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以有機農夫身分退休的莊全勝 │快樂第二職涯│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位屬兔的中年帥哥,為照顧年邁雙親及對故鄉土地的情感,毅然從都市返鄉務農,抱持尊敬土地疼物惜福的理念,堅持不噴農藥,不放除草劑,不施化肥,種出健康好米及四季果蔬。屬於莊屋中生代的莊全勝先生,曾於台北從事印刷工作,回憶起創業初期:「早期生意好做,經常忙到深夜11、12點,金門高粱酒的鋁箔彩盒都是我們一箱箱送到基隆港後船運過去的,有時候時間太晚不好意思麻煩司機,得靠自己親自載運,回到家兩個女兒都睡了,早出晚歸,好幾天父女沒見面是常事。」近年來客人多移轉大陸,和自己心中對故土伊人的承諾,面對過往榮景和今日淡泊,莊全勝先生泰然處之,是回鄉的時候到了,再次開拓屬於自己、屬於莊屋、屬於生命永恆價值的另一片新天地。
採訪‧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莊全勝由屋內往外透視,就是⾃⼰的⽥園。
「我心中,有一處自年輕至今,歷經無數寒暑,始終銘記的美景……
每年11月底到12月中,收割一片金黃,尤其黃昏時分漫步莊屋的產業道路上,空氣中充滿再熟悉不過的稻草與泥土混和的芳香,農人勞苦辛勤一年換得溫飽,終於有個空閒讓自己和土地休養生息。時值農曆春節的來臨,那片人與土地相依共融、自然流露的歡欣瀰漫莊屋。這份歲歲年年的感動,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回來!」

承繼父母親的務農精神

莊全勝的⽗親莊⾦樓先⽣,及母親。
莊全勝的父親莊金樓先生,現年90,曾任職新竹玻璃廠,假日回家幫忙農事,退休後開始種植地瓜,一種就是30年,最多時曾一季種植2甲地6萬顆地瓜,全靠莊金樓先生和夫人為之,成為一股凝聚家人團結的力量。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最忙碌的採收期,莊家兄弟姊妹,不管在何處打拚,必定放下手邊事物趕回家幫忙。莊全勝驕傲的說:「老爸工作很認真,連任地瓜產銷班班長、農會理事、監事20多年,每屆都做得很好,每年地瓜節都是他在號召,從不藏私的傳授地瓜栽培方法,最後交棒給我堂弟阿燈,也就是你們耳熟能詳的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正燈。」
莊全勝母親幫忙採收地⽠。
莊金樓想法深遠,鮮少使用農藥,如今是兒子的大力支持者。莊全勝的母親是典型傳統客家婦女,勤儉持家、任勞任怨,85高齡仍天天下田。孝順的莊全勝說:「老媽長年操勞,脊椎開過刀,本來心疼不想再讓她勞累,結果她和兩三個朋友偷偷去種。種植地瓜時留了一塊耕耘機回轉地,吩咐我幫忙翻地,我沒翻,隔天就見她拿著鋤頭翻地,也只能安慰自己,老媽喜歡就給她去種吧!」

關心與挑戰 成為進步動力

雖然是自耕農家庭出身,好學的莊全勝四處取經,掌握作物新知與有機管理方法,並效率非凡的將之實踐。有人路過莊全勝的田地,看他蹲在裡面勤奮除草,笑他浪費時間、吃力不討好;許多長輩見他使用從未見過的種植方式,如水稻插秧後日晒幾天,便會緊張的跑去告訴莊媽媽:「你兒子要把稻子種死啦!」
或熱心指點,種種考驗莊全勝──克服,為的就是證明不用農藥化肥也能種出好菜,「我的米雖然尚待改進,但我1斤賣85元,是慣行農法的3倍,每年還是供不應求!非常感謝這些支持我的人,很多老農都直呼搶錢!不過慢慢的他們明白,這是我付出心血所應有的收穫,觀念也開始轉變,例如我媽媽,她現在已經不使用農藥、尿素了。」
莊媽媽的改變讓他確信自己做對了!因為莊媽媽慣行農法行之有年,對於兒子為何要用更多的時間、體力來換取未知的成果,灑點尿素,蔬果不就又嫩又綠了嗎?噴點農藥,病蟲害不就減少了嗎?而這也是莊屋眾多長輩的困惑,也是轉型有機農夫所無法避免的質疑,不論是關心或挑戰,全化為他進步的動力。

