我們進步的行為,使大腦習慣我們的改變

而我們如何對抗抱怨,對於自己,我們還是相對好控制的,藉由作者提出的紫色手環法(一有抱怨從口中說出便將手環換手戴,只並將累計天數從頭開始,直到將手環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

但對於外在,消耗我們能量的,最容易的就是遠離他們,但家人、同事、與同學的抱怨,我們無法和他們斷聯關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與他們產生情緒連結,當他們在抱怨時,不要有感受,不要反抗他,並問他們,那你想要怎麼解決呢?這樣的方法,能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並使他自己更滿意。

就算現在什麼都不做,我們也正在「主動創造」生活,因為我們正主動散發著當下自己的能量,而這樣的能量會吸引相同頻率的事物來到我們的身邊,因此做什麼事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能量。

更何況我們主動說出好話,散發喜悅的能量。

在不抱怨的狀況下,可能發現聊天難以進行下去,但我們不要被大腦抓回去,不要回去舊的習慣,我們要創造新的習慣,可以先從自己喜愛的東西,最喜歡的一天,美好的假日,新發現的興趣等等開始創造新的話題,甚至是挖掘對方喜歡的事物。

但切記,不要妄想著改變別人,如果要的話,也請將手環換手戴吧,因為當人渴望改變對方時,表示對方與自己所期待的不一樣,使自己不快樂了,而這是因為我們發現對方有著我們不喜歡的特質,但重要的是看見對方所擁有的,我們喜歡的特質。

看見自己喜愛的人事物


avatar-img
18會員
53內容數
在一路上最幸運的就是開始閱讀,而我主要就是想分享我所閱讀到的內容,還有自己的經驗。 志在讓不喜歡閱讀的人也可以稍微接觸到書本的內容,以及成為推幣機的其中一枚硬幣。 雖然只是一點,但依舊是使他人開啟自己轉變之路的一臂之力。 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我自己,在書寫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緒,接觸更多,反思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糖綠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性地抱怨,對工作的不滿、對生活的壓力、對人際關係的煩惱。這些抱怨不只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將負面情緒傳給周圍的人。這樣的習慣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呢?如果我們能學會放下抱怨,生活會有什麼改變呢?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人生中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有時我們會抱怨,有時我們會尋求解決辦法。這篇文章探討了抱怨的意義,以及如何避免讓抱怨成為負面能量的來源。
Thumbnail
如果你深陷在抱怨的負面消耗中⋯ 你可以了解:抱怨常是社會環境適應不良的反應。可能因為過度理想化他人,可能過度期待完美的自己,又或是社會環境不在掌控中,卻又缺乏調節與適應性,而產生內外衝撞後的挫折感導致。
Thumbnail
男人困境 37 藉由抱怨改善生活的模式    其實抱怨是一種行為習慣,這行為並不是什麼人類天生就會做的事情,而是從小模仿他人養成的。   周遭家人朋友時常抱怨,你自己就會習慣抱怨,甚至抱怨使你有良好的情緒,接著下一次你仍會繼續抱怨,開始建立起習慣。   或者你在團體當中沒有個別責任規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愛抱怨如何影響人的心態和運氣。抱怨往往讓心情沉悶,吸引負面能量,並創造一個不利的生活氛圍。抱怨的人容易吸引到負面事物,而樂觀積極的人更容易獲得好運氣。改變抱怨習慣,透過正向思考和感恩培養,能夠轉變心態,從困境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呼籲停止抱怨,努力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相信這樣的改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性地抱怨,對工作的不滿、對生活的壓力、對人際關係的煩惱。這些抱怨不只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將負面情緒傳給周圍的人。這樣的習慣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呢?如果我們能學會放下抱怨,生活會有什麼改變呢?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人生中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有時我們會抱怨,有時我們會尋求解決辦法。這篇文章探討了抱怨的意義,以及如何避免讓抱怨成為負面能量的來源。
Thumbnail
如果你深陷在抱怨的負面消耗中⋯ 你可以了解:抱怨常是社會環境適應不良的反應。可能因為過度理想化他人,可能過度期待完美的自己,又或是社會環境不在掌控中,卻又缺乏調節與適應性,而產生內外衝撞後的挫折感導致。
Thumbnail
男人困境 37 藉由抱怨改善生活的模式    其實抱怨是一種行為習慣,這行為並不是什麼人類天生就會做的事情,而是從小模仿他人養成的。   周遭家人朋友時常抱怨,你自己就會習慣抱怨,甚至抱怨使你有良好的情緒,接著下一次你仍會繼續抱怨,開始建立起習慣。   或者你在團體當中沒有個別責任規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愛抱怨如何影響人的心態和運氣。抱怨往往讓心情沉悶,吸引負面能量,並創造一個不利的生活氛圍。抱怨的人容易吸引到負面事物,而樂觀積極的人更容易獲得好運氣。改變抱怨習慣,透過正向思考和感恩培養,能夠轉變心態,從困境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呼籲停止抱怨,努力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相信這樣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