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禮物》▍養育孩子絕非只是多副碗筷的事 ▍無臉畫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無臉男女插畫-《天才的禮物》

無臉男女插畫-《天才的禮物》

掀開學生時代的記憶,大多脫離不了本本成堆的參考書、連續成街的補習班,我們為了制服上所謂體面的校徽,為了大人們口中所謂理想的未來,將自己大把時間押進了只論對錯的黑白試卷,不曾想過褪下制服後,我們即將面對的是無論對錯皆有雜音的世界。到最後才發現,當初認定或被認定的「天才」,不過成了大千世界裡微不足道的一角,但長成大人的路上,各個遇見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物」。

美國劇情電影《天才的禮物》,英文原名《Gifted》,「gift」一詞有「禮物」,也有「天才」的意思,中文片名完整翻譯原名的意義,也一再呼應劇情角色的關係:女孩不僅是個被世俗認定的天才,同時她的出現,對身邊每個人而言,都是一份最特別的禮物。直觀的劇情線圍繞在天才女孩的監護權案,淚中帶笑、笑意含淚的細膩台詞,是每每做親情主題時,便會一再提及的溫馨小品。


▍需要你的人會盡早讓你成為大人,但愛你的人會盡力守住屬於你的童年

我以為我對你沒好處,然而我才發現,如果Mary是個厲害、聰明又貼心的人,那我肯定有地方做對了。

七歲的Mary對數學有超齡的優越表現,學校老師建議將她轉去專門培養天才的菁英學校就讀,但被從小扶養她長大的舅舅Frank斷然拒絕。這一風波引來多年不見的外婆Evelyn前來關注,她希望Mary未來能繼續完成女兒Diane自殺前還未解出的千禧年難題,因此不惜代價的與自己兒子對簿公堂,索要Mary的監護權。

Frank不是不清楚Mary的才能,畢竟有幾個孩子能精準分析德國脫離歐元區的影響,又有幾個七歲兒童能看出高等微積分的題目出錯,他明白這是旁人求之不得的天賦,本該值得慶祝,但他更清楚的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Diane,Frank的姊姊、Evelyn的女兒、Mary的母親,這一生成為了天才卻只成就了他人,沒有同齡朋友的情感交流,也沒有鞦韆溜滑梯的兒時歡笑,只有無止盡的數字深淵,理也理不開的方程式就這麼扼殺一個年輕生命。在自殺前,Diane將唯一的牽掛託付給弟弟,無論她聰明抑或愚昧,請許她一個美好童年。

於Mary而言,Frank無疑是替自己與張牙舞爪的世界之間,所設下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往更高的地方展翅,再高一些,再飛高一些,為了高飛勢必需要捨棄某些重量,比如玩樂、比如耍賴,這些對於同齡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物,外界似乎不曾給天才任何喘息空間,連Mary自己也漸漸忘了如何當個小孩,而Frank便是那個無論自己飛去多遠,累了,總有道軌跡能降落的箏線。對Frank來說,Mary也不單單只是個外甥女而已,她更像是自己對於Diane的承諾,既然過去未能好好保護姊姊,那今後便竭盡全力也會還給小孩一份無憂的「正常」人生。


▍既然基因經過重新組合,孩子就無法成為誰的替代 ▍

Frank是個好人,他在還不知道我很聰明前就要我了。

Evelyn的來訪,是Frank意料之中卻也不願面對的插曲。Evelyn擁有財力、權力,絕對足以讓Mary有不同於小鎮的教育資源,甚至將她培養成有機會名流千史的數學家,只要Mary走上Diane曾經走過的來路以及未能走完的去路,但這正是Frank最不樂見的結果。其中有段劇情對比讓我們印象深刻,當Mary在Evelyn家中看見夢寐以求的鋼琴時,這是Frank無法提供的物質生活,她問外婆能否試試,Evelyn以學習為重的理由拒絕。興許Mary可以換到一個更加優渥的成長環境,但她卻同樣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的豐富人生。大人們給予的「好」,與孩子們認定的「好」,總有一段跨越不了的鴻溝。

其實我們無法完全否決Evelyn對於Mary的愛,畢竟哪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只不過這般的愛,最後往往成了日後彼此心生怨懟的開端。我們不禁試問,那些加諸在孩子身上的期待,那些以愛為名的勒索,到底是真正站在對方角度的「為你好」,還是整個社會的攀比氣焰,又或只是自己年輕時來不及亦完成不了的夢想。孩子不是父母的續命符,更不是吹捧自身高度的戰利品,還記得當初懷胎十月所說的期盼嗎:「我只希望他/她健康平安出生長大。」

