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科幻小說連載: 特派記者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倫敦,西元2030年。坐在一如往常擁擠的地鐵裡,艾琳的心情格外興奮,但不可否認帶點緊張,因為這是她要加入夢寐以求的公司的第一天。但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即將被捲入一場未來科技與人類智慧的風暴中。


她把留了多年的長髮剪成俐落的齊肩中短髮,穿了剪裁合度套裝,配上新高跟鞋,有點不習慣,還偷偷看了下地鐵車窗倒影裡自己的新造型。 


「國王十字地鐵站,下車的乘客,請小心月台間隙(Mind the gap)。」到站的廣播把她的思緒拉了回來,地鐵在有數百年歷史的倫敦的國王十字地鐵站停了下來。她隨著黑壓壓的人潮下車,步行五分鐘到新公司總部上班。


Business News Beat新聞社


在過去20年當中,在飛快進步的人工智慧科技浪潮推動下,人類摸索著生存之道,已經不再討論機器人是否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天才創業家麥斯寇警告機器人將摧毀人類的可怕後果並未發生,正因為知道人工智慧的危險之處,人類處處防備著,控制著,不讓機器人有彼此以自己創造的語言對話的可能。


「人機共存,創造美好宇宙」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麥斯寇競選時的口號,在這樣一個前瞻者的堅強意志下,機器人不被允許具有獨立意志,被設計為僅能聽從人類命令行事,並且會在人下達錯誤致命決定時放棄執行的夥伴。 


艾琳正是享受這一切成果的美國華人新生代。隨著雲端科技和通訊科技的高速發展,連機器人都不再需要形體,可直接從雲端透過裝置協助人類的工作,由此人類和機器人成為共生共存的夥伴關係。 


念舊的英國人倒是很不能理解美國人事事求新的做法。倫敦的百年地鐵,還是老樣,差別是現在全都無人駕駛了,再也不怕地鐵工會罷工。艾琳走上階梯,穿過馬路,看著面前的雄偉建築物,深呼吸,整理了一下儀容,走進她夢想中的國際財經新聞媒體巨擘位於倫敦的總部。


這是步調極快的即時新聞系統中樞,每天24小時,都有公司全球各地的特派記者,將各地的重大新聞以文字和影像發布到系統中。這些消息如同火種一般,轉瞬之間就可引爆全球市場的關注與反應。


大廳裡穿著制服的私校高中校外教學參觀團聽著導覽耳機的介紹。四公尺寬的超大螢幕播放著即時新聞以及全球股市行情。才剛在想該如何進去,艾琳看到跑馬燈打著「艾琳,歡迎加入Business News Beat新聞社!請直走通過閘門右轉,向人力資源部報到」。人臉辨識監視器掃描她以後,閘門放行時還發出聲音說:「早安!」


出了電梯向左轉,進入眼簾的是新聞編輯部挑高的辦公室,大約有三公尺高的金屬雕塑,如同巨大的門神,冷眼看著忙碌於手上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們。從牆壁到家具,一致的冷色系色調讓人們一進門就理性和冷靜下來。記者每個人都配備有一個透明的玻璃面板顯示器。一個資深編輯用手點了一下眼前正在播放的影像,影像凍結,她接著迅速將另一個視窗移動,丟進停住的畫面裡。畫面裡的虛擬主播開始播報新聞。


另一工作區裡,研究編輯們用大數據資料及機器學習工具分析尋找新聞線索或是製作圖表,為特派記者補充報導所需要的背景資料。艾琳心想,這真是個高度效率的工作環境。


今天,全球各地的新進人員和駐在紐約總部的總編輯開虛擬實境會議。總編輯透過全息攝影(hologram)投射影像,有如幾百個分身一樣,在全球的辦公室裡對所有新進人員做簡短的致詞。根據表列程序,總編輯致詞後,便由各地分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為新進人員進行新生訓練。


