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興松展農家子弟真本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竹東,尤其是外五里與上坪、瑞峰、軟橋、員崠一帶,每幾步路就見一小塊的菜園農地錯落在馬路、住宅之間,或巷弄之後,白日裡菜園是不見人影的,到了臨晚,這些小菜園小農地上才紛紛出現農作者。那天臨晚,天色漸暗,在散步的回程撞見了正要離開農地的呂興松,就是這樣的農作人,菜園就在住家旁。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農家子弟的本色

現年59歲的呂興松,原來在園區工作,因父親過世,提早在50歲那年即退休,接手照料家中的農地。雖說是退休後投入農作,其實在工作期間也不曾丟下家中農務,他笑說,「那時哪有甚麼休假日,{人崖}爸早就安排好我下班後、假日要做的事(農務)。」與他同一輩的農家子弟似乎都是這樣的,無論在外從事什麼工作,回家來都得務農,是確確實實的農家子弟。
呂興松透露,原來家中的農地面積更大,從中興路295巷跨北二高到約有4分地,因建設北二高被徵地,家中農地因此被公路剖開,一分為二。
住家旁的菜園,呂興松種植多樣而少量的蔬菜。圖為他最喜愛的蜜雪兒。

自己吃的蔬菜自己種

說是退休後全職從農,其實地大顧不來,農作也只為自家吃,並非大量栽種販售,因此僅就住家兩側的小塊農地闢成菜園,與母親依季節種些時蔬。走訪他的菜園,一側玉米、地瓜正生長著,種植面積稍大些,另一側種類可多了,蒜、番茄、高麗菜、結頭菜、荷蘭豆、翠玉小白菜蜜雪兒……秋季是最好種植的時候,什麼菜苗都很容易就種起來了。說到近年較熱門而普遍的蜜雪兒,介紹金黃色半結球、特別柔軟的口感,似乎特別獨鍾,原來他8年前就從日本帶回種子來繁殖了。
別看這些菜苗不多,有時自家吃、分贈親友仍有餘,他80幾歲的老母親還會拿去市場賣──市場周邊許多小農賣的菜都是這樣來的。
呂興松說,因為種菜主要是自己要吃的,用農藥會看作物來用,多只在菜苗時期施灑,葉菜類在葉菜成長時就不施用,結果類的在果實長出前噴灑……如此,農藥殘存量到了採收時會降到安全值以下,可確保安心食用。市場裡有些人喜歡買小農種的菜,為的就是這份安心感。
這片農地上種植呂興松自家想吃的玉米、地瓜。

