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萬華成為台灣的武漢(3):在地庶民的生活與無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三級警戒已實施長達一個多月,近期又再次延長時間,萬華自從剝皮寮快篩站設立後,漸漸脫離熱區,隨後快篩站完成任務,也撤出剝皮寮,但就在一切轉趨樂觀的同時,台北農產公司又爆出群聚感染的新聞,而萬華看似又將再次成為引爆點。

近期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將三級警戒的期限從六月二十八日,在延長至七月十二日,使得所有受影響的企業商家哀鴻遍野,民眾也相對於警戒初期的戒慎恐懼與積極轉趨疲勞厭倦,每個週末都不乏看見哪個景點車潮湧現,並且對於防疫需要再嚴格還是再放緩已成為多方論戰,但其實再度延長也是因為不知感染源的新群聚又再次出現,台北市再次成為箭靶,只是這次群聚發生地:萬華,不再被特別聚焦來討論。

萬華在地店家的進展與凍結

東園街的地方創生商家

萬華成為台灣的武漢(1)有提到近幾年萬華開始出現許多文青小店與新興美食,試圖打破大家對萬華只能吸引中老年族群的印象,成功的案例如萬華林宅星巴克Cura Pizza家吶子居酒屋等,希望透過年輕人的飲食口味造就地方創生,而在年輕人社群中漸漸開始小有名氣,進而製造出在地文化與店家同時提高能見度的良性循環。

東園傳統鐘錶老店英吉利變成路易莎咖啡

東園街在十幾年來鮮少有連鎖店面,大部分都保留原本的在地老店,而去年經營三十年的鐘錶老店英吉利歇業後,就空出了在十字路口上的一、二樓店面,直到今年四月底才迎來了傳統老街的新氣象,不同於地方創生的特色店家模式,本土連鎖咖啡店龍頭路易莎Loisa Coffee在此開設直營旗艦店,讓在地居民非常驚喜,因為離東園街最近的咖啡廳就只有青年公園、龍山寺、南機場夜市周邊,這也某種程度象徵著外界對東園街的消費能力有一定的看好與期待。

但就在試營運的第一週,疫情就開始緊張,開幕活動都還沒結束三級警戒就開始了,整個咖啡廳原本因為開幕而高朋滿座、大排長龍的景象,來客人數立刻寥寥無幾,這也使得在地人開始擔心好不容易提升的生活機能,會不會因為這場疫情又要從頭來過?但身為疫情重災區,自己到市場買菜煮自己吃的東西還是最為安全,於是在這樣的矛盾情形下,支持在地店家就變成了慈善選項,而究竟這份慈善能不能維持地方創生的持續進展,就要看這些店家的意志力與疫情嚴峻與否的對決誰勝誰負了。

台灣市場的歷史

疫情之下,因為餐廳禁止內用加上大家盡量少接觸外界,自己烹調食物成為安全的出路,於是市場人潮也隨著疫情上升,而且大家對於「密閉空間」的恐懼,讓在相對開放空間的傳統市場成為普遍台灣人挑選食材的選項,但同時讓許多人更加疑慮沒有那麼現代化的傳統市場,人潮也不斷湧現,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防疫破口?

路邊攤飯在騎樓下擺攤

在台灣,路邊攤文化隨處可見,隨處可見地攤、流動性攤販,也因為台灣特殊的建築文化「騎樓」,使得在路邊設攤非常方便,各大商業區、住宅區路口轉角都會看見騎樓下有個滷味、鹽酥雞、包包小物等攤販,當然也使得部分區域的警察臨檢時非常忙碌,但台灣人對此文化與法令上的衝突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我們所熟知的各大市場、夜市,都是由此文化累積而成的。

基隆廟口夜市

台灣夜市通常都是從信仰中心衍伸而出,現今到各大夜市逛逛,路途中絕對會經過某間廟宇,因為早期廟宇也是娛樂文化的聚集地,為了酬神經常性地會舉辦台灣歌仔戲、布袋戲,而聚集非常多的人流,這時就會有許多販售小吃的攤商聚集至此地,就像進電影院要買爆米花一樣,看戲的中間可以買個豆花、滷味,整個晚上就能夠吃飽喝足又看完整個表演,漸漸地傳統娛樂式微後,廟宇聚集的人潮轉為品嚐美食的饕客,在地的夜市文化也因此保留了下來。

萬華中大型傳統市場分佈圖(台北魚市也為第一果菜市場所在處)

