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這會是一個有點長的歷程,所以會分成好幾篇福來描寫,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持續關注接下來的文章喔…
為什麼想寫這個呢?一方面是因為最近想寫點東西,另一方面也想透過文字,可以跟不同領域的朋友分享與交流,畢竟每個人的生命歷程有所不同,在做文字紀錄與交流的同時,也是重新整理自己思緒,以及思考未來方向的機會。
如果之前沒有看過,建議可以回到前幾篇,可能會比較清楚喔!(傳送門如下)
〈前情提要〉
大三進入了木雕組,同時也雙主修了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對於自己還是充滿了自我懷疑,那時候的木雕老師告訴我,創作其實不難,就是把你有所感動的表現出來,這樣作品才能感動到別人…
我很喜歡吃水果,我常常去水果攤買很多水果回去,但最方便的就是蘋果,所以幾乎每天都會帶上一顆蘋果出門,想吃的時候就會洗一洗來吃,所以跟我熟悉的人應該常常看到,我隨時隨地都會突然有個蘋果出現在手上。
正在思考做什麼作品時,就想到我喜歡吃蘋果,在吃蘋果的過程中,我發現這跟木雕很像,是減法的概念,一個是用牙齒咬或是刀子切,另一個則是用工具及刀具切削敲打,所以我就把吃到一半的蘋果拍起來,去跟老師討論,老師也覺得有趣,所以我第一件大作品的主題就是「我吃到一半的蘋果」。那時候做的尺寸不算小,因為是第一次使用電鋸,所以在操作上不太熟悉,光是切大型就花了不少時間,而且當時我對於立體概念的掌握還不算太好,老師也了解我的狀況,還特地帶了一個很大的蘋果造型保麗龍,讓我參考造型,甚至也實際示範如何操作電鋸,在每次上課,老師也會個別做討論和提供建議,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下,我最後真的完成了這件作品,而且在系上的比賽還獲得了佳作,這對於當時的我而言,是個非常大的鼓勵,也慢慢發現自己在木雕的過程中,是很開心和享受的。
時間管理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從那時候練就出來的
升上大四的時候,一邊準備畢業展,一邊開始雙主修的課程,我的行程表完全都是滿滿的,除了上課以及做作品的時間,還要準備圖文系的報告,加上自己還安排了校外的瑜珈課和英文課,基本上我是沒有多餘的空閒時間的。
圖文系學習範圍很廣泛,以前在藝專時期它稱為美印科,所以印刷相關的課程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還有關於印前與印後相關的,像是設計、出版、攝影、行銷學、色彩學、色彩管理、管理學、統計學等等,對興趣廣泛的我而言,是個很不錯的學習經驗,不過因為我沒有從大一的課程開始照順序修,因為課程時間與雕塑系不能相衝突,所以我就是跳著在選課,很多部分都不是從基礎開始,因此要花很多課外時間,自己研究很多基礎的東西,那段時間我過得非常的充實,除了學習到不同的領域與技術,更重要的是我練就了強大的「時間管理」技能,還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回想起來,這對於未來的現在,影響是非常大的一段過程。
老師問我要不要考研究所的時候,我很堅定的回他說,我不會考研究所的!
我的作息跟一般大學生不太一樣,很喜歡在早晨大概6、7點的時候,到木雕教室做作品,那時候一個人也沒有,那種安靜的時刻我覺得心情容易平靜,放著喜歡的音樂做作品,很享受那樣的狀態。我記得有次在教室遇到老師,他就跟我聊著一些日常,像是家裡的人怎麼看待我學習藝術的想法之類的,也問我要不要考研究所,但記得我很堅定的回他說,我不會考研究所的!
