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內化的軌跡 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輸入的材料要經過消化才能輸出

之前看了一本書,是樺澤紫苑寫的「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OK,時間已久,我其實記不太起來裡面寫的很多內容了。不過總之樺澤紫苑強調的就是輸出的必要性。

相信大家也一定都聽過教學相長,可能也都體會過這樣的情況,教了人以後,自己對那個東西的認知、理解及內化也會進一步提升成熟。我自己是很習慣想辦法說明的人(特別是跟父母親),所以這樣的經驗並不少見。

例如,當我經營方格子MBTI那個系列時,我每寫完一件,就會有一些新的體悟和認知。實際上從我寫第一篇到現在,我已經有不少推翻自己原先想法,或者是釐清原先不明白東西的經驗。不過壞處就是我對自己現有的認知很沒信心,我會懷疑事後發現自己錯了的可能性,且會想要多收集點資訊再說。

總之,輸出之後會使得輸入的材料被消化,然後進一步轉化為自己的養分。所以反過來說,在輸入的時候就先想著要輸出,腦袋和身體就會被騙,就會主動地開始消化輸入的材料。因此,明明沒有真正實行輸出這件事,卻可以產生一點輸出的效果了。

這就是,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 的意思。就是想著輸出來輸入,使得輸入的效果和消化都變得更好。

這件事情如下所示,我把他列入想要安裝的APP之一。

raw-image

具體的作法有,我在念書的時候,就會想著如果我要跟誰說明這件事,我會怎麼說明這個東西呢。如果難以進入狀況的話,可以設定具體人物,然後針對這個人物來說明。畢竟有個真實對象可能比較好想像。不過,沒設定也沒有關係。或者是設定是跟陌生的學生講述這件事。或者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告訴自己之後我要教人這個東西喔.........就只要讓身心意識到這件事就好。

這樣一來,身體和腦袋就會得到暗示和刺激,且馬上就會開始消化和編組正在吸收的輸入材料,就我的測試結果,雖然比不上真正輸出的效果,但確實能夠提升輸入消化的效率和成果。

然後也可以實際運行一種半輸出過程。我有養貓,所以這個過程很常發生在清理貓砂的時候,我有時會對著空氣心裡默念講解一個我想釐清的輸入材料。碎碎念的講解完以後,就會更好更有系統的理解這件事。

當然上面只是舉例,我有時也會在搭公車時做這件事,並不限定於是什麼時候。不過,開車的時候還是不要做這件事比較好。還有,上面的作法只是參考,可以有很多種作法。

所以總結一下,大致上就是可以分成這三個層面:

  • 1. 實際的輸出 (真的有對象)
  • 2. 假設性的輸出 (模擬輸出但沒有對象)
  • 3. 假裝自己要輸出來輸入 (在輸入的同時就哄騙身心要輸出)


由於可能不是每個事物都可以獲得機會去輸出,所以2和3是一個自己學習時,有助於幫助自己消化編組輸入材料的方式。

我目前正在持續內化安裝這個項目,特別是針對自己特別想學好的事物,更是會持續間歇性的採取2和3 (因為這個過程可能比一般輸入還久,所以也不會所有輸入過程都採取)。然後,有機會的話,也不會吝於採取1。