艾琳手裡捧著剛從人資部領來的平板電腦、混和實境(MR)眼鏡,好奇的看著這棟擁有最新科技的玻璃帷幕新聞大樓的新穎設計。


等在會議室門口的男同事有著一頭深褐色鬈髮,古銅色皮膚,對她點頭微笑,伸出手來:「你好,我是肯特,是資訊工程總監。很高興認識你。」「也很高興認識你,我是艾琳,紐約外匯市場特派記者。」肯特提醒艾琳,等下的會議會採用混和實境技術把目前在美國懷俄明州Jackson Hole參加全球央行會議的高階主管3D身影投射回來,與她們連線進行會議,要趕快戴上眼鏡進去開會了。

進到會議室,同一天報到的幾個記者彼此寒暄,這是他們的新人訓練,但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資深記者,全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因為當艾琳看著對方時,眼鏡會自動把對方的名字和簡歷投射在眼前,專業上的豐功偉業一目瞭然。當這群菁英聚在一起,自然又是彼此互相恭維一番。

這時,螢幕出現了總編輯蘭伯特和其他六個主管的臉。「歡迎你們加入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大家庭,」蘭伯特致詞說:「我們是新聞界最早採用先進科技的媒體,相信大家在報到時已經感受到了不同。我們為世界金融市場新聞的領導者,為了確保我們新聞的品質和領先地位,我們不惜重金把各位禮聘進來。我們可以誇下海口這樣說:能進到這個公司來的,不但是人類記者中最優秀的,也是打敗AI,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各方豪傑!」

突然一聲轟然巨響,讓艾琳嚇得幾乎跳了起來。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隨著雲端科技和通訊科技的高速發展,連機器人都不再需要形體,可直接從雲端透過裝置協助人類的工作,由此人類和機器人成為共生共存的夥伴關係。 

大樓左方不遠的地方,爆炸後的烈火熊熊,濃濃的黑煙快速上竄,辦公室裡所有的人也都被眼前的畫面震懾住了。


一則閃著紅燈的即時訊息打斷了總編輯蘭伯特。「看來我們沒有太多時間磨蹭,發生什麼事了?」


「看起來是發生爆炸了,似乎是國王十字車站」,肯特一邊說,一邊用平板電腦找到數位地圖,標好了位置,並把資訊丟到會議群組讓大家參考。


蘭伯特皺著眉,看著右手邊兩個頭髮花白的同仁:「今天倫敦的兩個資深記者恰好都到紐約來協助採訪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了,誰可以幫忙追爆炸案呢?」


艾琳反射動作似地把手舉了起來:「我去!」


「事不宜遲,艾琳去採訪吧,總部同仁會提供你一切的協助。祝好運!」蘭伯特豎起了右手拇指,面色凝重地退出了會議群組。


艾琳戴上混和實境眼鏡,背上背包,走出電梯,大步向門口跑去。「嘿!你要去哪?」耳邊響起一個聲音,可是艾琳轉身看了看,四周並沒有人。


「是我,Kepo。我是你的專屬AI助手,透過你的眼鏡跟你連線。」那聲音說。


「太好了,」艾琳推了推眼鏡,「我想去爆炸現場,你有什麼建議?」


「Kepo建議先跟智慧城市控制中心確認爆炸現場地點。」「Kepo,接通倫敦智慧城市控制中心!」Kepo立即撥通了電話。另一個機械語音系統的聲音響起:「倫敦智慧城市控制中心,您好。」「請問大約兩分鐘前發生的爆炸地點在哪?」「根據地圖顯示,有三處發生了爆炸,請問你想知道哪一個?」


「三處!那就告訴我是哪三處吧!」艾琳大驚。透過混和實境,艾琳眼前有份倫敦地圖攤開,三個紅點亮了起來。「分別是英格蘭銀行、國王十字車站以及加拿大廣場一號。」控制中心的語音機器人說。


「Kepo,請發布新聞快報:倫敦智慧城市控制中心指出,英格蘭銀行、國王十字車站以及加拿大廣場一號大樓等地同時發生爆炸。」艾琳想,第一天報到就這麼刺激,腎上腺素大概快破表了。身為外匯市場記者,她直覺應該先去英格蘭銀行。「Kepo,請告訴總部我先前往英格蘭銀行,另外兩處請增援人手,」艾琳說。


