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過度努力》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月中時剛開始居家隔離時,因緣際會主動跟朋友提起換書這件事,又拉了幾個人說明情況後,一一寄送出去讓書櫃開始空了幾塊,看著有點彆扭。
  畢竟我開始自己賺錢之後每個月都會買些書,很早這個書櫃就不夠放了,整理整理掛上二手書販賣網站也清掉不少,除了在免廢社團送掉了一些二手書網站不要的小說外,這一年多來開始拿去家旁邊的閱覽室捐掉。但書櫃依舊很滿,直直地排了前後兩排、跟隔板之間的空隙橫躺著一些,我的書原本過的很憋屈,有點台北人。
  將包好的書陸陸續續寄給幾位朋友,又陸陸續續收到寄來的書。我在翻的時候總覺得,從書的上面能看到一部份的誰,大概是我印象中的、想像中的那部份的朋友,可能上面也有一部份我所不知道的他們。
  其中收到幾本心靈成長書。
  我寄出去的基本不包含這類書,主要是我基本不太買,前幾年我看過一個數據,寫說哪類人較容易購買哪類的書,其他的我忘了,只記得上面說買心靈成長類大多是剛畢業的新鮮人,其次是大學生,因為這兩類人最彷徨無定、內心空虛。我也忘了是為什麼需要記得這麼久,但一直記著就是心靈空虛的人才需要這類書。大概內心有個聲音一直告誡著自己,你不不能當空虛的人。
  我很喜歡假設自己是個很成熟的人。
  完整。應該這樣講,完整才是我所憧憬的,一直沒有對誰說過,我對自己下的定義是情緒化、自私和虛偽。我依然喜歡自己,雖然替自己下這麼多嚴苛的評語,還是很喜歡這樣的自己。但無法解釋的情緒幾乎沒有著力點,因為我不願意承認的情緒沒辦法落腳,這些東西偶爾會重擊胸中某一塊角落,其實很像不定期將我整個人擊垮的關機鍵。
  雖然自己不是會看心靈成長類型書的人,但既然收到就基本都還是看完了,前面收到的大多是正面勵志類型,小故事加上一些道理。還不錯看,很久不看這類書,感覺很像某種類型的綜藝節目喜歡播映的一些名人金句,大致都簡單易讀、道理通俗,很快能看完一本。
  想著之後應該會多看看這類的書,轉換一下心情也能輕鬆一下,只是我沒想到今天收到的這本會讓我哭到不行。早上去收包裹,拿到朋友寄給我的書,其中一本是《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是一位很有名的斜槓到不行的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寫的,會知道他是因為他擔任主唱的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還有紅遍網路的情緒勒索。後來情緒勒索這個詞幾乎解釋了每一個關係中的傷害,在我身邊的朋友有部份經由這個狀態的體認,也終於稍微解放了一些在親子關係中被予取予求的受害者。
  在《過度努力》裡面寫了一些過去的病例,以對話、第一人稱敘述「我」這個諮商師擔任觀察者,講出每個人家庭裡一些故事。不知道為什麼,通常以這樣子開展的故事會把自己帶入那個「我」。但這次卻在那些碎裂中看見自己,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小碎裂塊。
  例如,過度碎裂的上一代婚姻關係,始終害怕自己不夠好的人。
  例如,再怎麼努力融入,都覺得自己像個外人的老二。
  例如,被暴躁的父親支配了一輩子的醫生兒子,始終擺脫不掉這塊陰影的跟著長成暴躁討人厭的樣子。
  看到最後像是心裡的某個部份的自己被挖開來,藏了這麼久終於被發現的樣子。這麼多年以來都努力自我矯正的進度逕行彎繞回去,終於接住了那個無法著陸的情緒。自我矯正的能力也是需要通過後天的努力不斷習得的,實際上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能否主動或被動地得到一些糾正,完全取決於了身邊有沒有樣的環境,能激發起人的主動性或是能多被引導。
  在《走出孤獨》中有樣一段話「生理缺陷、被寵壞和被忽視,是導致錯誤人生意義的三大原因。在這些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看待問題的方式往往也是錯誤的。如果沒有得到幫助,他們很難自我矯正,需要有人幫助他們選擇較好的人生意義。」
  這本《過度努力》沒有給你解決辦法,不是那種自我練習的意義書。我看完感覺這本書可能像某一種地圖,會帶你發掘忘記的或刻意落下的傷痛的那種地圖。
  並在最後帶著認知的自己,去做人生的選擇。
在人生裡,我們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也會有自己呈現的樣子;
論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自己的樣子。
看著自己一路走來很努力的過程,都值得我們給自己一個肯定,都值得讓一直往前衝的我們,回過頭來,對已經很努力的自己說:
嘿,一路走來,你辛苦了。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為了自己努力。
不過,你再也不需要用努力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摘自《過度努力》page.330)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筆記:《點子都是偷來的: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內容簡潔,搭配作者的手寫塗鴉,讀起來除了讓人覺得輕鬆有趣之外,書中提到的方法更能讓我們馬上去實踐,也是我覺得值得收藏一再翻閱的好書。
Thumbnail
avatar
Phiby Chen
2021-06-11
【職場讀書人選書】親情包裹的情緒勒索 終將是無可否認的暴力—《有一種母愛不存在》 每年到了母親節,各種感謝、讚賞母親的文案就會紛紛湧現,同時各種社群軟體上,也會出現各種與母親曬恩愛的照片,彷彿全世界的母親都是完美無瑕,並在在強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思維。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家長是完美的,反而是許多子女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父母期盼中的「完美」,用盡全力卻換來遍體鱗傷與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5-09
【職場讀書人選書】他們是社會的根基 卻成為經濟發展底下註定被犧牲的存在-《青苔不會消失》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1-08
【讀書】《便利店人間》:努力想變得正常,最後就是成為機器的零件乍聽書名以為是溫馨小品的「便利店人間」,其實讀起來輕微哆嗦。 主角惠子從小就展現出異於常人的一面,這樣的她直到在便利商店打工,才感受到自己被視為正常人,於是她就這樣一直在便利商店直到成為了商店的一部分.... 究竟要如何不只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零件,就像電影中的AI智慧機器人突然擁有了人類的情感
Thumbnail
avatar
醉生夢遊
2020-11-24
【職場讀書人選書】現實生活中 無時無刻都在「鬼門開」-《比鬼故事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農曆七月到,「鬼」也不免俗地再度成為話題。不過,比起鬼故事,或許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各種情境,才更加光怪陸離。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從事媒體業八年、跳槽七次的七年級末段班作者少女老王,透過台灣七年級女性的視角,細膩生動地描繪出社會、職場上看似荒謬不合理,每天卻仍不斷上演的駭人場面。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8-20
【職場讀書人選書】人生最大的課題 就是在各種複雜關係中學會漂亮地走路-《人魚紀》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或許是全人類都必須面對的共同問題。因為癌症所苦的作者李維菁,在生命的盡頭留下了遺作《人魚紀》,將自己的答案以及想要傳達的人生故事,全部涵括在內。如果沒了王子,公主能否靠自己找到幸福?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又該如何解答?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