傳統市場跟廟宇的連結沒有夜市強烈,但台灣傳統的居住分布,就是以信仰所在為中心,慢慢拓展出附近的住宅與商業區,而傳統市場也就在這之間形成聚落,比如在艋舺周遭,以龍山寺為中心,西側為廣州街夜市、東側為販賣藥材、草藥的青草街、東南側為三水、新富市場,或是南萬華加蚋仔這邊,除了萬大路上的第一果菜市場是台北大型的傳統市場以外,從東園街、長泰街、西園路這一塊,任何巷弄都有小型的傳統市場聚落,台灣能夠超商密度名列世界第一的原因,可能鑑於傳統市場的密度,造就台灣人是需要走路不到五分鐘就能購買到生鮮的習慣。

菜市場的魅力

疫情期間的傳統市場人潮(圖片出處:中央社)

在疫情之初,我非常地堅決禁止我們家的人做不必要的出門,認為自己要肩負起典獄長的職責,連生鮮食材都盡可能地用外送宅配來解決,但對於負責所有生活用品採買的母親來說,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家就離東園市場僅一個路口之隔,台北第一果菜市場也是腳程不用十分鐘的地方,更何況住在南萬華最大的優點就是,北部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就在華中橋旁,也就是台北的生鮮蔬果大部分都是集中於此,經過拍賣後才四散各處,也就是這裡的性價比一定比任何其他台北市場來得高,也因此母親早就習於到某些攤商購物,而這也是日常交際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疫情發生之後,就像其他的家庭一樣,最大的爭執點都在長輩對於信賴傳統市場大於超商,再遠大於網路宅配,生鮮蔬果怎麼可能不直接用手觸摸,所有無法眼見為憑、手摸為據的都是又貴又品質低落,而且室外比室內安全許多,但其實他們認為的優點就再再是晚輩們認為的缺點,生鮮透過許多陌生人的接觸,讓病毒更易在會入口的食物上傳播,加上每個攤商都會以肉身招攬客人,長輩也一定會在過程中討價還價,甚至關心彼此在疫情下的生活,以聊表各自的苦悶,這些都是傳播的風險,而且相較於市場,現代化的超商的確因為工業化的冷漠與包裝,使得購買時的風險似乎也較低,制式化的出入口,讓人流也較好管控。

萬華第一果菜市場(圖片出處:自由時報)

我母親在疫情期間成功「越獄」多次,起初會被我跟妹妹大罵一頓,而她會嚴厲地反擊,最後變成只要提到買菜就是劍拔弩張的話題,但其實在疫情之初,果菜市場就有幾個攤販非常警覺,無時無刻不幫顧客消毒,也儘可能地勸導口罩要戴好,但因為並沒有統一地管制流程與分流制度,使得攤販自己都在傳哪些攤販確診,而那時也有新聞爆出第一果菜市場有員工確診,這才讓家母決定透過攤商自己創建的線上平台採買食物,但好景不常,因為疫情嚴峻,線上的攤商也見獵心喜,大部分可能有運送費用的關係,都會提高單品的售價,加上品質可能不如預期,讓消費者購物時心不甘情不願,在疫情逐漸看似趨緩下,傳統市場也看似再次安全後,許多人又再次回到傳統市場買菜了。

台北農產公司染疫風波

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批發拍賣(圖片出處:農傳媒)

六月初雙北疫情看似受到控制,全國確診數下降讓大家逐漸放心,出門的頻率也漸漸增高,也看不太出來哪個地方有群聚染疫與疫情熱區的風險,我對於家母出門去菜市場買菜也不再提心吊膽,頻率每週一次,只能在外圍攤商購物,並且勤洗手、做好安全防護,基本上似乎也不會有大礙,直到最近,才又爆發台北農產公司(簡稱北農)多人確診事件,然後也波及各縣市的農產產業鍊,眼看就是另一場疫情災難。

回過頭看五月底的新聞與坊間的流言蜚語,其實大家對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就有些許憂心,加上台北遲遲未跟上市場的分流與實聯制,跟上後卻又沒有徹底執行,目前都是透過路口的管制人員認為現在人流的多寡,來決定是否放行非今日可採買的民眾是否能進場,等於形同虛設。

在六月十九日,媒體開始大篇幅報導北農染疫人數增加,並開始懷疑北農防疫態度消極,加上許多臨時工與攤商因為生計問題,就算有症狀也拒絕篩檢,加深中央政府對此地的疑慮,於是許多人臆測,六月二十三日CDC宣布再度延長兩週的三級警戒(至七月十二日)也與北農疫情不明有關,台北市政府也飽受疫調、防疫措施緩慢的批評聲浪,而萬華才剛脫離剝皮寮的快篩站,萬大國小又迎來了新的快篩站,沒過幾天又調至萬大活動中心,使民眾對北市府的朝令夕改,看似不配合中央的作法憂心忡忡,而南萬華似乎也接棒中萬華成為新的疫情熱點。

中元節會不會成為新的挑戰?