種菜經 三不兩堅持

莊全勝的種菜經,除最基本的「不灑農藥,不施化肥,不噴除草劑」三不外,還有兩大堅持,其一,「只施基礎肥」。有機肥不同於化肥的快速分解,它會在土裡慢慢發酵,待植物根系長成正好吸收。化肥無法這麼長久,所以必須一直追肥,植物都是吃肥料長大。其二是「嚴格品管」,他語重心長:「農夫最辛苦的不是種植,而是『賣不掉』!就算售貨無虞,心裡仍然擔心貨物品質,譬如芋頭不切開無法確認優劣,所以客戶經常接到我的關切電話,就像是全套的售後服務般窩心!」
莊全勝積極鼓勵食用糙米,他表示賣米3、5年,客戶購買率持續增加,幾乎和白米打平。由此可見,藉由種植者提升自我完善的農業知識,反而是一個最直接便利的教育平台。
左|莊全勝不強調產品功效,只說明栽種與製造⽅式,產品就賣到缺貨。
中|樹合苑肯定莊全勝⽩⽶的品質,引進製做活鹽麴。         
右|兔匠⼩舖產品:薑⿈粉、蝶⾖花、糙⽶和福菜(由左⾄右)      
曾經種了500顆芋頭,結果每顆都煮不爛,全數充作肥料。番茄好不容易從小苗到結實累累,霸王寒流來襲無一倖免,又是顆粒無收。反觀也很有趣,看著剛移植的小苗乾枯羸弱,因一場雨水滋潤而昂頭挺胸,是生命活力的躍動;山藥畦的土壤被撐開產生裂紋,是長成收穫的喜悅;又或是幾天不見,番茄結滿藤蔓,是萬物自得的樂趣。莊全勝領悟到:「在農村自給自足,有得必有失,這個收成不好才能做別的,除了自己努力外還要靠天吃飯。但上天一定是公平的,友善種植只要兼顧到多樣化,有一樣減產就有一樣增產,總有一樣豐收。」
腳踏實地的農夫是和大自然最親近的人,近來大家總是朗朗上口的小農、農夫老師、返鄉農,莊全勝先包了!
左|杭菊採收。                      
中上|像⼩型聖誕樹、掛滿叮噹飾品的⾼雄⼗⼀號芋⾹⽑⾖,   
 病蟲害少、不吃肥,產量豐,⾮常適合有機栽植。    
中下|今年碩果僅存的⼀顆南⽠,淋上少許橄欖油,烤熟即成佳餚。
右|⼭藥的爬藤。中間⼀撮葉⼦被蟲吸⾷汁液⽽枯⿈凋萎。  

蔬食良品導入客家飲食

不僅如此,莊全勝先生努力將這些蔬食良品和養生概念導入客家飲食文化,研發健康而風味不減的傳統美食:
|⾃產⾃製的⽥園鮮味,⽶⾷⽠蔬茶飲⼀應俱全。
「我們先推大眾產品,以此踏出推廣健康的第一步,先從減少環境破壞開始,慢慢一步一步延伸,不求一步到位,例如我若完全不施肥,那就沒東西好收了,所以我使用有機認證的肥料。推廣米食也是如此,純米粄條、米粉一折就斷,一炒就爛,加點優質樹薯粉也無不可。做水粄必須用老米才好吃,自然就不需要使用新米再調澱粉自創新意。又譬如發糕是我從小吃到大,很喜愛的食物,我以酵母粉取代泡打粉,濃稠度和發酵度需要精準掌控。老人家拜拜喜歡紅色發糕,既喜氣又有誠意,我嘗試用紫米代替色料,從早到晚失敗5、6次,每次打開蒸籠都很落寞,一試再試終於成功,高高興興捧去給老人家!」
|莊全勝先⽣與吳怡鳳⼥⼠之結婚照。
莊全勝的妻子吳怡鳳女士,跟著先生下田、做加工,是幕後的溫柔推手。不多話的她,做事細緻層次分明極有效率。擁有烘焙丙級證照的吳怡鳳女士說:「做烘焙就是要有伴,有三五好友互相鼓勵,一起做麵包、做蛋糕、做餅乾,一起考證照,非常好玩。為什麼要自己做呢?一方面是興趣,一方面是提供親友安心西點,市售麵包有些會加三種添加劑,『改良劑』、『膨鬆劑』、『安定劑』才能達到零失敗、蓬鬆穩定的外觀和柔軟的口感。少少5克的麵糰就可以發很大,一捏就只有一小團……」
|太太,南⽠要切多⼤塊呢?
剛出爐的麵包,裡面的快速酵母仍然活躍,容易使人胃酸脹氣,莊全勝屢試不爽,有了太太使用老麵和新鮮酵母製做的麵包,便沒有這些惱人問題。
|吳怡鳳⼥⼠⾃製的⾦桔酒。
對於來自天龍國的吳怡鳳女士而言,不否認目前的生活狀態仍在調適當中;但同樣侍親至孝的她,非常理解先生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夫唱婦隨。對於致力改良傳統農業的莊全勝先生而言,這樣的生活是苦樂參半;但他也曾說過:「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把父母照顧好,我們現在才能這麼自由的實現夢想。既能奉養老爸老媽終老,又滿足我以有機農夫身分退休的願望,自然要繼續走下去囉!
|屬兔的莊全勝喜愛⽊作,這隻兔⼦是⽊作班同學聯合雕刻之贈禮,紀念歸鄉志趣。看⾒兔⼦就表⽰主⼈在家囉!

