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物語-起源:從成功嶺到單位分發的策略規劃與過程

2021/07/24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話當年2017,兵單來到家中,告知兩個禮拜後,8月7日入伍(不要問我為什麼把日子記得那麼清楚,這個入伍日期實在嘲諷滿點),開始為期1年15天的替代役生涯。
這篇文章將敘述自己選役別&選單位策略規劃與過程(文長慎入)。

成功嶺新訓階段

最初的旅程,先到成功嶺受訓12天(新訓),中間會透過役別甄選,把大家分發到不同役別,會在接受各需用單位要求的專業訓練(專訓),最後依照分發條件以及成績,分發到各單位服務。
在成功嶺新訓階段,有幾件重要的事要完成:
  1. 平安離開成功嶺(重要程度5顆星,但不在本篇文章討論範圍)
  2. 役別甄選:選擇自己要的役別,影響之後服勤的機關體系及地點。
  3. 成功嶺成績:影響專訓的單位分發,成功嶺成績佔至少40%的比重。

關於選役別-過多的雜訊

不論是在上課,或是任何空檔,發現大家無所不用其極,將彼此之間獲得的資訊做交流與交換,各處都在進行交換情報的活動,從網路分享、退役的朋友、正在服役的學長、帶隊的長官、朋友的朋友…..,最後,所有的資訊都被攪成一鍋大雜燴。
有人說自己的朋友在某地方當司法役是爽缺,但有人提出反例;有人說教育役除了被當工友使喚外,剩下的時間都是自由的,但網路上批評教育役的心得文卻又很多;有人說網路上沒什麼消息的是低調爽缺,但有人又說是因為機關的長官欺壓,不能把消息放上網……。
資訊參雜了許多主觀意見,因此你很難判定說別人說得爽缺,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還是說是因為他的心態跟觀念,讓屎缺也有爽缺的解讀?
在客觀上,選了好役別,不一定能挑到好單位;挑到好單位,不一定能挑到爽缺。但很多人放棄了思考,一味的人云亦云,以偏概全的認為好像只要選到好役別就等於上天堂一樣(役別只是進入門檻,真正影響天堂地獄的,是服勤地點跟工作崗位,還有心態),因此,在成功嶺的講師、長官、隊長都時常對我們說著一句話:
好單位也有屎缺,爛單位也有爽缺。
選前用這句話叫大家看「開」一點,但真正把話聽進去的很少;選後當做安慰的話,讓沒選到自己心中理想役別的人看「開」一點。
平心而論,就是不要把選錯役別這件事看得太嚴重。畢竟,在真正下單位之前,一切都是變數
更何況,有些役別,你想選還不一定選得到!

從能掌握的資訊下手

既然不確定的訊息這麼多,只能試圖先搜集確定性的資訊,找出自己可以努力的地方,走一步算一步。

成功嶺成績的評分標準

最基本的,網路上就能查到,講義上也能看到的,就是成功嶺成績的評分標準,以下為各科成績的比重:
  1. 學科(50%):25題是非,25題選擇,考試範圍為替代役相關法規。
  2. 術科(40%):基教(15%)+3000公尺徒手跑步(25%)。
  3. 生活勤務(10%):平時表現+內勤加減分+公差+替歌競賽
(成功嶺相關資訊與細節,網路很多,在此簡述跳過)
從中可以瞭解到,學科以及術科比重最重,而且評分標準中,基教評分是由長官去評比,分數都會給得差不多;生活勤務雖然是由學長評比,但只佔10%因素,除非表現優異,不然大部分的人成績也都差不多;只有跑步學科的分數,是可以靠自己努力去爭取的;。
有了基本的認知與分析後,針對各個績效目標,規劃自己的日常行動方針,以提高整體的成功嶺成績(如下圖)。
紅字部分為每日行動方針

役別甄選的相關數據資料

再來為役別甄選的資訊,這部分的資訊,全都是從成功嶺給的紙本資料、講師、隊長或長官口中,獲得較為可信的資料來源做使用,這邊分享幾個自己認為較為關鍵的數據項目:
  1. 職缺總數:一進去成功嶺,就會發一張這一梯次,各役別開缺的名額以及甄選條件,把所有職缺額加起來,得出來的職缺總數會大於替代役人數(如果人數大於職缺,會造成少數替代役沒單位去),因此可以從職缺總數推估本梯替代役人數最大值(82前跟83後的開缺名額會分開算)。
  2. 替代役人數:若講師或長官有透露,可以直接參考用,若自己有算出職缺總數,可以比對兩組數據的差異。(若差異太多,可以兩組數字相加除二,或是職缺總額*0.9……,這部分估算因人而異)
  3. 學歷分佈:講師或長官可能會透露學歷分佈的比例,再將算得的替代役人數(或職缺總數)乘上各學歷分佈,就可以得出各學歷分佈人數。這數據很關鍵,因為可以看到各學歷人口的數量多寡,並思考該如何擬定自己學歷階層的甄選策略。(不打算發揮學歷優勢的這點請省略
  4. 各地缺額不在乎分發地點的這點可以忽略;在各役別甄選資料中會敘述,有些會直接寫出來(金門一名、澎湖一名….);有些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去判斷(金門戶籍優先錄取….),先把不考量的地點刪去,剩下不清楚的作為保留,然後算出各個可能分發地點的機率
    像自己先分成外島缺額本島缺額,然後算出各役別留在本島的機率,供之後選役別作考慮。(假設外島缺額都為5名,役別A、B、C總缺額各為10名、25名及50名,留在本島機率分別為50%、70%與90%)
上面的數據都是為了役別甄選做的前置準備(數據蒐集以及運算),並結合大數法則期望值主觀機率的觀念,去為之後的決策判斷做基礎。
紅框部分為選役別前需要收集的資訊

