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現代中國:電影《末代皇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光是電影最開始,小溥儀登基後以及與弟弟溥杰練習書法的那幾幕,就能清晰地看出一位西方導演對東方帝國的想像和詮釋。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看小溥儀的日常生活

「《末代皇帝》最初的幾個鏡頭向我們展示了三歲的溥儀登基以後的一些日常生活片段。小男孩溥儀由一群極力想巴結討好他的太監們圍著,俯視著一個紫禁城的縮小模型。他的玩友,一個太監,用手指點著,把模型用『現實』等同起來,告訴他皇帝殿下是在何處受到加冕的,在何處居住,現在什麼地方等等。這個模型起了為小皇帝提供『方向』的工具的功能。

用當代心理分析學批評的語言來說,在這個場面裡,我們看到一個『鏡像階段』,在鏡像階段裡,兒童通過一種表述結構而獲得自己的『認同』,把兒童觀看的一剎那與發生在他周圍的混亂的、動盪的事件聯繫起來。這種自我識別的功課引起了小溥儀不停地嘻笑。我們正對此注意,視線卻又給帶到另一個事件上——溥儀拉完了屎,一個太監迅速地用錦緞蓋子遮住了帝王的屎盆,隨著他的動作,攝影機顯示出他把屎盆地向了皇宮御醫,御醫揭開蓋子,瞧了瞧糞便,又嗅了嗅,接著對皇帝的飲食提出了改善的意見。

同時,溥儀開始洗澡,他又一次被太監們為了起來,這群太監不僅是僕人、娛樂提供者、解答問題的人,他們也得忍受小皇帝施虐狂式的脾氣。當溥儀的乳娘出現在門口時,場面達到了高潮。溥儀一見乳娘,便扔下了遊戲,奔跑著向她撲去,一邊哭喊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一個太監趕快從後面用一條毛巾裹住了小皇帝赤裸的身體。這種來自僕人的關切和保護的姿態在電影中被重複了幾次,總是當溥儀被人完全拋棄的時候。」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看溥儀與溥杰練習書法

「當溥儀喊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時,他作為皇帝而無處不受到的關注被另一個意義所轉換和替代——它揭示了他作為一個人所處的孤獨境遇之深層。在此,雙重注視起了作用:貝特魯奇給攝影機的任務就是要描寫出,雖然溥儀的周圍環境表現著無以倫比的視覺壯觀,但同時他的內心世界又絕對地孤獨淒涼的。⋯⋯電影觀眾成為一種不用親自上路的遊客,在他們面前,『中國』在銀幕上鋪展開來。然而,情欲超常投入的有趣地方也許不光是從視覺上展現一個異族帝國的富足,而是攝影機對此所採取的愛戀態度。

舉一例為證:在一場戲裡,溥儀與弟弟溥杰一同練習書法。溥儀注意到弟弟穿的是黃色衣服。這使他十分不高興,因為『只有皇帝才能穿黃色衣服』。接著,兩個男孩開始了爭吵,口角不久成為關於溥儀的皇帝地位的問題的討論。溥杰打出了他的王牌:『你不再是皇帝了。』我們對感官細節——黃顏色——的注意轉移到對合宜禮儀的注意,但是這個種族/階級/等級的信息很快又變成了對歷史和政治既定事實的宣告。

這種轉變,從一種關注轉到另一種關注,表明溥儀的情欲超常投入變成了一種同情的理解:人們理解到溥儀是一個奢侈鋪張世界的犧牲者,他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歷史謊言。」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我看周蕾的讀後感

「觀看」本身即存在權力、階級、種族等意識形態的帶入並受到此運作機制的驅動。周蕾在文章中,列舉了其母親觀看《末代皇帝》後的感想為例,具有重要意義。「一個外國鬼子竟然可以拍攝這麼一部關於中國的電影,真了不起!我得說他拍得好極了!」周蕾說她的母親通過影像的「幻覺」把破碎的經驗統一起來,成功地進行了「縫合」。「我母親的反應不是去懷疑貝特魯奇對現代中國歷史的解釋,而是說,『然而,那還是我,是我們,是我們的歷史。儘管外國鬼子插了手,但我仍然看到了我們自己』。」

周蕾對於《末代皇帝》的論述與關於母親的舉證,意在提醒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一件危險的事。那就是我們是如何在西方視角的介入下,完成了自己的歷史、建構了如何「看」自身的方法。那是一個被種族化的觀眾需要在欣賞電影之餘,小心拆解的複雜過程。這其中當然還包括了如何在接受與西方的接觸及西方文化的干預,所留下的種種痕跡。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1988年《末代皇帝》在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囊括了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在內的九項大獎殊榮。唯獨尊龍和陳沖所出演的男女主角,連入圍都沒有,周蕾要我們思考這份名單所反映的問題所在。仔細想來,確實讓人警覺。《末代皇帝》絕對堪稱史詩級的電影鉅作,然而隱含在其後意識形態的組成同樣不容忽視。

因此,確立自己的種族觀眾位置,是重要且必要的,這將會影響我們對於階級、權力,甚至是家國、民族等多重面向的理解與定義。究竟《末代皇帝》所展現的只是「奇觀」式的中國圖景,還是「真實」的歷史中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以上引文皆出自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詳請參閱。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1/06/21
有時看些西方關於中國的歷史介紹時,總覺得有些彆扭,原來是西方人所認知的東方,跟我們自身認知的東方有所差異的結果。 感謝分享!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4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淑妃文繡在雨中出走,並且拒絕了隨從給的傘,從今以後,她寧願淋雨,也不再想要溥儀與舊皇室給她撐的傘;離開溥儀後,她自力更生,晚年與再婚的夫婿雖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主動決定自己的人生,或是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面對的都是未知,文繡在那個保守的時代下,勇敢承擔風險,為自己做出選擇,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Thumbnail
淑妃文繡在雨中出走,並且拒絕了隨從給的傘,從今以後,她寧願淋雨,也不再想要溥儀與舊皇室給她撐的傘;離開溥儀後,她自力更生,晚年與再婚的夫婿雖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主動決定自己的人生,或是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面對的都是未知,文繡在那個保守的時代下,勇敢承擔風險,為自己做出選擇,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Thumbnail
雖然小溥儀看似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實際上只是一個被關在深宮大院裡,生活的一舉一動都由不得自己的籠中鳥而已。
Thumbnail
雖然小溥儀看似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實際上只是一個被關在深宮大院裡,生活的一舉一動都由不得自己的籠中鳥而已。
Thumbnail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
Thumbnail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經歷的歷史,然而三十三年前的電影《末代皇帝》講述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則關於自由與歸屬的故事。正因如此聚焦在溥儀身上,《末代皇帝》不僅是一部難以超越的歷史鉅作,更是情感既內斂又豐沛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經歷的歷史,然而三十三年前的電影《末代皇帝》講述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則關於自由與歸屬的故事。正因如此聚焦在溥儀身上,《末代皇帝》不僅是一部難以超越的歷史鉅作,更是情感既內斂又豐沛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上次我提到:溥儀就是個死小孩。其實這不能全怪溥儀,而要怪詭異的宮廷教育及生活制度......
Thumbnail
上次我提到:溥儀就是個死小孩。其實這不能全怪溥儀,而要怪詭異的宮廷教育及生活制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