|看著⾃家⽥園,吃著⾃製⽔粄,⼈⽣夫復何求。

莊全勝的竹東印象

莊全勝回顧自己的家鄉莊屋,小時候的產業道路只有現在的一半寬,只能供腳踏車行駛,小孩都是打赤腳走路上學,放學就呼朋引伴去水溝玩水。後來馬路拓寬、水溝也鋪成水泥路,才逐漸成為今日平整寬敞的模樣。
家門前的農地菜園,童年每逢稻田收割,就變成莊屋孩子的棒球場。還有採收地瓜時,幫長輩一起推三輪車的情景,黃昏走在稻田旁,呼吸晚風送來的宜人稻香,至今仍深深烙印腦海。多年過去,莊屋依然是典型的客家聚落,晴耕雨讀、勤儉樸實、以農為樂,家族團結和睦,宛如世外桃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咚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竹東,無論喝不喝咖啡,應該都對於這家咖啡原物料、器材專營店有印象,它在竹東通往芎林、橫山的朝陽路上,已屹立13年了。自2006年開業以來,高啟峰與太太陳淑貞攜手從零開始摸索。 文‧圖/許佩玟
今年2月,2019世界盃沖煮大賽台灣選拔賽,竹東女孩徐詩媛從60位選手中晉級決賽,與10位晉級選手再較高下。除了使用大會指定咖啡豆沖煮之外,在自選沖煮賽程中,以自備的咖啡豆發揮巧思,設計獨到的沖煮手法,備受矚目,最終在台灣區選拔賽中奪冠。 攝影│林建同‧許佩玟 文字│許佩玟
常行走竹東-新竹幹道中興路,一定知道這面藍色彩繪牆,在非商業街道上顯得特別醒目,也是最好的招牌──仿米開朗基羅名畫《Creation of Adam》,人與人手指相接以傳遞一杯咖啡,仿如靈魂的傳遞。 圖│林建同 文│許佩玟
無論你喝不喝咖啡,只要常在竹東巷道中走動的人,一定知道這家小鎮上最童話的咖啡店,單站在門外就引動童心,給街頭與行人帶來一股溫馨、療癒感。Lambkin cafe' shop開幕首日的第一位客人說過:「在竹東是唯一」,5年過去了,至今依然是竹東風格獨具的一家咖啡店。 文‧圖/許佩玟
棲息地咖啡店座落於四縣道車速極快的中興路旁,這種地點要做賣五金、修車場等的「武市較適合,開店的Angus及雅云難道傻到看不懂嗎?還是因為店租較便宜?既然開了還不想掛招牌?後來終於掛了,但字小到不行,有跟沒有一樣。到底他們是想開店還是要倒店?這對年輕人在搞什麼名堂? 文字│智琪 攝影│鍾小宏 
過去提到「竹東」、「音樂」,幾乎等同於「山歌」,很少讓人聯想到其他,固然是竹東的特色,但似乎也拘限住了在地。然而,到了2016年,小鎮上開始有了轉變……
在竹東,無論喝不喝咖啡,應該都對於這家咖啡原物料、器材專營店有印象,它在竹東通往芎林、橫山的朝陽路上,已屹立13年了。自2006年開業以來,高啟峰與太太陳淑貞攜手從零開始摸索。 文‧圖/許佩玟
今年2月,2019世界盃沖煮大賽台灣選拔賽,竹東女孩徐詩媛從60位選手中晉級決賽,與10位晉級選手再較高下。除了使用大會指定咖啡豆沖煮之外,在自選沖煮賽程中,以自備的咖啡豆發揮巧思,設計獨到的沖煮手法,備受矚目,最終在台灣區選拔賽中奪冠。 攝影│林建同‧許佩玟 文字│許佩玟
常行走竹東-新竹幹道中興路,一定知道這面藍色彩繪牆,在非商業街道上顯得特別醒目,也是最好的招牌──仿米開朗基羅名畫《Creation of Adam》,人與人手指相接以傳遞一杯咖啡,仿如靈魂的傳遞。 圖│林建同 文│許佩玟
無論你喝不喝咖啡,只要常在竹東巷道中走動的人,一定知道這家小鎮上最童話的咖啡店,單站在門外就引動童心,給街頭與行人帶來一股溫馨、療癒感。Lambkin cafe' shop開幕首日的第一位客人說過:「在竹東是唯一」,5年過去了,至今依然是竹東風格獨具的一家咖啡店。 文‧圖/許佩玟
棲息地咖啡店座落於四縣道車速極快的中興路旁,這種地點要做賣五金、修車場等的「武市較適合,開店的Angus及雅云難道傻到看不懂嗎?還是因為店租較便宜?既然開了還不想掛招牌?後來終於掛了,但字小到不行,有跟沒有一樣。到底他們是想開店還是要倒店?這對年輕人在搞什麼名堂? 文字│智琪 攝影│鍾小宏 