全國三級警戒維持至7/12(圖片出處:CDC)

當疫苗覆蓋率與整體疫情成為台灣降級解封的一大考量點,有許多專家學者開始討論有條件式的稍微鬆綁,能夠讓暫時大家解除防疫疲勞與生計問題,等到新一波疫情再收緊,許多人開始推敲真正能夠安穩降級的時間,會不會落在中秋節,但我認為在中秋節前另一個防疫關卡的節日是中元節,在這個大型的傳統信仰節慶,勢必又是一波進入市場、賣場的理由,加上祭儀必須執行的習俗壓力,宗教大拜拜若沒有管控則一定會進行,畢竟誰都能得罪就是不能得罪鬼神,而屆時台灣有沒有大幅控制疫情以及增加疫苗覆蓋率,加上農產生鮮的產業鍊是否已安全無虞,恐怕都是得提前部署的問題。

但離中元節還有兩個月的時間,當然希望在兩個月內台灣就能夠變得相對安全,並且所有第一波疫情衍生的問題與劇情,都能夠在未來迅速地被處理,也希望萬華不再成為疫情熱區,讓「台灣的武漢」不再被提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簡嵩恩的沙龍
8會員
8內容數
簡嵩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7
勇奪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時代革命》,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在金馬影展中也獲得觀眾一致的推薦與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部紀錄片造成如此強大的迴響呢?又因為這樣的紀錄片給金馬獎與台灣影迷什麼啟示?
Thumbnail
2021/12/27
勇奪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時代革命》,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在金馬影展中也獲得觀眾一致的推薦與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部紀錄片造成如此強大的迴響呢?又因為這樣的紀錄片給金馬獎與台灣影迷什麼啟示?
Thumbnail
2021/09/19
第五十六屆金鐘獎即將在十月二日舉行,台灣戲劇自從OTT平台與外國頻道進駐後,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質變,同時也大量啟用了新舊面孔,更值得一提的是劇場與電視劇的人才越來越緊密地交流,在這邊就來介紹本屆入圍者是同時能在劇場與影視看見的演員吧!
Thumbnail
2021/09/19
第五十六屆金鐘獎即將在十月二日舉行,台灣戲劇自從OTT平台與外國頻道進駐後,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質變,同時也大量啟用了新舊面孔,更值得一提的是劇場與電視劇的人才越來越緊密地交流,在這邊就來介紹本屆入圍者是同時能在劇場與影視看見的演員吧!
Thumbnail
2021/07/23
台灣開始開放18歲以上注射疫苗意願登記,並已陸陸續續有符合資格者在這週開始前往注射,由於先前僅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鮮少有50歲以下的人提供施打經驗,這邊將自己施打後經歷的副作用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Thumbnail
2021/07/23
台灣開始開放18歲以上注射疫苗意願登記,並已陸陸續續有符合資格者在這週開始前往注射,由於先前僅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鮮少有50歲以下的人提供施打經驗,這邊將自己施打後經歷的副作用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他俐落地掀開蓋在紅茶攤上厚重的綠色帆布,以勞動揭開日復一日的生活,腳下踩著的膠鞋隨著移動而發出啪、啪、啪的聲響,踩響每一個當下。 這座位於台北西南隅的小鎮是由三條河流沖刷、匯聚而成。這三條河流不僅帶來沃腴的土壤,同時也藉由一艘艘航行於上的商船帶來了人潮與錢潮,但等潮流去後,只剩下兩排紅磚老街屋形
Thumbnail
他俐落地掀開蓋在紅茶攤上厚重的綠色帆布,以勞動揭開日復一日的生活,腳下踩著的膠鞋隨著移動而發出啪、啪、啪的聲響,踩響每一個當下。 這座位於台北西南隅的小鎮是由三條河流沖刷、匯聚而成。這三條河流不僅帶來沃腴的土壤,同時也藉由一艘艘航行於上的商船帶來了人潮與錢潮,但等潮流去後,只剩下兩排紅磚老街屋形
Thumbnail
市場是生活的場域,它並非一個固著的空間,它會隨著城市的擴張、人口的增加與交易的起伏而有所改變,是被城市賦予生命的有機體,或許可以這麼說,市場連結著人與城市,人與城市的關係也影響著市場的變化。
Thumbnail
市場是生活的場域,它並非一個固著的空間,它會隨著城市的擴張、人口的增加與交易的起伏而有所改變,是被城市賦予生命的有機體,或許可以這麼說,市場連結著人與城市,人與城市的關係也影響著市場的變化。
