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現場,常可以看到許多帶有行為問題的學生,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只能生長在隔代教養的家庭裡;但個人以為,千萬不要因此否定隔代教養的功能性。
親子間的對話
要升小四的孫女,自小聰慧,唯獨對學習這件事,總是努力不足、懶散有餘。
她的父親採取應順其自然發展的態度,母親則認為,基礎要及早打好,不可事事都順著她。在生活管理與學習輔導,她與母親衝突比較多,對於母親的勸導或指責,經常以不好的口氣,脫口就頂嘴回去。那天,母親描述一些狀況給我聽,說到期末數學考了76分‧‧‧。
她馬上不耐煩的插話:「吼,你不要再跟阿嬤講這些了」!
我:「這樣啊,那由你自己對阿嬤說說,對於只得到76分的感覺是什麼?」
她:「覺得很爛!」
我:「很爛?倒不至於啦,我覺得是很有進步空間!」
她聽完哈哈大笑說:「果然,這就是阿嬤才會說的話。」
圖/pixabay以輪子代替雙腳走路的人生,也能很璀璨
此時電視上正播著白冰冰訪問蔡義德先生。趁機,我對她說了一段蔡先生的故事:
蔡義德是知名男歌手,同時有『台灣鴨王』的美稱;他也是司法人員檢定合格。在他還是小寶寶時,父母忘記帶他去注射疫苗,導致他罹患小兒麻痺,不僅下半身癱瘓,手也有漸漸萎縮的現象,連爬行都困難,更別說走路。只要客人來家裡,愛面子的爸爸,就會把他放在廁所,不讓客人看到他。除了生活不便,他必須用爬行的去上學,沿途被嘲笑,同學還會對著他吐口水、丟石頭,根本沒有玩伴,甚至有親友勸他爸、媽棄養,別再多花精神與金錢四處求醫。
但是蔡義德憑藉自己的毅力,不僅學會在困難的環境活下來,靠著自己努力讀書,通過司法人員考試,在法律界任職約莫兩年。當他出道成為歌手,仍然克服肢體障礙,努力學習各種適合他的樂器,例如口風琴、薩克斯風等。他還為了協助父親養鴨,努力經營,成功擴展事業。
價值澄清
說完故事,我和她一起討論。
一、蔡義德先生為何坐著輪椅,還能成功地在舞台上表演?還能當董事長?
她:「因為他很努力。」
我:「所以說,努力一定保證成功嗎?」
她:「不一定。」
我:「對,除了努力,最主要的是堅持,沒有堅持,一定會因為遇到許多困難而放棄;你現在想放棄木笛,就是沒有堅持的精神,只因為辛苦的團練就放棄,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何況你比蔡先生幸運許多,你有健全的手腳,他想練樂器比你還要辛苦千百倍哪!如果你放棄了,真是不好意思吧!」
她笑笑的點頭。
二、肢體障礙的人,最重要的是有誰陪伴呢?
她:「家人和朋友。」
我:「對,除了自我堅持,蔡先生靠的是,沒有放棄他的媽媽和爸爸,照顧他、教他不要自卑、教他樂觀開朗。這點我覺得你比他幸福,因為妳不但有疼愛你的長輩和家人,你還有可愛的小妹和許多知心的好朋友。」
她也認同我這麼說。
我問她:「蔡先生覺得要努力活下去,活得很好、很精采,才對得起父母,他也真的做到了。那麼媽媽糾正你的行為時,你的態度是應該的嗎?」
她搖搖頭,還轉向母親說:「媽媽,對不起!」
我摸摸她的肩膀,讚許她反應得很好、很快!
圖/pixabay勝利是可以靠後天的努力與堅持得到的
明確引導
最後我跟她說:
我們人活著,一直在學習三樣東西:就是知識、技能和情意。
考試成績雖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能力,但是聰明的人,卻沒有盡力去準備考試,才讓分數變低的,那就要面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誠心誠意接受父母的糾正。
學習技能這件事,所謂『熟能生巧』,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就應該堅持。像蔡先生堅持學樂器般的精神。再看看你跟著同學去畫畫班,只是去聊天,沒認真學技巧;你學英文,從不主動複習;你學木笛,已經進到最厲害的A團,卻因為準備全國賽的辛苦而想退團,如此就是不肯堅持的表現,的確是要反省的。
情意是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態度,一個人不論知識與技能,表現優異或者落後,情意是最重要的,與人相處要善良、要誠懇、要負責、要守信用‧‧都是情意的表現,在還沒有把知識與技能的項目,學得很棒的時候,要先把情意做得很好。
她笑笑的說:「我知道了,就是要聽話、不可以頂嘴、要愛護小妹妹。」
我一直相信,隔代教養並不是問題,有沒有用心去發掘問題,並認真找到解決辦法,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