承上,我並沒有什麼成就也不算是學習得特別好的人,絕對比不上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們,但這樣實施的結果確實對我有一些助益。所以可以真心的分享這件事情給大家參考,然後再順便完成一次實際的輸出 (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毛蟹的沙龍
107會員
81內容數
為個人研究MBTI的心得雜談,雖然可能會試圖解釋概念,但並不代表絕對正確。 請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當作是消遣閱讀即可。
山毛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1
失敗了多次終於成功的日檢N1資格 我在可能十年以前就取得了日檢N2資格,但出社會以後實在太忙,再加上在台灣工作沒有使用到日文的機會,所以裸考了好幾次N1都考不過。這其實蠻挫敗的,所以開始想要進行各種內化和成長學習以後,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重新挑戰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1/01
失敗了多次終於成功的日檢N1資格 我在可能十年以前就取得了日檢N2資格,但出社會以後實在太忙,再加上在台灣工作沒有使用到日文的機會,所以裸考了好幾次N1都考不過。這其實蠻挫敗的,所以開始想要進行各種內化和成長學習以後,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重新挑戰這件事。
Thumbnail
2024/09/01
固定的動作技術可以自己練習來建立一定基礎 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老生常談了。我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老師或成功人士,只是個試圖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小人物,所以重點都會擺在我實踐的經驗分享上。而這次這個其實就是,除了上課或訓練外,私底下練習來學會不太擅長的技能:或者加強擅長技能的熟練度。
Thumbnail
2024/09/01
固定的動作技術可以自己練習來建立一定基礎 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老生常談了。我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老師或成功人士,只是個試圖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小人物,所以重點都會擺在我實踐的經驗分享上。而這次這個其實就是,除了上課或訓練外,私底下練習來學會不太擅長的技能:或者加強擅長技能的熟練度。
Thumbnail
2024/08/17
將通勤交通時間轉換成有意義的時間段 說實在的,大家都知道這個概念,它不是什麼新鮮的點子.....所以這篇重點就在於我自己怎麼把它內化的經驗。
Thumbnail
2024/08/17
將通勤交通時間轉換成有意義的時間段 說實在的,大家都知道這個概念,它不是什麼新鮮的點子.....所以這篇重點就在於我自己怎麼把它內化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問題,我想我自己最好的答案就是:輸出。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三個階段的輸出,是我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疑問,或許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Thumbnail
關於「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問題,我想我自己最好的答案就是:輸出。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三個階段的輸出,是我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疑問,或許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Thumbnail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許多資訊一閃而過,抓不住也留不下,該怎麼辦? 剛看完一本書,想來跟大家分享其中內容,也督促自己做到本書的主旨。 在《INPUT最高學習法》這本書中提到一個簡單的概念: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
Thumbnail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許多資訊一閃而過,抓不住也留不下,該怎麼辦? 剛看完一本書,想來跟大家分享其中內容,也督促自己做到本書的主旨。 在《INPUT最高學習法》這本書中提到一個簡單的概念: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
Thumbnail
輸入的材料要經過消化才能輸出
Thumbnail
輸入的材料要經過消化才能輸出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這一本書 1)因過往學習並不成巧,經常讀不進腦子。 2)於是嘗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3)在書中學習到輸入及輸出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自己。 因為來年會開始學士課程,這其實並不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因為一直對讀書不是有太大興趣,小時候平躺完成中五課程,就像平常人一樣投入工作。 直至2020年,因工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這一本書 1)因過往學習並不成巧,經常讀不進腦子。 2)於是嘗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3)在書中學習到輸入及輸出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自己。 因為來年會開始學士課程,這其實並不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因為一直對讀書不是有太大興趣,小時候平躺完成中五課程,就像平常人一樣投入工作。 直至2020年,因工
Thumbnail
書名|高產出的本事 作者|劉奕酉 出版社|#樂金文化 我一直是個喜歡讀書的人,但是過去卻沒有一套有效的統整系統,來整理自己吸收過的知識。直到最近,才開始真正了解,其實讓自己能最有效輸入知識的方法,就是「輸出」。 因為人類大腦的特性使然,即便我們的學習量再大,但若沒有輸出的話,就沒辦法成為大腦的長期記
Thumbnail
書名|高產出的本事 作者|劉奕酉 出版社|#樂金文化 我一直是個喜歡讀書的人,但是過去卻沒有一套有效的統整系統,來整理自己吸收過的知識。直到最近,才開始真正了解,其實讓自己能最有效輸入知識的方法,就是「輸出」。 因為人類大腦的特性使然,即便我們的學習量再大,但若沒有輸出的話,就沒辦法成為大腦的長期記
Thumbnail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本書-《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前前後後看了幾次,直到最近這一次的閱讀,才可以算是發掘到書中奧妙。 1.留下記憶。 2.改變行動。 3.改變現實狀況 4.獲得自我成長。 5.變快樂。 6.獲得壓倒性正面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
Thumbnail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本書-《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前前後後看了幾次,直到最近這一次的閱讀,才可以算是發掘到書中奧妙。 1.留下記憶。 2.改變行動。 3.改變現實狀況 4.獲得自我成長。 5.變快樂。 6.獲得壓倒性正面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
Thumbnail
「你我時間一樣多,這本書教你用 模組化概念 與 三大步驟,幫我們找到 對的方向、 用對方法,進行 高效產出!」 學會高效輸出的方法,能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機會與增加競爭力! 一起學習優勢輸出,輸出自己的優勢!
Thumbnail
「你我時間一樣多,這本書教你用 模組化概念 與 三大步驟,幫我們找到 對的方向、 用對方法,進行 高效產出!」 學會高效輸出的方法,能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機會與增加競爭力! 一起學習優勢輸出,輸出自己的優勢!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喜歡日常塞滿各種學習行程的人嗎? 你是否有想過,到底該如何學習才更有效率呢? 你是否常覺得讀很多書、聽很多演講,卻沒有內化到自身呢? 前段時間,Eddy 才剛完成碩士的學位,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漸漸發現在過去求學我們往往過度重視「輸入」,但卻忘記「輸出」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喜歡日常塞滿各種學習行程的人嗎? 你是否有想過,到底該如何學習才更有效率呢? 你是否常覺得讀很多書、聽很多演講,卻沒有內化到自身呢? 前段時間,Eddy 才剛完成碩士的學位,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漸漸發現在過去求學我們往往過度重視「輸入」,但卻忘記「輸出」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