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興松展農家子弟真本色

2021/07/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竹東,尤其是外五里與上坪、瑞峰、軟橋、員崠一帶,每幾步路就見一小塊的菜園農地錯落在馬路、住宅之間,或巷弄之後,白日裡菜園是不見人影的,到了臨晚,這些小菜園小農地上才紛紛出現農作者。那天臨晚,天色漸暗,在散步的回程撞見了正要離開農地的呂興松,就是這樣的農作人,菜園就在住家旁。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農家子弟的本色

現年59歲的呂興松,原來在園區工作,因父親過世,提早在50歲那年即退休,接手照料家中的農地。雖說是退休後投入農作,其實在工作期間也不曾丟下家中農務,他笑說,「那時哪有甚麼休假日,{人崖}爸早就安排好我下班後、假日要做的事(農務)。」與他同一輩的農家子弟似乎都是這樣的,無論在外從事什麼工作,回家來都得務農,是確確實實的農家子弟。
呂興松透露,原來家中的農地面積更大,從中興路295巷跨北二高到約有4分地,因建設北二高被徵地,家中農地因此被公路剖開,一分為二。
住家旁的菜園,呂興松種植多樣而少量的蔬菜。圖為他最喜愛的蜜雪兒。

自己吃的蔬菜自己種

說是退休後全職從農,其實地大顧不來,農作也只為自家吃,並非大量栽種販售,因此僅就住家兩側的小塊農地闢成菜園,與母親依季節種些時蔬。走訪他的菜園,一側玉米、地瓜正生長著,種植面積稍大些,另一側種類可多了,蒜、番茄、高麗菜、結頭菜、荷蘭豆、翠玉小白菜蜜雪兒……秋季是最好種植的時候,什麼菜苗都很容易就種起來了。說到近年較熱門而普遍的蜜雪兒,介紹金黃色半結球、特別柔軟的口感,似乎特別獨鍾,原來他8年前就從日本帶回種子來繁殖了。
別看這些菜苗不多,有時自家吃、分贈親友仍有餘,他80幾歲的老母親還會拿去市場賣──市場周邊許多小農賣的菜都是這樣來的。
呂興松說,因為種菜主要是自己要吃的,用農藥會看作物來用,多只在菜苗時期施灑,葉菜類在葉菜成長時就不施用,結果類的在果實長出前噴灑……如此,農藥殘存量到了採收時會降到安全值以下,可確保安心食用。市場裡有些人喜歡買小農種的菜,為的就是這份安心感。
這片農地上種植呂興松自家想吃的玉米、地瓜。

竹東印象

目前在農地間別墅般的住家,是家族世代都在三重的呂興松退休後所建。老家原來在中興路對面,以前老家旁就是磚窯廠,經濟轉型,磚窯廠老早就拆得一乾二淨不見痕跡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東咚鏘
東咚鏘
自竹東出發,尋訪挖掘在地故事,從現存、現有的人、事、物開始,猶如拼圖般逐步將觸角蔓生向過往的歷史。 一面介紹今日正在發生的事,一面發掘過往的曾經,讓我們與大家重新認識竹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