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黨是火鍋黨

2022/0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要定義現代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會是,「聚會要吃鍋,煮湯一定要加香菇。」而這種餐桌上要有一鍋(碗)湯的傳統,雖然不是島嶼獨有,卻是最能將湯料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一個地方——湯是台灣人餐桌上的靈魂。
到底是愛吃丸子還是愛吃鍋
從鋤燒到日式涮涮鍋
「……士英、子卿、嘉友、進德、水來及余約二週間一次スキヤキ會,今夜士英為第一次,十時乃還。」(灌園先生日記,1944.02.12)
スキヤキ的漢字是鋤燒,亦即日式火鍋壽喜燒。阿罩霧三少爺林獻堂是台灣日本時代霧峰林家的代表人物,他自一九二七(昭和二)年至一九五五年記下的二十五冊日記命名《灌園先生日記》,有多次吃鋤燒的紀錄。
他在親友間聚會、旅途中的飯館,或是家裡請客,都有做一鍋來吃的紀錄。這一天的日記則讓我們認識了有一種聚會叫「鋤燒會」,有點像現代台灣人會有的一種朋友叫「火鍋黨」,這是他除了參與或組織的詩會、工商會,甚至是台灣改革運動「文化協會」等眾多團體中,很特別的一種交流聚會。
不獨是他接受日本傳來的最新飲食方式,集教師、商人、詩人,以及社會運動參與者眾多身份的新竹文人黃旺成,更是多次提到吃鍋的紀錄,也不只是吃火鍋,他還買鍋子送人,「用火糕(鍋),此乃予自汕頭買贈先生者」(黃旺成日記,1922.01.02)不知是不是吃沙茶鍋。
吃壽喜燒大部分的時候是指吃牛肉,日本鋤燒的流行與明治天皇推廣吃牛肉有關,所以有時候說吃鋤燒也就是吃牛肉鍋,頂多再加一份雞肉。但醫生作家,台灣最知名的文青台南佳里人吳新榮硬是別出心裁吃兔肉壽喜燒,「今天是蘇新君以高柳氏為中心做兔肉鋤燒」(吳新榮日記,1944.12.29)。
不但如此,他跟灌園先生一樣,也有個鋤燒會,「在琑琅山房開鋤燒會,招待兩家……」(吳新榮日記,1945.01.09)琑琅山房不但是吳新榮的家,也是台南藝文界聚會的場所,《蒼海》、《南瀛會誌》、《里門會誌》等刊物的編輯會在這裡開,「臺灣文藝聯盟」的會議在這裡舉辦,參與台灣藝文圈、文化圈活動的文化人,多少都曾到過這裡。
一個人的涮涮鍋這樣剛好
台灣人吃鍋以蛋佐料
當然,他們不只是吃日式火鍋,對於台灣料理中的高檔宴席品鍋、魚鍋,大稻埕四大酒樓的什錦火鍋,這些承載一九二〇年代起藝文活動的場所,文人雅士往來酬酢的飲宴中,在這幾位詳細紀錄人生日常的台灣人筆下,都可以嗅聞到我們當今的飲食痕跡。
台灣眾多火鍋店一年商機三百億元,最多的是「一個人的涮涮鍋」,連鎖餐飲店有四成是火鍋店。仔細推敲,說是源自於日式鋤燒或是台式魚鍋也不為過。尤其,現今很多小火鍋店都叫日式涮涮鍋,黃旺成在一九二一年開始擔任台中文人蔡蓮舫家的西席,經常往來新竹台中,必須陪著東家到酒樓應酬飲宴,「過新盛樓,受樓主火營司殷勤招入,後乃在該樓喚魚糕(高)一品,涼水數矸」(黃旺成,1923.12.07)
現今台中綠川原稱新盛溪,一九一二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巡視後改名,現今還有以新盛為名的店家,「新盛刈包」、「新盛橋行旅」等,倒是抓住了歷史文化之名。日本時代的新盛樓就像當時大部分的酒樓,各式料理齊備,隨時供客人享用。曾在蓬萊閣擔任廚師學徒的台灣料理大廚黃德興師傅指稱,戰後初期蓬萊閣的臺菜中有一種火鍋叫做魚鍋,除一鍋熱湯外,還包括香料(冬菜、卵燒、蔥)、雞捲、茼蒿、冬粉、雞肉、花枝、蝦等,吃法和現在的涮涮鍋類似。
卵燒是指蛋卷,也稱玉子燒,以前不明白為什麼個人涮涮鍋都要附一顆雞蛋,火鍋店裡的佐料區會擺一盒雞蛋供取用,由此看來是一種傳統習慣,像是沙茶鍋附的雞蛋是用來攪拌沙茶佐料等的吃法,或許也是這種變形。(文章未完)
ps.這篇文章刊登在2022年1月號Vol.19的《薰風》雜誌。 https://www.facebook.com/KUNPUTW/
蕭秀琴
蕭秀琴
這是我在出版過10本實體書之後,以寫網誌的方式出版。 中文命名《CC愛》(CCLF),發想自我今後將窮其一生關注的命題,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 與Live Fair(公平生活),因此是「氣候變遷生活市集」。 這裡有小說創作、飲食文化、植物書寫、台灣本土食材,和《料理臺灣》的繼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