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身為一位大學生擁有的選課自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籠中鳥的呢喃】

說實話,大一大二醉心於課外活動,在兼顧繁重的必修學分下,其實沒有太大的動力和精神再去修習系外選修,頂多只能靠通識課來透透氣。
直到大三,打開選課系統,發現課表終於沒有再被內定必修塞爆,於是開始探聽各系的經典好課,同時也發現學校開始有一些新興的課程制度(第十學院揪課系統),正當興沖沖的想要排課時,才發現自己其實處在一個學分承認相當嚴格的科系。
「系外選修承認九學分,其中只有三學分可自由選修,剩下都只能從某年由某些人制定的表格來選修,選擇權薄弱。」
知道現實的第一瞬間,其實抱怨體制了一陣子,後來想想是不是有可能有改變體制的機會,自己草擬了一些想法之後,跑去問了以前爭取過的學長,才發現自己其實想得太過單純,原來這樣的嚴格其實已是很大的讓步,讓我從頭再想了一次,選課自由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相對自由 - 鳥籠的比較】

因為內心響起這句話:「自由都是相對的」,於是我開始比較不同科系、不同學校、不同國家關於畢業學分的限制,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被討論多年的話題。關於不同國家比較,得到的結論不外乎都是台灣比國外限制較多;關於不同學校、科系的比較,比較少人特別去討論,總體來說其實有嚴有鬆。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下面兩個連結,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
(延伸閱讀 :
商業周刊-台灣的大學真的學風自由?先把必修課變少再說吧!)
(延伸閱讀 :
小世界週報-學分多≠學得多 台灣美國修課模式大不同)

【自由的自覺】

其實,好像從來沒有人硬性的規定你不准修任何的課,只是在軟性上不會被畢業學分所承認。
我覺得我們都要走過五個階段 :

(一)三餐由學校、家庭決定 – 十二年國教

基本上從早到晚,所有中小學的學生,都像是被丟上生產線的罐頭,忙著接下機器產出的成品,多半還沒有機會仔細品味就已經被真空包裝,準備送出。

(二)三餐的選擇變多但依然有限 – 剛上大學

罐頭在升大學的暑假把自己倒乾淨後,滿心期待的來到大學,想要嘗嘗新口味,卻發現學習就像在學餐打飯,吃來吃去都是那幾樣。
也常常會發現,網路上評論說好吃的涼麵、很甜的飲料,自己吃起來,會發現好像跟評論講的不完全相同,才知道原來很多東西要自己吃過才知道喜歡不喜歡。
生活小CASE:別人喜歡吃香菜,你未必會喜歡吃香菜。

(三)認識奇形怪狀的料理 – 課外活動、線上資源、新興開課方式

幸好,罐頭已經脫離原本那條生產線,幸運的話會遇到一些貴人,讓你有機會體驗到截然不同的風味,不過前提是要先把學餐的東西嚥完,胃還有空間才裝得下。
有些人不愛吃正餐,只吃甜食,下場就是被罰多吃一兩年;
有些人又吃正餐又吃甜食,把自己搞到消化不良,甚至胃痙攣;
有些人胃口很小,決定吃完正餐就夠了。

(四)想要媽媽也會奇形怪狀的料理 – 試圖反抗或要求體制改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外面吃了某一道料理,回家之後希望媽媽也會煮的經驗。
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要一個平常只料理三餐的家庭主婦,要突然學會做一道法國料理,那不是也蠻荒謬的嗎?
面對孩子的要求,會有兩種類型的媽媽。
第一種是職人精神派,以後輩的技術水準為考量,堅持自己做的菜才是最棒的。只要好好吃下去,技術就是最棒的營養,頭好壯壯以後就能在社會生存下去,但是可能搞到營養不良了還沒警覺。
第二種是全人精神派,以後輩的均衡人格為考量,知道別人做的菜其實也很營養,鼓勵小孩去嘗試,自己也積極嘗試學習料理新食物。很常陪著小孩踩地雷,頻頻吃壞肚子,但是相信鐵胃是練出來的。

