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名: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張閔筑
出版:三采
簡介:

「要是我有能力保護自己,就好了。」
「如果當時有人能拉我一把,一切會不同嗎?」
「當他們發現真實的我,還會繼續當我的朋友嗎?」

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
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
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

以親身經歷的第一手書寫,進入升學壓力下的扭曲世界,
內心運作著什麼?所謂的「正常人」是什麼?
什麼樣的不完美,可以適度地原諒自己?
什麼樣的情況,必須正視問題,迫使自己做出改變?

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正常人」,
只有每一個獨特的個人。

此書買了一段時間,但僅讀了幾頁而已,當時我是處於無法讀完的狀態。如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當他們組裝在一起,完全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

作者描述自身經歷,也讓我想起很多不想回憶的回憶。

就說一個相較起來比較輕的。從國中時期,我就喜歡在無名小站(看出年紀了吧)寫些日記文,偶爾寫些幻想文,到了高中,同學看到我的部落格,稱讚我寫得很好,第一時間是強烈的自我懷疑,認為他們應該是客套而已,但也覺得自己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寫文這件事大概是唯一能說是我喜歡的事情。

高中二年級,國文老師推派幾個人寫閱讀心得出去比賽,還記得我們站在辦公室裡,老師拿著我的作文紙看著我說,「妳知道你們都寫得很爛嗎?還要我來改,不得已才選你們」,那瞬間真的是把我在網路上建立的一點點對寫文的自信心,狠狠地丟在地上來回輾壓。

從來沒想過我寫得東西會被批評成一文不值,而且還只是閱讀心得。拿回老師改好的作文紙,看著那些更改的字句,心想,如果改成這樣,就不是我寫的,這並不是我的閱讀心得。以至於這篇閱讀心得獲獎,我都抱持著強烈的抵抗心,因為那不是我的。

生活有很多小事,在我這裡會變成大事,無法解決、找不到人訴說,只好壓在心裡,等到爆炸的時候,才會覺得,啊,原來我撐不住了。我可能也會擅自將他人的情緒過度解讀,「他這樣是不是討厭我」、「他今天看起來心情不好,是因為我做了什麼事嗎」,但其實對方可能只是很累而已。

我可能還處於最開始的階段,儘管今年初在日記本上寫著,我要好好過日子,可是到了現在,我的所作所為一直是背道而馳的,去年擅自停藥,且一段時間沒有治療。最近因為一些事情,透過日記發現似乎又回到那個不可控制的時期,「啊,什麼好好過日子,還是先從固定看醫生開始比較實際」。

回到書的內容,作者的親身經歷可能不是每個憂鬱症患者都會有的,每個人的症狀不同,不能僅用一個人的症狀去評斷身邊的人。沒有學術理論告訴你該怎麼做,很直白地說出作者自己在面對這些情況時是什麼樣的狀態,可以讓不理解的人慢慢了解,原來憂鬱症發病是這種感覺。

其實不只是病患身心俱疲,長時間陷入全是汙泥的沼澤狀態,身邊的人同樣也很辛苦,畢竟他們不是患者本身,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哪句話可能會傷害到人,初次碰到也不知道該如何對待。糖尿病、心臟病、癌症,他們吃藥、化療,不舒服及外觀上的改變很直觀,但心理疾病痛苦在於,它看不見,不理解的人認為是在裝、在逃避、抗壓性太低,就算患者想要解釋,但每一句話都蒼白的令人不知所措。