Thumbnail
古早台灣儂攏講:『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這次筆者來到第三番的艋舺(台北萬華),保留大量完整『清和洋折衷』台式建築格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就在那裡。相比中國一些大城老街突兀又不經轉化的洋風騎樓建築,當代臺灣民間所展現的卻是更多元、更高的硬體文化水準。
Thumbnail
古早台灣儂攏講:『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這次筆者來到第三番的艋舺(台北萬華),保留大量完整『清和洋折衷』台式建築格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就在那裡。相比中國一些大城老街突兀又不經轉化的洋風騎樓建築,當代臺灣民間所展現的卻是更多元、更高的硬體文化水準。
Thumbnail
如果你是手搖飲料控、那麼你知道台灣手搖飲料的歷史嗎??回顧台灣手搖飲料的始祖是休閒小站於西元一九九二年,由郭文河和傅信欽在東海大學商圈創立,不過隨著台灣手搖店競爭激烈,目前在台灣已無分店。時至今日;手搖飲料店數來到二萬六千家。台灣手搖飲料業近十年市場成長三倍,因此成為許多人的創業首選,這篇來介紹新創
Thumbnail
如果你是手搖飲料控、那麼你知道台灣手搖飲料的歷史嗎??回顧台灣手搖飲料的始祖是休閒小站於西元一九九二年,由郭文河和傅信欽在東海大學商圈創立,不過隨著台灣手搖店競爭激烈,目前在台灣已無分店。時至今日;手搖飲料店數來到二萬六千家。台灣手搖飲料業近十年市場成長三倍,因此成為許多人的創業首選,這篇來介紹新創
Thumbnail
三級警戒已實施長達一個多月,近期又再次延長時間,萬華自從剝皮寮快篩站設立後,漸漸脫離熱區,隨後快篩站完成任務,也撤出剝皮寮,但就在一切轉趨樂觀的同時,台北農產公司又爆出群聚感染的新聞,而萬華看似又將再次成為引爆點。
Thumbnail
三級警戒已實施長達一個多月,近期又再次延長時間,萬華自從剝皮寮快篩站設立後,漸漸脫離熱區,隨後快篩站完成任務,也撤出剝皮寮,但就在一切轉趨樂觀的同時,台北農產公司又爆出群聚感染的新聞,而萬華看似又將再次成為引爆點。
Thumbnail
慈聖宮因為距離台北橋近,又是在地信仰中心(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自然變成這些小攤販的聚集地的首選,因此慈聖宮廟前廣場逐漸聚集許多攤家,這些攤商以熟食、下酒菜等為主,並且從早上就開賣,直到下午二點左右就打烊收攤。
Thumbnail
慈聖宮因為距離台北橋近,又是在地信仰中心(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自然變成這些小攤販的聚集地的首選,因此慈聖宮廟前廣場逐漸聚集許多攤家,這些攤商以熟食、下酒菜等為主,並且從早上就開賣,直到下午二點左右就打烊收攤。
Thumbnail
你有聽過一句話嗎? 萬華是個咖啡沙漠。 聽到這句話應該會很氣!但如果是真的呢?  萬華又稱艋舺,一府二路三艋舺,歷史課本有讀到,但你知道原來那裏有好多咖啡廳和好聽的故事嗎?我用20杯咖啡,換到了整個艋舺的故事。
Thumbnail
你有聽過一句話嗎? 萬華是個咖啡沙漠。 聽到這句話應該會很氣!但如果是真的呢?  萬華又稱艋舺,一府二路三艋舺,歷史課本有讀到,但你知道原來那裏有好多咖啡廳和好聽的故事嗎?我用20杯咖啡,換到了整個艋舺的故事。
Thumbnail
一踏入東園街,就能感受到極富風情的百年老街,也像進入時光回溯的台北老城區,非常寧靜,也非常迷人。這個位於台北市艋舺的南邊,舊名稱為「加蚋仔」的地區,近年來有許多在地人返鄉接班,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落腳創業,開始一起為這片土地努力...
Thumbnail
一踏入東園街,就能感受到極富風情的百年老街,也像進入時光回溯的台北老城區,非常寧靜,也非常迷人。這個位於台北市艋舺的南邊,舊名稱為「加蚋仔」的地區,近年來有許多在地人返鄉接班,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落腳創業,開始一起為這片土地努力...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但是台南早晨仍然炎熱,太陽把路面曬出蒸氣。在到處都是老街的中西區,友愛街有一處菜市場,攤販不多,魚檔、肉檔也是近乎沒有。在靠近行人路的一側,不少攤販都在販售熟食,肉粽、湯焿、牛肉湯、意麵…老攤販各自守在自己的王國,等待顧客光臨。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但是台南早晨仍然炎熱,太陽把路面曬出蒸氣。在到處都是老街的中西區,友愛街有一處菜市場,攤販不多,魚檔、肉檔也是近乎沒有。在靠近行人路的一側,不少攤販都在販售熟食,肉粽、湯焿、牛肉湯、意麵…老攤販各自守在自己的王國,等待顧客光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