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感慨的對話,小時候覺得事情非黑即白是應當的,也理當的。
但漸漸看到多一點的人事物了,覺得事情原來沒有如此的絕對,
而一旦冠上了責任,卻非對不可了...喜歡灰色空間,因為那是人性得以發揮的地方。
事情可以很嚴重,但也可以毫無關係。
立意清楚,規則明白,並嚴格執行(主動者),且被準確實踐(被動者),確實可以達到雙贏局面。但就整個社會來看,不是也有許多並沒有達到所謂"規則"的地方嗎?無法準確實踐之時,可以怎麼做,可以怎麼改善,可以怎麼補救,是我一直很在意的點。
我想,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準確實踐每一件事的,倘若每人皆可達之,何必規定。無法實踐時,倘若一開始的遊戲規則即有說明,那麼得到懲罰是必然的。但懲罰的程度卻應該是被區分的,我認為灰色空間就應該在這裡存在。
在過去的歷史裡,亂世之中,偷東西被判死刑,是亂世用重典。和平盛世裡,偷東西則依其刑罰,而非死刑。程度在這裡被區分開了,倘若不論時空,論人之本質,是否也應該不一樣。精神耗弱者,常被從輕量刑。再者論其背景環境,退伍軍人,有些考試上可以加一定比例的分數。
這些都是程度上的差別,這些都是一開始的遊戲規則中,就被明訂出的。
當然以上論點是從大面向來看,小面向分析,在亂世裡用重典,重典是一套規則,一套不容侵犯的規則,每人皆必尊之,不尊者,即斬。
似乎可行,因為人人皆會因而害怕,連最微小的惡事都被杜絕了。多好。國家安定,百姓和樂,是雙贏。
但為何亂世,為何會偷東西,為何規定不被遵守,這不應該也是一大應該被關注的重點嗎?
所謂的社會也不是完完全全依照這樣的體制下形成的,要不然就不會形成如此複雜的人性,如果事情可以劃分為二、對錯兩邊、有與沒有、好與不好,有分數與沒有分數。
那樣的世界會很簡單、輕鬆。
但實際上並沒有如此被實現,所以規則也被改變著。
這才是所謂現實,而簡單的現實是自己滿足著自己。
聽到的留言回覆,大多沒有提及重點,仍然是規則,仍然是主旨大意,故不予回之。
或許太仁慈,但世事本難,而是加速現實化好,還是給其現實化所待來的衝擊之後的反省好...
待,其所經之事,所予。
或許以後的我,諸如此類的想法會被改變,但仍希望記得自己曾如此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