看到最後,會發現我們終要與所有人事物,最重要是與自己和解。作者還提到就算緩解,也不可能馬上變「正常」,還是要經過復健。

有人曾告訴我,進步得很慢沒關係,五十公分是一步、三十公分也是一步,就算後退也不要害怕,要隨時告訴自己,妳已經做得很棒了。

🖊片段
每回聽到有人否認我的「痛苦感受」時,內心的疼痛便加劇至意識抽離身體一般(解離),不曉得自己該如何「存在」於世上。因為那些讓我之所以是我的「情緒」與「性格」被否認掉了——我的感受被別人認為是假的,以至於我不知道什麼是真的,如果連自己的感受都不能相信,那我還能相信什麼?若我的性格不被允許存在,而我又沒有其他選擇,那麼,我是誰?我該怎麼「存在」?我連悲傷的權利都沒有,那麼我存在的意義和資格仍成立嗎?
avatar-img
10會員
14內容數
日記|心情|迷妹|攝影|旅遊|美食|手寫|文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好,黑犬先生 的其他內容
◎微劇透,此篇內容僅是個人觀點與心得 在COVID-19這個名字未出現、還叫做武漢肺炎的時候,台灣因提早預防及防疫機制被全世界看見。而之中,看到最多就是日本的報導,健保卡領口罩、口罩地圖、唐鳳到陳時中部長和政府人民積極配合,其中他們對於台灣為何能將防疫做得這麼好,都共同提到一場曾經在台灣爆發的戰役,
不知道大家心中有沒有那麼一個地方,可能是咖啡廳、可能是圖書館、可能是書店,但總會有那麼一個類似秘密基地是你可以全心放鬆,遠離日常喧囂、煩惱,認真思考自己與人生的地方。 ​ 我想,休南洞書店就是這樣的地方。 ​ 如同簡介所介紹的,來到書店的人,似乎都是內心有破洞的人,包括店主英珠自己。到了這個空間,她
【簡介】 看了很多的電影,尤其關於「人性實驗」的部分,很多學者都會致力於「實驗」,但不知不覺「實驗」就不再是實驗,甚至連原本提出計劃的學者本身,都會成為實驗的一部份。因為他們不知道,走火入魔的不只是被實驗者,還有他們自己,但旁觀者清,唯能做的就是讓實驗者發覺,原來這已經與他們的初衷不同了。
2012年的拙作。 正在慢慢的把痞客邦文章移到這裡。
【簡介】 電影講述僻靜小島上住著一對對相依為命的男孩與母親們。男孩在海邊玩水休憩、定期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則清一色有著蒼白肌膚、穿著米色長裙,宛如護士貼身照護。 這應該算是不主流的電影,啊,隨意了,至少結果還不錯呢。
◎微劇透,此篇內容僅是個人觀點與心得 在COVID-19這個名字未出現、還叫做武漢肺炎的時候,台灣因提早預防及防疫機制被全世界看見。而之中,看到最多就是日本的報導,健保卡領口罩、口罩地圖、唐鳳到陳時中部長和政府人民積極配合,其中他們對於台灣為何能將防疫做得這麼好,都共同提到一場曾經在台灣爆發的戰役,
不知道大家心中有沒有那麼一個地方,可能是咖啡廳、可能是圖書館、可能是書店,但總會有那麼一個類似秘密基地是你可以全心放鬆,遠離日常喧囂、煩惱,認真思考自己與人生的地方。 ​ 我想,休南洞書店就是這樣的地方。 ​ 如同簡介所介紹的,來到書店的人,似乎都是內心有破洞的人,包括店主英珠自己。到了這個空間,她
【簡介】 看了很多的電影,尤其關於「人性實驗」的部分,很多學者都會致力於「實驗」,但不知不覺「實驗」就不再是實驗,甚至連原本提出計劃的學者本身,都會成為實驗的一部份。因為他們不知道,走火入魔的不只是被實驗者,還有他們自己,但旁觀者清,唯能做的就是讓實驗者發覺,原來這已經與他們的初衷不同了。
2012年的拙作。 正在慢慢的把痞客邦文章移到這裡。
【簡介】 電影講述僻靜小島上住著一對對相依為命的男孩與母親們。男孩在海邊玩水休憩、定期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則清一色有著蒼白肌膚、穿著米色長裙,宛如護士貼身照護。 這應該算是不主流的電影,啊,隨意了,至少結果還不錯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因為不想被人刺傷,所以慢慢學會隱藏;總是情不自禁的憂傷,所以漸漸學會偽裝。 在高三那年,學業如同巨大的海嘯呼嘯而過,將我吞沒殆盡。在被診斷罹患憂鬱症時,腦中一片空白,心想,上帝為何那麼不公平,究竟我做錯了什麼?這樣的疾病會找上我?媽媽曾說過:寧願得到癌症也不要得憂鬱症。因為憂鬱症會受人歧視,今天如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因為不想被人刺傷,所以慢慢學會隱藏;總是情不自禁的憂傷,所以漸漸學會偽裝。 在高三那年,學業如同巨大的海嘯呼嘯而過,將我吞沒殆盡。在被診斷罹患憂鬱症時,腦中一片空白,心想,上帝為何那麼不公平,究竟我做錯了什麼?這樣的疾病會找上我?媽媽曾說過:寧願得到癌症也不要得憂鬱症。因為憂鬱症會受人歧視,今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