役別甄選策略

1.學歷優勢:能不能發揮學歷優勢,不是我們說得算,而是各役別甄選條件說得算,有些要求相關科系畢業;有些要求最高學歷:有些要求專業證照;只能從中權衡利弊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甄選條件
如果只有高中畢業,學歷會被其他高學歷碾壓,這時候就要選擇高學歷份子無法發揮優勢的役別(像教育役,除非有符合優先資格的專長或學歷,剩下的進行無差別抽籤);如果是大學畢業,遇到碩士學歷太多,建議選擇甄選條件順序較前面的(專業證照、相關科系等),若沒有相對優勢,建議找無差別抽籤的役別會比較好;碩班或博士,比較沒有學歷方面的問題,跟低學歷比起來,只輸在專業證照與相關科系。
2.大數法則:假設學歷分佈為:博士2%、碩士58%、學士38%、高中2%,根據大數法則隨機分配後的期望值,因該會跟上述比例差不多。(假如一個中隊100人,隨便挑一個中隊去清點,學歷分佈應該會跟上述差不多)
如果認同上面的結論,各役別甄選的開缺,報名的學歷分佈應該也會符合大數法則(熱門役別跟冷門役別可以在作主觀機率上的調整,像是教育役有70%碩士,四大金剛的碩士比例只有45%)。
因此,只要將各役別的職缺數量跟學歷分佈相乘,我們就可以得出各役別缺額的學歷報名分佈概況,讓自己避開較為不利的甄選條件。
3.努力程度的衡量:雖然選役別無關成功嶺成績,但單位分發,成功嶺成績至少佔4成,套一句以前考基測、統測、學測時常聽到的話:
成績好,你選學校;成績不好,學校選你。
同樣的道理,也能用在之後的單位分發上。
假設外島缺額都為5名,役別A、B、C總缺額各為10名、25名及50名,留在本島機率分別為50%、70%與90%。
客觀上役別C可能為最佳解,但如果比較喜歡役別A的服勤內容,這時候就要問自己:如果對役別A有興趣,又想要留在本島,就必須讓自己的成績維持在前50%,如果想選到理想中的地點,還要必須更努力,請問我有這樣的覺悟嗎?願意為此付出多少努力?還是選擇C,用輕浮的態度隨便敷衍,只要分數壓在前90%就行了

目標役別篩選流程

  1. 當時面臨畢業旺季,有近6成碩士畢業生,博士佔2%,加上少數有專業能力、相關科系畢業的優先甄選外(假設共佔1成比例),扣除最優先的1成人口,除非碩士生超過職缺數,不然剩下的9成職缺,只要是碩士都可以優先選擇;若不打算發揮學歷優勢,就是看到時候役別的開缺數除與報名人數,靠籤運的成分很大(10%~50%不等)。
    另一方面,大部分役別甄選條件都是:專業>相關科系(博>碩>學)>非相關(碩士>學士),只有少部分役別是無差別投票制。因此,對自己來說,沒有理由不選擇發揮學歷優勢>不發揮學歷優勢
  2. 自己最理想的目標,是選擇留在高雄(役別因為雜訊太多所以先暫時不考慮),但理想終究是理想,沒下單位前都是變數,因為更具體的地方開缺要等專訓才知道,因此只能先透過開缺資訊,把自己能接受的優先順序排好:本島(高雄>南部>中部)>外島(只開外島的職缺不考慮),最後算出各役別留在本島的機率有多少。
  3. 先透過學歷篩選,把碩士資格甄選條件較為前面的役別挑出來,然後評估職缺開在本島的機率有多少,最後依照機率、興趣以及努力程度,排序自己的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第三……。

