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蓮出庄》生祥樂隊 —「挖掘鮮為人知的台灣故事​」​

2021/06/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庄三部曲》最後拼圖

《野蓮出庄》作為《我庄三部曲》中的最終章,完整了林生祥與鍾永豐在探討台灣環境焦慮與美好的一塊終極拼圖。
而相較於之前的《我庄》與《圍庄》當中偏向焦慮的焦慮與批判,在《野蓮出庄》中,樂團在路上似乎經歷了不一樣的風景。無論從專輯視覺上的鮮紅色包裝,或是聽覺上更為輕鬆歡盈的彈奏,便可感受到他們這次跳脫了過往的主題路線,轉向投入台灣的美好。
生祥樂隊在《野蓮出庄》講述了台灣島嶼上,食物與人的流浪故事。生祥樂團的核心人物兼主唱林生祥,在專輯中運用了音符書寫他在生活當中,對台灣在地食材的感悟,並挖掘記錄了這些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
生祥樂隊於 <我庄> MV 畫面

野蓮出庄​

整張專輯以「野蓮」這一個道地的美濃(林生祥家鄉)在地食材故事作為切入點,再延伸至台灣其他傳統美食文化的記載。不僅完整了《我庄三部曲》的社會概念光譜,以微觀的視角切入,挖掘鄉下在面對現代化的發展演變中,所發生的美好與醜陋這兩種極端之間,吟唱出廣闊的思考空間。
「聽土地的心跳,聽我們的歌」,《我庄三部曲》的海報上掛著這一句口號。生祥樂隊將自己與這塊滋養他的土地劃上等號,運用擅長的音樂創作作為載體,背負著為這些故事點上光火的「責任」。

專輯歌曲

印象很深刻的是,記得有個朋友說當她每次聽到 <面帕粄> 的時候總是讓她馬上覺得餓,或許這也是音樂的魔力吧!在前奏中穿插的吆喝叫賣聲,潛意識當中散發出似乎有好吃的美食在遠處等待的幻覺。
於是走入了售賣各類食材的街道。<大封> 的玩味吉他前奏,在之間更是暗藏了一個規律的木頭敲擊聲音,後半段驚喜現身的嗩吶獨奏,配以林生祥的滄桑喉嗓與清脆尼龍弦,更顯濃厚台灣本土色彩。
<雞肉飯> 以愜意悠哉的前奏開場,嗩吶和吉他尼龍鉉的組合氤氳著鄉下味道,輕鬆逍遙的曲風貫穿整首歌。<打烏子> 一曲展現了大叔們的熱情呼喝,活力四射,那樣的地方想像就是他們最熟悉的場景。主打歌 <野蓮出庄> 的搖滾曲風,如同野蓮出生環境的野,狂野的奔放。​
在「萬華大鬧熱」演出的生祥樂隊。 圖 / Tom Phan

生祥樂隊現場演出

去年十二月時候,我在兩個星期內連續欣賞了兩次生祥樂團的演出,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 <豆腐牯> 這首歌。因為在現場演唱開始前,林生祥會先引導觀眾如何合唱,讓聽眾也參與這首歌曲的其中,成就了歌曲的一小部分,感覺相當微妙。「豆腐」、「豆腐花」用客語不斷放聲吶喊,賦予這首歌曲一種獨有的私密溫度。​
跟著走遍了這個島嶼,透過音樂的形式認識和品位了不同地方的菜餚食材,有了更深更親密的連結,自己也好像老了幾歲。從醒目的專輯封面設計,可看到《野蓮出庄》大大四個字在四處角落,中間一行「Water Snowflake goes to Market」,啊,我才知道野蓮有一個這麼美的英文名字。​
《野蓮出庄》鮮紅色的專輯封面。

音樂意義

生祥樂隊在《野蓮出庄》延續了他們在專輯製作上的完整表現性,其樂器的演奏和歌曲含義同樣保持樂一貫的成熟與深厚功力,是當今台灣樂團中相對罕見的。而取在地性食材作為創作來源,深度地記錄刻畫也或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史無前例。
《我庄三部曲》前陣子更是成功在國家音樂廳以售罄的姿態表現了與管弦樂的跨界演奏,讓樂團的實力再添突破意義。第 32 屆金曲獎更是入圍「最佳樂團獎」,或許一座金曲獎座,可以讓他們替社會發出更宏亮的聲音。
-
文:Tom Phan,歡迎追蹤 FB「有一點唱片故事」粉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一點唱片故事
有一點唱片故事
耳朵癢聽音樂,手癢寫故事,歡迎追蹤 FB 粉專「有一點唱片故事」。 開放指定專輯評寫,也歡迎贊助,一起分享更多好音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