「倫敦新聞中心收到回報,已發出新聞快報,已通知另外兩位倫敦總部記者出發。請盡速更新新聞內容。」


艾琳打開停在公司樓下的公務自駕車車門,吩咐前往英格蘭銀行。前方大樓的電子看板正在播放智慧城市監視器拍到的爆炸畫面,路過的行人驚訝地駐足觀看和討論。艾琳剛剛請總部發出的新聞快訊,打在畫面的跑馬燈上。


英格蘭銀行、國王十字車站和加拿大廣場一號?艾琳在心裡揣度著,一個是中央銀行、一個是重要的轉運站,另一個則是金融中心的地標建築。歹徒到底想傳遞什麼訊息?


或許警方已經有傷亡情況的掌握?「Kepo,請接蘇格蘭場(倫敦警察總部),詢問今天的爆炸是否已有初步死傷人數回報?」「接通蘇格蘭場AI系統中。報告:國王十字車站人員傷亡嚴重,目前已發現十幾位受傷,死傷人數可能還會增加。加拿大廣場一號和英格蘭銀行尚在清查中。」


英格蘭銀行


位於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的英格蘭銀行,是聯合王國的中央銀行,創立於1694年7月27日。由於位於針線街上,人們給了她一個外號:針線街上的老管家婆。據說,英格蘭銀行的地下金庫,地板面積比附近一棟42層樓的高樓地板總面積還大,固若金湯,所持有的黃金高達五千多噸。


艾琳猜想,歹徒肯定是為了黃金而來,一定是金庫被炸了。雖然英格蘭銀行離公司並不遠,一路上車流卻頗壅堵,好不容易來到英格蘭銀行的街對面。她打開車門,萬萬沒想到──


英格蘭銀行外表完好如初,一點被炸的痕跡都沒有,連行人都沒有任何受驚的樣子。


「這是怎麼回事?」艾琳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Kepo,再跟智慧城市中心確認一次,英格蘭銀行真的是爆炸地點之一嗎?」「對方回覆是正確的,」Kepo的機械語音平穩地讓艾琳開始焦慮了起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其後悔不如丟臉,進去問問看吧!」艾琳大步邁向蘇格蘭銀行,警衛表明了身分和來意。一臉困惑的警衛通報後,引導她到會客室稍後。


五分鐘後,一位高頭大馬的金髮女士出現了,很熱情地伸出右手,「你好,我是賈桂琳,英格蘭銀行公共關係室主任。請問有何貴幹?」艾琳起身握手,開門見山地說:「我是Business News Beat新聞社的記者,今天剛到任,據倫敦智慧城市中心報告說,這裡幾分鐘前剛發生爆炸案?」「爆炸?」賈桂琳聲音提高了八度,兩道濃眉往上挑,杏眼圓睜。「我們根本沒有感覺呀!你看到哪裡被炸了嗎?不但沒有任何聲響,連地板搖都沒搖一下。」


「但智慧中心城市確認了兩次都這樣說呢!他們沒通知你們嗎?我可以把幾分鐘前的通話紀錄轉發給你參考。」賈桂琳戴上用項鍊垂掛胸前的眼鏡,摁了一下側邊按鈕,迅速瞄了艾琳傳過去的文件一眼,狐疑地說:「這就怪了,我們也沒接到任何警告。」


「那麼,能帶我到金庫看看嗎?」艾琳堅定的眼神,容不得一絲懷疑。「不行,閒雜人等不得進入,就算是採訪,也需要事先提出申請的,」賈桂琳正色道。「你連查都不查,就這麼一口咬定完全沒事發生嗎?」艾琳絲毫不肯退讓。「年輕人,請放尊重點,金庫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去的,我只是忠於職守。」「那至少你可以幫我問一下金庫的警衛,到底有沒有什麼異樣吧?」艾琳堅持。


賈桂琳面露不耐地通報,詢問金庫是否有被入侵的異常情況。「沒有。警衛說完全沒有任何異樣,我看你還是請回吧。」賈桂琳做了一個「送客」的手勢,示意艾琳離開。艾琳無奈地朝門口走了幾步,忽然想到什麼,回頭問賈桂琳說:「英格蘭銀行的金庫,存放的全是黃金嗎?」「你能從網路上查到的是什麼,就是什麼。」賈桂琳雙手抱在胸前,面無表情地回答。