最終的選擇-高檢役

再三評估後,最後我第一志願是高檢役,後面的第二、第三志願則是其他的司法役,最重要的幾個原因如下:
其一,甄選條件中,碩士學歷優勢最能被凸顯!(雖然前面條件還有相關專業證照以及相關科系畢業,但人數極少)
其二,周遭沒有任何學法律的朋友,因此決定去結識一些法律人。(本島條件中,發現剩下的役別中,本島機率都差不多,因此只能從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去評估)
其三,身處在法治社會,不學點法律知識,難免未來在社會上闖蕩,與他人有法律上的糾紛,不如現在學起來,至少懂得在適時的時候保護自己。
當初在猶豫高檢役的時候,有請女友打聽一下高檢役的專訓資訊,當自己知道專訓要考法條的時候,自己也很掙扎,畢竟自己不是法律相關系所畢業的,在完全沒底子的狀況下,想考贏本科生是很難的(底子扎實),何況還要跟其他非本科系的人競爭。
還記得要跟自己的對白嗎?如果對高檢役非常有興趣,但是之後卻又想要留在高雄,那我不只從成功嶺開始就要很努力,在專訓要更努力才行,不能有絲毫懈怠,才有可能有分發在高雄的機會(還要有開缺才行),我有這樣的覺悟嗎?
最後,我告訴我自己,要用信心去戰勝恐懼,要用自己對法律的興趣與熱情去戰勝恐懼;告訴自己,在努力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要相信自己做的到。
成功嶺的策略地圖完成,紅框部分為戰略目標-高檢役&高雄
到了役別甄選時,彷彿照著擬好的劇本走一樣,毫無懸念的選到高檢役;之後的結訓,也以中隊第二名的成績離開成功嶺(如下圖)。
紅字部分為成功嶺結訓成果

高檢役專訓階段

告別成功嶺,趁著短暫的周末,近可能地搜集專訓成績以及單位分發的相關資料,休息個短暫的周末後,隔周馬上接著專訓。
最後,搜集並整理出來的資料如下:
  1. 成功嶺成績(40%)
  2. 專訓成績(60%):學科綜合測驗(40%)+品德操守(20%)
  3. 戶籍分發:總成績之前,有一個戶籍分發優先選擇權,不論成績高低,只要有分發縣市的戶籍,有優先選擇戶籍地單位分發的權利,同戶籍地的人,在依成績高低依序選擇。這個資訊非常重要,因為這條規則,競爭者從82年次的所有高檢役,縮小到只剩同戶籍的幾個人。
另外,專訓期間也搜集到兩個關鍵資訊
  1. 高雄缺額:檢察署在高雄的地點,有高雄分院檢察署、高雄地方檢察署、橋頭地方檢察署(這一梯只開檢察署,沒開法院缺額),而根據同梯的朋友透露,高雄地檢署已有明確的公文宣佈開放3個缺額,而自己目標就是高分院(事少)或是地檢署(離家近),因此至少能確定高雄是有名額可以選的。
  2. 戶籍人數:這部分有人請大家去填各自的戶籍縣市,因此也確定高雄有7位競爭者,因此只要努力讓自己成績落在高雄地區的前3名,至少能保有高雄地檢署的一席額缺。
之後,依照搜集的資訊設立目標,並擬訂自己的行動方針(如下圖)。
紅字部分為自己的日常行動方針
最後,總成績以高檢役第七名高雄區第一名成績結訓(如下圖)。
紅字部分為專訓成績&成果

總結策略流程規劃

策略的擬定,不可能一開始就規劃完善,我們只能先從已知的資訊開始,對於未知的情況,去做情境與相應對的假設。隨著過程中補充新的資訊,或是獲得關鍵資訊,又或者是情勢逐漸明朗,在依照狀況彈性調整策略規劃跟具體行動方針。
看完從選役別到單位分發的故事,這邊跟大家梳理一下關於自己大概的策略流程規劃:
  1. 瞭解遊戲規則:對於一個剛到新環境的新人而言,周遭的人事物都是陌生的,想要瞭解現在的狀況,就是盡可能的去搜集訊息,嘗試拼湊出環境大概的輪廓與樣貌。(替代役生涯,會經歷的成功嶺跟專訓過程)
  2. 遵守遊戲規則:瞭解所處的環境中,自己與外在人事物的互動,是處於什麼樣的關係,要遵守哪些規則。(新訓、專訓需要遵守的規則)
  3. 要達成的績效目標:遵守遊戲規則只能讓自己在環境中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權,需要從遊戲規則中找出跟自己切身相關的目標,將最終目標(高檢役&高雄)逐一分成不同的主要目標(成功嶺成績、專訓成績)與次要目標(各成績組合的比重),並確保目標之間有明確的關聯性
  4. 制定行動方針:想要達成目標,需要完成哪些任務與日常行動,將行動與目標做連結,確保行動確實能達到目標要求。(筆試要高分,背前人筆記、考古題、上課認真聽講;跑步要過,每天晨跑要認真練)
藉由這種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或是目標行為導向的策略規劃,逐漸梳理出自己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之處(如下圖所示)。
整體策略規劃圖(紅字部分為行動方針)
當然,真正的策略規劃比這複雜的多,這邊只是賣弄之前策略課程學到的策略觀念,作個簡單的運用,歡迎大家提出意見互相交流!

後記

回想當初,許多人聽到我能選到自己要的役別跟單位,總結為是我運氣好
但俗話說的好: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有多少人去注意到,如願以償的背後,是花了多少心力與努力,才達到自己要求的目標。(不否認有運氣成份,但不該佔有絕大多數的比例)
希望藉由這篇美其名為策略規劃,實際上是在說自己心路歷程的文章,讓大家重新看待運氣與努力之間的組成比例
那些事前準備跟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不應該都由運氣給囊括起來。
謝謝各位將文章認真看到最後的朋友,在此向你們的耐心,獻上最高的致敬將5200字的文章給看完,謝謝大家
222會員
431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