我想應該很多大學生畢業前,都會直接準備考研究所,常聽到說出了社會,要再回來念書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都會選擇直接繼續念上去,但我當時真的沒有想要繼續留在學校的意思,即使我慢慢地喜歡上刻木雕的感覺,但還是一樣自我懷疑的覺得,自己應該不會繼續從事藝術創作,應該是說,我覺得自己是沒有辦法以創作維持生活的,就算是畢業展成功展出,畢業審查順利通過之後,也有獲得許多老師們的讚賞,我依然沒有想要繼續下去的想法。
後來因為雙主修的關係,我延畢了兩年,修完學分才真正的畢業,而延畢的那兩年,對我來說,是繼續走往藝術之路,很重要的一段時期….(未完待續)
〈來回憶和思考一下〉
木雕的啟蒙老師-李龍泉老師,很感謝在進入木雕組的時候遇到老師,他讓我了解到不管是木雕創作,還有對於自己以及生活的很多感觸
一開始遇到的木雕老師,教了我們大三的上學期,在下學期的時候,老師身體出了些狀況,就沒有再來上課了,許久之後,有同學和學長姊去看老師,聽他們說,老師還掛記著一位刻蘋果的粉紅姑娘,我那時候聽了非常感動。我很感謝在我第一次接觸木雕創作的時候,老師給我的許多鼓勵和指導,儘管我沒有信心可以做到,也對於自己的未來充滿困惑,除了創作上,老師其實也會給我許多不同的建議,像是選擇去雙主修的想法,或是對於未來的迷惘之類的,更有趣的是,他會跟我討論正在進行的創作,或是讓我看看他畫的草圖,感覺我們好像朋友般在討論藝術創作,這對於我而言很奇妙的感覺,因為一般上課都是學生向老師說明創作的理念想法,但老師給我的感覺卻是不同於一般的,於是我慢慢地喜歡上木雕,也慢慢地從木雕創作中,得到很多心靈的抒發以及能量,讓原本以為不適合待在雕塑系的我,開始喜歡上了木雕,也讓我有繼續唸完的動力,即使我未來不會從事相關工作,但也可以在閒暇之餘做做木雕,那時候我是這麼想的。
練習傾聽和接納不同意見,看似簡單但真的不太容易
在圖文系雙主修的過程中,因為我是外系學生,常常在報告中,有著跟他們本系學生不太一樣切入觀點,因此幾位老師對我印象深刻,會給我一些不同的意見。圖文系幾乎每一門課都要報告,在每次分組時,本系都會比較與本系的一起,而剩下外系的反而容易熟悉彼此,也在那時候,認識許多同樣雙主修的其他系同學,因為大家來自於不同系所,在一起報告時,會激盪出不同火花,我也因此了解到,怎麼樣在分工合作的狀況下,達到更好的目標和成果。在那之前,因為常常都是自己處理許多事情,所以不太適應跟大家共同討論的狀態,但慢慢地經過幾次的經驗之後,才發現大家如果能夠發揮各自所長,互相搭配之下,產生的力量是更加強大的,當然在討論過程中會有許多摩擦,那是必經過程,練習傾聽和接納不同意見,看似簡單但真的不太容易,即使經過了那麼多年,我到現在也還在學習,不過也很慶幸自己在雙主修的時候,就有相關的經驗,畢竟學生時期的練習,比起在社會上的真槍實彈,還要單純多了。
觀察上台從容不迫的報告者,對於不擅長說話的我,是個很重要的經驗值。
圖文系報告很多,幾乎每門課,甚至每週都會有上台報告的機會,當然出了自己報告,也會看到很多不同的人上台,這是個學習說話的機會,因為我原本不太會上台說話的,而且雕塑系基本上都是實作課居多,沒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可以練習,那時候會看到一些上台很從容不迫的同學,就會仔細觀察牠們的許多行為舉止,像是PPT怎麼安排設計、講話語氣方式或是有些還會有特別的橋段,讓整個報告會印象深刻的那種。
我想透過自己的種種學習經歷,會發現到在學校裡面學習的,和到社會上真正遇到的,還是相差甚遠。慶幸自己在學時期,有很多不同的課程訓練,也接觸許多不同領域經驗,覺得對於未來是很重要的,學校就像是社會的小小縮影,能夠多一點經驗值累積,真正在社會上遇到狀況時,自己也才能擁有多一點隨機應變的能力。
感謝您花時間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帶給您一些思考的方向。
歡迎大家有任何想分享交流的,或是希望我可以多聊一些關於創作、木雕或其他的什麼,都可以留言或是來IG或FB私訊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