這真是太奇怪了!艾琳一走出英格蘭銀行,就立刻要Kepo接通辦公室。「編輯台嗎?英格蘭銀行這裡什麼事也沒有,太奇怪了。」「艾琳,我是外匯市場編輯鮑勃,先別管那個,趕快回來。英鎊兌美元匯率正在大跳水,市場正在反映你幾分鐘前發的緊急新聞。」


豈止匯市,連倫敦股市也是烏鴉鴉一片。爆炸的新聞觸動了市場敏感的神經,擔心已經平息了十年的恐怖主義捲土重來。


「英格蘭銀行說那裡根本沒有爆炸,從外面看也的確沒有異樣,」艾琳問:「加拿大廣場一號呢?」耳機那端,鮑勃長嘆了一口氣。「也沒有。國王十字那邊的爆炸,是一個行李箱所引起,所幸是在街上引爆,爆炸當時聲音很大,也引發大量濃煙,所幸火力並不大,周遭十幾個路人被火星彈到,衣服上、頭髮上起火後不久便撲滅,都已經送往醫院,沒有重大傷亡。」


「那要趕快發布最新情況,降低大家的恐慌呀!」艾琳回答。「發了。但澄清最新情況的消息卻沒有任何作用,市場指數像瘋了一樣的羊群,迫不及待地往懸崖下面跳!」鮑勃說。


艾琳聽到這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驚訝之餘停下腳步,回頭看附近大樓外牆的電視牆。倫敦FTSE100指數不斷下跌,兩百點…兩百五十點…三百點…那如血一般的紅色數字,跳動的速度快得令人心驚膽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C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人類與機器未來將成為相輔相成的工作夥伴?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超越對方而彼此相鬥的競爭對手?外匯市場特派記者艾琳在一次事件中意外發現元宇宙的存在,她必須進入那個次元,才能為自己洗刷罪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前言|媒體訊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已經成為塑造我們世界觀的關鍵力量。但是,當媒體本身變成金字塔頂端的思想控制工具,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它們的角色和影響。 這則故事將引領你穿越一個虛構的世界,揭示了媒體如何逐步掌控了大眾的思想,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思想多樣性。 媒體的崛起 艾莉斯,
Thumbnail
前言|媒體訊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已經成為塑造我們世界觀的關鍵力量。但是,當媒體本身變成金字塔頂端的思想控制工具,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它們的角色和影響。 這則故事將引領你穿越一個虛構的世界,揭示了媒體如何逐步掌控了大眾的思想,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思想多樣性。 媒體的崛起 艾莉斯,
Thumbnail
向chatgpt提出的問題: 請做為一個編劇,幫我構鍵一個2123年的賽博龐克風格未來世界,要有政治、環境和科技水平描述,並利用你架構的世界給我一個科幻世界小說的創作參考,開篇要由一個作為環境清潔工的主角日常生活與工作日常帶出世界觀。
Thumbnail
向chatgpt提出的問題: 請做為一個編劇,幫我構鍵一個2123年的賽博龐克風格未來世界,要有政治、環境和科技水平描述,並利用你架構的世界給我一個科幻世界小說的創作參考,開篇要由一個作為環境清潔工的主角日常生活與工作日常帶出世界觀。
Thumbnail
本篇我在感受未來的創作模式,絕對不是懶惰。 下面的短文中有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議題:例如AR的應用場景是否比VR更豐富合理、生成式AI的持續發展會帶來的產業變化以及能如何與DID技術結合,來改善目前版權、智財權的模糊混亂情況,最後則是近期因為 OpenAI 的 CEO SAM 的關係又再度被提起來的 U
Thumbnail
本篇我在感受未來的創作模式,絕對不是懶惰。 下面的短文中有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議題:例如AR的應用場景是否比VR更豐富合理、生成式AI的持續發展會帶來的產業變化以及能如何與DID技術結合,來改善目前版權、智財權的模糊混亂情況,最後則是近期因為 OpenAI 的 CEO SAM 的關係又再度被提起來的 U
Thumbnail
因為有高科技為基底,我們才會有機會去創造新境界。例如晶片愈做愈小,5奈米及未來的3奈米,或甚至埃米,也可被期待。讓高速運算下,才能讓海量資料,搭配演算法的機器學習。用人工智慧,直接在圖型辨識比對,強式監督學習,快速預測。在運用上就百花齊放,用在醫學上就能在複雜的基因圖譜中找到疾病之原因,也才有辦法發
Thumbnail
因為有高科技為基底,我們才會有機會去創造新境界。例如晶片愈做愈小,5奈米及未來的3奈米,或甚至埃米,也可被期待。讓高速運算下,才能讓海量資料,搭配演算法的機器學習。用人工智慧,直接在圖型辨識比對,強式監督學習,快速預測。在運用上就百花齊放,用在醫學上就能在複雜的基因圖譜中找到疾病之原因,也才有辦法發