相較於Evelyn的高壓教育,Frank與Mary的相處更像是朋友,雖然教育中免不了責罵,但Frank的責罵總帶著詼諧的打趣,或許這是提升電影有趣程度的手法,不過我們也在其中讀懂Frank的教育精隨:信任。他相信Mary能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想法,所以比起指令,他更希望給Mary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不否定也不認定某種思維模式,而引導她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現實考量下,Frank的確無法給Mary一個更適合她的教育環境,但他們的對話過程絕對是Mary這輩子都會受用的一堂課。


▍最平凡的視角,最不凡的擁抱

Roberta是有信仰,有信仰是件好事,但信仰的重點在於你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你知道的事。

Roberta是住在Frank一家旁邊的鄰居,自然是看著Mary長大,而有鑑於女孩從小只有舅舅的照顧,便常前來串串門子互相照應,久而久之,Roberta亦成了Mary長大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陪伴。雖然電影對於Roberta的描述並沒有佔多大的篇幅,但許多關鍵轉折裡,都可以發現她出場身影,足見她對劇情的推進也起了不少的作用。

與其說她補足Mary從小缺失的母愛,Roberta更像是個樹洞的角色,不同於家長身分,她對Mary來說少了一些管教的嚴肅,但給予的愛與關懷並不亞於Frank,而這樣的關愛正是適合像Mary這般天資聰穎的孩子。當世界都在逼迫她快速成為一個大人時,Roberta的寵溺像是晦暗中的一座燈塔,默默地發著光,默默地提醒著她,記得偶爾能當回孩子的時刻,記得回家。


▍結語

光環之所以格外耀眼,是因為它只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成功是一個人享,可孤獨也只能是一個人擔。我們總稱羨著那些高成就、高學歷的天才,但他一路走來的顛簸卻被鎂光燈照的昏花,讓人們忽略遺忘,甚至引來「高智商就該奉獻給全人類」偏激言論。這部電影讓我們重新理解「菁英教育」與「理想未來」之間的關係,也再次省思父母對於孩子的期盼,是單方面的執著,還是彼此有共識的嚮往。




片名 | 天才的禮物
導演 | Marc Webb
監製 | Karen Lunder、Andy Cohen
編劇 | Tom Flynn
主演 | Mckenna Grace、Chris Evans