竹東印象

目前在農地間別墅般的住家,是家族世代都在三重的呂興松退休後所建。老家原來在中興路對面,以前老家旁就是磚窯廠,經濟轉型,磚窯廠老早就拆得一乾二淨不見痕跡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咚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
在竹東,時不時就會聽人提到阿燈哥,也許還沒見過就吃過他種的米──他是2011年種出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莊正燈。每到他的農地倉庫,就只見他拎著豐收的作物進進出出,一刻不得閒,那首〈王老先生有塊地〉的童謠,彷彿是他的寫照,這是一個多棒的農家天堂嗎?其實並不!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一位屬兔的中年帥哥,莊屋的莊全勝先生,曾於台北從事印刷工作,早期忙到深夜11、12點,好幾天父女沒見面是常事,近年客人多移轉大陸,為照顧年邁雙親及對故鄉土地的情感,毅然從都市返鄉務農,抱持尊敬土地疼物惜福的理念,種出健康好米及四季果蔬再次開拓屬於自己、屬於莊屋的價值。 採訪‧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在竹東,無論喝不喝咖啡,應該都對於這家咖啡原物料、器材專營店有印象,它在竹東通往芎林、橫山的朝陽路上,已屹立13年了。自2006年開業以來,高啟峰與太太陳淑貞攜手從零開始摸索。 文‧圖/許佩玟
今年2月,2019世界盃沖煮大賽台灣選拔賽,竹東女孩徐詩媛從60位選手中晉級決賽,與10位晉級選手再較高下。除了使用大會指定咖啡豆沖煮之外,在自選沖煮賽程中,以自備的咖啡豆發揮巧思,設計獨到的沖煮手法,備受矚目,最終在台灣區選拔賽中奪冠。 攝影│林建同‧許佩玟 文字│許佩玟
常行走竹東-新竹幹道中興路,一定知道這面藍色彩繪牆,在非商業街道上顯得特別醒目,也是最好的招牌──仿米開朗基羅名畫《Creation of Adam》,人與人手指相接以傳遞一杯咖啡,仿如靈魂的傳遞。 圖│林建同 文│許佩玟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
在竹東,時不時就會聽人提到阿燈哥,也許還沒見過就吃過他種的米──他是2011年種出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莊正燈。每到他的農地倉庫,就只見他拎著豐收的作物進進出出,一刻不得閒,那首〈王老先生有塊地〉的童謠,彷彿是他的寫照,這是一個多棒的農家天堂嗎?其實並不!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一位屬兔的中年帥哥,莊屋的莊全勝先生,曾於台北從事印刷工作,早期忙到深夜11、12點,好幾天父女沒見面是常事,近年客人多移轉大陸,為照顧年邁雙親及對故鄉土地的情感,毅然從都市返鄉務農,抱持尊敬土地疼物惜福的理念,種出健康好米及四季果蔬再次開拓屬於自己、屬於莊屋的價值。 採訪‧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在竹東,無論喝不喝咖啡,應該都對於這家咖啡原物料、器材專營店有印象,它在竹東通往芎林、橫山的朝陽路上,已屹立13年了。自2006年開業以來,高啟峰與太太陳淑貞攜手從零開始摸索。 文‧圖/許佩玟
今年2月,2019世界盃沖煮大賽台灣選拔賽,竹東女孩徐詩媛從60位選手中晉級決賽,與10位晉級選手再較高下。除了使用大會指定咖啡豆沖煮之外,在自選沖煮賽程中,以自備的咖啡豆發揮巧思,設計獨到的沖煮手法,備受矚目,最終在台灣區選拔賽中奪冠。 攝影│林建同‧許佩玟 文字│許佩玟
常行走竹東-新竹幹道中興路,一定知道這面藍色彩繪牆,在非商業街道上顯得特別醒目,也是最好的招牌──仿米開朗基羅名畫《Creation of Adam》,人與人手指相接以傳遞一杯咖啡,仿如靈魂的傳遞。 圖│林建同 文│許佩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參加娘家弟弟的婚宴,我們夫妻自馬六甲返台一趟,順便渡假。遠遊雖好,終究得回家,舟車勞頓凌晨才到家門,儘管昏暗,我仍一眼確認,庭院那棵原已結果的哈密瓜只剩枯藤。儘管一段時間無人照料,幸而紅毛榴槤、柿子長得很好,這幾棵果樹生命力強,嬌客不嬌,真好。 家公生前種了十幾棵羅漢松,但先生懶得澆水,羅漢
升國一的那個暑假,阿財就被父母從三重帶回雲林的鄉下老家,幾個還在老家的好朋友,一聽到阿財回來的消息,就馬上騎著腳踏車跑來找他玩,而青梅竹馬,長他兩歲的的小瑜姐也在其中。 幾人先去阿財爺爺的田地烤蕃薯,趁著空檔幾人是開心的聊著,兒時和阿財最要好的阿良感慨地說道,現在都沒什麼牛糞,讓他的水鴛鴦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搬來台東。隔年四月,正逢洛神育苗的季節,有朋友送了幾棵洛神苗。當時不清楚洛神為何物,種到十一月開花結果了,才趕快去問人要怎麼處理。原來洛神花凋謝之後,留下的花萼會逐漸長大,成了我們所食用的洛神花,其實那個部位並不是花,也不是果實。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林口位於台灣新北市,有些地方還保留一些農家。他們種植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林口農家以其勤勞和生產力而聞名。林口農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土地開發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他們仍然致力於為社區提供新鮮、健康的食品。 用粗硬蠟筆畫出的線條粗細不一,有種自然的流動感。加上淡淡的 watercolo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這是農家的一個小角落,很清閒悠哉。小菜園裡的小太陽剛剛發出了一些小芽,看起來很可愛也很弱小。我真想讓自己就住在這裡,應該是很平靜、很舒服的生活。沒事種種菜、看看天空、畫畫,應該是不錯的日子。 中間那條黑線其實是一個木瓜樹,還沒有結果,就簡單地掛著幾片葉子。我也不畫它了,直接就圈圈代替了過去。感覺有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參加娘家弟弟的婚宴,我們夫妻自馬六甲返台一趟,順便渡假。遠遊雖好,終究得回家,舟車勞頓凌晨才到家門,儘管昏暗,我仍一眼確認,庭院那棵原已結果的哈密瓜只剩枯藤。儘管一段時間無人照料,幸而紅毛榴槤、柿子長得很好,這幾棵果樹生命力強,嬌客不嬌,真好。 家公生前種了十幾棵羅漢松,但先生懶得澆水,羅漢
升國一的那個暑假,阿財就被父母從三重帶回雲林的鄉下老家,幾個還在老家的好朋友,一聽到阿財回來的消息,就馬上騎著腳踏車跑來找他玩,而青梅竹馬,長他兩歲的的小瑜姐也在其中。 幾人先去阿財爺爺的田地烤蕃薯,趁著空檔幾人是開心的聊著,兒時和阿財最要好的阿良感慨地說道,現在都沒什麼牛糞,讓他的水鴛鴦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搬來台東。隔年四月,正逢洛神育苗的季節,有朋友送了幾棵洛神苗。當時不清楚洛神為何物,種到十一月開花結果了,才趕快去問人要怎麼處理。原來洛神花凋謝之後,留下的花萼會逐漸長大,成了我們所食用的洛神花,其實那個部位並不是花,也不是果實。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林口位於台灣新北市,有些地方還保留一些農家。他們種植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林口農家以其勤勞和生產力而聞名。林口農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土地開發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他們仍然致力於為社區提供新鮮、健康的食品。 用粗硬蠟筆畫出的線條粗細不一,有種自然的流動感。加上淡淡的 watercolo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這是農家的一個小角落,很清閒悠哉。小菜園裡的小太陽剛剛發出了一些小芽,看起來很可愛也很弱小。我真想讓自己就住在這裡,應該是很平靜、很舒服的生活。沒事種種菜、看看天空、畫畫,應該是不錯的日子。 中間那條黑線其實是一個木瓜樹,還沒有結果,就簡單地掛著幾片葉子。我也不畫它了,直接就圈圈代替了過去。感覺有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