過去提到「竹東」、「音樂」,幾乎等同於「山歌」,很少讓人聯想到其他,固然是竹東的特色,但似乎也拘限住了在地。然而,到了2016年,小鎮上開始有了轉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來高雄賣菜的阿伯,他專賣三種自種的菜,展現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對生活的堅持。儘管經常穿梭於屏東與鳳山之間,他仍然樂觀面對艱辛的務農生活。文章中描述了他的辛勤工作,以及在困難中不忘保持生活的熱情,反映出臺灣農民的堅韌精神。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訪談溪湖糖廠的退休員工莊榮春,談及他在溪湖糖廠的職業生涯,從技術生到鐵道工,並參與糖廠轉型為觀光景點的過程,見證了台灣糖業的興衰。
Thumbnail
#備註: 樸耘是我們的農場名稱 我父親堅持不賣樸耘的桂花樹,以及他對環境的熱愛,深深啟發了我。這篇文章訴說了保育土地、保護環境和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這片土地的變化,值得我們共同珍惜和用心守護。 #對環境的一份承諾。
Thumbnail
琅琅讀書聲中,春生逐光而去,漸去漸遠,臨了,回眸一笑。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
Thumbnail
他的父親是個有卓越眼光的人,小時候父親開始經營家具工廠,再將賺的錢大筆投資原木,幾十年前努力拼賺飽的年代,幾乎沒有森林保育觀念,那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上好的巨木、香杉、檜木、肖楠,而現在即便有錢、有管道也不見得有人割愛,也於是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產跟衣食無虞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來高雄賣菜的阿伯,他專賣三種自種的菜,展現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對生活的堅持。儘管經常穿梭於屏東與鳳山之間,他仍然樂觀面對艱辛的務農生活。文章中描述了他的辛勤工作,以及在困難中不忘保持生活的熱情,反映出臺灣農民的堅韌精神。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訪談溪湖糖廠的退休員工莊榮春,談及他在溪湖糖廠的職業生涯,從技術生到鐵道工,並參與糖廠轉型為觀光景點的過程,見證了台灣糖業的興衰。
Thumbnail
#備註: 樸耘是我們的農場名稱 我父親堅持不賣樸耘的桂花樹,以及他對環境的熱愛,深深啟發了我。這篇文章訴說了保育土地、保護環境和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這片土地的變化,值得我們共同珍惜和用心守護。 #對環境的一份承諾。
Thumbnail
琅琅讀書聲中,春生逐光而去,漸去漸遠,臨了,回眸一笑。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
Thumbnail
他的父親是個有卓越眼光的人,小時候父親開始經營家具工廠,再將賺的錢大筆投資原木,幾十年前努力拼賺飽的年代,幾乎沒有森林保育觀念,那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上好的巨木、香杉、檜木、肖楠,而現在即便有錢、有管道也不見得有人割愛,也於是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產跟衣食無虞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