同場加映: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2018台灣奇幻單元劇–我這輩子沒什麼成就,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有點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臉男女的沙龍
10會員
8內容數
明明念設計卻不務正業的更愛寫字,既然是設計拎我走入電影世界,那就用設計、用插畫,再配上對文字的熱情,每週為你推薦一部好影劇。 Instagram:@no_face_couple | Facebook:無臉男女
無臉男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15
近期開播第二季的劇集《俗女養成記》,不僅原班人馬回歸,更加入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演員卡司,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無論是當年的金鐘成績又或口碑聲量都有非常好的回饋。或許我們都曾像故事中的陳嘉玲,以為拿到的劇本定會成為社會審美中的「淑女」,不料,卻走啊走成了進退兩難的「俗女」。
Thumbnail
2021/08/15
近期開播第二季的劇集《俗女養成記》,不僅原班人馬回歸,更加入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演員卡司,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無論是當年的金鐘成績又或口碑聲量都有非常好的回饋。或許我們都曾像故事中的陳嘉玲,以為拿到的劇本定會成為社會審美中的「淑女」,不料,卻走啊走成了進退兩難的「俗女」。
Thumbnail
2021/08/08
各項影展中獲得肯定的《范保德》,探討東方人談起父愛所表現出的隱諱,在看似不夠大方的對白裡,卻又可以從角色互動中看見每個家庭的影子,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導演與編劇想闡明的情感故事。
Thumbnail
2021/08/08
各項影展中獲得肯定的《范保德》,探討東方人談起父愛所表現出的隱諱,在看似不夠大方的對白裡,卻又可以從角色互動中看見每個家庭的影子,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導演與編劇想闡明的情感故事。
Thumbnail
2021/07/23
前些日子公布了艾美獎的入圍名單,多項提名的美國犯罪影集《東城奇案》,在各大評分網站獲得一致的好評,我們也非常喜歡這部作品的節奏鋪成與人物設定。劇情以一樁發生在東城裡的謀殺案為開端,但不同於一般懸疑事件劇,比起出乎意料的結局,角色們在面對傷痛時做出的決定更值得細細剖析。
Thumbnail
2021/07/23
前些日子公布了艾美獎的入圍名單,多項提名的美國犯罪影集《東城奇案》,在各大評分網站獲得一致的好評,我們也非常喜歡這部作品的節奏鋪成與人物設定。劇情以一樁發生在東城裡的謀殺案為開端,但不同於一般懸疑事件劇,比起出乎意料的結局,角色們在面對傷痛時做出的決定更值得細細剖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貴人,常常在人生遇到關卡時,老天派來的天使,陪你度過難關,或是鍛鍊各種能力,然後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帶來生命的改變和啟發。有位努力的女孩,她想要成為大人們的驕傲,可是即便她拼命的念書,還是常常搞不定數理的難題。有時好不容易背下公式,當突然被點名,或是考卷翻開的瞬間,看著數字再度變成摩斯密碼......
Thumbnail
貴人,常常在人生遇到關卡時,老天派來的天使,陪你度過難關,或是鍛鍊各種能力,然後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帶來生命的改變和啟發。有位努力的女孩,她想要成為大人們的驕傲,可是即便她拼命的念書,還是常常搞不定數理的難題。有時好不容易背下公式,當突然被點名,或是考卷翻開的瞬間,看著數字再度變成摩斯密碼......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常可以看到許多帶有行為問題的學生,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只能生長在隔代教養的家庭裡;但個人以為,千萬不要因此否定隔代教養的功能性。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常可以看到許多帶有行為問題的學生,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只能生長在隔代教養的家庭裡;但個人以為,千萬不要因此否定隔代教養的功能性。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美國劇情電影《天才的禮物》,英文原名《Gifted》,「gift」一詞有「禮物」,也有「天才」的意思,中文片名完整翻譯原名的意義,也一再呼應劇情角色的關係:女孩不僅是個被世俗認定的天才,同時她的出現,對身邊每個人而言,都是一份最特別的禮物。
Thumbnail
美國劇情電影《天才的禮物》,英文原名《Gifted》,「gift」一詞有「禮物」,也有「天才」的意思,中文片名完整翻譯原名的意義,也一再呼應劇情角色的關係:女孩不僅是個被世俗認定的天才,同時她的出現,對身邊每個人而言,都是一份最特別的禮物。
Thumbnail
這幾天,看了一些關於實驗教學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皆有優劣,究竟什麼才是自己孩子適合的,仍無法說個明白。 沒過多久,Netflix的推薦影單,出現了《Gift》這部電影,台灣翻為《天才的禮物》,小女孩瑪莉,遺傳到母親的數學天才,從小就表現出色,卻並非走進專業領域的學校,而是就讀一般學區,原因很簡單,
Thumbnail
這幾天,看了一些關於實驗教學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皆有優劣,究竟什麼才是自己孩子適合的,仍無法說個明白。 沒過多久,Netflix的推薦影單,出現了《Gift》這部電影,台灣翻為《天才的禮物》,小女孩瑪莉,遺傳到母親的數學天才,從小就表現出色,卻並非走進專業領域的學校,而是就讀一般學區,原因很簡單,
Thumbnail
大一升大二的盛夏,Eve在一次house party上認識了Frank。 那次的主辦人是莫妍的一個留學生朋友,暑假正是留學生歸國的季節,他們把國外的派對、狂歡帶回了台灣。在一般人眼中,這群人個性奔放、不拘小節,面對感情時往往是不專情。誰知道,Frank是個例外。應該說,他本來不該是個例外……
Thumbnail
大一升大二的盛夏,Eve在一次house party上認識了Frank。 那次的主辦人是莫妍的一個留學生朋友,暑假正是留學生歸國的季節,他們把國外的派對、狂歡帶回了台灣。在一般人眼中,這群人個性奔放、不拘小節,面對感情時往往是不專情。誰知道,Frank是個例外。應該說,他本來不該是個例外……
Thumbnail
我只是想跟媽說,如主角這樣的庸才,如法蘭克這樣的鬼才,如世間眾生,只是有著各自的樣子,誰也不必為了成為誰而苦惱、掙扎。我不會成為誰,媽也不必擔憂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母親。當然,我的媽媽如今也必然深諳這道理,我只是想好好坐在螢幕前,看這故事在眼前播放,而後,隨意地聊起這些。對我來說,那是很淡很美的事。
Thumbnail
我只是想跟媽說,如主角這樣的庸才,如法蘭克這樣的鬼才,如世間眾生,只是有著各自的樣子,誰也不必為了成為誰而苦惱、掙扎。我不會成為誰,媽也不必擔憂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母親。當然,我的媽媽如今也必然深諳這道理,我只是想好好坐在螢幕前,看這故事在眼前播放,而後,隨意地聊起這些。對我來說,那是很淡很美的事。
Thumbnail
我想起《美麗人生》裡的父親,為了讓孩子依究保有對人性美麗的盼望與童年的歲月,極力的在殘酷的納粹集中營,以遊戲的方式撐起一座大傘,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到傷害。而父親的話彷彿一劑預防針,讓孩子看事情的眼光變得不一樣。
Thumbnail
我想起《美麗人生》裡的父親,為了讓孩子依究保有對人性美麗的盼望與童年的歲月,極力的在殘酷的納粹集中營,以遊戲的方式撐起一座大傘,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到傷害。而父親的話彷彿一劑預防針,讓孩子看事情的眼光變得不一樣。
Thumbnail
媽媽收到我的成績單,直接往我臉上丟,並大喊:「我沒有你這種女兒。」
Thumbnail
媽媽收到我的成績單,直接往我臉上丟,並大喊:「我沒有你這種女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