Thumbnail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Thumbnail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Thumbnail
疫情加速企業數轉型的步調,即便是像美國這樣的泱泱大國,也難逃缺工的命運,在大環境的衝擊下,透過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已是條不得不繼續往前進行的長期規劃。 這次導讀將以「工廠自動化後,人們未來的生活樣貌會有什麼改變?」切入,帶你一領各產業的好手們,如何看待AI與自動化技術,以及對自身產業的影響。
Thumbnail
疫情加速企業數轉型的步調,即便是像美國這樣的泱泱大國,也難逃缺工的命運,在大環境的衝擊下,透過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已是條不得不繼續往前進行的長期規劃。 這次導讀將以「工廠自動化後,人們未來的生活樣貌會有什麼改變?」切入,帶你一領各產業的好手們,如何看待AI與自動化技術,以及對自身產業的影響。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來臨 打完疫苗後,開始思考並且逐漸意識到,為什麼在經過了一兩年,我們仍然無法完全擺脫疫情,回到那我們認為的正常,然而在最近看到了李開復先生與陳楸帆先生合作的一本書," AI 2041 : 遇見 10 個未來新世界“ 才漸漸感覺,其實現在就是我們的正常,書裡面的故事很有趣非常推薦大家去看看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來臨 打完疫苗後,開始思考並且逐漸意識到,為什麼在經過了一兩年,我們仍然無法完全擺脫疫情,回到那我們認為的正常,然而在最近看到了李開復先生與陳楸帆先生合作的一本書," AI 2041 : 遇見 10 個未來新世界“ 才漸漸感覺,其實現在就是我們的正常,書裡面的故事很有趣非常推薦大家去看看
Thumbnail
柯南的台詞應該要換了。 「電視上有說過哦!」總在命案現場說出許多大人都不知道的知識。 早就不再從電視上獲取知識了,對吧? Youtube就可以看新聞,我們自己會搜尋「想看的」、「想聽的」。
Thumbnail
柯南的台詞應該要換了。 「電視上有說過哦!」總在命案現場說出許多大人都不知道的知識。 早就不再從電視上獲取知識了,對吧? Youtube就可以看新聞,我們自己會搜尋「想看的」、「想聽的」。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雲端資料,這類的專有名詞越來越常出現,這些科技技術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進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心中隱約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卻又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快,我們都沒辦法預知未來,只能比照歷史的脈絡,就像當初網際網路出現,誰也沒想到它會影響現今成千上億人的生活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雲端資料,這類的專有名詞越來越常出現,這些科技技術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進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心中隱約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卻又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快,我們都沒辦法預知未來,只能比照歷史的脈絡,就像當初網際網路出現,誰也沒想到它會影響現今成千上億人的生活
Thumbnail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我們在驚呼著科技是多麼的快速發展、方便,但人們可曾想過,這樣快速發展下,會帶來什麼壞處?AI智慧若發展到辨識不出來,他們是否可以享受人權?人們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科技的變遷,不然到最後,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Thumbnail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我們在驚呼著科技是多麼的快速發展、方便,但人們可曾想過,這樣快速發展下,會帶來什麼壞處?AI智慧若發展到辨識不出來,他們是否可以享受人權?人們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科技的變遷,不然到最後,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