(五)找到喜歡的餐廳或者學會自己料理 – 回到自己

在知道學餐賣的不外乎經典好菜、地雷、空氣,也從外食品嘗過新滋味後,我們基本上對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已經有一定的了解。
也發現,等別人把料理做好,自己大概都已經餓死了。
有時候自己學校學餐的蝦仁炒飯不好吃,其實可以從網路上吃吃別間學校的。
未必要被補習班的天使紅蝦佐米食料理的廣告給拐去,卻由回到罐頭般的生活。
其實奶茶,也可以買紅茶和牛奶回來自己調製,未必要買手搖店的現成品。
找食材的過程,其實會看見更多食材,或許能激發更多創意料理,就算一大部分可能是黑暗料理,但相對於罐頭至少心甘情願吃下肚,試久了真正的口味就會出來了。

【籠外的風起雲湧】

看到每幾年就一次的教改,就像是看到努力學新菜色的媽媽。
嘗試解決體制內遇到的問題。
看到實驗教育的機構,如無界塾,就像是看到提早教小孩做菜的媽媽。
開闢了體制外的可能。
看到線上教育的機構,如均一教育平台,就像是看到不想讓小孩餓著的媽媽。
彌補了城鄉間的差距。
看到情境教育的機構,如LIS教學平台,就像是看到努力照顧厭食症小孩的媽媽。
加強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期待與能做的事】

若籠中鳥仍有主動權,且籠外正風起雲湧,似乎沒那麼悲觀。
或許你我眼裡的媽媽,沒辦法煮出盡善盡美的料理。
但其實在這個網路叢林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獨立,找到屬於自己的食材。
另一方面其實也要擔心知識焦慮下產生的暴飲暴食,但這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有緣看到這篇的你,是怎麼想的呢,希望有機會聽聽你的想法或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YA!數學課從此變成探索樂園!  英國優異級教師得主、《泰晤士報教育副刊》資深數學顧問 寫給所有數學老師的進修指南,用科學研究打破迷思, 建立師生都事半功倍的數學新教學法 ⭐國內數學教育者、各級學校數學老師一致推薦⭐ ⭐英美亞馬遜讀者評價4.7顆星以上⭐
Thumbnail
每樣東西都是門藝術,都是門工藝,連你站在街上也是門工藝。因為你在聆聽、你在觀察、你在品嚐
Thumbnail
來之前被說這邊會有一些廚具啊什麼的,……結果什麼都沒有啊嗚嗚嗚,沒再確認的我太粗心了。因為沒有電鍋,只好試著用鍋子煮飯,所幸第一次煮就滿成功的,難道我有鍋子煮白飯的天賦?(超雞肋的天賦)。......但馬桶就這樣one and only的站在廁所中間,整個如殘障廁所般寬敞大小的空間。
Thumbnail
自國中開始,我的總總蛻變,使我深刻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價值,也看見了在這樣教育環境下許多同學的成長,我覺得「包容」是一個在尊重個體、接納不同的環境中,很可貴的產物。在這裡真的可以看見學生主體性的體現,這樣的教育視學生為學習與教育的主體,鼓勵學生成為自己,也因此讓許多人慢慢找到獨特的自我價值。  然而好景
Thumbnail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YA!數學課從此變成探索樂園!  英國優異級教師得主、《泰晤士報教育副刊》資深數學顧問 寫給所有數學老師的進修指南,用科學研究打破迷思, 建立師生都事半功倍的數學新教學法 ⭐國內數學教育者、各級學校數學老師一致推薦⭐ ⭐英美亞馬遜讀者評價4.7顆星以上⭐
Thumbnail
每樣東西都是門藝術,都是門工藝,連你站在街上也是門工藝。因為你在聆聽、你在觀察、你在品嚐
Thumbnail
來之前被說這邊會有一些廚具啊什麼的,……結果什麼都沒有啊嗚嗚嗚,沒再確認的我太粗心了。因為沒有電鍋,只好試著用鍋子煮飯,所幸第一次煮就滿成功的,難道我有鍋子煮白飯的天賦?(超雞肋的天賦)。......但馬桶就這樣one and only的站在廁所中間,整個如殘障廁所般寬敞大小的空間。
Thumbnail
自國中開始,我的總總蛻變,使我深刻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價值,也看見了在這樣教育環境下許多同學的成長,我覺得「包容」是一個在尊重個體、接納不同的環境中,很可貴的產物。在這裡真的可以看見學生主體性的體現,這樣的教育視學生為學習與教育的主體,鼓勵學生成為自己,也因此讓許多人慢慢找到獨特的自我價值。  然而好景
Thumbnail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